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880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供儿童使用的婴儿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车架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人体收容装置。现有的推车车架的种类繁多,推车车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ー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前轮组件、左后轮组件、右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上的座位,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前轮连接架,所述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上;左前支架,所述的左前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右前支架,所述的右前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左底架,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右底架,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左推杆架,所述的左前支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右推杆架,所述的右前支架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转轴相枢轴连接;左后支架,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左后支架相转动地设置;右后支架,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与所述的右后支架相转动地设置;能够横向折叠的撑架,所述的撑架是由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五转轴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所述的右底架、所述的左推杆架与所述的右推杆架之间;或者所述的撑架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所述的右底架、所述的左后支架与所述的右后支架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下部,所述的右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下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推杆架或所述的左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一杆件的上部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推杆架或所述的右后支架与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上部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杆件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杆件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左推杆架的下部及所述的左后支架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三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的右推杆架的下部及所述的右后支架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四转轴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轮连接架为呈U型的杆件,所述的前轮组件包括前 轮本体、前轮滚轴,所述的前轮滚轴设置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两端部之间,所述的左前支架与所述的右前支架位于所述的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右底架位于所述的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前支架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左侧部通过第五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前支架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右侧部通过第六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底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左侧部通过第七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的右侧部通过第八转轴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底架、所述的右底架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之间设置有当所述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禁止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右底架之间相对远离的展开限位机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左后支架通过第七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底架与所述的右后支架通过第八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的左底架与所述的左后支架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与所述的右后支架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推杆架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能够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撑。以上所涉及到的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餐椅架处展开位置下定义的,靠背架所处的位置为后上。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干)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坐寸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折叠构思的技术方案,左前支架、左底架、左后支架、左推杆架构成连杆机构,同样的,右前支架、右底架、右后支架、右推杆架构成连杆机构,当锁定机构解锁后,分别将左推杆架与右推杆架向前向下翻,使得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向后移,使得撑架横向收拢,从而使得左前支架、左底架、左后支架、左推杆架、右前支架、右底架、右后支架、右推杆架相互靠拢,折叠后体积较小。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立体图(撑架的安装方式一);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转换过程中的立体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折叠位置下的立体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侧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转换过程中的侧视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车车架处于展开位置下的侧视图(撑架的安装方式ニ);其中1、推车车架;2、前轮组件;3、左后轮组件;4、右后轮组件;5、前轮连接架;6、左前支架;7、右前支架;8、左底架;9、右底架;10、左推杆架;11、右推杆架;12、左后支架;13、右后支架;14、撑架;15、第一杆件;16、第二杆件;17、推把横撑;18、左推把杆;19、右推把杆;21、第一转动关节;22、第二转动关节;23、第三转动关节;24、第四转动关节;25、第五转动关节;26、第六转动关节;27、第七转动关节;28、第八转动关节;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第三转轴;34、第四转轴;35、第五转轴;37、第七转轴;38、第八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各附图所示,ー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I、前轮组件2、左后轮组件3、右后轮组件4、用于将推车车架I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推车车架I上的座位。座位可以设置于下述提到的左前支架6与右前支架7之间。推车车架I包括前轮连接架5,前轮组件2设置于前轮连接架5上;左前支架6,左前支架6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右前支架7,右前支架7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左底架8,左底架8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右底架9,右底架9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左推杆架10,左前支架6的后部与左推杆架10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31相枢轴连接;右推杆架11,右前支架7的后部与右推杆架11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转轴32相枢轴连接;左后支架12,左后支架12的上部与左推杆架10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转轴33相枢轴连接,左底架8与左后支架12相转动地设置,左后轮组件3设置于左后支架12的下部;右后支架13,右后支架13的上部与右推杆架11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转轴34相枢轴连接,右底架9与右后支架13相转动地设置,右后轮组件4设置于右后支架13的下部;能够横向折叠的撑架14,撑架14是由第一杆件15与第二杆件16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五转轴35相枢轴连接构成的。关于撑架14的设置,撑架14设置于左底架8、右底架9、左推杆架10与右推杆架11之间,或者还可以撑架14设置于左底架8、右底架9、左后支架12与右后支架13之间。 仅仅是左推杆架10或者仅仅是左后支架12与第一杆件15的上部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1相转动地设置,同样的,仅仅是右推杆架11或者仅仅是右后支架13与第二杆件16的上部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2相转动地设置,第一杆件15的下部与右底架9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3相转动地设置,第二杆件16的下部与左底架8通过第四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如附图I-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21与左推杆架10的下部及左后支架12的上部通过第三转轴33相枢轴连接,第二转动关节22与右推杆架11的下部及右后支架13的上部通过第四转轴34相枢轴连接。第一转动关节21、第二转动关节22、第三转动关节23与第四转动关节24上分別存在两根相空间垂直的轴,从而能够使得通过转动关节相连接的两个部件之间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比如是第一杆件15的上部与左后支架12之间。第一转动关节21、第二转动关节22、第三转动关节23与第四转动关节24还可以用球头关节取代。关于撑架14的设置,如附图6所示,第一杆件15的上部与左底架8通过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第一杆件15的下部与右后支架13通过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第二杆件16的上部与右底架9通过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第二杆件16的下部与左后支架12通过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左推杆架10与左前支架6的转动连接处,右推杆架11与右前支架7的转动连接处,也可以设置于左推杆架10与左后支架12的转动连接处,右推杆架11与右后支架13的转动连接处,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杆件15与第二杆件16的枢轴连接处。