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4839发布日期:2021-10-27 20:0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道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磁浮交通系统或跨座式交通系统的关节道岔,具体涉及一种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


背景技术:

2.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作为新型的中、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较强,线路的曲线半径较小,且爬坡能力强,可作为中小城市主要发展的轨道交通形式,也可以作为大型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补充。以其建设成本低、周期短、占地少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道岔作为是单轨交通系统、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作用是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车辆在基地或停车场内的调车。道岔可以是整体式的,也可以是关节式的。关节道岔由多根梁段连接组成,各梁段始终保持直线状态,相邻梁段之间有相对的转角。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大大地减小道岔区的长度,节约投资。
4.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本技术人之前申请并授权的“单驱动点关节道岔(cn 103693075 a)”实用新型专利。该道岔的驱动结构较为复杂,且采用齿轮齿条驱动,安装齿轮的台车轨迹为非圆弧线,实际走行轨迹与理论轨迹偏差较大,易造成齿轮与齿条啮合困难;道岔梁单点锁定,无法实现道岔到位后的精准锁定;道岔滑动臂为分段结构,横向锁定刚度较差,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道岔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包括道岔梁ⅰ、道岔梁ⅱ、道岔梁ⅲ及道岔梁ⅳ,台车ⅰ、台车ⅱ、台车ⅲ、台车ⅳ及台车

;所述台车ⅰ位于设置在基座上的滑动支撑上,所述台车ⅱ、台车ⅲ、台车ⅳ及台车

分别位于设置在基座上的对应转辙轨道上;所述道岔梁ⅰ首端固定在台车ⅰ上,道岔梁ⅱ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台车ⅱ和台车ⅲ上,道岔梁ⅳ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台车ⅳ和台车

上,且道岔梁ⅱ的首端与道岔梁ⅰ的末端、道岔梁ⅱ的末端与道岔梁ⅲ的首端、道岔梁ⅲ的末端与道岔梁ⅳ的首端均相互搭接并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固定有回转轴ⅰ、回转轴ⅱ、回转轴ⅲ,且回转轴ⅰ位于台车ⅰ的前侧,回转轴ⅱ位于台车ⅰ与台车ⅱ之间,回转轴ⅲ位于台车ⅱ与台车ⅲ之间;所述台车ⅰ铰接在回转轴ⅰ上,所述台车ⅱ、台车ⅲ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杆上,且从动连杆的首端与回转轴ⅱ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台车ⅳ、台车

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杆上,且主动连杆的首端与回转轴ⅲ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杆的末端与主动连杆的中部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的驱动臂铰接在主动连杆的中部。
7.所述道岔梁ⅱ的首端与道岔梁ⅰ的末端、道岔梁ⅱ的末端与道岔梁ⅲ的首端、道岔梁ⅲ的末端与道岔梁ⅳ的首端均通过t型轴相互搭接并铰接。
8.所述从动连杆的首端、主动连杆的首端均通过“u”槽分别与回转轴ⅱ、回转轴ⅲ滑动并转动连接。
9.所述从动连杆、主动连杆的首端均固定有“u”型滑块,且“u”型滑块分别套装在回转轴ⅱ、回转轴ⅲ上形成滑动转动副。
10.所述从动连杆的中部设有锁定机构ⅰ,通过锁定机构ⅰ伸出的锁定销轴插入基座上对应设有的定位孔实现从动连杆的锁定。
11.所述道岔梁ⅳ的末端设有锁定机构ⅱ,通过锁定机构ⅱ伸出的锁定销轴插入轨道梁上对应设有的定位孔实现道岔梁ⅳ的锁定。
12.所述从动连杆位于台车ⅱ、台车ⅲ的下方,所述主动连杆位于台车ⅲ、台车ⅳ、台车

的下方,且从动连杆位于主动连杆的上方。
13.所述台车ⅰ的前侧中央固定有回转座,且回转座铰接在回转轴ⅰ上。
14.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主动连杆和被动连杆整体式布置,结构刚性大,使用寿命长,既避免了已有技术中须定期更换齿轮、齿条的不足,又具有节能、降噪、安全可靠的特点;
16.2、本实用新型驱动点设置在主动连杆上,大幅降低作用行程,道岔转辙过程中只需克服道岔梁的转动阻力和纵向滑动阻力,相比已有技术驱动精度更高、效率更高;
17.3、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直接与主动连杆连接,动力源设置更加灵活,可采用卷扬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后期维护;
18.4、本实用新型锁定装置在道岔梁与从动连杆上同时布置,大幅提高了道岔锁定后的横向刚度,提高了道岔的可靠性;
19.5、本实用新型可扩展应用在各类关节道岔装置中,实现单开(左开、右开)、对开、单渡线和交叉渡线的转辙,跨座式单轨、旅游观光轻轨、磁浮交通等领域均可应用,具有普遍适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线状态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线状态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t型轴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动转动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1、2、3、4、5、6、7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28.一机多点驱动关节道岔,包括道岔梁ⅰ1、道岔梁ⅱ2、道岔梁ⅲ3及道岔梁ⅳ4,台车ⅰ5、台车ⅱ6、台车ⅲ7、台车ⅳ8及台车

9;所述台车ⅰ5位于设置在基座10上的滑动支撑11上,所述台车ⅱ6、台车ⅲ7、台车ⅳ8及台车

9分别位于设置在基座10上的对应转辙轨道12上;所述道岔梁ⅰ1首端固定在台车ⅰ5上,道岔梁ⅱ2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台车ⅱ6和台车ⅲ7
上,道岔梁ⅳ4首尾两端分别固定在台车ⅳ8和台车

