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48253发布日期:2019-05-11 01:14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何保证列车可以安全准时的关闭列车车门,这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和列车是否准时准点出发。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司机下车到站台上观看站台上的车门监控画面的方式,在司机不能下车的车型上不适用;在站台上安排站务人员来帮助司机监看车门前乘客的位置和走向,告知司机关闭车门的正确时机的方式,站务人员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判断失误或者不能及时给司机下达发车指令;列车直接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时间准时准点的出发的方式,这种方式没有余量,伸缩性不好,经常出现车门夹住乘客的情况,造成危险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解决了司机需要下车或者站务人员的协助才可以判断站台上黄线到站台边缘是否有人停留或者是否有人强行上车,安全关闭车门的问题,不需要司机下车,不需要站台人员参与,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能够安全准时的关闭列车车门,成本低。

为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设置在站台上的与屏蔽门对应的候车区域;

设置在屏蔽门上方的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用于采集候车区域内的黄线内侧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处理;

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监测模块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候车区域内的乘客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乘客信息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乘客信息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监测模块通过顶棚的吊杆固定在每个屏蔽门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乘客信息至少包括乘客的位置、乘客的数量和乘客的走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司机室内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处理后的乘客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每个屏蔽门上方的监测模块对应所述显示装置不同的显示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上,黄线内侧和黄线外侧的乘客信息分别用不同的显示标记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列车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有乘客,则通过广播提醒乘客列车准备关门,同时列车关门警报响起;

如果在列车关门警报响起的时间内,判断黄线内侧的乘客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或者判断黄线外侧的乘客从黄线外侧进入黄线内侧,并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具体包括;

如果判断模块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判断模块向列车发送关门信号,列车控制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或者如果判断模块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判断模块向司机发送关门提示信号,司机根据所述关门提示信号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为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候车区域内的黄线内侧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候车区域与设置在站台上的屏蔽门一一对应;

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列车车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具体包括: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有乘客,则通过广播提醒乘客列车准备关门,同时列车关门警报响起;

如果在列车关门警报响起的时间内,判断黄线内侧的乘客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或者判断黄线外侧的乘客从黄线外侧进入黄线内侧,并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具体包括;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向列车发送关门信号,列车控制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或者,

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向司机发送关门提示信号,司机根据所述关门提示信号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站台设置与屏蔽门对应的候车区域,并在屏蔽门上方设置监测模块,该监测模块用于采集候车区域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判断模块,判断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不需要司机下车,不需要站台人员参与,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能够安全准时的关闭列车车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到站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站台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关门列车车门的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到站后司机室内显示装置显示的界面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到站后司机室内显示装置显示的界面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关门列车车门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监测模块;20:屏蔽门;30:站台边缘;40:黄线;

50:候车区域;60:车站交换机;

70:车载交换机;80:判断模块;90: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设置在站台上与屏蔽门20对应的候车区域50,候车区域50用于站台上的乘客候车,列车到站停稳后,列车门和屏蔽门开启,下车乘客和上车乘客都会经过候车区域50,其中,每个屏蔽门20对应一个候车区域50,候车区域50内设置有黄线40,位于黄线40内侧的区域为危险区域,位于黄线40外侧的区域为安全区域。

设置在屏蔽门20上方的监测模块10,监测模块10用于采集候车区域50内的黄线40内侧的乘客信息;以及判断模块80,判断模块80用于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

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系统,通过在站台设置与屏蔽门对应的候车区域,并在屏蔽门上方设置监测模块,该监测模块用于采集候车区域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判断模块,判断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不需要司机下车,不需要站台人员参与,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能够安全准时的关闭列车车门,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列车到站停稳后,列车门和屏蔽门同时开启,图1示出了列车门与屏蔽门的位置关系,每个列车车门和屏蔽门都是一一对应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屏蔽门20上方的车站顶棚设置有一个吊杆90,监测模块10通过吊杆90上固定在屏蔽门20上方。监测模块10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用于采集候车区域50内的乘客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乘客信息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乘客信息进行处理。优选的,传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具体的采用的是12*12像素的红外线阵列传感器,该传感器有12*12个红外热电单元,红外温度测量范围为-20℃~+100℃,并且检测结果并不会受光照的影响,红外传感器可以感应到站台边缘30到站台内3~10米距离的乘客信息。优选的,控制单元为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unit)。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红外传感器采集到的乘客信息通过i2c协议传输到微控制单元mcu上,微控制单元mcu将接收到的乘客信息进行处理,所述乘客信息至少包括乘客的位置、乘客的数量和乘客的走向。其中,所述乘客走向,是根据乘客位置判断的,具体根据乘客前一刻所在位置和后一刻所在位置的位移变化来进行判断。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司机室还设有一个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处理后的乘客信息。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将显示装置的显示界面划分为多个显示区域,其中,每个屏蔽门20上方的监测模块10分别对应不同的显示区域,图4和图5中的数字1代表第一个屏蔽门20上方监测模块10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区域,数字2代表第二个屏蔽门20上方监测模块10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区域,以此类推,数字8代表第八个屏蔽门20上方监测模块10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区域,黄线内侧和黄线外侧的乘客信息分别用不同的显示标记表示,图4和图5中的每一个小方格代表一位乘客,深色小方格代表位于黄线内侧的乘客,斜线小方格代表位于黄线外侧的乘客。

