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4326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零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自行车零配件。
背景技术
(一)现有各种与折叠自行车配套的折叠龙头折叠后,被折叠上半截立杆都是向下与下半截立杆平行状态,这种折叠方式在自行车较大前轮配置条件下是相适应的。但在自行车较小前轮配置条件下,这种折叠方式则使折叠龙头折叠后,其把手的一端明显超出自行车较小前轮的假想前边界,有悖于为缩小自行车整车折叠体积而配置较小前轮的本意, 即与较小前轮整车折叠要求不相适应。(二)现有各种与折叠自行车配套的折叠龙头,都是将把手立杆作为内管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由于把手立杆要求一定径粗,就相应虚增了与之互套的折叠件上半截立杆径粗,而折叠件下半截立杆受前叉转向轴管径限制,仍然较细,折叠件上下段立杆径粗差别就很大,既在外观上不勻称,也在受力结构上不配比,还容易兜存雨水。

发明内容
为了获得一种与配置较小前轮折叠自行车相适应的折叠龙头,为了使这种折叠龙头受力结构更趋均衡,本发明提出一种“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设计。本发明实质是在前申请PCT/CN2010/072480分离部分内容。PCT/CN2010/072480 后期必定是要进入中国国家阶段,鉴于PCT/CN2010/072480并不单独保护本身的分离部分 (即本发明),就有必要提交该专利申请。该专利本身构思完整,就申请主题实质而言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实用性明确,且申请主题实质与PCT/CN2010/072480完全不同,其权利要求 (保护)范围整休也只是PCT/CN2010/072480非独立权利要求的一部分。“整体”与“部分” 不归属《专利法》、《细则》、《指南》定义的“同样的发明”范筹。另外,从侵权利角度看,如果因为该发明专利申请对PCT/CN2010/072480构成抵触而不可以申请专利,那么,他人擅自实旋该发明对象对PCT/CN2010/072480就应该构成侵权,也就是说PCT/CN2010/072480也单独保护本身的分离部分。否则,专利保护岂不遗留下了 “真空地带”?
该设计在现有折叠龙头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基础上,在最终折叠状态折叠转轴实质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前低后高”呈一定揪向顷角。该顷角大于把手A与折叠件连线相关夹角1 以及夹角2总和(图6 )的一半。该顷角依据适用立杆高低、把手长短、前轮大小、以及前轮是否怀内收拢折叠综合选定(通常不小于15 ° )。特别是在前轮怀内收拢折叠方式下,初始状态折叠转轴一定是实质“前高后低”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呈一定揪向顷角(图2 )。以保证在把手A (图1 )随前轮内旋约180 ° (图3),折叠转轴转为实质“后高前低”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呈前述一定揪向顷角(图4 )并以怀内偏左45 °向下折为揪向平行贴近前轮时(图5 ),上半截立杆再怀内上偏两倍于前述一定顷角(图6 ),使把手A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图7 )。该顷角实现方式可以是平整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斜断面斜式相截(图8);也可以是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立杆主体正断面相截,但折叠页面转轴本身与折叠页面呈扭曲斜式状态(图9 )。该设计将龙头把手立杆作为外管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龙头把手立杆开端外设锁紧装置。这样折叠件上下段立杆径粗可以基本相当,外观趋于勻称,既节省材料, 又符合受力配比,还隔绝雨水(图8、图9)。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在于(1)在最终折叠状态折叠转轴还实质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前低后高”呈一定揪向顷角(图2)。该顷角使龙头在最终折叠状态下,上半截立杆再怀内上偏两倍于前述一定顷角(图6 ),龙头把手可以平行贴近前轮、贴近车体而把手A 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图7)。(2)龙头把手立杆在外围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减小了折叠件上半截立杆的无效径粗但不增加任何工艺。本发明显著技术进步在于(1)为配置较小前轮折叠自行车提供了一种相应的配套折叠龙头。而配置较小前轮是折叠自行车设计的必然趋势。(2)使折叠件受力结构趋于均衡,隔绝雨水。


图1 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初始状态把手A位处状态示意2 在前轮怀内收拢折叠方式下,初始状态折叠转轴一定是实质“前高后低”相对于转向轴正断面呈一定揪向投影顷角状态示意图
图3:把手A随前轮转约180 °后位处状态示意图