9上,且道岔梁ⅱ2的首端与道岔梁ⅰ1的末端、道岔梁ⅱ2的末端与道岔梁ⅲ3的首端、道岔梁ⅲ3的末端与道岔梁ⅳ4的首端均相互搭接并铰接;所述基座10上固定有回转轴ⅰ13、回转轴ⅱ14、回转轴ⅲ15,且回转轴ⅰ13位于台车ⅰ5的前侧,回转轴ⅱ14位于台车ⅰ5与台车ⅱ6之间,回转轴ⅲ15位于台车ⅱ6与台车ⅲ7之间;所述台车ⅰ5铰接在回转轴ⅰ13上,所述台车ⅱ6、台车ⅲ7固定连接在从动连杆16上,且从动连杆16的首端与回转轴ⅱ14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台车ⅳ8、台车

9固定连接在主动连杆17上,且主动连杆17的首端与回转轴ⅲ15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杆16的末端与主动连杆17的中部滑动并转动连接;所述基座10上设有驱动装置18,且驱动装置18的驱动臂19铰接在主动连杆17的中部。
29.所述从动连杆16位于台车ⅱ6、台车ⅲ7的下方,所述主动连杆 17位于台车ⅲ7、台车ⅳ8、台车

9的下方,且从动连杆16位于主动连杆17的上方。
30.所述从动连杆16的中部设有锁定机构ⅰ20,通过锁定机构ⅰ20 伸出的锁定销轴插入基座10上对应设有的定位孔实现从动连杆16的锁定。所述道岔梁ⅳ4的末端设有锁定机构ⅱ21,通过锁定机构ⅱ21 伸出的锁定销轴插入轨道梁上对应设有的定位孔实现道岔梁ⅳ4的锁定。
3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道岔梁ⅱ2的首端与道岔梁ⅰ1的末端、道岔梁ⅱ2的末端与道岔梁ⅲ3的首端、道岔梁ⅲ3的末端与道岔梁ⅳ4的首端均通过t型轴24相互搭接并铰接。具有横向和竖向转动自由度,即在相邻道岔梁之间形成动配合,即道岔梁既可绕t形轴做水平面的回转运动,也可绕t形轴作竖直面的回转运动。
3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连杆16的末端通过销轴与主动连杆 17的中部具有的条形孔铰接,形成滑动转动副,实现滑动并转动连接,形成滑动转动副。
3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连杆16的首端、主动连杆17的首端均通过“u”槽分别与回转轴ⅱ14、回转轴ⅲ15滑动并转动连接,形成滑动转动副。
3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连杆16、主动连杆17的首端均固定有“u”型滑块22,且“u”型滑块22分别套装在回转轴ⅱ14、回转轴ⅲ15上,形成滑动转动副,实现滑动并转动连接。
3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台车ⅰ5的前侧中央固定有回转座23,且回转座23铰接在回转轴ⅰ13上。且台车ⅰ5的外围设有固定在基座 10上的防跳装置25,并使该防跳装置25顶面的压舌作用在台车ⅰ5 上,防止台车的跳动。所述防跳装置25为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6.转辙原理:驱动装置18通过驱动臂19驱动主动连杆17绕回转轴ⅲ15运动,带动从动连杆16绕回转轴ⅱ14运动;通过主动连杆 17带动台车ⅳ8及台车

9按既定的转辙轨道12运行,再通过台车ⅳ8及台车

9带动道岔梁ⅳ4转辙到位;通过从动连杆16带动台车ⅱ6、台车ⅲ7按既定的转辙轨道12运行,再通过台车ⅱ6及台车ⅲ7 带动道岔梁ⅰ1、道岔梁ⅱ2转辙到位;道岔梁ⅲ3通过道岔梁ⅱ2、道岔梁ⅳ4拖动到位,使四节直线道岔梁形成的折线拟合成近似圆曲线。驱动装置18带动道岔梁按既定的轨迹运行到位后启动锁定机构ⅰ20、锁定机构ⅱ21将道岔锁定。
37.转辙过程中,道岔梁与从动连杆16、主动连杆17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纵向位移。理论上释放此纵向位移有如下三种方式:
38.a、从t型轴处滑移释放,回转轴ⅱ、回转轴ⅲ处固定,导致当道岔处于直线状态时,
道岔梁ⅲ的其中一端与相邻道岔梁间隙较大,且难以保证直线位道岔总长为整数。
39.b、通过台车与连杆滑移释放,回转轴ⅱ、回转轴ⅲ处固定,导致台车与连杆连接部位结构复杂,且难以保证直线位道岔总长为整数。
40.c、从回转轴ⅱ、回转轴ⅲ处滑移释放,不但结构简单,且能保证直线位道岔总长为整数。
4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回转轴ⅱ、回转轴ⅲ处形成滑动转动副,实现滑动并转动连接,滑移释放道岔梁与从动连杆16、主动连杆17之间产生的纵向位移,结构简单实用,且能保证直线位道岔总长为整数。此外,转辙过程中,从动连杆16与主动连杆17之间产生的纵向位移通过条形孔铰接形式,形成滑动转动副释放位移,简单可靠。
42.本实用新型可按既定要求在直线状态和曲线状态相互转换(如图 4、图5所示),满足车辆平顺可靠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简易的变更设计,派生设计出单开(左开、右开)道岔、对开道岔、单渡线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等各种型式,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转线、折返运行及车辆在基地或停车场内的调车。主要应用于单轨交通系统、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
43.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