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73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1)具备:用于驾驶员以跨坐的姿势就坐的座椅(9);用于驾驶员分别放置两脚的左右的脚踏板(10);产生行驶动力的电动马达(5);作为电动马达(5)的电源的电池组(60);和容纳电池组(60)的电池壳体(80)。电池壳体(8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转向轴(7)和座椅(9)之间,且具有作为与座椅(9)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100)。座椅靠近部(100)在左右方向上小于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
【专利说明】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既是像摩托车、ATV (all terrain vehicle ;全地形车)和小型喷气艇等那样驾驶员采用跨在车辆上的姿势的跨乘式交通工具,又是具备作为行驶动力源的、接收储存在电池中的电力的供给而被驱动的电动马达的电动式交通工具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开发出将电动马达作为行驶动力源的电动式跨乘式交通工具。作为一个示例的跨乘式电动式摩托车,驾驶员跨在车身上并将脚掌放置在设置于车辆下部的左右一对的脚踏板上,并且用两个膝部夹住车身外表面,以此使行驶姿势稳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0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I的跨乘式电动式摩托车中,电池形成为长方体并配置在座椅的下方。然而,在座椅的下方,只能确保电动马达和动力传递系统等的驱动系统的配置空间。因此,需要使电池高度降低以配置在座椅和驱动系统之间。于是,难以实现电池的大型化,难以得到较高的续航性能。又,当优先考虑续航性能时,则电池变得大型化,难以用左右的腿部夹持车身。`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得到较高的续航性能,并且驾驶员容易夹着车身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
[0006]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形成的。根据本发明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具备:用于前轮转向的转向轴;配置在比所述转向轴靠近后方的位置上,用于驾驶员以跨坐的姿势就坐的座椅;产生行驶动力的电动马达;储存向所述电动马达供给的电力的电池组;和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转向轴和所述座椅之间;所述电池壳体至少具有作为与所述座椅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所述座椅靠近部在左右方向上小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
[0007]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电池壳体的座椅靠近部在左右方向上比较小,因此跨在座椅上的驾驶员能够容易用两个膝部夹着电池壳体的座椅靠近部。又,可以将电池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配置至转向轴和座椅之间。而且,除座椅靠近部以外的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比较大。因此,可以使电池壳体的容量大型化。于是,也可以使电池组大型化,从而可以得到较高的续航性能。[0008]也可以是所述电池组至少具有作为与所述座椅在前后方向上隔着所述电池壳体对置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该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座椅靠近部在左右方向上小于所述电池组的剩余部分。
[0009]根据上述结构,在容纳于电池壳体内的电池壳体中也与电池壳体相同地设置有座椅靠近部。于是,可以将电池组的座椅靠近部容纳于在电池壳体中左右方向上比较小的座椅靠近部内,并且可以将电池组的剩余部分容纳于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内。像这样,配合于电池壳体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形成电池组,因此可以使电池组的外表面尽可能靠近电池壳体的内部地配置,可以使电池大型化。
[0010]也可以是所述电池组是将多个组合电池在上下方向上组合而构成;配置在上方的组合电池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在下方的组合电池,从而形成所述座椅靠近部。
[0011]根据上述结构,将多个组合电池进行组合而构成电池组,因此可以在无需使电池的形状形成为特殊的规格的情况下构成座椅靠近部。又,电池组的下部在左右方向上较大型,因此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
[0012]也可以是在所述电池组的后部,配置于上方的组合电池的左右方向上的个数少于配置于下方的组合电池的左右方向上的个数。
[0013]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容易实现使用多个组合电池构成座椅靠近部。
[0014]也可以是配置在下方的组合电池以形成在其上表面侧开放的下侧间隙的形式组合,配置在上方的组合电池以形成在其下表面侧开放的上侧间隙的形式组合,所述下侧间隙与所述上侧间隙连通。
[0015]根据上述结构,容易使空气从下侧间隙向上侧间隙流动,或者向与其相反的方向流动。因此,可以使电池壳体内的热的输送活跃进行,可以抑制电池壳体内的局部的热的积聚。
[0016]也可以是在所述电池组的上部,配置于后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的个数少于配置于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的个数。
[0017]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容易实现使用多个组合电池构成座椅靠近部。
[0018]也可以是所述电池组在所述电池壳体内将多个组合电池进行组合地配置;配置于后方的组合电池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于前方的组合电池,从而形成所述座椅靠近部。
[0019]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无需使电池的形状形成为特殊的规格的情况下,使用多个组合电池在左右方向上较小地形成座椅靠近部。
[0020]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壳体的后部且上部形成为比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宽度窄。
[0021]根据上述结构,仅仅重点地使驾驶员的膝部容易伸到的部分的宽度变窄,从而可以在尽可能不减小电池壳体的情况下使驾驶员容易用膝部夹着车身。
