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脱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7907发布日期:2021-04-30 09:2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脱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脱轨机构。



背景技术:

悬吊轨道小车是微轨智能交通的一部分,微轨智能交通系统是应用于大型社区内的循环轨道交通。具体是,小车的窄轨悬于空中,智能小车悬挂于轨道下方,轨道上可设置多辆智能小车,采用小型车辆灵活编组方式,小车之间或分离或成串,每辆小车容量为1-2人,以小型车实现灵活的运量。

现有技术中,轨道小车在行驶时其轮系无法与轨道脱轨,因此轨道小车无法实现相向式来回行走,当轨道小车错过目的地后将绕行很大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或者需要依靠铺设另一条轨道,在以转轨器控制系统来实现后退返回目的地,其施工、材料、时间和维护等各种成本非常高昂,如果强行后退行走必然和后面的小车撞车造成交通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与轨道脱轨的脱轨机构,使轨道小车能够实现相向式来回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与轨道脱轨的脱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脱轨机构,包括液压缸升降装置,和设置在液压缸升降装置上的行走轮系;所述行走轮系包括轮系支架,和分别设置在轮系支架两侧的两个脱轨装置;所述脱轨装置包括设置在轮系支架上的车轮升降机构,与车轮升降机构连接的车轮伸缩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车轮升降机构上的伸缩液压缸,设置在伸缩液压缸伸缩端上的连接板,分别安装在连接板两端的两个支重轮;所述伸缩液压缸能带动连接板伸缩。

所述车轮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轮系支架上的升降滑轨,设置在升降滑轨上且能沿升降滑轨上下滑动的升降滑块,设置在升降滑块上的平衡梁,以及与升降滑块连接的电机升降装置;所述伸缩液压缸安装在平衡梁上,且其伸缩端贯穿平衡梁后与连接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一端贯穿平衡梁且能相对平衡梁移动。

所述电机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轮系支架上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升降驱动电机,安装在升降驱动电机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安装在安装板上且能转动的升降螺杆,安装在升降螺杆上且与主动齿轮齿合的从动齿轮,以及固定在升降滑块上的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套设在升降螺杆上。

所述液压缸升降装置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伸缩端与轮系支架连接。

所述底板和轮系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导向柱。

所述轮系支架上形成有电池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驱动电机驱动升降滑块同时上升,进而使整个车轮升降机构上升,再通过伸缩液压缸带动所有的支重轮同时收缩,同时通过升降液压缸带动轮系支架下降,进而实现所有的支重轮从轨道中脱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走轮系的升轮、缩轮、降轮等特色,再通过外部的平移机构的作用,使得轨道小车能够实现换轨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重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脱轨时第一状态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脱轨时第二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脱轨时第三状态的侧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底板,2—升降液压缸,3—导向柱,4—轮系支架,5—支重轮,6—连接板,7—支撑轴,8—平衡梁,9—伸缩液压缸,10—升降滑块,11—升降滑轨,12—从动齿轮,13—电池安装腔,14—升降驱动电机,15—主动齿轮,16—升降螺杆,17—升降螺母,18—安装板,19—轨道,20—支重轮安装横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相向式的轨道小车脱轨机构,其包括液压缸升降装置和行走轮系,液压缸升降装置设置在行走轮系的下方。所述行走轮系包括轮系支架4,和分别设置在轮系支架4两侧的两个脱轨装置。

