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运用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84272发布日期:2022-05-26 17:0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机车运用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机车调度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车运用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机车运用统计是铁路运输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车运用统计指标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机车运用情况,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加强铁路统计与分析工作对于提高铁路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和效益、优化运输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作用。
3.现行机车统计指标是由各单位按照《铁路机车统计规则》规定的报表格式层层上报汇总而成,报表中只能体现特定统计指标的总值和均值,难以掌握该项指标统计的详细情况,以及统计规则规定指标之外的其他信息。且在指标计算方法方面,现行机车运用统计表由各单位分别制作报表并通过邮件等网络传输形式上报汇总,流程复杂,无法追踪指标数据详细来源,指标准确性无法保证也无法核对,难以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从而难以确保机车运用效率的最大化。
4.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行机车运用统计难以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导致机车运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车运用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6.一种机车运用统计方法,包括:
7.获取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并从综合运行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信息、从机车周转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从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包括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
8.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并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9.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
10.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所有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以及各转换信息,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机车运用统计表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步骤,包括:
12.基于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采用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机车交
路的类型包括单肩回交路、肩回交路以及小运转循环交路。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的步骤,包括:
14.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根据交路周转规则,滤除在预设时间内未完成一次完整周转的机车基本信息、滤除处于非运用状态的机车基本信息,以及滤除手动校准机车所在站时的残留数据,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指标包括旅速技速基础指标、机车周转基础指标以及机车工作量指标;
16.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的步骤,包括:
17.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第一机车运用数据、第二机车运用数据以及第三运用数据;
18.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一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旅速技速基础指标;
19.根据交路周转规则,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二机车运用数据,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对应的机车周转基础指标;
20.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三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机车工作量指标。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的步骤,包括:
22.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按照机车交路的类型进行分组,得到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23.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通过机车摘挂数据匹配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25.运行线信息包括运行线id、车次号、途经的车站、车站顺序、到发时刻、站间距离、牵引车列自重、牵引车列载重以及牵引车列总重。
26.一种机车运用统计装置,包括:
27.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并从综合运行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信息、从机车周转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从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包括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
28.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并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29.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
30.数据输出模块,用于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所有运行线
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以及各转换信息,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机车运用统计表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32.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采用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机车交路的类型包括单肩回交路、肩回交路以及小运转循环交路。
