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9000发布日期:2020-02-14 22:56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客运铁路三级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背景技术:

现有客运铁路布局设计理念,有几个长期以来都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的顽疾问题。一是站点选址所带来的利益纠纷问题,二是南与北、东与西之间经济巨大差异的不平衡问题,三是列车时刻表的编排繁琐问题,四是特殊情况出现时的应急处理问题,五是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整体协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包括以经线间隔五度和纬线间隔五度,交叉后所形成的棋盘格点为一级站点,经线、纬线为一级轨道;四个两两相邻一级站点所围成的方框内,沿内框边沿形成封闭的双向循环二级轨道,一级轨道和双向循环二级轨道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把同一经线或者同一纬线两个一级站点之间的距离按照等距为一度的间隔均分为五等份,格点处即为设置的二级站点;双向循环二级轨道及站点区域内以经线间隔一度和纬线间隔一度交叉后所形成的棋盘格点为三级站点,三级站点的起始点或者终止点位置与二级站点的位置相匹配吻合,三级站点的布局设计方案类同于棋盘格式一级站点站台及轨道的设计理念,另外在一、三级站点中设置有畅通的空中转乘通道和在一级与二级之间、二级与三级之间设置的地下转乘通道。

优选的,所述一级站点包括地面一级站点、空中一级站点及双向四轨道正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且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建设有转乘通道。

优选的,所述一级站点的四周均连接有一级轨道,所述地面一级站点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一号轨道、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二号轨道、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地面一级站点三号轨道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地面一级站点四号轨道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

优选的,所述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一号轨道、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二号轨道与其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四号轨道、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地面一级站点三号轨道成轴对称图形。

优选的,所述空中一级站点从一侧依次设置有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一号轨道、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二号轨道、空中一级站点绿化带隔离带、空中一级站点三号轨道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空中一级站点四号轨道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

优选的,所述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一号轨道、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二号轨道与其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四号轨道、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及与之匹配的空中一级站点三号轨道成轴对称图形。

优选的,所述地面一级站点中的绿化隔离带及空中一级站点中的绿化隔离带分别建设在地面一级站点及空间一级站点的正中间,其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及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分别为地面一级站点及空间一级站点的对称轴,其布局原理类似于城市道路路面正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它主要是为货运列车做预留准备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优选的,所述空中一级站点的设计布局理念和地面一级站点的设计布局理念一致,空中一级站点中包括空中一级站点站台、空中一级站点轨道,且空中一级站点与地面一级站点呈空中交叉90°的关系。

优选的,所述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的下出口,分别连接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所述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的上出口,分别连接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并用快速转乘电梯相连接使之畅通无阻。

