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轨式交通的车厢以及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3178发布日期:2021-04-16 11: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轨式交通的车厢以及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具体涉及一种上轨式交通的车厢以及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拥堵问题。
3.路面交通常见的有无轨方式和有轨方式,无轨方式例如汽车;而有轨方式包括省间、城际的高铁,市内的地铁等等。虽然相比起无轨方式,有轨方式在交通出行方面基本不会造成堵车、晚点等问题,但是有轨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资源,造价也比较高。
4.空中交通,例如飞机也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一般乘坐飞机的成本比较高,而且飞机更适合远距离乘坐,例如1千公里以上的出行,不适合在城市中使用,直升机虽然可以解决市内使用的问题,但是成本高,飞行管控难度大,因此也无法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轨式轨道交通系统。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上轨式交通的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乘车箱和传送箱;
8.所述乘车箱悬挂于上轨轨道上;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9.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
10.优选的,所述乘车箱内部包括中空的矩形全封闭结构,在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底部设有密封底板;
11.所述密封底板包括: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
12.所述封闭结构面向乘车箱的一面设有平开门。
13.优选的,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所述传送箱包括第一传送箱;
14.在所述第一结构下部,密封底板四周设置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下部;
15.所述第一传送箱内部具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地板,传送箱的顶部也具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也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
16.在所述第一传送箱上移时,所述第一传送箱顶部的密封板和乘车箱底板打开,传送箱地板上移至传送箱顶部与乘车箱底板持平,且所述传送箱地板四周具有护栏;
17.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箱至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吸附于第一结构内,随着所述乘车箱移动,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设置于站台;
18.当换乘时,所述一个第一传送箱在站台上被放下,所述另一个第一传送箱被具有
第一结构的乘车箱吸附,随着所述乘车箱继续移动;
19.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底部还设有滑轮,同时配合该滑轮设有制动装置。
20.优选的,所述矩形全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二结构;所述传送箱还包括第二传送箱;
21.所述第二结构的顶部和/或周围设有电磁装置,且大小与换乘箱配合,用于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内部;
22.配合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在所述第二传送箱的一侧设有两扇平开门,位置与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的平开门向对应;
23.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箱设置于换乘站。
24.优选的,所述乘车箱还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
25.所述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设置于乘车箱上部,所述动力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与电源连接。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一种上轨式快轨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悬挂于轨道上的列车和乘车站;
27.所述列车包括多个上述车厢;
28.所述车厢中的乘车箱悬挂于所述轨道上,
29.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
30.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
31.优选的,所述轨道包括:索道、多个支撑塔和与所述支撑塔配合的基础结构;
32.所述基础结构设置于地面,所述支撑塔设置于所述基础结构上;且
33.所述多个支撑塔沿交通运行线路设置;
34.所述索道依次悬挂于支撑塔顶下部。
35.优选的,所述支撑塔的结构包括人字形和矩形框;
36.当所述支撑塔为人字形结构时,所述人字形顶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链接装置,用于固定悬挂所述索道;
37.当所述支撑塔为矩形框结构时,所述矩形框顶部设有一个或两个链接装置,用于固定悬挂所述索道。
38.优选的,所述索道采用钢制轨道,沿钢制轨道沿线可以设有电源索;所述电源索与电网链接。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通过所述电磁吸引装置实现连接或分开;基于所述乘车箱和传送箱的连接或分开实现停车或不停车换乘;减少了车站的占地面积,节约了资源,可以实现将车站建在小区、办公区内,同时极大地减少了乘客乘坐交通工具的换乘的时间,方便乘坐。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上轨式快轨悬挂于空中,所以可以做到点对点的交通方式。从而缩短了交通距离,可以有效减少建造成本和电力成本,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只需要一条钢索就可以行驶,相比于高铁的两条钢轨,节约了制造成本,减少的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轨式快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结构的乘车箱和第一传送箱;