[0022]也可以是所述电池组具有束缚所述多个组合电池的电池框架,所述多个组合电池被所述电池框架束缚而紧密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0023]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组合电池通过电池框架相互约束,因此即使在行驶中载荷作用于电池组,也可以防止各组合电池分别散开地发生位移,使车辆的重量平衡变得稳定。
[0024]也可以是还具备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上表面的电装品、和沿着所述电池组及所述电装品的表面配设的金属板材;所述金属板材将所述电池组和所述电装品之间电气连接,并且将所述电装品彼此电气连接;所述金属板材具有一对主表面及副表面,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主表面或所述副表面弯折的屈曲部。
[0025]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电装品周边的结构紧凑,并且使电装品通过金属板材很好地固定于电池组上,又,使金属板材屈曲,因此金属板材容易向弯折的方向或从弯折恢复原状的方向弯曲。于是,即使在组合电池的排列及电装品的设置时产生组装误差,也可以由金属板材的弯曲吸收误差,可以实现组合电池和电装品之间以及电装品之间的电气连接。因此,可以使电池组及电装品的组装作业简便化。
[0026]也可以是具备将储存在所述电池组内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和电气连接所述电池组和所述逆变器之间的配线体;所述电池组具有束缚所述多个组合电池的电池框架,所述多个组合电池被所述电池框架束缚而紧密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配线体由从所述电池组延伸的所述金属板材、和与所述逆变器连接的线束构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容纳有用于将所述金属板材与所述线束连接的端子台,该端子台固定于所述电池框架上。
[0027]根据上述结构,可以防止构成流着高压电流的配线体的金属板材从电池壳体露出,因此对于驾驶员有益。
[0028]发明效果:
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得到较高的续航性能且驾驶员容易用膝部夹着车身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的一个示例的电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从左侧、上侧及前侧观察电池壳体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在实现将电装品及电气配线组装到电池组内的状态后从左侧、上侧及前侧观察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多个组合电池的排列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电池壳体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电动二轮车的电气结构的概念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电动二轮车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方向的概念是以由跨坐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的一个示例示出的电动式摩托车(以下,简称为“电动二轮车”)上的驾驶员所观察的方向为基准。
[0031]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的一个示例示出的电动二轮车I的左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二轮车I具备作为从动轮的前轮2、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配置在前轮2及后轮3之间的车身框架4、和作为行驶动力源的电动马达5。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动二轮车I不具备内燃机,而通过由电动马达5产生的动力旋转驱动后轮3。
[0032]前轮2可旋转地支持于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叉6的下部。前叉6的上部与用于前轮转向的转向轴7连接,在转向轴7的上部设置有杆型的把手8。车身框架4具有头管11、左右一对的主框架12、左右一对的向下框架13及左右一对的枢接框架14。
[0033]头管11可旋转地支持转向轴7。左右的主框架12分别具有上框架部12a及下框架部12b。上框架部12a与下框架部12b大致平行地延伸。上框架部12a及下框架部12b从头管11向下倾斜且向后方延伸。上框架部12a在其后端部向下方屈曲后与下框架部12b连接。向下框架13具有从头管11观察时大致向下延伸的垂直框架部13a、和从垂直框架部13a的下端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下部框架部13b。枢接框架14连接于主框架12的后端部及下部框架部13b的后端部上。
[0034]枢接框架14还与摇臂15及座椅框架16连接。摇臂15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其前端部上可摇动地连接于枢接框架14上,在其后端部上可旋转地支持后轮3。座椅框架16从上框架部12a的后端部及枢接框架14的上端部向上方倾斜且向后方延伸。座椅框架16支持驾驶员及共乘者前后排列地可就坐的座椅9。
[0035]电动二轮车I是所谓的跨乘式,驾驶员以跨在座椅9上的姿势就坐。在左右的枢接框架14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的脚踏板10 (图1中省略右侧的图示)。座椅9配置在比转向轴7及头管11靠近后方的位置上。跨在座椅9上并朝向前方的驾驶员可以将两手向前伸展并握住把手8。跨在座椅9上的驾驶员使左腿位于比左侧的枢接框架14靠近左侧的位置上,而使左脚放置在左侧的脚踏板10上,并且使右腿位于比右侧的枢接框架14靠近右侧的位置上,而使右脚放置在右侧的脚踏板10上。
[0036]如上所述,电动二轮车I的行驶动力源是电动马达5。因此,电动二轮车I搭载马达壳体18、逆变器壳体19及电池壳体80。马达壳体18容纳电动马达5,逆变器壳体19容纳以逆变器20为代表的电装品。电池壳体80容纳以电池组60为代表的电装品。电池组60是电动马达5的电源,且可以储存直流电力。逆变器20将储存在电池组60内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电动马达5接收由逆变器20所变换的交流电力的供给并工作,产生行驶动力。由电动马达5产生的行驶动力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7传递至后轮3。在动力传递机构17中也可以具有变速器17a(参照图6),在该情况下,变速器17a也可以与电动马达5一起容纳于马达壳体18内(参照图6)。
[0037]在本实施形态中,马达壳体18支持于向下框架13及枢接框架14上,并且配置于向下框架13的下方且枢接框架14的前方的区域。逆变器壳体19配置在由主框架12、枢接框架14和座椅框架16包围的侧视时为倒三角形状的空间内。逆变器壳体19位于电池壳体80的下后端部的后方且座椅9的前端部的下方。