优选的,一级站点、二级站点、三级站点之间的转乘方式均通过现有的地下转乘技术,这里就不赘述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等距格式站点的设置,一是使长期以来因站点选址所带来的利益纠纷顽疾,得到了彻底的根治;二是在此基础上又把南与北、东与西之间经济巨大差异问题,得到了综合的治理;三是为列车时刻表的编排和特殊情况,出现时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四是简洁、高效的转乘通道设计,使得旅客在转乘过程中,即便于理解又节省了时间;五是等距格式站点的设置,为各地区区域其它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有序安排提供了合理的运行依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级站点经纬布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二、三级站点的网格布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二级站点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级站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二、三级站点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级站点;111t、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12t、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13t、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14t、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11g、地面一级站点一号轨道;112g、地面一级站点二号轨道;113g、地面一级站点三号轨道;114g、地面一级站点四号轨道;115、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21t、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22t、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23t、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24t、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21g、空中一级站点一号轨道;122g、空中一级站点二号轨道;123g、空中一级站点三号轨道;124g、空中一级站点四号轨道;125、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2、二级站点;211t、二级站点一号站台;212t、二级站点二号站台;211g、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2g、二级站点二号轨道;3、三级站点;311t、三级站点一号站台;312t、三级站点二号站台;311g、三级站点一号轨道;312g、三级站点二号轨道;4、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11、地面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2、地面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3、地面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4、地面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1、空中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2、空中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3、空中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4、空中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棋盘格式客运铁路三级网,包括一级站点1、二级站点2、三级站点3、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一级站点1地面上将按照从左到右依次的顺序依次建设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11t,地面一级站点一号轨道111g,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12t,地面一级站点二号轨道112g,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15,地面一级站点三号轨道113g,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13t,地面一级站点四号轨道114g,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14t,一级站点1的空中站台从一边侧依次建设有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21t,空中一级站点一号轨道121g,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22t,空中一级站点二号轨道122g,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25,空中一级站点三号轨道123g,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23t,空中一级站点四号轨道124g,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24t,二级站点2的内边侧及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14t的右侧依次建设有二级站点一号站台211t,二级站点一号站台211t的右侧依次安设有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的右侧依次安设有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的右侧依次建设有二级站点二号站台212t,三级站点3包括三级站点一号站台311t、三级站点二号站台312t、三级站点一号轨道311g、三级站点二号轨道312g,三级站点一号轨道311g的一侧建设有三级站点一号站台311t,三级站点二号轨道312g的一侧建设有三级站点二号站台312t,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11t之间安设有地面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1,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12t之间安设有地面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2,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13t之间安设有地面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3,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14t之间安设有地面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4,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21t之间安设有空中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1,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22t之间安设有空中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2,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23t之间安设有空中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3,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及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24t之间安设有空中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4。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一级站点1的地理位置均为经纬度交接点,其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一级站点1之间的距离为五度,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便于记忆,通过一级站点1分布为网状,对于列车时间排表,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的二级站点2,轨道为环状,便于列车进行转弯,通过一级站点1转为二级站点2,且便于对于城市内部周圈驶入,通过二级站点2为双向轨道,便于载客,且进行双向行驶,通过在地面一级站点及空中一级站点之间建设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便于上下进行转乘,其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15、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25,且便于以后开设货运列车,通过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地面一级站点的站台之间均安设对应的快速转乘电梯,又通过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空中一级站点的站台之间均安设对应的快速转乘电梯,便于乘客从地面一级站点的站台转到空中一级站点站台上,乘坐相应的列车,其转乘简单方便且便于记忆,其一级站点地面及空中上下两层交叉呈90°,其上下轨道均为直线行驶,其空中一级站点的轨道及站台,为平台或桥状,具体根据现有技术设计,这里就不赘述了,通过安设的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及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的行驶方向相反,方便承载乘客双向行驶,其二级站点为循环铁路,类似循环公交,通过三级站点3与二级站点2边缘连接,便于二级站点2到三级站点3的转乘,且通过设置的三级站点3,方便承载乘客进入内部地区,方便简单,其三级站点3的轨道个数的设置,可根据每个区域人口量的大小,把双向两轨道改为双向四轨道,且一级站点1及三级站点3从始点到终点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可根据现有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

具体的,一级站点1分布为网状,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一级站点1之间的距离为五度,且站点安设在经纬度交叉点,其一级站点1中包括地面一级站台、地面一级轨道,其轨道为双轨四车道,二级站点2设置在一级站点1周围,为环状,其循环铁路相邻两个站点为一度,其轨道为双轨反方向;通过设置的一级站点1的地理位置均为经纬度交接点,其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一级站点1之间的距离为五度,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便于记忆,通过一级站点1分布为网状,对于列车时间排表,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的二级站点2,轨道为环状,便于列车进行转弯,通过一级站点1转为二级站点2,且便于对于城市内部周圈驶入,通过二级站点2为双向轨道,便于载客,且进行双向行驶。

具体的,一级站点1包括地面一级站点、空中一级站点及双向四轨道正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且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建设有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通过在地面一级站点及空中一级站点之间建设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便于上下进行转乘,其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15、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25,且便于以后开设货运列车。

具体的,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的个数为四个,分别连接在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21t、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22t、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23t、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24t的下侧,且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地面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11t、地面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12t、地面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13t、地面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14t之间分别安设有地面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1、地面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2、地面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3、地面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14,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空中一级站点一号站台121t、空中一级站点二号站台122t、空中一级站点三号站台123t、空中一级站点四号站台124t之间分别安设有空中一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1、空中二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2、空中三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3、空中四号站台与转乘通道平台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424;通过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地面一级站点的站台之间均安设对应的快速转乘电梯,又通过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与空中一级站点的站台之间均安设对应的快速转乘电梯,便于乘客从地面一级站点的站台转到空中一级站点站台上,乘坐相应的列车,其转乘简单方便且便于记忆。

