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559阅读:20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雪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雪橇。更特别而非排他地,本发明涉及使骑乘者能够通常在重力的影响下沿滑雪道向下滑行的雪橇。
背景技术
雪橇、雪车、连橇和平底雪橇是公知的。迄今为止,主要由儿童使用的雪橇和平底 雪橇已有大的市场。ー种已知的雪橇为传统木制类型,其包括升起的平台以及在平台的任ー侧的不同滑板以将其提升到雪水平以上。雪橇的使用者通常竖直地坐在平台上,使他们的腿位于任ー侧。近期,大致整体式热成型塑料制雪橇日渐流行。通常,这些雪橇具有塑料一体形成的两个或更多个滑板,使用者通常竖直地坐着,而使他们的脚向前延伸。这种雪橇打算用在通常由滑雪者和滑雪板者所使用的类型的滑雪道上。体育运动的竞赛端当前是长橇、单人橇和骨架连橇,其中运动员遵循预定的滑降轨道,所述滑降軌道形成有带斜坡的弯道(通常由水泥制成)并且其表面形成有冰而非雪。滑行是计时的,而不是并排进行。因此,不存在骑乘者交互的范围或路径选择。申请人:已经注意到了板上体育运动市场近年来已经实现了巨大增长,尤其是冬季体育运动领域内的滑雪板方面。此领域尤其被成年年轻人视为时尚,并且体育运动已经酝酿出了作为大众关注点和电视事件的各种“极端”竞赛。在这种事件中,竞赛者使用的是高度工程化的板和捆绑物。通过对比,在基于雪橇的体育运动中,流行的是用在许多滑雪娱乐场的滑降滑行上的可膨胀的内管型“雪管”。然而,这种管缺少任何形式的控制且主要瞄准的是儿童市场。至今,尚未出现满足严格运动员和“极端”体育运动爱好者的要求且会使得滤至更加临时性的參与者的成功的、高性能的、基于滑雪道的雪橇。申请人认为这样已经阻碍了既作为观众多的体育运动又作为參与者的基于雪橇的体育运动的发展本发明g在克服或至少缓和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使骑乘者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在雪上滑行的雪橇,所述雪橇包括至少部分盘状形式的底盘板;胸部支撑结构,其定形以提升雪橇骑乘者的胸部以使摆脱底盘板;前向抓紧布置;第一和第二侧手柄,其位于所述前向抓紧布置的后面;以及至少ー个托板,其沿着底盘板的底侧的部分前后滑行。这种雪橇有利地提供了比现有技术雪橇更大程度的控制。优选地,雪橇使得雪橇的重心定位在板沿前后方向的中点的后方和/或托板自雪橇的重心向后延伸,进ー步增强了雪橇的可控性。有益的是,托板通常朝向其后方或后部变宽,和/或托板通常朝向其后方或后部变深以提高其在前向运动下进入雪中的渐进穿透性。托板能够拆卸地固定到板或者一体地形成在板中。雪橇可以包括两个托板,所述托板优选地绕着沿着雪橇的中心线延伸的XZ平面成镜像。板有利地具有预定量的柔韧性以辅助转向。 前向抓紧布置可包括大致横向延伸的手柄,并且优选的是为了允许板屈曲手柄的中央部分是挠性的。前向抓紧布置任选地大致位于支撑结构的前方或者一体地设置在支撑结构内。 优选地,支撑结构和板限定了在支撑结构的每侧用于容纳骑乘者的臂的凹部。有益地,支撑结构为斜坡或楔子,其定形以使得其最深部分位于前向以便提升骑乘者的头而摆脱板和雪并且提高它们的前向可视性。支撑结构优选地为弹性的,更优选地由泡沫形成,甚至更优选的是双密度泡沫。第一和第二侧手柄有利地朝向雪橇的后部定位以便当被抓握而转动雪橇时提供改进的转动运动。雪橇优选地配置为使得在使用时骑乘者的头部大体定位在雪橇的前向端的后方。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ー种使骑乘者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雪上滑行的雪橇,所述雪橇包括至少部分盘状形式的底盘板;胸部支撑结构,其定形以使得提升雪橇骑乘者的胸部来摆脱底盘板;抓紧布置;以及至少ー个托板,其沿着底盘板的底侧的部分前后滑行。