[0038]电池壳体8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转向轴7和座椅9之间。在本实施形态中,电池壳体80以夹在左右的主框架12之间的方式配置,并且被放置在下部框架部13b的上方。下部框架部13b的后端部与枢接框架14的上部连接。因此,整个电池壳体80配置在比脚踏板10靠近上方的位置上。
[0039]电池壳体80至少具有位于比脚踏板10靠近上方的位置上且与座椅9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座椅靠近部100。座椅9配置在电池壳体80的后方,且支持于从枢接框架14向上倾斜且延伸的座椅框架16上。因此,座椅靠近部100在电池壳体80中位于后部且上部。
[0040]就坐在座椅9上的驾驶员在使两个膝部比座椅9向前方突出,并且用两个膝部夹着与座椅9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座椅靠近部100的状态下进行行驶操作。在本实施形态中,座椅靠近部100在左右方向上比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具体为前部或后下部)小。因此,驾驶员容易用两个膝部左右夹着座椅靠近部100。像这样容易用膝部夹着车身时,驾驶员无疲劳感而容易驾驶,又,显现出与车身的一体性,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高速下的行驶。
[0041]相反地,除座椅靠近部100以外的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比较大型。借助于此,可以同时实现驾驶员容易用膝部夹着车身,和使驾驶员的膝部伸不到的剩余部分尽可能大型化这两者。如果使电池壳体80大型化,则可以使电池组60大型化,借助于此可以改善电动二轮车I的续航性能。又,比座椅9靠近前侧的部分在前侧和后侧上具有不同的左右方向的尺寸,从后侧观察前侧时向左右方向突出。即,电池壳体80的上部在比座椅靠近部100靠近前方的部分上,比座椅靠近部100在车宽方向上凸出。于是,比该座椅靠近部100靠近前方的部分发挥防风效果,从而可以抑制行驶风与驾驶员的脚部的冲撞,驾驶员即使高速行驶也不容易疲劳。驾驶员用座椅的后部配置在后轮3前部的上方。因此,可以扩大座椅9和转向轴7之间的空间,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增大用于配置电池壳体80的区域。
[0042]电池壳体80的前表面与进气导管21连接,电池壳体80的后表面与排气导管22连接。进气导管21从电池壳体80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排气导管22从电池壳体80的后表面上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与逆变器壳体19的上表面连接。通过设置这些导管21、22,可以将来自于前方的行驶风引入至进气导管21内,并通过进气导管21输送至电池壳体80内。电池壳体80内的空气通过排气导管22输送至逆变器壳体19中。借助于此,可以空冷容纳于电池壳体80及逆变器壳体19内的电装品,可以维持这些电气部件的工作可靠性。又,在电池壳体80的后部安装有排气风扇55。当排气风扇55工作时,可以很好地帮助将电池壳体80内的空气向排气导管22输送。
[0043]排气导管22从电池壳体80向下方延伸,因此驾驶员可以用左右的大腿部夹着排气导管22。像这样,可以形成将从前方输送的空气排出至电池壳体80的后方这样的自然的空气流动,并且排气导管22不妨碍驾驶员,反而形成为用于使驾驶员容易用膝部或大腿部夹着车身的结构,因此是有益的部件。
[0044]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左右的主框架12的内侧配置电池壳体80,由此谋求保护电池壳体80。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80的后部设置有形成为较窄宽度的部分。因此,可以适当地减小主框架12在后端部上的对置间隔。因此,可以谋求保护电池壳体80,并且在驾驶员用膝部或大腿部夹着车身时可以尽可能抑制主框架12对它的妨碍。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比主框架12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上使电池壳体80的宽度变窄,因此可以很好地同时实现驾驶员容易用膝部或大腿部夹着车身、和用框架保护电池壳体80的两者。
[0045]图2是电池壳体8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80具有壳体主体部81、和可装卸地安装于壳体主体部81上的上盖83。壳体主体部81使第一壳体半体111及第二壳体半体112可分割地结合而构成。图2例示壳体主体部81在前后方向上可分割的情况,但是并不特别限定分割的方向。壳体主体部81在上部具有开口,上盖83以覆盖该开口的方式安装。在对电池壳体80内的电装品进行维修作业时,壳体主体部81的开口用于接近该电装品。
[0046]壳体主体部81并未形成严格的长方体箱,而具有如使长方体箱的有些地方凹入的那样的形状。壳体主体部81是树脂成型品,因此可以提高绝缘性,并且可以容易制作复杂的形状。
[0047]电池壳体80的上部且后部形成为比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宽度窄的结构。即,电池壳体80的后壁上部的左右方向尺寸小于后壁下部的左右方向尺寸,壳体主体部81的侧壁后上部向着左右中央偏移。该宽度窄的部分形成前述的座椅靠近部100。另外,壳体主体部81的前壁随着靠近上方而逐渐地向后方后退。因此,可以同时实现避免电池壳体80与把手8 (参照图1)之间的干扰、和增大电池壳体80的容积。
[0048]图3是示出在电池组60内组装内侧电装品30及电气配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说明构成电池组60的多个组合电池62的排列的立体图。另外,以下,在搭载于电动二轮车上的各种电装品中,将容纳于电池壳体80内的电装品称为“内侧电装品30”,将逆变器20(参照图1)等的配置于电池壳体80外侧的电装品称为“外侧电装品”。又,将在电池组60上组装了内侧电装品30及电气配线的部件称为“电池组件79”。
[0049]如图3所示,电池组60具有多个组合电池62 (电池模块)、和电池框架64。各组合电池62具有容纳多个电池单元62 (参照图6)的框体63。各电池单元62 (参照图6)是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等的能够储存直流电力的二次电池,多个电池单元62 (参照图6)排列配置在框体63内且电气连接。多个组合电池62在电池框架64内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而紧密配置在电池壳体80内,并且电气性地串联连接。电池组在电气性上是多个电池单元62(参照图6)串联连接而成的,其结果是发挥作为高压直流的二次电池的功能。然而,并不一定是将构成电池组60的所有的电池单元串联连接。也可以是将所有的电池单元分成多组,并且将各组内的多个电池单元串联连接,并且将该多个组并联连接。
[0050]组合电池62的框体63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当宏观上观察紧密配置的多个组合电池62时,多个组合电池62形成长方体状的下层部65和重叠在下层部65的上方的上层部66。下层部65的前表面比上层部66的前表面向后方退入。又,上层部66的左侧面及右侧面在其前部上与下层部66的左侧面及右侧面大致成为同一平面,而在其后部上分别比下层部65的左侧面及右侧面向着左右中央偏移。像这样,上层部65的后部宽度窄,上层部65的上表面在俯视时形成为T字状。上层部65的后部至少形成在从电池组60整体观察时位于电池组60的上部且后部,且比电池组60的剩余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小的座椅靠近部101。