在本实施例中,设定黄线内侧的宽度为0.7~1.3米。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关闭车门,具体情况如下:

如图4所示,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闭,具体包括:当判断黄线40到站台边缘30一侧的危险区域没有人时,列车按照预设时间关门,或者将判断结果给到司机,司机根据提示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准时准点的关闭车门。

如图5所示,黄线40到站台边缘30一侧的危险区域有人,司机可通过列车的车内广播通知乘客列车准备关闭车门,不要越过黄线,再关闭列车车门,同时关门警报响起。

当列车关门警报响起时间内,判断黄线内侧的乘客继续向车门移动,显示装置上有代表乘客的信号标记还在向车门方向移动,并且代表该乘客的信号标记不断闪烁,司机看到显示装置上的提示可采取措施延迟列车门关闭;或者判断黄线外侧的乘客从黄线外侧进入到黄线内侧并继续向车门移动,显示装置上代表该乘客的信号标记不断闪烁,司机看到显示装置的提示可采取措施延迟列车门关闭,若列车关门警报响起时间内,没有乘客向车门移动,则按正常时间关闭车门。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车站的红外监测信息是通过车地无线系统承载的,所以列车在进入车站前和列车出站之后,司机仍是可以观察到车站的站台情况,列车在即将进站时,列车司机可以通过司机室内的显示装置观察站台的情况,列车进站停稳后开启车门,车上的乘客随之下车,之后站内的乘客上车,显示装置上显示乘客上下车画面。

如图3所示的辅助关门列车车门的系统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模块10通过车站顶棚的吊杆90用有线连接的方式与车站交换机60相连,所述微控制单元mcu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到车站交换机60上,借助车地无线交换系统把信息传输到列车上,列车端的车载交换机70接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处理之后将信息传输到判断模块80上,判断模块80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得出判断结果,根据判断结果,列车执行相应的关门操作或者将结果给到司机,司机执行相应的关门操作。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关闭列车车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候车区域内的黄线内侧的乘客信息并进行处理,其中,所述候车区域与设置在站台上的屏蔽门20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置在站台上与屏蔽门20对应的候车区域50,候车区域50用于站台上的乘客候车,列车到站停稳后,列车门和屏蔽门开启,下车乘客和上车乘客都会经过候车区域50,其中,每个屏蔽门20对应一个候车区域50,候车区域50内设置有黄线40,位于黄线40内侧的区域为危险区域,位于黄线40外侧的区域为安全区域,具体地,通过红外阵列传感器采集候车区域50内的黄线40内侧的乘客信息。

s2: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关闭车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处理后的乘客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关闭车门,具体包括:

s21: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s22: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有乘客,则通过广播提醒乘客列车准备关门,同时列车关门警报响起;

s221:如果在警报响起的时间内,判断黄线内侧的乘客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

s222:如果判断黄线外侧的乘客从黄线外侧进入黄线内侧,并继续向车门方向移动,则延迟关门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具体包括;

s211: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向列车发送关门信号,列车控制车门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s212:如果判断黄线内侧没有乘客,则向司机发送关门提示信号,司机根据所述关门提示信号按照预设时间关门。

当然,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司机室内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站台乘客的实时位置信息,除了上述方案所述的,黄线内侧危险区域和外侧安全等待区的乘客还可以用其他标记表示,例如以红色危险标记来表示黄线内侧的乘客,以蓝色安全信号标记来表示黄线外侧的乘客,两种颜色区别可以相对明显,便于司机观察。司机室内的显示装置也可用其他显示装置来代替。黄线内侧的宽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列车门关闭之后,司机也可以通过观察司机室内的显示装置上的显示来判断车门是否夹人夹物,如果有,就可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不会发生更加重大的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名师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实例”、“具体实例”、或“一些实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或实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在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