现在将參照附图仅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图I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雪橇的等距视图;图2为图I的雪橇的侧视图,示意性地图示为骑乘者位于雪橇上;图3为图I的雪橇的底侧的等距视图;图4为图I的雪橇的底侧的平面视图;图5为图I的雪橇的后视图;图6为从更高的视点看到的图I的雪橇的进ー步的后视图;以及图7为图I的雪橇的顶部的平面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ー实施方案的雪橇的侧视图;图9为通过图8的雪橇的托板和底盘的垂直纵向截面图;以及图IOA至图IOD为沿图9的横向截面10_10看到的托板的变体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雪橇通常由10表示并且包括底盘板12。板12在平面视图中为大致梯形,但是在其前边缘14和后边缘16上具有圆角和凹槽。面向期望行进方向的前边缘14比后边宽。另外,板12为大致盘形,翻转唇缘部15绕其整个周边延伸。唇缘部的深度朝向雪橇10的前部更大,以防止雪橇“俯沖”或咬入雪中。底盘板12提供雪橇10固有的强度并且优选地由诸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层压结构或多种材料的夹心层压结构的合成材料制造而成,材料的选择取决于雪橇的价格点、期望重量以及耐用性要求。这种材料提供要求的强度量,但是提供了对于控制雪橇10重要的一定的屈曲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在夹心构造的外皮之间设置空隙。
參照图3、图4和图5,在该实施方案中,雪橇包括相互平行、与行进的期望方向平行且与雪橇10的前后延伸的轴线X-X等距间隔开的两个托板或滑板18a和18b。在此实施方案中,托板18a和18b以大致细长泪滴形状渐细。參照托板18a,此托板包括前端尖端20,前端尖端20并入底盘板12中并且定位于沿着板12的底侧从前到后的距离的近似四分之ー处。自此尖端20起,托板沿(垂直)Z轴线变深,沿Y(板内-板外)轴线变宽。托板到达其靠近雪橇10的后端的最宽点,然后迅速渐细至后尖端22。结合图4參照图5,可以看出,托板的边缘24在前尖端20和后尖端22之间线性地延伸,并且在此实施方案中托板的板内面26相对于Z轴线比托板18a的板外面28大致成更小的锐角。第二托板18b是第ー托板18a绕着由X和Z轴线限定的XZ平面的大致镜像。应理解的是,托板可由各种材料制造而成,取决于对雪橇的重量以及耐用性和期望成本的要求。结果,托板可由例如钛、飞机等级的铝、不锈钢或诸如高分子重量的聚こ烯、尼龙或ABS等工程塑料制造而成。每个托板18a和18b优选地设置有诸如带螺纹柄的一体紧固件,紧固件延伸到板12中相应的孔(未示出)中,用于紧固到孔中。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紧固件的部分可以一体地形成在板中。为了能够容易地移除和更换托板,紧固件优选地是能够拆卸的。特别地,期望制成不同的托板轮廓以用于不同的雪条件。鉴于相对尖锐的边缘,图4和图5中所示的托板设计以用于较硬的、压实的雪。另外,面26的相对尖锐的角使得托板的那个面能够咬入雪中并且使能获得更急的转弯,下面将对这点进行更加详细的讨论。在其它的实施方案中,可以设置较缓的托板轮廓,可以为如下的托板轮廓即,每个面成相等角度,或者板外面28比板内面26成更尖锐的角度。另外,托板18a、18b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笔直形状,而非细长的“泪滴”形状。可预想的是,在标准雪场正常使用时,板12的底侧和托板18a、18b 二者均与雪相接触。如果雪高度压实或者在其表面上具有冰层,则不再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条件下,仅可能的是托板相接触。往回參照图4,可以看出,板10作为整体的重心由点CG表示。在此实施方案中,托板18a和18b沿前后方向的中点与重心大体对准。然而,每个托板的最深部分位于重心CG的后面。參照图2,图2示出了示意性地位于雪橇上的雪橇10的骑乘者R,可以看出,骑乘者的重心CG’也与板10的重心CG大体对准。因此,为了以控制程度为代价来提高雪橇的速度,如果骑乘者不希望托板切入雪中过多,托板18a和18b相对于板和骑乘者的位置使骑乘者能够将他们的重量略向前偏移。然而,为了实现较大程度的控制,骑乘者可使他们的重量略前后偏移以便托板更深地咬入雪中。
尽管托板相对于板的这种布置在当前是优选的,但是预想可以提供托板位置和形状的重大改变以使得初学骑乘者可更加易于对板进行控制和转向,这是以较大的速度为代价的。为了实现这点,托板的较大深度可设置于板上更向前处,并且托板的前尖端可设置于板上更向前处。另外,较大或较小数量的托板,例如,I个、3个、4个或5个,可以设置在板上,并且托板的形状可以改变。參照图I、图6和图7,可以看出,板的上面设置有楔形支撑件或托架30。、