[0051]电池框架64具有支持下层部65的底面的底板部67、覆盖下层部65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一对下侧盖部68、覆盖下层部65的前表面的下前盖部69、覆盖下层部65的后表面的下后盖部70、覆盖下层部65的上表面且支持上层部66的底面的中板部71、设置于上层部66的上表面的顶板部72、将顶板部72的前缘与中板部71的前缘连接的上前盖部73、和将顶板部72的前缘与中板部71的后缘连接的上后盖(未图示)。
[0052]电池框架64是将冲压加工的金属板材通过螺栓结合而成的。各下侧盖部68在下端部被紧固在底板部67上,在上端部被紧固在中板部71上。下前盖部69在上端部被紧固在一对下侧盖部68上,在下端部被紧固在底板部67上。下后盖部70在上端部被紧固在中板部71上,在下端部被紧固在底板部67上。使用螺栓等将多个组合电池62与像这样组装的电池框架60结合,由此构成电池组60。
[0053]通过使各组合电池62与电池框架64结合,以此使各组合电池62连接为一体。电池框架64形成为按照电池组60的外形的框状,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为沿着立方体的各边或面延伸的框状。电池框架64具有在结合所有的组合电池62的状态下能够用底面支持各组合电池62的自重的刚性。
[0054]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池组60,多个组合电池64以形成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下层部65及上层部66的方式紧密配置,因此可以使电池组60的体积大型化且抑制电池组60的尺寸在左右方向上变大。因此,能够适合搭载于车身在左右方向上比较小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中。各组合电池62被电池框架64束缚,因此,多个组合电池62以电池框架64为媒介相互约束。因此,即使电池组60在行驶中受到扭转、弯曲、压缩、拉伸及剪切等的载荷,也可以抑制组合电池62分别散开地发生位移,使行驶时的车辆的重量平衡变得稳定。
[0055]在图4中,为了方便示出组合电池的排列,而省略电池框架的图示。如该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电池组60是将多个组合电池62在上下方向上组合而构成,配置在上方的组合电池62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在下方的组合电池62。借助于此,在电池组60的上部形成有座椅靠近部101。又,配置在后方的组合电池62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在前方的组合电池62。借助于此,在电池组60的后部形成有座椅靠近部101。像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电池组60的后部且上部形成有座椅靠近部101,该座椅靠近部101比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宽度窄。
[0056]当着眼于组合电池62的个数时,在电池组60的后部,配置于上方的组合电池6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个数(在图4中例示一个)少于配置于下方的组合电池6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个数(图4中例示两个)。在电池组60的上部,配置于后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62的个数(图4中例示一个)少于配置于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62的个数(图4中例示两个)。
[0057]结合图示说明具体结构的一个示例,多个组合电池6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组合时,分为配置在下方且构成电池组60的下层部65的包含一个以上的组合电池62的第一组121、和配置在上方且构成电池组60的上层部的包含一个以上的组合电池62的第二组122。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多个组合电池62上下分成两层,第一组121和第二组122在上下方向上均为一层,但是也可以是第一组121或第二组122在上下方向上为多层。
[0058]在着眼于尺寸时,多个组合电池62也可以分成大型的第一组合电池62a、和小型的第二组合电池62b。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组121包含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第二组122包含三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第一组合电池62a在前后方向上比第二组合电池62b大型。第一组合电池62a在纵方向上长尺寸,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以使该纵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地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且前表面相互大致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
[0059]构成第二组122的三台第二组合电池62b可以进一步分为前侧的两台和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并未达到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程度,但是也是在纵方向上长尺寸。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以使该纵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地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且使前表面相互大致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以使纵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且使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左右方向中心(纵方向中心)通过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中间(参照图4的单点划线)。
[0060]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设置于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后端部上,在左右方向上横跨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分别重叠在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的上面。