所述脱轨装置包括设置在轮系支架4上的车轮升降机构,与车轮升降机构连接的车轮伸缩机构。如图1所示,车轮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轮系支架4上的升降滑轨11,安装在升降滑轨11上的升降滑块10,固定设置在升降滑块10上端的平衡梁8,以及与升降滑块10连接的电机升降装置。该升降滑块10能沿升降滑轨11上下滑动,电机升降装置则可以驱动升降滑块10移动。该车轮伸缩机构则与平衡梁8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升降装置包括安装板18,升降驱动电机14,主动齿轮15,升降螺杆16,从动齿轮12以及升降螺母17。安装时,该安装板18固定安装在轮系支架4上;升降驱动电机14则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板18上,其转轴贯穿安装板18后位于安装板18的下方;主动齿轮15安装在升降驱动电机14转轴上;升降螺母17固定在升降滑块10上,而升降螺杆16的下端则依次穿过升降螺母17和安装板18,从动齿轮12安装在升降螺杆16的下端。该升降螺杆16与升降螺母17为螺纹连接,而升降螺杆16与安装板18则为间隙配合,从动齿轮12与主动齿轮15齿合。通过上述结构,当升降驱动电机14驱动主动齿轮15旋转时,主动齿轮15则带动从动齿轮12旋转,进行使升降螺杆16旋转,升降螺杆16旋转时则带动升降滑块10上下移动,车轮伸缩机构则实现升降。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车轮伸缩机构包括安装在平衡梁8上的伸缩液压缸9,设置在伸缩液压缸9的伸缩端上的连接板6,分别安装在连接板6两端的两个支重轮5。该伸缩液压缸9的伸缩端是贯穿平衡梁8后与连接板6连接,伸缩液压缸9的伸缩端与平衡梁8为间隙配合,因此伸缩液压缸9能带动连接板6伸缩,从而使支重轮5实现伸缩。为了提高稳定性,两个车轮伸缩机构上的伸缩液压缸9的末端可通过连接块连接在一起,使伸缩液压缸9在驱动连接板6伸缩时更加稳定。同时,所述连接板6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轴7,支撑轴7的一端贯穿平衡梁8且能相对平衡梁8移动;即支撑轴7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连接板6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则与平衡梁8为间隙配合,因此伸缩液压缸9在驱动连接板6伸缩时支撑轴7也能跟随移动;支撑轴7的末端可设置挡块,以防止支撑轴7与平衡梁8脱离。

具体的,如图5所示,支重轮5中包括外转子电动机502,外转子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固定在支重轮安装横轴20上,外转子电动机的转子安装在支重轮的轮缘501中。该支重轮5自身能够提供驱动力,其结构和安装方式已为传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所述液压缸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安装在底板1上的升降液压缸2。所述升降液压缸2的伸缩端与轮系支架4连接,升降液压缸2伸缩时即可带动轮系支架4升降。为了使轮系支架4升降时更加稳定,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和轮系支架4之间设置有若干根导向柱3。本实施例中导向柱3的数量设置为4根,分别位于轮系支架4的四个角上。具体安装时,导向柱3的下端与底板1固定,其上端穿过轮系支架4,该导向柱3与轮系支架4为间隙配合,因此轮系支架4能沿导向柱3上下移动,导向柱3上端可设置限位螺母。

所述轮系支架4上形成有电池安装腔1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在轨道小车上设置两个脱轨机构,两个脱轨机构均挂在轨道上,如图6~8所示。需要脱轨时,其中一个脱轨机构上的两个升降驱动电机14同时正向驱动升降滑块10沿升降滑轨11上升,此时所有的支重轮5均上升并与轨道19分离脱轨,完成升轮,如图6所示。两个伸缩液压缸9同时收缩,带动所有的支重轮5同时收缩,完成缩轮,如图7所示。升降液压缸2收缩,带动行走轮系整体下降,所有的支重轮5同时脱离轨道腔,完成降轮,如图8所示。脱轨后的脱轨机构通过外部的平移机构平移至相邻的轨道下方,升降液压缸2伸出,推动轮系支架4上升,两个伸缩液压缸9同时伸出,推动所有的支重轮5伸出,两个升降驱动电机14同时反向驱动升降滑块10沿升降滑轨11下降,所有的支重轮5则挂在该相邻的轨道上,完成换轨。另一个脱轨机构重复上述步骤移至该相邻的轨道,从而能够实现轨道小车的换轨行走。

以上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