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68870发布日期:2021-02-26 14: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裂纹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铁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行驶速度较快,为了保证行驶安全,必须确定地轨的安全性,但是随着不断使用和长期风吹日晒,难免会出现损坏,因此需要对地轨进行养护,在养护前需对地轨进行检测,其中地轨裂纹检测极为重要,地轨裂纹肉眼不易发现,而且地轨极长,传统人工推车检查速度慢,检测效率低,推动较快易产生遗漏,同时地铁行驶过后易带动小石子和碎屑等散落在地轨上,容易磨损地轨同时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本发明阐述的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本例的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所述检测机体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地轨腔,所述地轨腔中部左右两侧和上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地轨腔上侧的升降检测腔,所述升降检测腔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下端面后侧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有检测支撑板,左右两侧所述检测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检测转轴,所述检测转轴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检测转轮,所述检测转轮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检测支撑板靠近所述检测转轮一端端面下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于所述检测转轴外圆面上的检测扭簧,所述检测转轮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红外感应检测带,所述地轨腔左右两侧对称且连通设置有侧检测腔,所述侧检测腔内滑动设置有检测侧板,所述检测侧板靠近所述地轨腔一端端面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检测侧支撑板,上下两侧所述检测侧支撑板之间转动设置有检测侧转轴,所述检测侧转轴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检测侧边轮,所述检测侧边轮外圆面上圆周排列设置有检测球,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对地轨全方面进行裂缝检测,同时可以自动根据不同地轨高度和宽度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无需工人手动操作,所述升降检测腔前侧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板前侧的上下贯通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外圆壁中部连通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啮合齿轮腔,所述啮合齿轮腔上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升降检测腔内的清洁轴,所述清洁轴下端固定设置有清洁擦,所述清洁装置能够清理地轨上散落的小石子和碎屑等,避免影响后续裂纹检测,所述检测机体下侧设置有减震移动装置,所述减震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机体下端面前侧的移动支撑板,所述移动支撑板内设置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左右两侧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移动支撑板外的移动转轴,所述移动转轴外圆面远离所述移动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移动滚轮,所述检测机体内下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减震腔,所述减震腔内滑动设置有减震密封板,所述减震密封板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检测机体外的减震连接杆,所述减震连接杆下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固定板,所述减震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减震支撑板,所述减震支撑板内下侧左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减震转轴,所述减震转轴外圆面左右两侧固定设
置有减震滚轮,所述减震移动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加内部零件使用寿命。
[0004]
可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连通设置于所述升降检测腔左右两侧的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左右两端端面上侧的升降滑块,左侧所述升降滑槽上下端壁中心处之间固定设置有穿过左侧所述升降滑块的升降导滑杆,右侧所述升降滑槽上侧固定设置有检测电机,所述检测电机下端动力连接设置有延伸至右侧所述升降滑槽内的动力丝杆轴,所述动力丝杆轴穿过右侧所述升降滑块且与右侧所述升降滑块螺纹连接。
[0005]
可优选的,所述侧检测腔上下对称且连通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侧板上下两端的滑块,下侧所述滑槽左右端壁中心处之间固定设置穿过下侧所述滑块的导滑杆,上侧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地轨腔的一侧设置有转向腔,上侧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地轨腔一端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向腔内的丝杆轴,所述丝杆轴穿过上侧所述滑块且与上侧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轴远离所述地轨腔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向锥齿轮,所述转向锥齿轮上端远离所述地轨腔一侧啮合设置有转动锥齿轮。
[0006]
可优选的,所述检测电机上侧设置有齿轮腔,所述检测电机上端动力连接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齿轮腔内的动力齿轮轴,所述动力齿轮轴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左右对称且啮合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检测电机左侧设置有带轮腔,左侧所述从动齿轮轴心处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主动带轮轴,所述主动带轮轴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主动带轮,左侧所述转动锥齿轮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从动带轮轴,所述从动带轮轴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所述检测电机右侧设置有链轮腔,右侧所述从动齿轮轴心处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链轮腔内的主动链轮轴,所述主动链轮轴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链轮,右侧所述转动锥齿轮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链轮腔内的从动链轮轴,所述从动链轮轴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与所述主动链轮之间连接设置有链条。
[0007]
可优选的,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检测腔上方前侧的动力啮合腔,所述动力啮合腔上侧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动力连接设置有依次穿过所述动力啮合腔和所述连通腔延伸至所述升降检测腔内的动力转动轴,所述动力转动轴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清洁轴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内的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轮可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转动。
[0008]