[0061]在这里,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宽度方向尺寸Wl大致等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宽度方向尺寸W2。借助于此,可以使第一组合电池62a及第二组合电池62b在俯视时左右方向上不相互突出地重叠。在电池组的左侧,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左侧面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左侧面大致成为同一平面。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右侧面及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右侧面也是相同的。
[0062]又,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和宽度方向尺寸W2之和小于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纵方向尺寸。借助于此,在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后表面比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后表面向后方偏移配置时,可以使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前表面从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前表面向后方退入。
[0063]此外,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小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宽度方向尺寸W2的两倍。借助于此,在以使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左右方向中心(纵方向中心)通过前侧两台的第二组合电池62b的中间的方式配置时,后侧的一台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左侧面位于与左侧的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左侧面及左侧的第二组合电池的左侧面相比靠近右侧(左右方向中心侧)的位置上。同时,后侧的一台的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右侧面位于与右侧的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右侧面及右侧的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右侧面相比靠近左侧(左右方向中心侧)的位置上。
[0064]如果总结上述尺寸关系,则第一组合电池62a的宽度方向尺寸Wl等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宽度方向尺寸W2。又,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纵方向尺寸LI大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和宽度方向尺寸W2之和,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小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宽度方向尺寸W2的两倍,因此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纵方向尺寸LI小于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的1.5倍。
[0065]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纵方向尺寸为第二组合电池62b的宽度方向尺寸的1.5倍多,第一组合电池62a的纵方向尺寸LI为第二组合电池62b的纵方向尺寸L2的约两倍。因此,可以很好地在电池组60的上部且后部形成宽度窄的座椅靠近部101。
[0066]座椅靠近部101容纳于电池壳体80的座椅靠近部100中,电池组80的剩余部分容纳于电池壳体80的剩余部分中。借助于此,使电池壳体80局部地宽度变窄而谋求驾驶员的驾驶姿势的稳定化,并且使电池壳体80的大致整个内表面靠近电池组60的外表面地进行配置。即,尽可能有效利用电池壳体80的容积地配置电池组80,从而尽可能减小电池壳体80内的死空间而谋求电池容量的扩大。在本实施形态中,电池组80是将多个组合电池62组合而构成,因此可以比较自由地形成电池组60的整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电池壳体80的容积。
[0067]像这样,尽管电池壳体80及电池组60具有特殊的形状,但是电池壳体80是将第一壳体半体111和第二壳体半体112可分割地结合而成,因此即使电池壳体80及电池组60为局部地宽度变窄的复杂形状,也可以使组合电池62在电池壳体80内尽可能地紧密排列。
[0068]构成第一组121的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隔着下侧间隙123左右排列。换言之,下侧间隙123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两台第一组合电池62a之间,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比较小,但是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比较大。构成第二组122的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也与第一组合电池62a相同地在左右方向上隔着上侧间隙124排列。换言之,上侧间隙124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前侧的两台第二组合电池62b之间。
[0069]下侧间隙123在下侧及上侧开放,上侧间隙124也在下侧及上侧开放。在介于第一组121和第二组122之间的中板部71 (参照图3)中也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下侧间隙123通过该中板部71的贯通孔与上侧间隙124连通。
[0070]图5是示出电池壳体8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电池壳体80的内底部设置有向上排出空气的室内风扇56。当该室内风扇56工作时,可以使空气从电池壳体80的内底部向上流动。可以使该空气在下侧间隙123 (参照图4)内向上流动,通过中板部71,进一步在上侧间隙124 (参照图4)内向上流动。借助于此,可以使空气在电池壳体80内从内底部至上部在上下方向上流动,因此可以使电池壳体80内的热的输送活跃地进行。
[0071]此外,流动至电池壳体80的内上部的空气与从进气导管21 (参照图1及图2)流入至电池壳体80内的空气相同地导入至排气导管22内。因此,可以很好地将由电池组80释放的热排出至电池壳体80的外部。另外,室内风扇56的起动及停止正时并不特别限定。既可以在充电中工作,也可以在电池组的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期间工作,又可以在行驶中工作。