支撑件30优选地由泡沫形成,泡沫朝向雪橇10的前部变深,同时朝向雪橇的前部略变窄。支撑件30构造为支撑骑乘者的胸部和腹部并且将他们的胸部和头部提升至头部摆脱雪橇10的前部和雪的位置。在此位置上,骑乘者处于更加安全的位置以及他/她能够具有更佳的前向可视性的位置。应理解的是,板12的前边缘上的凹部还提供了骑乘者的头部和板之间的另ー个间隙。从图2中可看出,为了额外的安全性,骑乘者的头部大致位于板的前边缘14的后方。为了改变骑乘者的位置,支撑件30包括填料,填料提供更加舒适的骑乘,尤其在不平坦的雪上。为此目的,优选的是填料由双密度泡沫形成以使其相对宽大达到一定的压缩水平,然后提供预定阈值以上的更加坚硬的支撑。泡沫优选地覆有较硬质的耐磨织物、皮革或仿皮革覆盖物,或者由处理泡沫填料材料而形成的一体外皮。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支撑件可由多片构成和/或可以为中空的。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支撑件设置有一体地形成在泡沫中的第一和第二侧凹部32a和32b。如果骑乘者自滑行开始俯冲到雪橇上,则这种设置提供了抓紧雪橇的位置,并且这种设置还可用于转向,下面将对此进行更加详细地讨论。支撑件30连同板12的唇缘部15—起限定支撑件任ー侧的凹槽25,以便在使用时骑乘者定位他们的臂。通过横向前向手柄34来提供进ー步的抓紧,当从雪橇10上方观察时,手柄34具有细长的m形轮廓。优选地,使用诸如螺栓的紧固件将前向手柄34固定到板12,所述螺栓可嵌置于合成材料的叠层内。在此实施方案中,前向手柄34包括由图7中的虚线表示的硬质塑料或金属内板36,内板36从手柄与板10的每个联接点朝向手柄的中心点延伸,所述中心点与板的X轴线对准。然而,内板36不会相接,而在它们之间留下间距S。前向手柄内板36是由桥接间距S且使得更加舒适地抓握手柄34的更柔性的、顺从性的材料过成型而制成的。手柄可以可选地仅由铝管形成。手柄还可以形成为单个件,而不具有中央间距。手柄34具有多种用途。手柄为用于传送的承载手柄,由骑乘者使用来确保在雪橇10上抓紫,并且还可用于转向。对于后述的原因,内板36不沿着手柄34的长度延伸。通过板12自身的屈曲度来辅助转向,并且如果手柄34要完全为硬质的,则这种屈曲将受限制。通过对比间距S使能在手柄的端之间发生一定量的屈曲和平移,从而板12的屈曲也能够发生。板的上面另外具有紧靠近其后部和每侧边缘固定的第一和第二侧手柄40a和40b。再有,手柄借助于适当的紧固件固定到板12上并且优选地由诸如高分子重量的聚こ烯的适当的工程塑料材料制成。这些手柄40a和40b还可用于运送,以及用于雪橇10的转向。另外手柄40a和40b等高,从图5中可最清楚看出,这有助于当位于支撑件30上时为骑乘者R提供侧向约束。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手柄40a和40b可一体地形成为板12的部分。板12的周边唇缘部15另外设置有也是由适当的硬质耐磨损塑料材料形成的缓冲件/摩擦条42。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两个这样的条42设置在板12的前角处,板12的前角向后延伸且紧邻侧手柄40a和40b的前向边缘终止。缓冲件可借助于粘合剂或适当的紧固件固定到唇缘部15 (以使能够对它们进行更换)。缓冲件42设计为保护雪橇10免受雪橇与雪橇的接触或冰/雪与雪橇的接触(来自于滑雪道上的大冰块的碰撞)或雪橇与外来物体的接触造成的破坏。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这种条可围绕板的整个周边唇缘部延伸,增
