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1870发布日期:2022-06-04 15:4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高铁座椅调节装置,采用一定的机械结构对高铁内的座椅进行调节,包括高度、倾斜程度和减震性等等,目前现有高铁座椅调节装置的入座舒适度不够高,对于臀部和腿没有采取不同的调节方式。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1248674.3中公开有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结构包括椅背和枕垫,所述椅背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固定槽和第一齿牙,所述枕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三凹槽内安装有活动杆。该高铁座椅调节装置,乘客入座的舒适度不够高,对于臀部的大腿部位的受力不匀,腿部产生挤压感,不助于血液流通,座椅靠人工转向,工作效率低。
4.因此,提出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高铁座椅调节装置,乘客入座的舒适度不够高,对于臀部的大腿部位的受力不匀,腿部产生挤压感,不助于血液流通,座椅靠人工转向,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底板和安装有第一连接杆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轴,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坐垫。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底座。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壁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电动转轴。
12.进一步地,所述电动转轴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对称插接有螺栓。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壁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安装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内壁固定安装
有转动轴。
15.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两侧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
1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板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连接件。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当乘客入座时,由于臀部和腿部重力和倾斜角度不同,使得滑块产生不同的位移,转动块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从而对臀部和腿部分别给予不同的回弹力,该装置的设置使得腿部放置更加舒适,有效地避免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腿部麻木等情况。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液压杆和电动转轴,能够自动将座椅进行翻转,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能够提升座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增加。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背靠板与转动轴的转动,从而使臀部的活动空间增大,能够有效地对乘客的身体进行调节,使乘客入座的舒适度提高,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转动设置,从而限制背靠板的位移,通过转动轴的作用,能够对乘客的腰部进行支撑,有效地避免了旅途劳累带来的糟糕体验。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一立体剖视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二立体剖视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底板;2、第一安装块;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轴;6、第二安装块;7、矩形槽;8、第一液压杆;9、弹簧;10、滑块;11、转动块;12、支撑板;13、坐垫;14、支撑块;15、底座;16、第二液压杆;17、电动转轴;18、连接板;19、螺栓;20、立柱;21、矩形板;22、转动轴;23、背靠板;24、第一连接柱;25、连接件;26、第二连接柱;2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5,一种高铁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和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的第一安装块2,第一连接杆3的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轴5,底板1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槽7一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杆8,第一液压杆8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滑块10,第
一液压杆8的外壁套接有弹簧9,滑块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块6,第二安装块6的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第一连接轴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转动块11,转动块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上表面设有坐垫13。
3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8,当乘客入座时,由于重力作用对支撑板12和转动块11产生下压力,带动第一连接轴5同时下压,使得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与第一安装块2、第二安装块6和第一连接轴5产生相对转动,同时滑块10将沿着矩形槽7压缩第一液压杆8,通过设置弹簧9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臀部和腿部分别接触支撑板12,由于部位重力和倾斜角度不同,使得滑块10产生不同的位移,转动块11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从而对臀部和腿部分别给予不同的回弹力,使得腿部放置更加舒适,有效地避免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腿部麻木等情况,有效地增加了乘客的入座体验。
32.实施例2
33.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是,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4,支撑块14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底座15,底座15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限位框能够有效地保证支撑块14与底座15滑动时的稳定性。
34.具体的,底座15的内壁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杆16,第二液压杆16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电动转轴17。
35.具体的,电动转轴17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8,连接板18的下表面对称插接有螺栓19,多个螺栓19的数量是四个,四个螺栓19呈圆形阵列分布,连接板18通过螺栓19与支撑块14相连接,增加座椅的稳定性。
36.具体的,底座15的内壁上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立柱20,底座15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安装板27,立柱20的作用是支撑座椅的重量,避免发生倾斜对第二液压杆16造成损害。
3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液压杆16,当高铁返回时,需要乘务员手动将座椅转面,降低工作效率,通过第二液压杆16的伸长使得支撑块14与底座15分离,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电动转轴17带动连接板18转动,进而使底板1转动方向,翻转完毕后将第二液压杆16收缩,使得支撑块14落在立柱20表面,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能够提升座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增加。
38.实施例3
39.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是在例1或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具体是,底板1的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矩形板21,矩形板2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动轴22,矩形板21通过内壁的轴能够进行角度调节,有效地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性。
40.具体的,转动轴22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背靠板23,背靠板23的两侧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26,背靠板23表面由织物皮革制成,它是化学纤维做成的,摩擦力比较大,且不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使用织物达到可与皮革比肩的性能和外观,它透气性和触感都优于皮革。
41.具体的,矩形板21的内壁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24,第一连接柱24的外壁转动安装有连接件25,连接件25的长度与背靠板23的倾斜角度相一致。
4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轴22,当乘客经过长时间入座后臀部会产生不适,通过身体前倾来调节身体状况,由于座位空间狭小,当臀部向后挤压背靠板23时,背靠板23将通过转动轴22发生转动,背靠板23的下半部向后翻转,同时连接件25与第二连接柱26发生转
动,从而限位背靠板23的位移,从而使臀部的活动空间增大,能够有效地对乘客的身体进行调节,使乘客入座的舒适度提高,通过转动轴22的作用,能够对乘客的腰部进行支撑,有效地避免了旅途劳累带来的糟糕体验。
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的生理特性,针对臀部和腿部分别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8,当乘客入座时,由于臀部和腿部重力和倾斜角度不同,使得滑块10产生不同的位移,转动块11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从而对臀部和腿部分别给予不同的回弹力,使得腿部放置更加舒适,有效地避免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腿部麻木等情况,有效地增加了乘客的入座体验,通过设置第二液压杆16和电动转轴17,能够自动将座椅进行翻转,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能够提升座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地增加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增加,通过背靠板23与转动轴22的转动,从而使臀部的活动空间增大,能够有效地对乘客的身体进行调节,使乘客入座的舒适度提高,通过连接件25与第二连接柱26之间的转动设置,从而限制背靠板23的位移,通过转动轴22的作用,能够对乘客的腰部进行支撑,有效地避免了旅途劳累带来的糟糕体验相比于传统的座椅调节装置的,该装置的具有更高的舒适度的同时还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实用性更强。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