[0072]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动二轮车I的电气结构的概念图。以下,参照图6简单地说明电气结构后,返回到图3并说明构成电池组件79的内侧电装品30和电气配线。
[0073]如图6所示,该电动二轮车I具备前述的电池组60、逆变器20及电动马达5,同时具备充电连接器49、DC/DC变流器45及低压电池43。电池组60通过高压电线31与逆变器20连接。逆变器20通过三相配线32与电动马达5连接。充电连接器49通过充电线50与高压电线31连接。DC/DC变流器45通过第一变流器配线47与高压电线31连接。低压电池43通过第二变流器配线46与DC/DC变流器45连接。高压电线31具有电源线3 Ip和接地线31η。充电线50 (参照符号50ρ、50η)、第一变流器配线46 (参照符号46ρ、46η)及第二变流器配线47 (参照符号47ρ、47η)也是相同的。
[0074]另外,充电连接器49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在外部电源与充电连接器49连接时,可以通过外部电源的电力对电池组60充电,并且可以通过DC/DC变流器45将外部电源的电力降低电压后对低压电池45充电。低压电池43是所谓的辅助机械用电池,发挥作为除电动马达5以外的其他的电装品(例如,照明设备、显示器、控制器)的电源的功能。
[0075]在高压电线31的电源线31ρ及接地线31η上分别设置有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及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在充电线50的电源线50ρ及接地线50η上分别设置有充电用P侧继电器51及充电用N侧继电器52。在第一变流器配线46的接地线46η上设置有变流器用继电器48。高压电线31的电源线31ρ与绕过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的旁路配线33连接,在该旁路配线33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浪涌电流的继电器35。
[0076]又,在连接组合电池62的配线39上设置有服务插头(service plug)40。服务插头40具有用于驾驶员手动操作该配线39的导通及切断的插头41、和设置于该配线39上的保险丝42。在高压电线31上,在比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靠近逆变器20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两台电流计53a、53b。这些电流计53a、53b的分辨率互不相同。通过设置分辨率不同的多个电流计53a、53b,以此可以根据所需的目标控制精度适当选择两个以上的控制(例如,电动马达的动作的控制、电池组60的SOC (state of charge ;荷电状态)的监控控制等)的输入值。
[0077]以上说明的电装品中,充电连接器49、DC/DC变流器45、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用于防止浪涌电流的继电器35、充电用P侧继电器51、充电用N侧继电器52、服务插头40、电流计53a、53b容纳于电池壳体80的内部。如上所述,逆变器20容纳于有别于电池壳体80的逆变器壳体19内,电动马达5容纳于有别于电池壳体80的马达壳体18内,低压电池43配置在电池壳体80外的适当位置上。另外,在电池壳体80内,除了上述以外还容纳有漏电检测器54 (参照图3)。像这样,电装品配置在电池壳体80的内部或外部,因此高压电线31的一部分、充电配线50的全部、第一变流器配线46的全部及第二变流器配线47的一部分容纳于电池壳体80内。
[0078]返回至图3,在内侧电装品30中DC/DC变流器45安装于上层部66的前表面。在上层部66的前表面的前方存在通过使下层部65的前表面比上层部66向前方偏移而确保的空间,DC/DC变流器45配置在该空间内。将DC/DC变流器45在该空间内尽可能设置于下方,使DC/DC变流器45的下部靠近下层部65的上表面。借助于此可以避免在DC/DC变流器45的前表面和下层部65的前表面的上下之间形成明显的向后方凹入的凹处,从而电池组件79的前表面随着向上方行进而阶梯性地向后退入。
[0079]在电池组60的上表面设置有除了 DC/DC变流器45以外的内侧电装品30。这些电装品配置于在电池组60的上表面能够假想地定义的俯视时为长方形的区域内。该长方形区域的前后方向横跨电池组60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个前后方向。该长方形区域的左右方向横跨上层部66的后部(即,左右靠近部101)的大致整个宽度,反而言之,上层部66的前部的上表面在从上层部的后部观察时在左右突出的部分上形成未设置有内侧电装品30的一对非设置面61d。
[0080]继电器群35?37、48、51、52紧密配置在前述长方形区域的后部,电流计53a、53b与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相邻。漏电检测器54配置在前述长方形区域的前部。服务插头40及充电连接器49与漏电检测器54的左右相邻,或者配置在继电器群35?37、48、51、52与漏电检测器54的前后之间。
[0081]在继电器群35?37、48、51、52中,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和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比较大型,而剩余的四个继电器35、48、51、52比较小型。因此,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和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排列配置在前述长方形区域的后部且左右方向中央部上,并且使剩余的四个继电器35、48、51、52以左右方向上夹着这两个继电器36、37的方式配置。在电池壳体80的上后部设置有排气风扇55。排气风扇55的宽度小于继电器群35?37、48、51、52的宽度,而继电器群35?37、48、51、52与排气风扇55在前后方向上相对配置。因此,可以适当地空冷继电器群35?37、48、51、52。
[0082]容纳于电池壳体80内的电气配线由线束(wire harness)74或母线(bus bar)75实现。母线75具有弯折的金属板材76、和覆盖金属板材76的两端部之间的绝缘盖77。金属板材76沿着电池组60及内侧电装品30的表面配设,在金属板材76中未被绝缘盖77覆盖的部分发挥作为与组合电池62的端子或内侧电装品30的端子电气连接的连接器的作用。
[0083]母线75使用于在电池壳体80内完成的电气连接,线束74用于内侧电装品30和外侧电装品之间的电气连接。在电池壳体80内完成的电气连接包含组合电池62之间的连接、内侧电装品30之间的连接、组合电池62和内侧电装品30之间的连接。高压电线31具有连接内侧电装品30之间的部分、和连接内侧电装品30与外侧电装品之间的部分的两个部分,因此如果着眼于构成高压电线31的电源线31p及接地线31η则容易理解上述线束74的用途示例及母线75的用途示例。