可优选的,所述减震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机体下端面后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从动支撑板,所述从动支撑板内下侧左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外圆面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从动滚轮,所述减震固定板上端面与所述检测机体下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减震连接杆外圆面上的减震弹簧,所述动力转动轴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动力啮合腔内的动力锥齿轮,所述动力锥齿轮下端左右两侧啮合设置有对称的侧锥齿轮,所述动力啮合腔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锥齿轮腔,所述侧锥齿轮远离所述动力锥齿轮一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内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远离所述动力啮合腔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下端远离所述动力啮合腔一侧啮合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下端固定设
置有延伸至所述移动腔内的从动锥齿轮轴,所述从动锥齿轮轴下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下端左右两侧啮合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移动转轴位于所述移动腔内一端上的移动锥齿轮。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对地轨全方面进行裂缝检测,同时可以自动根据不同地轨高度和宽度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无需工人手动操作,检测速度快且效率高,同时清洁装置能够清理地轨上散落的小石子和碎屑,避免地轨磨损影响后续裂纹检测,而且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加内部零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图2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001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轨裂纹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体11,所述检测机体11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地轨腔41,所述地轨腔41中部左右两侧和上侧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地轨腔41上侧的升降检测腔43,所述升降检测腔43内滑动设置有升降板31,所述升降板31下端面后侧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有检测支撑板37,左右两侧所述检测支撑板37之间转动设置有检测转轴39,所述检测转轴39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检测转轮40,所述检测转轮40左右两端分别于所述检测支撑板37靠近所述检测转轮40一端端面下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于所述检测转轴39外圆面上的检测扭簧38,所述检测转轮40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红外感应检测带42,所述地轨腔41左右两侧对称且连通设置有侧检测腔87,所述侧检测腔87内滑动设置有检测侧板53,所述检测侧板53靠近所述地轨腔41一端端面固定设置有上下对称的检测侧支撑板57,上下两侧所述检测侧支撑板57之间转动设置有检测侧转轴56,所述检测侧转轴56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检测侧边轮55,所述检测侧边轮55外圆面上圆周排列设置有检测球54,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对地轨全方面进行裂缝检测,同时可以自动根据不同地轨高度和宽度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无需工人手动操作,所述升降检测腔43前侧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板31前侧的上下贯通的连通腔86,所述连通腔86外圆壁中部连通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啮合齿轮腔80,所述啮合齿轮腔80上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升降检测腔43内的清洁轴69,所述清洁轴69下端固定设置有清洁擦71,所述清洁装置能够清理地轨上散落的小石子和碎屑等,避免影响后续裂纹检测,所述检测机体11下侧设置有减震移动装置,所述减震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
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机体11下端面前侧的移动支撑板72,所述移动支撑板72内设置有移动腔75,所述移动腔75左右两侧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移动支撑板72外的移动转轴77,所述移动转轴77外圆面远离所述移动支撑板72一侧固定设置有移动滚轮76,所述检测机体11内下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减震腔22,所述减震腔22内滑动设置有减震密封板23,所述减震密封板23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检测机体11外的减震连接杆58,所述减震连接杆58下端固定设置有减震固定板25,所述减震固定板25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减震支撑板26,所述减震支撑板26内下侧左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减震转轴60,所述减震转轴60外圆面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减震滚轮59,所述减震移动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加内部零件使用寿命。
[0017]
有益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连通设置于所述升降检测腔43左右两侧的升降滑槽30,所述升降滑槽30内滑动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31左右两端端面上侧的升降滑块29,左侧所述升降滑槽30上下端壁中心处之间固定设置有穿过左侧所述升降滑块29的升降导滑杆28,右侧所述升降滑槽30上侧固定设置有检测电机51,所述检测电机51下端动力连接设置有延伸至右侧所述升降滑槽30内的动力丝杆轴52,所述动力丝杆轴52穿过右侧所述升降滑块29且与右侧所述升降滑块29螺纹连接。
[0018]
有益地,所述侧检测腔87上下对称且连通设置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内滑动设置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侧板53上下两端的滑块19,下侧所述滑槽20左右端壁中心处之间固定设置穿过下侧所述滑块19的导滑杆21,上侧所述滑槽20远离所述地轨腔41的一侧设置有转向腔16,上侧所述滑槽20靠近所述地轨腔41一端端壁中心处转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转向腔16内的丝杆轴18,所述丝杆轴18穿过上侧所述滑块19且与上侧所述滑块19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轴18远离所述地轨腔41一端固定设置有转向锥齿轮17,所述转向锥齿轮17上端远离所述地轨腔41一侧啮合设置有转动锥齿轮15。
[0019]
有益地,所述检测电机51上侧设置有齿轮腔36,所述检测电机51上端动力连接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齿轮腔36内的动力齿轮轴33,所述动力齿轮轴33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齿轮34,所述主动齿轮34左右对称且啮合设置有从动齿轮35,所述检测电机51左侧设置有带轮腔27,左侧所述从动齿轮35轴心处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27内的主动带轮轴32,所述主动带轮轴32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主动带轮44,左侧所述转动锥齿轮15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带轮腔27内的从动带轮轴13,所述从动带轮轴13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从动带轮12,所述从动带轮12与所述主动带轮44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14,所述检测电机51右侧设置有链轮腔49,右侧所述从动齿轮35轴心处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链轮腔49内的主动链轮轴45,所述主动链轮轴45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主动链轮50,右侧所述转动锥齿轮15上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链轮腔49内的从动链轮轴47,所述从动链轮轴47外圆面上侧固定设置有从动链轮46,所述从动链轮46与所述主动链轮50之间连接设置有链条48。