具体的,所述空中一级站点的设计布局理念和地面一级站点的设计布局理念一致,空中一级站点中包括空中一级站点站台、空中一级站点轨道,且空中一级站点与地面一级站点呈空中交叉90°的关系,其地面一级站点的四个轨道及空中一级站点的四个轨道均为双轨道反方向;其一级站点的地面及空中上下两层交叉呈90°,其上下轨道均为直线行驶,其空中一级站点的轨道及站台,为平台或桥状,具体根据现有技术设计,这里就不赘述了。

具体的,二级站点2包括有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及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且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及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的行驶方向相反;通过安设的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及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的行驶方向相反,方便承载乘客双向行驶,其二级站点为循环铁路,类似循环公交。

具体的,三级站点3设置在二级站点2的内圈,其三级站点3与二级站点2的边缘站台连接且在一个平面上,且三级站点3为网状,其三级站点3在同一经纬线上间隔一度设一个站点,其三级站点一号轨道311g、三级站点二号轨道312g的行驶方向相反,且三级站点站台及轨道的布局设计方案类同于棋盘格式一级站点站台及轨道的设计理念;通过三级站点3与二级站点2边缘连接,便于二级站点2到三级站点3的转乘,且通过设置的三级站点3,方便承载乘客进入内部地区,方便简单,其三级站点3的轨道个数的设置,可根据每个区域人口量的大小,把双向两轨道改为双向四轨道,且一级站点1及三级站点3从始点到终点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可根据现有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

具体的;一级站点1、二级站点2、三级站点3之间的转乘方式均通过现有的地下转乘技术,这里就不赘述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设置的一级站点1的地理位置均为经纬度交接点,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一级站点1之间的距离为五度,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区,便于记忆,其一级站点1分布为网状,对于列车时间排表,省时省力,通过地面一级站点及空中一级站点,其列车分别为东西及南北四个方向,其地面一级站点及空中一级站点均设置有双向四车道,且地面及空中上下两层分别在相应的轨道一旁建设有相对应的站台,便于列车停靠时,其乘客上下等待,其上下层双向四车道中间分别建设有地面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15及空中一级站点正中间处的绿化隔离带125,便于以后开设货运列车,通过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建设有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其通过地面站台与转乘通道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通到地面一级站点与空中一级站点之间的转乘通道平台4里,再通过空中站台与转乘通道之间的快速转乘电梯,到达相应的空中站台进行选择列车,其转乘简单方便,更加节省时间,通过设置的二级站点2,轨道为环状,便于列车进行转弯,通过一级站点1转入二级站点2,且便于对于城市内部周圈驶入,通过二级站点2为双向轨道,分别为二级站点一号轨道211g及二级站点二号轨道212g,且双向行驶,便于双向载客,其三级站点3设置在二级站点2的内圈,且三级站点3为网状,其三级站点3的布局设计方案类同于棋盘格式一级站点站台及轨道的设计理念,方便承载乘客进入内部地区,方便简单,其三级站点一号轨道311g、三级站点二号轨道312g的旁边分别建设有三级站点一号站台311t、三级站点二号站台312t,便于乘客等待列车,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三级站点3之间的距离为一度,其三级站点3与二级站点2连接行驶为丁字,其一级站点1、二级站点2、三级站点3之间的转乘方式均通过现有的地下转乘技术,且一级站点1及三级站点3从始点到终点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可根据现有的列车转弯掉头技术,这里就不赘述了。

采用本方案时,当出现需要应急处理的情况时,比如当火车出现晚点、紧急情况出现时,因为本方案中采用的是相互独立的方式运行的,当某一站点出现情况,因为其相对于别的线路是不影响的,所以,仅需要调整这一段的时间时刻表即可,而不用像现在的火车时刻表需要整体调整,如果调整某一段出错,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此情况也是限制火车提速的其中一个原因,由于一级站点的地理位置均为经纬度交接点,同一经纬线上两个一级站点之间的距离为五度,均匀的分布在各个地区,其实际距离为阶段式,便于速度的控制,科学简便,便于记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