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0949发布日期:2022-01-12 12:1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箱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跨座式单轨列车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采用橡胶轮胎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
3.在列车轴箱的转动部件中,当以轴承、齿轮、车轮为关键部件。因为它们是承力最集中的、高速旋转的、故障发生最多的部件,长期以来,都是制约轴箱安全的首要因素。这些部件的故障,在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滚动工作面的损伤,容易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而晚期表现则是剥离、裂纹、破损,和/或轴承的急剧温升、固死、引起切轴,直接危害列车的运行安全,造成重大的灾难性事故。
4.因此,需要对列车轴箱的故障进行提前预警,以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
5.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复合传感器和安装座;
9.所述安装座开设有安装槽;
10.所述复合传感器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11.所述安装座用于将所述复合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水平轮部轴箱上;
12.所述复合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水平轮部轴箱的振动、冲击和温度信号。
13.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安装座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14.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钉与所述水平轮部轴箱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安装座还开设有第二螺纹孔;
16.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的螺钉与所述复合传感器固定连接。
17.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复合传感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三螺纹孔。
18.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复合传感器包括壳体、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和导线;
19.所述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均容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壳体上;
20.所述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分别与所述导线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三螺纹孔开设在所述壳体上。
22.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中,所述安装座还开设有供所述导线穿设的缺口。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在水平轮部轴箱上安装复合传感器,可同时监测振动、冲击、温度这三个物理量,实现了对轴箱中关键部件的在线实时状态诊断,能够提前预警轴箱存在的异常,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复合传感器10,安装座20,安装槽30,第一螺纹孔40,第二螺纹孔50,第三螺纹孔60;
33.壳体11,导线12,缺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36.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8.实施例一
39.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轴箱故障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该领域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轴箱故障检测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40.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复合传感器10和安装座20;
41.所述安装座20开设有安装槽30;
42.所述复合传感器10容置于所述安装槽30内,且与所述安装座20固定连接;
43.所述安装座20用于将所述复合传感器10固定设置在水平轮部轴箱上;
44.所述复合传感器10用于采集所述水平轮部轴箱的振动、冲击和温度信号。
4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复合传感同时监测振动、冲击、温度这三个物理量后,可通过“基于广义共振与共振解调”的故障诊断技术,实现对轴箱内关键部件的在线实时故障诊断,达到故障早期预警的目的。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0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0;
47.所述安装座20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40和与所述第一螺纹孔40螺纹配合的螺钉与所述水平轮部轴箱固定连接。
4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固定连接的稳固性,所述第一螺纹孔40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0还开设有第二螺纹孔50;
50.所述安装座20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50和与所述第二螺纹孔50螺纹配合的螺钉与所述复合传感器10固定连接。
51.具体的,所述复合传感器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50对应的第三螺纹孔60。
5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复合传感器10与所述安装座20的连接除了螺纹连接外,还可以是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不做一一赘述。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传感器10包括壳体11、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和导线12;
54.所述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均容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导线12 穿设在所述壳体11上;
55.所述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分别与所述导线12连接。
5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冲击振动测量组件、测温元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导线12这一有线传输方式传输到前端数据采集器。
57.优选的,所述第三螺纹孔60开设在所述壳体11上。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0还开设有供所述导线12穿设的缺口13。
59.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复合传感器,安装座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轮部轴箱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在水平轮部轴箱
上安装复合传感器,可同时监测振动、冲击、温度这三个物理量,实现了对轴箱中关键部件的在线实时状态诊断,能够提前预警轴箱存在的异常,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有效地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61.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62.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63.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64.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
……
上”、“与
……
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
……
上”、“与
……
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
……
之间”和“直接在
……
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 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65.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
……
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
(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