智能支撑走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1912发布日期:2018-11-30 23:1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悬浮轨道急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支撑走行系统。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列车以其噪音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用户的青睐。磁浮列车主要依靠电磁铁与导轨的之间的吸力形成对列车重量的悬浮支撑,依靠直线电机的驱动实现牵引行进。当悬浮系统失效后,列车依靠支撑滑橇着落在导轨上,由于支撑滑橇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直线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气隙增加,电机不能形成足够的力来驱动列车,使得列车只能停在原地无法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在磁浮列车的悬浮系统失效口,支撑列车配合直线电机驱动列车移动的智能支撑走行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支撑走行系统,用于配合直线电机支撑故障列车的走行,包括电子支撑控制单元、液压支撑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和若干支撑单元,所述电子支撑控制单元与列车上的控制系统连接,接收列车信号、下达指令和反馈信号,所述液压支撑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电子支撑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支撑单元的动作和反馈支撑信号,所述电机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电子支撑控制单元的指令并控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内的电机的工作,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列车上,用于支撑列车,且支撑单元与地面滚动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与液压支撑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储存能量和补偿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支撑控制单元设有电气硬线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与列车硬线连接和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支撑控制单元包括计算装置,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列车的载荷信号计算所需支撑力。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支撑控制单元设有若干个独立的压力输出接口,所述的每个压力输出接口对应一个支撑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油缸和支撑轮,所述支撑油缸与液压支撑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支撑油缸一端与列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轮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支撑油缸上,用于支撑轮的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子支撑控制单元来实现与列车信号的对接和反馈,根据列车下达的支撑指令、收起指令、载荷信号等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电机控制单元、液压支撑控制单元的动作;电机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内的电机工作,驱动相应的液压泵;液压支撑控制单元控制液压压力输出到支撑单元,使得支撑单元支撑列车,列车被支撑起后,即可配合直线电机驱动列车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体信号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电子支撑控制单元,2、液压支撑控制单元,3、电机控制单元,4、支撑单元,5、蓄能装置,6、支撑油缸,7、支撑轮,8、顶升缸体,9、支撑杆,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支撑走行系统,用于配合直线电机支撑故障列车的走行。

智能支撑行走系统包括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电机控制单元3和若干支撑单元4。

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与列车上的控制系统连接,接收列车信号、下达指令和反馈信号。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用于接收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的指令、控制支撑单元4的动作和反馈支撑信号。电机控制单元3用于接收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的指令并控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内的电机的工作。支撑单元4设置在列车上,用于支撑列车,且支撑单元4与地面滚动接触。

通过设置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来实现与列车信号的对接和反馈,根据列车下达的支撑指令、收起指令、载荷信号等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电机控制单元3、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的动作;电机控制单元3控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内的电机工作,驱动相应的液压泵;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控制液压压力输出到支撑单元4,使得支撑单元4支撑列车,列车被支撑起后,即可配合直线电机驱动列车移动。

本实施例还包括蓄能装置5,蓄能装置5可以为蓄能泵。蓄能装置5通过管路与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连接,用于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的能量储存和补充。蓄能装置5能够及时储存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能量,并在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能量不足时,及时将能量补充给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当能量仍然不足时,蓄能装置5内电机可以驱动泵进行工作,从而持续产生压力输出给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

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设有电气硬线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与列车硬线连接和网络连接,分别接受来自列车的硬线信号和网络信号。其中,由列车的控制系统下达的支撑指令和收起指令通过硬线连接传递给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而列车当前的载荷信息、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等则由网络连接传输到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内,同时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也通过网络传输将支撑情况反馈给列车的控制系统。

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包括计算装置,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列车的载荷信号计算所需支撑力。由于每一节车厢的载荷大小和载荷分布存在差异,通过计算装置的计算可以得出每节车厢上的各个位置上的支撑装置单元所需要的支撑力,从而由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转换成所需的液压输出力传递给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再有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控制输出。

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设有若干个独立的压力输出接口,每个压力输出接口对应一个支撑单元4,使得每个支撑单元4能够接收到相应的液压压力。

参见图2,支撑单元4包括支撑油缸6和支撑轮7。支撑油缸6与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连接。支撑油缸6一端与列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轮7转动连接。支撑油缸6接收来自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的液压压力,从而产生动作。支撑油缸6包括顶升缸体8、支撑杆9和支架10。其中顶升缸体8固定在列车上,支撑杆9为活塞杆,设置在顶升缸体8的内部,支撑杆9的顶端与支架10的一端固定连接,当支撑杆9在液压压力作用下运动时,带动支架10上下运动。支撑轮7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0的另一端,当支架10被顶出来支撑起列车时,支撑轮7与地面滚动接触,此时驱动直线电机,即可带动列车移动。

支撑油缸6的配置,以列车上的每个悬浮架为单元,一般每个悬浮架配置四个支撑油缸6或八个支撑油缸6。

支撑单元4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支撑油缸6上,用于支撑轮7的复位。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顶升缸体8和支架10上,当电子支撑控制单元1接收到来自列车的收起指令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2控制泄压,顶升缸体8内部压力降低,支架10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支撑杆9向上收缩复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支撑走行系统,涉及悬浮轨道急救技术领域。其用于配合直线电机支撑故障列车的行走,包括电子支撑控制单元、液压支撑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和若干支撑单元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子支撑控制单元来实现与列车信号的对接和反馈,根据列车下达的支撑指令、收起指令、载荷信号等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电机控制单元、液压支撑控制单元的动作;电机控制单元控制液压支撑控制单元内的电机工作,驱动相应的液压泵;液压支撑控制单元控制液压压力输出到支撑单元,使得支撑单元支撑列车,列车被支撑起后,即可配合直线电机驱动列车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曹大伟;赵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齐顺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1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