3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35.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36.本技术通过提取综合运行图中预设时间内的各运行线信息、机车周转图中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机车调度指令中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并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并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再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机车运用指标和转换信息,从而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机车运用统计表可以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本技术能够替代传统层层上报统计表的工作流程,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每条运行线、每台机车详细指标数据,灵活度更高,对机车运用情况掌握更加精准;通过掌握更精准的机车运用情况,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而可以针对具体现象提出对应解决方法,确保机车运用效率的最大化、提高机车周转速度以及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统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9.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单肩回交路的示意图;
40.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交路周转规则确定肩回交路的示意图;
41.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小运转循环交路的示意图;
42.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统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3.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44.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45.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统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4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48.可以理解,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4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50.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机车运用统计方法,可以包括:
52.步骤202,获取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并从综合运行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信息、从机车周转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从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包括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
53.其中,机车周转图是指铁路机务段在一昼夜内各区段机车挂运车次及机车交路情况的图表;当日运行计划确定开行的列车车次后,机车调度员即可根据综合运行图规划机车交路,绘制机车周转图;运行计划是机车车次在什么时刻在什么车站的到发规划,则综合运行图是一段时间范围内的运行计划的图表展示;而机车周转图是在综合运行图的基础上,规划车次用的是哪台机车(每台机车都有相应的机车号),什么时刻在什么车站的机车摘挂信息;预设时间一般为一个工班(例如前一日18:00-当日18:00),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4.在一个示例中,运行线信息可以包括运行线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证标识号)、车次号、途经的车站、车站顺序、到发时刻、站间距离、牵引车列自重、牵引车列载重以及牵引车列总重。
55.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可以包括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例如机车号、机车型号、挂入摘出车站以及摘出机车原因等;机车的运用状态包括货运、小运转;机车的非运用状态包括备用状态、检修状态。
56.具体地,可以通过获取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分别提取预设时间内的各运行线信息、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
57.步骤204,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并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58.具体地,根据包含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的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机车交路亦称为机车牵引交路或机车牵引区段,是指铁路机车担当牵引列车作业时往返运行的线路区段;牵引区段的一端是机务本段(机务段),另一端是机务折返段;设置机车交路的目的是为了使机车固定在一定区段内循环工作,便于乘务人员熟悉线路情况,有利于提高操作技术和保证行车安全,还为机车乘务人员提供较好的作息条件,也便于机车的技术服务和乘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基于确定的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筛出无效信息,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保证了数据的质量,从而为获得更精确的机车运用统计指标奠定了基础。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步骤,可以包括:
60.基于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采用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机车交路的类型包括单肩回交路、肩回交路以及小运转循环交路。
61.其中,交路周转规则为以《铁路机车统计规则》规定的指标计算方法为依据,根据不同交路特点分别制定的。
62.具体地,采用交路周转规则处理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可以判断机车交路的类型,例如如图2所示,若折返段位于机车交路两端点,机车出发上行至一交路端点折返段1处,立折下行返回折返段2,再到机车再次从折返段2出发的时间点为一次完整周转周期,则判断机车交路的类型为单肩回交路;如图3所示,若折返段为一次上下行交路途经中间站,机车从折返段出发上行至交路端点折返段1,立折下行返回折返段为一次完整周转周期,或从折返段出发下行至另一交路端点折返段2,立折上行返回折返段为一次完整周转周期,则判断机车交路的类型为肩回交路;如图4所示,若折返段为一次上下行交路途经中间站,机车从折返段出发上行至交路端点折返段1,立折下行返回折返段,再从折返段出发下行至另一交路端点折返段2,立折上行返回折返段,再到机车再次从折返段出发时间点为一次完整周转周期,则判断机车的交路的类型为小运转循环交路。机车交路的类型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机车交路,交路周转规则还可以包括判断其他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判断规则,可以通过交路周转规则对其他类型的机车交路进行判断。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64.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根据交路周转规则,滤除在预设时间内未完成一次完整周转的机车基本信息、滤除处于非运用状态的机车基本信息,以及滤除手动校准机车所在站时的残留数据,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65.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接收到综合运行图通过遍历所有数据,并根据已确定的机车交路的类型,根据交路周转规则,将预设时间内未完成一次完整周转的机车基本信息进行滤除,以及将处于非运用状态(例如处于备用状态或检修状态等)的机车基本信息进行滤除,并将机调员手动校准机车所在站时残留的数据进行滤除,通过将无效数据进行过滤,从而保留有效数据,保证了数据的质量,使用筛除无效数据的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计算各项机车运用指标,进而提高了机车运用统计的准确性,有效提高机车运用效率。
