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乘坐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543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乘坐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坐在车体中央附近通过蹬踩脚踏板而前进的儿童乘坐用车。
现有的手推棒的长度是按照便于保护者在站立状态下操纵而设定的。因此,手推棒从车体向上方突出很长。在收存该车时,这种长手推棒就会存在妨碍收存的问题。
另外,以前的手推棒在座位的后方在车架上固定着。因为手推棒长,通常只有下端固定在车架上。换言之,只是单边支撑的固定状态。因此手推棒在车架上固定的部分(固定部分)的强度及刚性不足,手推棒容易不稳定,在使用时操纵感不好。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大固定部分强度和刚性。这样就要采用大型支架类,如此就会产生使车体的重量增大的问题。
另外,因为手推棒在车体上方突出较长,车的重心变高。如儿童一人乘坐时,车体振动使得长手推棒产生大的振动。因此,也存在车体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保护者离开时,儿童有可能会吊在手推棒上玩耍。这时因为以前的手推棒在后轮的上部后方,儿童吊在这里时后轮为支点,车体前部翘起,车体出现不稳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这样一种儿童用乘坐车,在收存时手推棒不会造成妨碍、可以不使用大的支架从而避免使车体重量大幅度增加、并可以将长手推棒牢牢地固定在车体侧。可以提高在儿童一人乘坐时车体的稳定性,而且万一儿童吊在手推棒上也不会发生车体不稳定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这一目的,提供一种儿童乘坐用车,座位在车子中间,通过蹬踩脚踏板使车行走,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制作的挖斗形的座位,其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形成为一体,侧面呈L形状;手推棒下端部件,固定在所述座位的座位部分下面和靠背部分的背面上,并在靠背部分的斜上方向后延伸;手推棒上端部件,插入所述手推棒下端部件中,并可在所述手推棒拉出时的使用位置与推下时的收存位置之间可滑动,其上部带有把手;锁定装置,将所述手推棒的上端部件至少固定于所述使用位置上。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利用挖斗型座位的刚性来安装手推棒。座位的靠背部分较高,而靠背部分的强度本来就可以承受儿童重量,因此在靠背部分和座位部分这两个地方,可以牢牢地保持手推棒。
本发明适用于三轮车、四轮车、带辅助轮的二轮车等。在所述手推棒下端部件的下部固定的下支架与所述座位的座位部分一起,固定于用于将所述座位部分固定在车架上的部件上。这样不需要在车架上再设置用于固定手推棒的支架等,从而减少支架数量以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手推棒的外部由通过支架相互平行地结合的左右一对外管形成;手推棒的内部由上端部件由可插入所述外管中的左右一对内管形成;所述内管的上端与用缓冲材料包覆的把手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各部分的尺寸设定为使得在所述手推棒的收存位置上,使把手位于座位的靠背部分的后上方。这样手推棒收存的状态下,把手也不会接触到儿童的头,不会给儿童的乘坐带来阻碍。
该把手形成为环状,从侧面看相对于内管的延长线后倾放置。把手用缓冲材料包覆,使保护者容易握持,且不易滑;还可从后面保护儿童的头部。
座位通过吹塑成型而制成。从挤塑机挤出的聚乙烯等的树脂管用模具夹住,从管的一端加上压缩空气,使该管膨胀,进而形成与模具相应的形状。
吹塑成型的座位构成为使与座位上的儿童身体接触的内侧及覆盖其下方以及后方的外侧重叠构成。在用于将该座位安装于车体上的安装部分及手推棒外部的安装部分中,最好把内部和外部相互密实地接合起来。这些接合部位用螺钉、铆钉等紧固配件贯通,从而确保座位的安装及手推棒的安装牢固。
锁定装置可具有如下构造在与左右外管相结合的支架上支撑左右一对锁杆,该对锁杆可以在车体的横向上滑动,两个锁杆通过弹簧而具有可向车体横向的外侧复位的特性;两个锁杆在向外侧复位时,使该锁杆与外管及内管接合,由此固定手推棒内部。
这里的锁定装置至少在手推棒的内部被拉出的使用位置可锁定所述手推棒的内部。锁定装置不仅在手推棒的内部处于使用位置,而且在收存位置及其它中间位置也可以将其锁定。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保护者的身高,将把手固定在不同高度的使用位置上。
前轮应这样来设定前轮的方向把的对准状态,使得其手柄的转动轴线与路面的交点位于比所述前轮的接地点更靠前的位置。这样,保护者利用手推棒让车体左右转向时,车前轮能顺畅地同方向转向。也就是说,在向车体施加左右转向的力时,前轮会利用方向把的回转轴线与路面的交点与前轮接地点之间的距离(轨迹)自然地向同方向转向。
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轮车的局部剖切的侧面图。图2是拉出手推棒处于使用状态下的斜视图;图3是向下推压处于收起状态时的斜视图;图4是锁定装置中将锁定罩外露并且局部剖切的背面图;图5是在图4中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中V1-V1线剖视图;图7是手推棒下端部件的正面图(A)及侧面图(B)。
在图1~3中,标号10表示车架。这个车架10具有在前端的方向控制轴筒12、在后端的车轴筒14、以及与方向控制轴筒12和车轴筒14结合的一根主管件16。主管件16是在比方向控制轴筒12起稍低的位置处经过几乎水平的水平部分16a向后方伸。车轴筒14与主管件16的后端垂直连接,在车体的横向上处于水平。