[0084]对电源线31p来说,在将上层部66的组合电池62的P端子连接于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的部分上可应用母线75。在将逆变器用P侧继电器36连接于电流计的部分上也可应用母线75。在将作为内侧电装品30的电流计53a、53b连接于作为外侧电装品的逆变器20 (参照图6)的部分上可应用母线75及线束74这两者。母线75从电流计53a、53b延伸,线束74向外侧电装品延伸。P侧端子台78设置于右侧的非设置面61d的后端部上,母线75在该P侧端子台78上与线束74电气连接。接地线31η也与它大致相同。在将第二组合电池62的N端子连接于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的部分上可应用母线75。在将作为内侧电装品30的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连接于作为外侧电装品的逆变器20的部分上可应用母线75及线束74这两者。母线75从逆变器用N侧继电器37延伸,线束74向外侧电装品延伸。该母线75在设置于左侧的前述非设置面(未图示)的后端部上的N侧端子台(未图示)上与线束74电气连接。
[0085]另外,也可以是在P侧端子台和N侧端子台之间设置连接部,从而使P侧端子台与N侧端子台一体地设置。于是,不仅可以将连接部设置在电池组60的上表面,而且可以将两个端子台组装在电池组60上。而且,可以在连接部上设置继电器等的电装品,也可以抑制电装品与电池组60之间的短路。
[0086]应用于电源线31ρ及接地线31η的两条线束74从前述非设置面61d向后方延伸。这两条线束61d向着左右外侧的方向远离上层部66的后部,又,与下层部65的后部的上表面在俯视时重叠。
[0087]组装在电池组60上的多根电气配线沿着电池组60及内侧电装品30的表面配设。因此,可以使内侧电装品30周边的结构变得紧凑。另外,应用于高压电线31的线束74也配置在前述长方形区域的靠近左右外侧的位置上,因此不与内侧电装品30之间发生干扰。又,当使金属板材76形成为宽幅度时,可以容易确保比线束74大的截面积,因此降低选择银和铜等的具有高导电性的高价且比重大的材料的必要性。例如对于金属板材76适合应用招,由此可以使电气配线价格低廉且轻量化。铝的加工性优异,因此也可以比较自由地决定母线765的形状。
[0088]例如,金属板材76是板厚小的招制板材,具有一对的主表面76a和其背面侧的副表面76b。而且,金属板材76具有使折痕产生在主表面76a或副表面76b上地相对于主表面76a或副表面76b弯折的屈曲部76c。当设置这样的屈曲部76c时,容易使金属板材76向弯折的方向或从弯折恢复原状的方向弯曲。于是,即使在组合电池62的排列及内侧电装品30的设置时产生组装尺寸误差,也可以通过金属板材76的弯曲吸收误差,可以实现组合电池62和内侧电装品30之间以及内侧电装品30之间的电气连接。因此,可以使电池组60及内侧电装品30的组装作业简便化。
[0089]又,在固定金属板材76时,也可以预先在金属板材76上设置沿着电池组60的上表面水平延伸的水平部76d,并且将该水平部76d通过由绝缘材料制作的衬套(bush)等的固定部件125固定于电池组60的上部(尤其是电池框架64的顶板部72)。这样,可以防止金属板材76与电池组60之间的短路,且可以抑制母线75的上下振动而组装到电池组60,可以减少噪声的发生和金属板材76的疲劳等。
[0090]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线束74以通过座椅靠近部101的外侧并朝向逆变器20的方式布置。在该情况下,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在座椅靠近部100上安装用于保护线束的盖构件126。像这样以覆盖座椅靠近部100的方式设置盖构件126时,可以使由膝部夹着的部分的左右方向尺寸维持为较小,并且可以保护驾驶员以免受到有高压电流的配线的伤害。
[0091]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是上述结构仅仅是一个示例,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电池壳体80只要至少具有作为靠近座椅9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100即可,而除了座椅靠近部100以外的部分例如也可以具有位于比脚踏板10靠近下方的位置的下方部、靠近头管11的前上部、和靠近前轮2的挡泥板的前下部等。电池组60也与它相同,只要至少具有作为靠近座椅9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101即可,而除此以外的部分也可以具有位于比脚踏板10靠近下方的位置的下方部。
[0092]座椅靠近部100包含与跨坐在座椅9上的驾驶员的膝部或大腿部相对置的部分。座椅靠近部100可以根据车的种类设定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包含在座椅9的前方位于与座椅9的就坐面相同的高度的位置的部分、位于比就坐面靠近下方的位置的部分、位于比就坐面靠近上方的位置的部分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0093]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座椅靠近部100位于比框架靠近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座椅靠近部100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有缩小了左右的对置间隔的左右一对的框架。像这样,在驾驶员的腿部或大腿部靠近框架的情况下,驾驶员也容易用膝部或大腿部夹着车身。又,也可以代替该左右一对的框架而配置有左右一对的整流罩。当然,也可以不配置框架和整流罩等,而驾驶员用膝部或大腿部夹着电池壳体本身。
[0094]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电动二轮车201的右视图。如图7所示,电动二轮车201具备将电动马达205与变速器225 —起容纳的马达单元壳体205,马达单元壳体205形成车身框架204的一部分。即,车身框架204具有可旋转地支持用于使前轮2转向的转向轴207的头管211、从头管211向下方延伸后向后方延伸的第一框架212、和从第一框架212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第二框架231,第一框架212的后端部与马达单兀壳体215的下部结合,第二框架231的后端部与马达单元壳体215的上部结合。作为摇臂216的摇动的中心的摇动轴217设置在马达单元壳体215的后端部。后悬架219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后悬架219的上端部与马达单元壳体215的后端部且上部连接。另外,后悬架219在侧视时与摇臂216十字交叉。后悬架219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摇臂216靠近下方的位置上,并且通过与马达单元壳体215的底部结合的连杆机构218连接于摇臂216。座椅框架220从马达单元壳体215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座椅209支持于该座椅框架220上。像这样,马达单元壳体215同时作为车身框架204的一部分,并且还同时具备作为安装摇臂的摇臂支架的功能、和作为安装后悬架的悬架支架的功能。
[0095]马达单元壳体215在侧视时在电动马达205和变速器225排列的方向上形成为长尺寸,电动马达205配置在比变速器225靠近上方的位置上,马达单元壳体215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在马达单元壳体215的下部卷绕有向后轮203传递驱动力的链条226,在马达单元壳体215的下部的后方设置有链条盖229。将左右一对的脚踏板210分别设置在该链条盖229的左侧部及右侧部上。马达单元壳体215从与链条盖229对置的部分开始向上方形成为较大型,马达单元壳体215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靠近座椅209。