66.步骤206,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
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
67.具体地,在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并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从而可以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行指标;机车运行指标是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机车运用情况的机车数据,机车运行统计指标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69.步骤302,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按照机车交路的类型进行分组,得到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70.步骤304,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通过机车摘挂数据匹配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
71.具体地,以机车为核心,按照机车交路的类型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分组,找到各机车交路的类型下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并通过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中包括的机车摘挂数据,匹配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
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指标可以包括旅速技速基础指标、机车周转基础指标以及机车工作量指标;
73.如图7所示,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的步骤,可以包括:
74.步骤402,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第一机车运用数据、第二机车运用数据以及第三运用数据;
75.步骤404,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一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旅速技速基础指标;
76.步骤406,根据交路周转规则,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二机车运用数据,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对应的机车周转基础指标;
77.步骤408,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三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机车工作量指标。
78.具体地,在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的情况下,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第一机车运用数据,例如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运行区段、区段间距离、开车时间、到达时间等数据,同理可以提取出第二机车运用数据和第三机车运用数据。
79.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一机车运用数据,从而可以得到旅速技速基础指标,旅速技速基础指标可以包括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运行区段、走行公里、开车时间、到达时间、旅行时间、中间站停留时间、运行时间、旅行速度以及技术速度,在得到旅速技速基础指标的情况下,还可以自动生成旅速技速基础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1所示:
80.表1
[0081][0082]
其中,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开车时间以及到达时间均为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中提取的原始数据(即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的第一机车运用数据)。
[0083]
基于机车统计模型的旅速技速基础指标计算为:
[0084]
运行区段:机车挂入站—机车摘出站;
[0085]
走行公里:机车挂入至摘出途经所有车站之间站间距之和;
[0086]
旅行时间:摘出站到达时间与挂入站出发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0087]
中间站停留时间:机车从挂入至摘出,在途经的车站时在各个车站站内停留时间之和;
[0088]
运行时间:旅行时间-中间站停留时间;
[0089]
旅行速度:走行公里/旅行时间;
[0090]
技术速度:走行公里/运行时间。
[0091]
根据不同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交路周转规则,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二机车运用数据,从而可以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对应的机车周转基础指标,机车周转基础指标可以包括单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以及小运转循环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并且还可以分别生成相应的机车周转基础表。
[0092]
例如单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可以包括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始发站、开车时间、折返站1、折返站1到达时间、折返车次1、折返站1开车时间、折返站2、折返站2到达时间、折返车次2、折返站2开车时间、折返停留时间1、折返停留时间2、周转时间以及是否入库;自动生成的单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2所示:
[0093]
表2
[0094][0095]
其中,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始发站、开车时间、折返站1、折返站1到达时间、折返车次1、折返站2、折返站2到达时间、折返车次2、折返站2开车时间以及是否入库为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中提取的原始数据(即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单肩回交路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的第二机车运用数据)。
[0096]
根据交路周转规则,基于机车统计模型的单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计算为:
[0097]
周转时间:折返站2开车时间-开车时间;
[0098]
折返停留时间1:折返站1开车时间-折返站1到达时间;
[0099]
折返停留时间2:折返站2开车时间-折返站2到达时间。
[0100]
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可以包括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区段、始发站、车次号、开车时间、折返站、折返站到达时间、折返车次、折返站开车时间、始发站到达时间、折返时间、周转时间以及是否入库;自动生成的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3所示:
[0101]
表3
[0102][0103]
其中,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始发站、开车时间、折返站、折返站到达时间、折返车次、折返站开车时间以及是否入库为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中提取的原始数据(即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肩回交路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的第二机车运用数据)。
[0104]
根据交路周转规则,基于机车统计模型的肩回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计算为:
[0105]
区段:机车挂入站—机车摘出站;
[0106]
周转时间:始发站到达时间-开车时间;
[0107]
折返时间:折返站开车时间-折返站到达时间。
[0108]
小运转循环交路机车周转基础指标可以包括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指定必经站(始发站)、车次号、开车时间、折返站1、折返站1到达时间、折返车次1、折返站1开车时间、折返站2、折返站2到达时间、折返车次2、折返站2开车时间、必经站(始发站)开车时间、折返停留时间1、折返停留时间2、周转时间以及是否入库;自动生成的小运转循环交路机车周转基础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4所示:
[0109]
表4
[0110][0111]
其中,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始发站、开车时间、折返站1、折返站1到达时间、折返车次1、折返站1开车时间、折返站2、折返站2到达时间、折返车次2、折返站2开车时间、必经站(始发站)开车时间以及是否入库均为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中提取
的原始数据(即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小运转循环交路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的第二机车运用数据)。
[0112]
周转时间:必经站(始发站)开车时间-开车时间;
[0113]
折返时间1:折返站1开车时间-折返站1到达时间;
[0114]
折返时间2:折返站2开车时间-折返站2到达时间。
[0115]
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三机车运用数据,从而可以得到机车工作量指标;机车工作量指标可以包括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车次号、车列自重、车列载重、车列总重、始发站、开车时间、终到站、到达时间、牵引距离、牵引总重吨公里、载重吨公里以及方向;自动生成的机车工作量统计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5所示:
[0116]
表5
[0117][0118]
其中,车次号、机车型号、机车号、机车配属、车列自重、车列载重、始发站、开车时间、终到站、到达时间、方向(上行/下行)均为从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中提取的原始数据(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的第三运用数据)。
[0119]
基于机车统计模型的机车工作量指标计算为:
[0120]
车列总重:车列自重+车列载重;
[0121]
牵引距离:机车挂入至摘出途经所有车站之间站间距之和;
[0122]
牵引总重吨公里:车列总重*牵引距离;
[0123]
载重吨公里:车列载重*牵引距离。
[0124]
步骤208,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所有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以及各转换信息,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机车运用统计表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
[0125]
具体地,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已得到的旅速技速基础指标、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对应的机车周转基础指标、机车工作量指标以及从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提取的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对不同机车交路所包含的区段以及机车类型进行运用机车统计,从而得到并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其中,机车类型可以包括直流机车、交流机车以及综合机车(直流机车+交流机车)。
[0126]
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中包含的数据指标包括全周转时间,纯运转时间,中间站停留时间,旅行时间,本段、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运转时间,本段、折返段停留时间,机车实际走行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载重吨公里,机车台日,机车平均周转距
离,机车平均周转时间,机车平均折返停留时间,机车平均牵引总量,机车台日产量,机车日车公里,旅行速度,技术速度,单机率以及机车周转次数。
[0127]
其中,机车平均全周转时间是测算一定任务量(给定开行列车数)下的需要机车台数最直接的指标,机车折返停留时间是反映站车组织效率的重要指标,两项指标从时间维度反映日常机车运用组织优劣;机车台日为实际机车台小时数除以24所得,计算的关键在于获取实际机车台小时,机车实际台小时可根据报告期(前一日18:00-当日18:00),即预设时间内以转换机车状态的调度命令时间为节点进行计算,遍历周转图上机车的数据,根据调度命令,按不同调度台、不同运输种别分别计算机车台日;机车台日产量是指平均每台机车一昼夜内生产的总重吨公里,根据统计维度不同或分析侧重点不同,又分为运用(不同运种)机车日产量和支配机车日产量,运用机车日产量能够综合反映机车效能发挥和调度组织效率等情况;机车日车公里为平均每台运用机车一昼夜内走行的公里,机车日车公里能够定量反映机车“走”与“停”状态,与机车日产量一起可作为分析调度组织效率的重要指标;机车平均牵引总重为每台机车平均牵引列车的总重量,是体现机车运用效能的另一指标,计算平均牵引总重需分别按不同交路、不同线路区段、不同机型等维度进行,才能进行准确分析;对于某列车而言,速度为运行距离与时间之比,即v=s/t,对于周转图上一个班或者一天而言,则计算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能够体现调度员组织优劣和司机操纵水平高低;单机率为单机走行公里与总走行公里的比率,能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机车使用效能;机车周转次数为机车每完成一次周转或者全周转为1次。该指标可根据机车(全)周转时间计算所得,反映机车在固定交路上往返频次,同时也体现开行列车对数;机车平均(全)周转距离为机车每完成一次周转或全周转累积走行的公里数,为机车走行公里之和与周转次数的比值。机车平均(全)周转距离可反映机车在某一交路或线路区段周转距离长短,侧面反映机车运用效能。
[0128]
自动生成的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表中数据指标如下表6所示:
[0129]
表6
[0130][0131][0132]
其中,全周转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数据的全周转时间之和;
[0133]
纯运转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数据的纯运转时间之和;
[0134]
中间站停留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中间站停留时间之和;
[0135]
旅行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旅行时间之和;
[0136]
本段、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本段、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之和;
[0137]
运转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纯运转、中间站停留、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之和;
[0138]
本段、折返段停留时间: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机车入段时起至出段时止的时间(非运用时间除外)之和;
[0139]
机车实际走行公里(沿线走行公里):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机车走行公里之和;
[0140]
牵引总重吨公里: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牵引总重吨公里之和;
[0141]
载重吨公里: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载重吨公里之和;
[0142]
机车台日:属于各交路的所有机车在该时间段内的运用时间之和/24;
[0143]
机车平均周转距离:机车实际走行公里/机车周转次数;
[0144]
机车平均周转时间:机车周转时间之和/机车周转次数;
[0145]