并且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只要是能够将两个转动的部件之间锁定的都可以,在此不再赘述。关于推车车架I前部的造型,前轮连接架5为呈U型的杆件,前轮组件2包括前轮本体、前轮滚轴,前轮滚轴设置于前轮连接架5的两端部之间,左前支架6与右前支架7位于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左底架8与右底架9位于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前轮本体不能够转向。也可以是,在前轮连接架5上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枢轴连接前轮接头,而前轮滚轴设置于前轮接头上,从而前轮本体能够万向转动。如附图I、附图2所示,左前支架6与前轮连接架5的左侧部通过第五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置,右前支架7与前轮连接架5的右侧部通过第六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无图示,还可以是在前轮连接架5上枢轴连接有一个转动关节,而左前支架6的前部与右前支架7的前部都与该转动关节分别相转枢轴连接。左底架8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的左侧部通过第七转轴37相枢轴连接,右底架9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的右侧部通过第八转轴38相枢轴连接。无图示,左底架8的前部与右底架9的前部与前轮连接架5的后部通过ー个转轴枢轴连接也是可以的。左底架8、右底架9与前轮连接架5之间设置有当推车车架I处于展开位置下禁止左底架8与右底架9之间相对远离的展开限位机构,即该展开限位机构起到展开限位的作用,展开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如可以是在前轮连接架5上设置两个凸起部,当推车车架I处于展开位置下,左底架8的前部与右底架9的前部分别抵在相应的凸起部上,从而不限进ー步转动,从而使得推车车架I在展开位置下较稳定。左底架8与右底架9分别与左后支架12与右后支架13之间的连接关系。如附图I-附图5所示,左底架8与左后支架12通过第七转动关节27相转动地设置,右底架9与右后支架13通过第八转动关节28相转动地设置,同样的,第七转动关节27与第八转动关 节28可以用球头关节来取代。或者也可以如附图6所示,左底架8与左后支架12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右底架9与右后支架13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如附图I-附图3所示,左推杆架10的上部与右推杆架1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能够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撑17。该推把横撑17可以是包括左推把杆18、左推把杆18相枢轴连接的右推把杆19,左推把杆18的一端部与左推杆架10的上部相枢轴连接,右推把杆19的一端部与右推杆架11的上部相枢轴连接。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g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权利要求1.ー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推车车架(I)、前轮组件(2)、左后轮组件(3)、右后轮组件(4)、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I)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的推车车架(I)上的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I)包括 前轮连接架(5),所述的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上; 左前支架(6),所述的左前支架(6)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 右前支架(7),所述的右前支架(7)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能够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相转动地设置; 左底架(8),所述的左底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 右底架(9),所述的右底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通过轴心线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 左推杆架(10),所述的左前支架(6)的后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0)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31)相枢轴连接; 右推杆架(11),所述的右前支架(7)的后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11)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转轴(32)相枢轴连接; 左后支架(12),所述的左后支架(12)的上部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0)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转轴(33)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左底架(8)与所述的左后支架(12)相转动地设置; 右后支架(13),所述的右后支架(13)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11)的下部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转轴(34)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9)与所述的右后支架(13)相转动地设置; 能够横向折叠的撑架(14),所述的撑架(14)是由第一杆件(15)与第二杆件(16)相交叉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五转轴(35)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撑架(14)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8)、所述的右底架(9)、所述的左推杆架(10)与所述的右推杆架(11)之间;或者所述的撑架(14)设置于所述的左底架(8)、所述的右底架(9)、所述的左后支架(12)与所述的右后支架(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后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左后支架(12)的下部,所述的右后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的右后支架(13)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推杆架(10)或所述的左后支架(12)与所述的第一杆件(15)的上部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1)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推杆架(11)或所述的右后支架(13 )与所述的第二杆件(16 )的上部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2 )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杆件(15)的下部与所述的右底架(9)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3)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杆件(16)的下部与所述的左底架(8)通过第四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21)与所述的左推杆架(10)的下部及所述的左后支架(12)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三转轴(33)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22)与所述的右推杆架(11)的下部及所述的右后支架(13)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四转轴(34)相枢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为呈U型的杆件,所述的前轮组件(2)包括前轮本体、前轮滚轴,所述的前轮滚轴设置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的两端部之间,所述的左前支架(6)与所述的右前支架(7)位于所述的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底架(8)与所述的右底架(9)位于所述的前轮本体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支架(6)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的左侧部通过第五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前支架(7)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的右侧部通过第六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6中的任意ー项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底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的左侧部通过第七转轴(37)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的右侧部通过第八转轴(38)相枢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底架(8)、所述的右底架(9)与所述的前轮连接架(5)之间设置有当所述的推车车架(I)处于展开位置下禁止所述的左底架(8)与所述的右底架(9)之间相对远离的展开限位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底架(8)与所述的左后支架(12)通过第七转动关节(2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右底架(9)与所述的右后支架(13)通过第八转动关节(28)相转动地设置;或者所述的左底架(8)与所述的左后支架(12)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右底架(9)与所述的右后支架(13)通过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轴相枢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推杆架(10)的上部与所述的右推杆架(1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能够横向折叠的推把横撑(17)。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推车,推车车架包括前轮连接架、前部与前轮连接架相转动地设置的左前支架、前部与前轮连接架相转动地设置的右前支架、前部与前轮连接架相枢轴连接的左底架、前部与前轮连接架相枢轴连接的右底架、与左前支架的后部相枢轴连接的左推杆架、与右前支架的后部通过第二转轴相枢轴连接的右推杆架、上部与左推杆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的左后支架、上部与右推杆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的右后支架、能够横向折叠的撑架,左底架与左后支架相转动地设置,右底架与右后支架相转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折叠构思的技术方案,折叠后体积较小。
文档编号B62B7/10GK202449036SQ20112057025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宏兵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