方向控制轴筒12利用车把转动轴18操纵前轮20及方向控制把22向左或向右。即在方向把转动轴18上支承的支架24中,支承着左右一对(参照图2,3)前轮支持管26,26,与方向把转动轴18基本平行。这里前轮支持管26,26的上部从支架24向上方伸出,形成方向控制把22。
在前轮20中固定着的车轴弯曲成贯穿前轮支持管26,26的下端,形成为曲柄状,在这里安装脚踏板(曲柄踏板28,28)。即前轮20成为通过脚踏板28,28的转动而驱动的驱动轮。30是前轮支持管26,26保持的前挡泥板,32是左右的方向控制把22,22之间装着的方向控制把罩。
这里前轮20的对准如图1所示设定。即方向把转动轴18的轴线(方向盘运转轴线)18a与路面的交点A位于比前轮20接地点B更靠前的位置上。在用后述的手推棒54向车体左右旋转时,交点A及接地点B的距离t(轨迹)使得前轮20的顺畅地转动到与该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在主管件16后端被固定的水平的车轴筒14中,支承着后车轴34(图1)。其后支承着车轴34的左右一对后轮36,36。两个后轮36,36可以独立地空转。
标号38表示货箱。该货箱38的底部接在车轴筒14上,另一方面,利用穿通其中央的前下部的主管件16的螺栓40(图1)来固定主管件16。这样如果取下在螺栓40上螺合的螺母42,就可以简单地取下货箱38。
标号44表示挖头型的座位,这个座位44是用聚乙烯等的树脂通过吹塑料成型而制成的,从侧面看象字母L的形状。座位44中的座位侧的内部44a及被包住外侧的外部44b构成为在正中间重叠的构造,特别是在外部44b中设定适合的凹凸部分,可以增大其强度及刚性。
内部44a及外部44b通过后述的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安装部分与车体安装部位相互密实地接合,这些接合部分46(46a~46c)被作为紧固配件的螺钉48(48a~48c)贯通。即座位44的座位部分50由穿通其前部接合部分46a和主管件16的一根螺栓48a固定。
在座位部分50的后下方,将在车体的横向上横跨主管件16的支架52固定在主管件16上。在该支架52中,座位部分50的后部的接合部分46b通过穿通它的左右一对螺钉48b(图中只显示了一边)固定着。这时接合部分46b及支架52之间与后述的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下支架62共同紧固在一起。
标号54表示手推棒。该手推棒54具有被座位44固定着的手推棒下端部件56,和可以从上方对着该手推棒下端部件56滑动插入的手推棒上端部件58。手推棒下端部件56如图7所示,由上支架60及下支架62相互平行地结合的左右一对外管所形成。手推棒上端部件58由在这些外管中插入的左右一对内管所形成。
左右一对内管的上端通过把手64结合。即如图4所示,内管的上端由横向U字型的管64a相互结合。这个管64a被横向环状聚丙烯等缓冲材料66覆盖。
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上部由贯通其上支架60以及所述座位44的背靠部分中设置的接合部分46c的两根螺钉48c(图4)固定在座位44上。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下部固定着的下支架62如图7所示,从侧面看成字母L状的弯曲形状,该弯曲部分由在所述座位部分50的后部的接合部分46b和支架52之间的螺钉46b固定着。
在上支架68中,为把手推棒上端部件58固定在预定位置上,而安有装着锁定装置68。即该锁定装置68如图6所示,具有在左右外管之间的支架60上包覆的树脂(例如聚丙烯)制造的锁定罩70,在该锁定罩70的内侧支承的导向块72,在该导向块72中被导向的可在横向滑动的左右一对锁定杆74,74,以及在两个锁定杆74,74上配备的可提供向外侧反弹特性的压缩线圈弹簧76。
锁定杆74,74如图6所示,从锁定罩70中设置的长孔70a,70a处突出,并在其中插入在各锁定杆74,74中向车体横向的外侧突出的接合销74a,74a。这些接合销74a在把手推棒上端部件58拉出的使用位置上分别进入外管和内管中设置的接合孔中。把手推棒上端部件58锁定在使用位置。接合销74a即使在把手推棒上端部件58推压到收存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锁定手推棒上端部件58。图4显示了这一状态。
在本锁定装置68中,如果保护者用手指把两个锁定杆74,74同时夹住并相互推拉时,锁定杆74,74和弹簧76慢慢压缩,向车体中间滑动。接合销74a解除外管和内管之间的锁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手推棒上端部件58可以相对于手推棒下端部件56上下滑动。
当把手推棒上端部件58往上拉至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而松开锁定杆74时,接合销74a在外管和内管的接合孔中接合,可锁定住手推棒上端部件58。另外,把锁定杆74,74拉出而推下手推棒上端部件58时,如图3所示在收存位置解开锁定杆74,74时,接合销74a可以把手推棒上端部件锁定在该收存位置。
在主管件16的水平部分16a的下方安装有放脚架80。这个放脚架80是儿童座在座位44上而不踩脚踏板28时放双脚的地方,主要是在保护者用手推棒54推本三轮车时使用的。另外,这个放脚架80在不用时以其上部为支点,下部向后方转动,就可收存到座位44中。在这样收存之后,当坐在座位44上的儿童蹬踩脚踏板28时,该放脚架80也不会碰到儿童的脚上。
在这种状态下,把手推棒54向座位44的靠背部分的后面斜上方倾斜,在手推棒上端部件58的上端设置了环状的把手64。这个把手64如图1所示,比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上方延长线更向后地倾斜。另外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上端不比从座位44的靠背部分伸出得更高,因此在手推棒上端部件58的收存状态下,把手64如图1、3所示那样设置在座位44的靠背部分的后上方。因此这个把手64不会妨碍坐在车上的儿童的头部。