[0096]像这样,通过将马达单元壳体215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以此可以将电池组221配置在下方。借助于此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而被链条盖229覆盖的链条226卷绕在安装于变速器225的输出轴上的链轮(未图示)上。另一方面,电动马达205配置于比变速器225靠近上方的位置上,马达单元壳体215容纳这些电动马达205及变速器225。因此,马达单元壳体215在比与链条盖229对置的部分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具有容纳电动马达205的部分,因此变得大型化。通过这样的马达单元壳体215的结构及配置,可以使马达单元壳体215分担由膝部所夹着的结构,不需要在电池壳体223上较大地设置宽度窄的座椅靠近部200。像这样,将马达单元壳体215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时,可以使电池组222进一步大型化。
[0097]又,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例示了电动二轮车,但是只要是在转向轴和座椅之间配置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即可应用本发明。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四轮全地形车(ATV ;all terrain vehicle)、自动三轮车和小型喷气艇等的其他的跨乘式交通工具中。又,作为电动式交通工具,例示了不具备内燃机而仅通过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来行驶的车辆,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除了电动马达以外还具备内燃机的所谓的混合动力式交通工具中。
[0098]由上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发明的较多的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等。因此,上述说明仅应作为例示解释,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教导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形态为目的提供。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实质上变更其结构和/或功能的具体内容。
[0099]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发挥能够得到较高的续航性能且驾驶员容易用膝部夹着车身的这样的作用效果,在应用于例如像电动式摩托车那样、作为跨乘式且电动式的交通工具中时有益。
【权利要求】
1.一种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具备: 用于前轮转向的转向轴; 配置在比所述转向轴靠近后方的位置上,用于驾驶员以跨坐的姿势就坐的座椅; 产生行驶动力的电动马达; 作为所述电动马达的电源的电池组;和 容纳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壳体; 所述电池壳体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所述转向轴和所述座椅之间; 所述电池壳体至少具有作为与所述座椅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所述座椅靠近部在左右方向上小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至少具有作为与所述座椅在前后方向上隔着所述电池壳体对置的部分的座椅靠近部; 该所述电池组的所述座椅靠近部在左右方向上小于所述电池组的剩余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是将多个组合电池在上下方向上组合而构成; 配置在上方的组合电 池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在下方的组合电池,从而形成所述座椅靠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组的后部,配置于上方的组合电池的左右方向上的个数少于配置于下方的组合电池的左右方向上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下方的组合电池以形成在其上表面侧开放的下侧间隙的形式组合,配置在上方的组合电池以形成在其下表面侧开放的上侧间隙的形式组合,所述下侧间隙与所述上侧间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组的上部,配置于后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的个数少于配置于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组合电池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组在所述电池壳体内将多个组合电池进行组合地配置; 配置于后方的组合电池在左右方向上小于配置于前方的组合电池,从而形成所述座椅靠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后部且上部形成为比所述电池壳体的剩余部分宽度窄。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具有束缚所述多个组合电池的电池框架,所述多个组合电池被所述电池框架束缚而紧密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电池组的上表面的电装品;和 沿着所述电池组及所述电装品的表面配设的金属板材; 所述金属板材将所述电池组和所述电装品之间电气连接,并且将所述电装品彼此电气连接; 所述金属板材具有一对主表面及副表面,并且具有相对于所述主表面或所述副表面弯折的屈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跨乘式电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储存在所述电池组内的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和 电气连接所述电池组和所述逆变器之间的配线体; 所述电池组具有束缚所述多个组合电池的电池框架,所述多个组合电池被所述电池框架束缚而紧密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所述配线体由从所述电池组延伸的所述金属板材、和与所述逆变器连接的线束构成,在所述电池壳体内容纳有用于将所述金属板材与所述线束连接的端子台,该端子台固定于所述电池 框架上。
【文档编号】B62J9/00GK103889832SQ201180074316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井上雅文, 松田义基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