44.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结构的乘车箱和第二传送箱。
45.其中,地基-1,乘车箱-2,站台-3,支撑塔-4,索道-5,传送箱-6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47.实施例1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轨道、悬挂于轨道上的列车组成,每个列车包括至少一个组车厢。
49.其中轨道由索道和支撑塔组成,如图1所示支撑塔可为人字形、矩形框等形状,多个支撑塔沿交通运行线路设置,索道依次悬挂于支撑塔顶下部。在换乘站台内部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塔。索道采用钢制轨道,沿钢制轨道沿线可以同时铺设电源索,电源索可以连接电网。索道可以使用人字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主要是为了悬挂动力装置并为动力装置提供导向功能。
50.车厢包括两部分:乘车箱和传送箱。乘车箱悬挂于轨道上;传送箱设置于乘车站。乘车箱下部和传送箱顶部分别具有电磁吸引装置,
51.在乘车箱上部配有动力装置和驱动装置,动力装置顶部可以安装滑轮组,悬挂于索道上,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与电源索电连接,根据电源索提供的电力为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同时吸附或释放轿厢。
52.动力装置还包括制动装置,制动装置与电源索电连接,用于对滑轮组提供制动。制动装置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轨道交通常用的电驱液压制动,也可以采用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的制动方法。
53.具体地,滑轮组为多组,每组两个滑轮对称悬挂于索道上,滑轮要满足一定硬度,且不易变形,例如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也可以碳素钢这样的合金材料。
54.乘车箱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
55.在乘车箱内部具有矩形全封闭结构,该结构类似于电梯井,跟电梯井相比在矩形全封闭结构底部增加一个密封底板,密封底板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封闭结构面向乘车箱的一面设有两扇平开门。
56.这里矩形全封闭结构有两种结构,同时相配合的传送箱也有两种
57.其中,第一种结构,如图2:矩形全封闭结构的顶部和/或周围设有电磁装置,且大小与换乘箱配合,可以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内部;配合乘车箱,在传送箱的一侧设有两扇平开门,位置与乘车箱的平开门向对应。在第一种结构中,传送箱底部还可以设有滑轮,同时配合该滑轮设有制动装置。
58.第二种结构,如图3:矩形全封闭结构在乘车箱下部,密封底板四周设置有电磁装置,可以将传送箱吸附于乘车箱下部;传送箱的第二种结构,在传送箱内部具有可以上下移动的地板,传送箱的顶部也具有密封板,该密封板也为折叠结构或平推结构,当传送箱地板
上移时,传送箱顶部的密封板和乘车箱底板打开,传送箱地板上移至传送箱顶部,刚好与乘车箱底板持平,并且传送箱地板四周具有护栏。
59.在乘车箱的内部挨近平开门的地方、换乘箱内以及换乘站放置换成箱处分别设有多个按钮,这些按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功能:开门、关门、上车、下车等功能,跟电梯功能类似,这些按钮在工作时联动控制乘车箱的平开门、换乘箱和\或换乘站。
6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轨式快轨可以实现停车换乘和不停车换乘,如果是停车换乘的方式,乘车箱和传送箱可以是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配合的结构
61.如果是不停车换乘,乘车箱和传送箱采用第一种相配合的结构,同时乘车箱的矩形全封闭结构有两个及以上,但必须是偶数个;
62.这里以两个为例介绍:运行时只有一个封闭结构吸附传送箱,另一个不吸附传送箱,且底板密封。如果是两个以上,则一半的封闭结构内吸附传送箱,另一半不吸附且底板密封。
63.列车不停车换乘的原理:
64.正常行驶时,传送箱被乘车箱吸附到矩形封闭结构内,且底部闭合,乘车箱带着传送箱在轨道上行驶,正常行驶的乘客位于乘车箱内;
65.当列车快要到站时,乘车箱内的乘客通过选择乘车箱内的按钮进入等候的传送箱;同时换乘站内乘客进入的等候的传送箱中,然后等候传送箱启动运行,沿乘车箱运动方向缓缓加速前行;
66.列车进站后,当乘车箱到达等候换乘箱顶部时:将悬挂的传送箱放下,传送箱接触地面时可以缓缓滑行,直到停下(类似飞机着陆动作),同时乘车箱吸附正在缓缓前行的等候传送箱继续前行,在吸附该等候传送箱时,等候传送箱的速度与乘车箱的速度已经基本一致;
67.列车驶离乘车站时,下一站不下车的乘客通过传送箱的按钮进入乘车箱,下车的乘客随之进入传送箱,完成一次不停车换乘。
68.列车停车换乘的原理:
69.正常行驶时,乘车箱单独在轨道上行驶,传送箱在乘车站等候;
70.当列车到站时,乘车箱停在传送箱上部,并通过电磁吸引缓缓将传送箱吸引升高并连接,乘客进入传送箱。之后,传送箱会在磁力的作用下缓缓地落到地上,完成快轨的下客。而如果有人想上车,只要在传送箱里的乘客都完成下客后进入传送箱,然后再被吸上去,从而完成快轨的上客。
71.采用这种交通方式,主要是为了缓解地面的拥堵,采用不停车换乘和停车换乘都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小乘车站的占地面积,乘客换乘都在高空完成,而乘车站的地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释放,尤其是在多条快轨交叉的换乘站,地面空间的释放,可以减少换成人选择其他线路的地面距离,实现快速换乘的目的。其中换乘站是一种特殊的乘车站,可以实现多条线路交叉换乘的乘车站。
72.本实用新型中的轿厢电磁力的计算可以基于根据满载重量,采用常规计算,得到合理的电磁力的设计。
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轨式快轨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在每条快轨沿线设有至少一个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与乘车箱可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通讯连接,控制中心控制乘车箱启停、
行驶以及行驶速度等,其中控制中心可以设置在任何换乘站内,并且每个换乘站还设有控制分中心,控制分中心与传送箱可进行无线通讯,控制等候换乘的传送箱运动。
74.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76.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7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7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7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