强了其耐用性且消除了对唇缘部进行精饰的需要,但是以重量增大为代价。最后,板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转发器/标签(未示出),转发器/标签优选地在其制造期间嵌置于板的合成材料内并且可用于对滑行进行定时和/或对雪橇的使用记录日志,例如,如果在每次使用的基础上将雪橇出粗。在使用时,可如骑乘常规的雪橇ー样来骑乘雪橇10,即自覆有雪的斜坡的顶部的固定起点,且仅在重力影响下骑乘滑下。骑乘者可利用他们的脚,从图2中可以看出,脚向后延伸越过雪橇的后边缘16作为制动器或用于额外的转向影响。然而,在雪橇10的优选用途中,可预想的是,利用为滑雪板准备滑行时使用的公知的滑雪道准备装备来准备带斜坡的滑雪道,以准备好包括仅由雪形成的护道、跳跃和平底雪橇滑行状带斜坡的曲线的混合的滑行。骑乘者可使用雪橇10来跨越这些滑雪道以表演特技,在计时情况下跟随预定的、或自选的路线,或者与其它參与者并肩竞赛。雪橇可用在滑行起始时。通过围绕雪橇10偏移他们的重量,抓紧手柄的各种组合,使他们的一只或另ー只脚倚靠和接触雪,骑乘者能够在比常规雪车更大的程度上控制运动方向以及本发明的雪橇的速度。具体地,为了进行缓的左转弯,骑乘者可仅将他们的重量偏移至雪橇的左側。为了进行更急的左转弯,骑乘者抓紧前向手柄34的右手侧以及左手侧手柄40a并且在前向手柄上向上拉。这样由于板的屈曲性改变了左手托板18a的冲击角度,以及绕重心CG的合成力矩,使得转弯。对于更加窄的转弯,骑乘者可将他们左手边的脚置于雪中以便增大在雪橇的左手侧的拖曳力。相反的运动使能实现右手转弯。可使用侧凹部32a和32b来替代手柄34。图8和图9示出了具有不同形式托板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相似的部件标有相似的标记,但是带有如缀I。在此实施方案中,每个托板的前部119 一体地形成有由相同材料形成的底盘112。然而,后部118b为单独的、能够替换的部件,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托板18a和18b的方式相似,正如在底盘(不可见)的另ー侧的对应托板。在此实施方案中,前部119和后部118b之间的连接表面121向后成角度以有助于固定后部118b并且使得在雪橇的使用过程中边缘被外来物体撬起的风险最小化。从图10中可以看出,托板118b的截面与托板18a和18b类似,并且可借助于类似的固定方法固定到底盘112。在另ー变型例中,前部119可单独附接至底盘,以形成两件式托板系统。
图10B、图IOC和图IOD示出了另ー托板变型例,其可以为图I至图7中所示类型的整长度托板或者为如图8和图9所示的局部部分。图IOB示出了带有突出件223的托板218b,突出件223延伸贯通底盘212中的对应孔隙,其中可通过粘合剂或可拆卸的紧固件来固定突出件。图IOC示出了另ー变型例,其中托板的上部是通过调节底盘模具以具有配合的下部329随后固定的一体肋状件327来形成的。在下部329的柄(未示出)延伸贯通底盘的实施方案中,由肋状件327形成的凹部可用于定位紧固件(未示出)或其它的固定装置。在图IOD中,整个托板轮廓是由底盘412形成的,但是为了防止在形成托板418b的地方底盘材料磨损,为由例如钢或钛制成的附加层431永久地或可拆卸地固定到托板418b。对于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上述公开类型的雪橇提供了更加可控的、高速“肾上腺素体育运动”类型的经历,这是至今雪上传统滑雪车和平底雪橇活动所缺少的。尤其是, 当与特别准备好的课程相结合时这种可控水平提供了赋予大量多样性以及愉悦性以鼓励重复使用雪橇的体育运动。朝向前,即胸部向下的位置提供了良好的可视性,而风的阻カ最小。另外,使用雪橇所需的相对小的区域使其对于观众以及对于电视播放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此外,可通过滑雪娱乐场来提供体育运动,基于使用次数或时间来出租雪橇,作为需要有限量场地使用的附加的财政收入。最后,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形状雪橇的另一优势在干,面向相反方向且上面相接触的雪橇可成对嵌套在一起以便于运送。应当理解的是,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进行多种改变。例如,板的大致形状可以改变,但是赋予板強度,防止板在使用时俯冲到雪中,至少其面向前的部分需要向上弯的唇缘部。可设置两个单独的手柄,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前向手柄。可省去支撑件中的凹部。可省去単独的前向手柄,并且雪橇利用支撑件侧边的凹部或者其前部的凹部进行控制。在雪橇的基本变型中,托板可一体地形成在板中或者如侧手柄一祥非可移除地附着或附接至板。在雪橇的轻重量变型中,可省去缓冲件,支撑件可与板一体形成。