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列车的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39277发布日期:2021-06-18 20: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交通列车的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轨道交通的运营参数确定轨道交通的车站的追踪间隔期望值;

步骤二、采用列车运行计算工具,计算车站的一系列列车运行曲线,并基于所述列车运行曲线和所述追踪间隔期望值计算得出站间追踪间隔期望缩小值,其中所述列车运行曲线为速度-距离曲线或时间-距离曲线、同一水平位置下的列车间距离曲线,并用于表征列车的现有运行情况;

步骤三、基于所述站间追踪间隔期望缩小值确定追踪间隔有待缩小的轨道交通的待调整线路区域;

步骤四、从以下六种措施中选取至少一种措施,用以缩短所述待调整线路区域中的所述追踪间隔:

第一措施:缩短停站时间;

第二措施:缩短牵引启动延时和/或停稳判断延时;

第三措施:提高保障紧急制动率;

第四措施:提高ato运行制动率;

第五措施:增加限速设置;

第六措施:加密布设应答器;

步骤五、基于所述步骤四中选取的措施更新所述列车运行曲线;

步骤六、基于更新后的所述列车运行曲线对追踪间隔的缩变结果进行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轨道交通的所述运营参数包括车站的客流变化、列车的运营调整、运营交路方案、可用列车数、列车类型和/或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计算车站的站区间的ato运行曲线、ato目标速度曲线和追踪间隔曲线,进而基于所述追踪间隔曲线的最大值和所述追踪间隔期望值计算得出车站的站间追踪间隔期望缩小值,其中所述ato运行曲线、所述ato目标速度曲线分别为速度-距离曲线,所述追踪间隔曲线为时间-距离曲线;

所述步骤三包括:确定所述追踪间隔曲线的最大值大于追踪间隔期望值的站间线路区域为所述待调整线路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计算车站的站区间的车头运行曲线及安全停车曲线,所述车头运行曲线为时间-距离曲线,所述安全停车曲线是同一水平位置下的本车与前车间的距离曲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还包括:

为所述六种措施设置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的高低从中选取措施,然后执行所述步骤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还包括:

在进行验证后,若验证结果显示当前的追踪间隔超出所述追踪间隔期望值达到预设的验证阈值,则返回所述步骤四,以选取其余措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多次执行所述步骤四至所述步骤六,以计算各种措施对追踪间隔的缩变结果,以及,根据所述计算结果生成满足所述追踪间隔期望值的最优措施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措施包括提高ato区间运行制动率和提高ato停站运行制动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措施包括:

针对干轨线路,对设计阶段的干轨保障紧急制动率进行修正;

针对湿轨线路,通过在轨道周围增设封闭构造以形成近似干轨线路的密闭空间,以提高湿轨保障紧急制动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措施包括:

在列车原有布设的应答器之间增设无源应答器,以缩短列车头部和尾部包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列车的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轨道交通的车站的追踪间隔期望值;计算车站的一系列列车运行曲线,并基于列车运行曲线和追踪间隔期望值计算得出站间追踪间隔期望缩小值;基于站间追踪间隔期望缩小值确定追踪间隔有待缩小的待调整线路区域;选取用以缩短待调整线路区域中的追踪间隔的措施;基于选取的措施更新列车运行曲线;对追踪间隔的缩变结果进行验证。根据本发明的轨道交通列车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控制方法,调整控制轨交追踪间隔的实施过程较为简单易行,能够辅助专业人员选取及实施多种措施从而精确地实现对于追踪间隔的缩变调整,有效提升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行能力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循;洪海珠;王潇骁;付长尧;马能艺;金捷;张雅;陈丽英;朱寅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3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