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车体辊压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汽车车体辊压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汽车车体辊压件。
技术背景[0002]为满足汽车市场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需要短期内加速研发大量新车型。传统的汽车车体局部采用辊压件作为框架结构,辊压件通常是单层结构,此时一方面需要满足正面的外观要求,同时需要兼顾框架强度,因此需要设置多处加强筋或折弯结构,因此零件复杂,成型困难,而且强度也不高,必须对每一款车型单独进行结构设计与生产,总体的研发和制造投入巨大,周期漫长,质量不稳定,成本也较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单层辊压件设计制造复杂、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汽车车体辊压件,从而可以保证结构强度,且能灵活的改变外观件,满足短期多车型的研发要求。[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汽车车体辊压件,由辊压成型的外板与内板组成,内外板在板的边缘处组合连接并固定为一体。[000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外板与内板在板的边缘采用包边结构或者焊接结构进行连接。[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08]本实用新型利用内外辊压件板材在板的边缘进行连接,制作为汽车车体框架零件,相比与现有的单层辊压件结构,空腔结构有效的增加了结构强度,而且内板的截面结构可以依照强度要求进行设计,并相对保持稳定,从而确保强度要求;外板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外观要求实现灵活改变,灵活的适应于多种车型,从而大大缩短新车型上市周期并降低汽车研发制造成本,提高开发品质、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体辊压件由辊压成型的外板3与内板2组成,内外板在板的边缘处通过特定联结方式,例如包边或焊接,实现两板的组合连接,并固定为一体。外板3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外观要求实现灵活改变,而内板2的截面结构可以依照强度要求进行设计,并相对保持稳定。[0012]如图1所示,外板3与内板2既可以在板的边缘采用包边结构4,也可以采用焊接结构1,采用点焊方式,将两者连接。包边结构4可以较好的满足外观与安全要求,而焊接结构1适用于一些内部件的直接连接,加工方便。连接后内外板固定为一体,之间形成了空腔结构,相比于单层辊压件来说,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支撑刚度,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0013]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体辊压件,其特征在于由辊压成型的外板(3)与内板(2)组成,内外板在板的边缘处组合连接并固定为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体辊压件,其特征在于外板(3)与内板(2)在板的边缘采用包边结构(4)或者焊接结构(1)进行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车体辊压件,由辊压成型的外板与内板组成,内外板在板的边缘处组合连接并固定为一体。外板与内板在板的边缘采用包边结构或者焊接结构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内外辊压件板材在板的边缘进行连接,制作为汽车车体框架零件,相比与现有的单层辊压件结构,空腔结构有效的增加了结构强度,而且内板的截面结构可以依照强度要求进行设计,并相对保持稳定,从而确保强度要求;外板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外观要求实现灵活改变,灵活的适应于多种车型,从而大大缩短新车型上市周期并降低汽车研发制造成本,提高开发品质、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文档编号B62D25/00GK202294992SQ2011204431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王成凯, 雷雨成 申请人: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