机车平均折返停留时间:计算的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对应机车折返次数;
[0146]
机车平均牵引总重:牵引总重吨公里之和/机车台日;
[0147]
机车台日产量: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台日;
[0148]
机车日车公里:(机车实际走行公里-单机走行公里)/机车台日;
[0149]
旅行速度:机车实际走行公里/旅行时间;
[0150]
技术速度:机车实际走行公里/纯运转时间;
[0151]
单机率: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单机走行公里之和/各交路所取得的处理后数据的机车实际走行公里;
[0152]
机车周转次数:各交路所取到的处理后的数据的机车周转次数之和。
[0153]
以上,本技术通过将综合运行图中的运行线信息、机车周转图中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的机车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结合,采用交路周转规则确定机车交路的类型,并结合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详细的机车运用指标,再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各机车运用指标以及各转换信息,从而得到并输出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的各机车交路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便于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提升调度指挥中心机车运用效率及业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机车运用统计由于源头数据质量差、数据实时性差、统计手段相对落后等,造成机车统计数据不准确、滞后、不能准确反映日班情况等问题,以及对调度指挥中心而言,机调员工作质量优劣不好评判,对生产经营过程分析及辅助决策等没有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的问题。本技术能够替代传统层层上报统计表的工作流程,简化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本技术能够自选日期班次进行查询,灵活度更高,以及能够查看每条运行线、每台机车详细指标数据,对机车运用情况掌握更加精准,进而确保了机车运用效率的最大化、提高了机车周转效率,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0154]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图5-图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图5-图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5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机车运用统计装置,可以包括:
[0156]
数据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综合运行图、机车周转图以及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并从综合运行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信息、从机车周转图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从机车调度命令数据信息中提取预设时间内各机车的运用状态与非运用状态之间的转换信息;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包括机车摘挂数据和机车基本信息;
[0157]
第一处理模块120,用于根据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并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
础信息;
[0158]
第二处理模块130,用于基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筛选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和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
[0159]
数据输出模块140,用于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所有运行线对应的机车运用指标以及各转换信息,输出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机车运用统计表;机车运用统计表用于制定机车运输生产计划。
[01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20,还用于基于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采用交路周转规则确定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机车交路的类型包括单肩回交路、肩回交路以及小运转循环交路。
[01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20,还用于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根据交路周转规则,滤除在预设时间内未完成一次完整周转的机车基本信息、滤除处于非运用状态的机车基本信息,以及滤除手动校准机车所在站时的残留数据,得到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
[016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车运用指标可以包括旅速技速基础指标、机车周转基础指标以及机车工作量指标;
[0163]
第二处理模块130,还用于从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以及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中提取第一机车运用数据、第二机车运用数据以及第三运用数据;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一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旅速技速基础指标;根据交路周转规则,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二机车运用数据,得到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对应的机车周转基础指标;采用机车统计模型处理第三机车运用数据,得到机车工作量指标。
[016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130,还用于将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按照机车交路的类型进行分组,得到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基于各机车交路的类型对应的所有过滤后的运行线机车基础信息,通过机车摘挂数据匹配出符合各机车交路的类型的各运行线信息。
[016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运行线信息包括运行线id、车次号、途经的车站、车站顺序、到发时刻、站间距离、牵引车列自重、牵引车列载重以及牵引车列总重。
[0166]
关于机车运用统计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机车运用统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机车运用统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0167]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168]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0169]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
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017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171]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7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