图4:前轮转约180 °后,折叠转轴转为实质“后高前低”相对于转向轴正断面呈相应揪向投影顷角状态示意图
图5:把手横杆随前轮转约180 °并以偏向45 °向下折为揪向平行接近前轮、接近车体状态示意图
图6 折叠转轴与转向轴正断面呈一定揪向投影顷角。该顷角大于把手A与折叠件连线相关夹角1以及夹角2总和的状态示意图
图7 龙头把手横杆平行贴近前轮、贴近车体而把手A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状态示意图
图8 平整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斜断面斜式相截,实现折叠转轴相对于转向轴正断面呈一定揪向投影顷角状态示意图;一同示意与把手相连的立杆作为外管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状态
图9 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正断面相截,但折叠转轴本身与折叠页面呈扭曲状态,实现折叠转轴相对于转向轴正断面呈一定揪向投影顷角状态示意图;一同示意与把手相连的立杆作为外管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状态。
权利要求
1.“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是一种专门与配置较小前轮折叠自行车配套的折叠龙头。它是在现有折叠龙头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基础上,或以平整折叠合页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斜断面斜式相截(图8);或是以折叠合页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正断面相截,但折叠合页转轴本身与折叠页面呈扭曲斜式状态(图9 )实现。特征是(1)在最终折叠状态折叠转轴实质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前低后高”呈一定揪向顷角。该顷角大于把手A与折叠件连线相关夹角1以及夹角2总和(图6 )的一半。(2)该顷角在龙头最终折叠后,使上半截立杆再怀内上偏两倍于前述一定顷角(图6 ),龙头把手可以平行贴近前轮、贴近车体而把手A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 (图 7 )。
2.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特征是龙头把手立杆在外围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龙头把手立杆开端外设锁紧装置 (图8、图9)。
3.“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是一种专门与配置较小前轮折叠自行车配套的折叠龙头。它是在现有折叠龙头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基础上,或以平整折叠合页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斜断面斜式相截(图8);或是以折叠合页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正断面相截,但折叠合页转轴本身与折叠页面呈扭曲斜式状态(图9 )实现。在前轮内旋180°收拢折叠方式下,特征是(1)初始状态折叠转轴一定是实质“前高后低”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呈一定揪向顷角(图2 λ(2 )该顷角在龙头最终折叠后,使上半截立杆再怀内上偏两倍于前述一定顷角(图6 )。 龙头把手可以平行贴近前轮、贴近车体而把手A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图 7 )。
4.权利要求3所述“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特征是龙头把手立杆在外围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龙头把手立杆开端外设锁紧装置 (图8、图9)。
全文摘要
“折叠自行车立杆内偏折叠龙头”是一种专门与配置较小前轮折叠自行车配套的折叠龙头。它是在现有折叠龙头折叠结构和折叠方式基础上,或以平整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斜断面斜式相截;或是以折叠页面与下半截立杆主体正断面相截,但折叠页面转轴本身与下半截立杆折叠页面呈扭曲斜式状态实现。特征是(1)在最终折叠状态折叠转轴实质与转向轴正横断面“前低后高”呈一定枞向顷角。该顷角大于把手A与折叠件连线相关夹角1以及夹角2总和的一半。(2)该顷角在龙头最终折叠后,使上半截立杆再怀内上偏两倍于前述一定顷角,使龙头把手可以平行贴近前轮、贴近车体而把手A不超出折后主体假想前边线和底边线。(3)龙头把手立杆在外围和折叠件上半截立杆互套伸缩,龙头把手立杆开端外设锁紧装置。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2417003SQ20101029331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伟 申请人:李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