[0020]
有益地,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检测腔43上方前侧的动力啮合腔85,所述动力啮合腔85上侧固定设置有电机82,所述电机82下端动力连接设置有依次穿过所述动力啮合腔85和所述连通腔86延伸至所述升降检测腔43内的动力转动轴83,所述动力转动轴83外圆面下侧固定设置有动力齿轮70,所述清洁轴69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啮合齿轮腔80内的啮合齿轮79,所述啮合齿轮79可与所述动力齿轮70啮合转动。
[0021]
有益地,所述减震移动装置包括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机体11下端面后
侧的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下端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从动支撑板62,所述从动支撑板62内下侧左右贯穿且转动设置有从动转轴64,所述从动转轴64外圆面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从动滚轮63,所述减震固定板25上端面与所述检测机体11下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减震连接杆58外圆面上的减震弹簧24,所述动力转动轴83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位于所述动力啮合腔85内的动力锥齿轮84,所述动力锥齿轮84下端左右两侧啮合设置有对称的侧锥齿轮81,所述动力啮合腔85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锥齿轮腔65,所述侧锥齿轮81远离所述动力锥齿轮84一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65内的连接轴78,所述连接轴78远离所述动力啮合腔85一端固定设置有主动锥齿轮66,所述主动锥齿轮66下端远离所述动力啮合腔85一侧啮合设置有从动锥齿轮67,所述从动锥齿轮67下端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移动腔75内的从动锥齿轮轴68,所述从动锥齿轮轴68下端固定设置有传动锥齿轮73,所述传动锥齿轮73下端左右两侧啮合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移动转轴77位于所述移动腔75内一端上的移动锥齿轮74。
[0022]
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文中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工作状态时,升降滑块29位于升降滑槽30最上侧,升降板31位于升降检测腔43最上侧,检测侧板53位于侧检测腔87最远离地轨腔41一侧,啮合齿轮79不与动力齿轮70啮合。
[0023]
工作时,将所述检测机体11放置在地轨上,使得地轨部分位于地轨腔41内,检测电机51启动,从而带动动力齿轮轴33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3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35转动,左侧从动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主动带轮轴32转动,从而带动主动带轮44转动,从而通过皮带14带动从动带轮12转动,从而带动从动带轮轴13转动,从而带动左侧转动锥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左侧转向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左侧丝杆轴18转动,从而带动左侧滑块19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左侧检测侧板53向右移动至与地轨表面接触,右侧从动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链轮轴45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链轮50转动,从而通过链条48带动从动链轮46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链轮轴47转动,从而带动右侧转动锥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右侧转向锥齿轮17转动,从而带动右侧丝杆轴18转动,从而带动右侧滑块19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右侧检测侧板53向左移动至与地轨表面接触,同时检测电机51启动带动动力丝杆轴52转动,从而带动右侧升降滑块29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3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左侧升降滑块29向下移动,进而通过检测支撑板37带动红外感应检测带42向下移动至与地轨表面接触,升降板3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清洁轴69和啮合齿轮79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清洁擦71向下移动至与地轨表面接触,进而带动啮合齿轮79与动力齿轮70啮合,此时电机82启动,从而带动动力转动轴83转动,从而带动动力锥齿轮84转动,从而带动侧锥齿轮8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78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锥齿轮66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锥齿轮67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锥齿轮轴68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锥齿轮73转动,从而带动移动锥齿轮74转动,从而带动移动转轴77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滚轮76转动,进而通过移动支撑板72带动检测机体11沿着地轨移动,进而使检测球54和红外感应检测带42对地轨表面进行裂纹检测,使用完毕后,电机82停止工作,检测电机51反转,从而带动动力齿轮轴33反转,从而带动主动齿轮34反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35反转,左侧从动齿轮35反转从而带动主动带轮轴32反转,从而带动主动带轮44反转,从而通过皮带14带动从动带轮12反转,从而带动从动带轮轴13反转,从而带动左侧转动锥齿轮15反转,从而带动左侧转向锥齿轮17反转,从而带动左侧丝杆轴18反转,从而带动左侧滑块19向左移动,进而带动左侧检测侧板53向左移动至初始位置,右侧从动齿轮35反转从而带动主
动链轮轴45反转,从而带动主动链轮50反转,从而通过链条48带动从动链轮46反转,从而带动从动链轮轴47反转,从而带动右侧转动锥齿轮15反转,从而带动右侧转向锥齿轮17反转,从而带动右侧丝杆轴18反转,从而带动右侧滑块19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右侧检测侧板53向右移动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动力丝杆轴52反转,从而带动右侧升降滑块29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带动升降板31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带动左侧升降滑块29向上移动,升降板3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清洁轴69和啮合齿轮7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啮合齿轮79与动力齿轮70分开不啮合。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对地轨全方面进行裂缝检测,同时可以自动根据不同地轨高度和宽度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无需工人手动操作,检测速度快且效率高,同时清洁装置能够清理地轨上散落的小石子和碎屑,避免地轨磨损影响后续裂纹检测,而且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增加内部零件使用寿命。
[002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