在该实施状态下,手推棒54可以很简单地拆装。因此,首先松开固定座位44的螺栓48a及左右一对螺栓48b,把座位44从车架10的主管件16上取下来。并且,松开将手推棒下端部件56的上支架60固定在固定座位44的靠背部分上的两根螺钉48c。
这样把手推棒54与座位44分开后,可以只用螺栓48a、48b把座位44固定在车架10的主管件16上。随着儿童的成长,如果不再使用手推棒54,就可以把它拆下来,从而可以延长车子的使用期限。
本发明如上所述,其座位呈挖斗形,利用该座位自身的强度在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上保持手推棒。因此,与把手推棒固定在车架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只用小型支架就把手推棒牢牢地固定。因此也可以防止车体重量的增大。
另外,手推棒具有在座位侧固定的手推棒下端部件、和在手推棒上方设置的可滑动地插入其上部的把手及手推棒上端部件。利用锁定装置,至少在手推棒上端部件拉到使用位置时可将其锁定,在不用时把手推棒上端部件推下去收存起来。因此把车收存时手推棒不会产生妨碍,因而容易收存。
另外,儿童自己蹬踩脚踏板而行走时,手推棒可收存起来。这时,手推棒上方没有伸出,车体重心下降。与手推棒从车体上方较长地伸出的情况相比,收起的手推棒在行车时不会发生振动,不会使行走的稳定性变差。
另外,如果把该手推棒上端部件放在收存位置上,则在保护者离开一会儿时,即使儿童吊在上面玩耍,因手推棒没有从后轮向后方延伸,车体前部也不会有以后轮为支点而翘起的现象。因此不会有车体不稳定的问题。
权利要求
1.儿童乘坐用车,儿童可乘坐在车子中央附近,通过蹬踩脚踏板使车行走,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制作的挖斗形座位,其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形成为一体,侧面成L形状;手推棒下端部件,固定在所述座位的座位部分下面和靠背部分的背面上,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手推棒上端部件,插入在所述手推下端部件中,可在拉出时的使用位置与推下时的收存位置之间滑动,其上部带有把手;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手推棒的上端部件至少固定于所述使用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它是三轮车,具有一个方向前轮和两个后轮,前轮上配有左右一对脚踏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推棒下端部件的下部固定的下支架与所述座位的座位部分一起,固定在用于将所述座位部分固定到车架上的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棒下端部件由通过支架相互平行地结合的左右一对外管形成;所述手推棒上端部件由插入所述外管中的左右一对内管形成;所述把手与所述内管的上端结合并用缓冲材料包覆;在所述手推棒上端部件的收存位置,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座位的靠背部分的后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呈环状,从侧面看相对于所述内管的延长线后倾。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通过吹塑成型而形成为内部及外部重合的构造;该座位通过向车体进行安装的安装部分以及手推棒下端部件的安装部分与所述内部及外部相互密实地接合,利用贯通所述接合部分的紧固部件,使座位在车架上固定,或使手推棒下端部件在座位上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在与手推棒外部的左右一对外管相结合的支架上支撑的左右一对锁杆,该对锁杆可以在车体的横向上滑动,以及在两个锁杆上的提供可向车体横向外侧的反弹特性的弹簧;至少在手推棒的上端部件被拉出的使用位置,通过所述锁杆与所述外管及内管的接合,来固定手推棒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儿童乘坐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手柄的转动轴线与路面的交点位于比所述前轮的接地点更靠前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乘坐用车,在收存时手推棒不会造成妨碍,并可以减轻车体重量和提高车行走时稳定性,而且在儿童吊在手推棒上也不会发生车体不稳定的现象。该儿童乘坐用车包括树脂制作的挖斗形座位,其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形成为一体,侧面成L形状;手推棒下端部件,固定在所述座位的座位部分下面和靠背部分的背面上,并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手推棒上端部件,插入在所述手推下端部件中,可在拉出时的使用位置与推下时的收存位置之间滑动,其上部带有把手;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手推棒的上端部件至少固定于所述使用位置上。
文档编号B62K9/02GK1454816SQ0312434
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日
发明者中井庆一 申请人:Ides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