可在对雪橇进行略微改造或不改造的情况下用在人工造雪斜坡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雪橇,其使骑乘者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雪上滑行,所述雪橇包括 至少部分盘状形式的底盘板; 胸部支撑结构,其定形以提升雪橇骑乘者的胸部来摆脱所述底盘板; 前向抓紧布置; 第一和第二侧手柄,其位于所述前向抓紧布置的后面;以及 至少一个托板,其沿着所述底盘板的底侧的部分前后滑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雪橇的重心位于板沿所述前后方向的中点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托板从所述雪橇的重心向后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托板大致朝向其后方或后部变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托板大致朝向其后方或后部变深。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托板能够拆卸地固定到所述板。
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托板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包括两个托板,所述托板优选地绕着沿所述雪橇的中心线延伸的XZ平面成镜像。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板具有预定量的柔韧度。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前向抓紧布置包括大致横向延伸的手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手柄的中央部为挠性的。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前向抓紧布置大致位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前方。
13.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抓紧布置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内。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板在所述支撑结构的每侧限定凹槽以容纳骑乘者的臂。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坡道或楔子,所述坡道或楔子被定形以使其最深部分向前定位。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为弹性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支撑结构是由泡沫形成的,优选地由双密度泡沫形成。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雪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手柄朝向所述雪橇的后方定位。
1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雪橇,其构造为使得在使用时骑乘者的头部大致位于所述雪橇的前向端的后方。
全文摘要
一种使骑乘者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在雪上滑行的雪橇,所述雪橇包括至少部分盘状形式的底盘板;胸部支撑结构,其定形为提升雪橇骑乘者的胸部来摆脱底盘板;前向抓紧布置;第一和第二侧手柄,其位于所述前向抓紧布置的后面;以及至少一个托板,其沿着底盘板的底侧的部分前后滑行。
文档编号B62B13/06GK102686472SQ201080041516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K·L·布罗姆利 申请人:布罗姆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