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垫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43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垫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垫件,其包括垫体及设置于垫体上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穿插孔与第二穿插孔,该垫体包括第一侧边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该第二穿插孔包括穿设孔及与穿设孔连通的延伸槽;该第一穿插孔设置于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该穿设孔设置于靠近第一穿插孔的一端,该延伸槽由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方向延伸形成。本实用新型中儿童垫件上设置有供安全带穿设的第一穿插孔及第二穿插孔,从而在儿童车行进过程中防止儿童垫件随意移动。同时,第二穿插孔设置有的延伸槽,从而使用户可以及时调整安全带的长度以适应婴儿在不同成长的身高与体形,同时产品上的延伸槽和绑绳可以使本产品通用于所有儿童手推车,餐椅,汽车座椅。
【专利说明】—种儿童垫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件,特别涉及一种儿童用的垫件。
【背景技术】
[0002]儿童车内通常会铺设有垫件,例如,夏天铺设让婴儿感觉凉爽的凉席,冬天铺设让婴儿感觉温暖的棉垫。然而,现有垫件为直接铺设于儿童车内,当儿童车在行进过程中颠簸时,垫件因未被固定而出现随意移动的现象。
[0003]另外,现在垫件需要不同的使用场合,进行相应的设计。不能一款垫件应用于儿童手推车,餐椅,汽车座椅等多个产品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固定功能、能适应不同产品的的儿童垫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儿童垫件,其包括垫体及设置于垫体上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穿插孔与第二穿插孔,该垫体包括第一侧边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该第二穿插孔包括穿设孔及与穿设孔连通的延伸槽;该第一穿插孔设置于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该穿设孔设置于靠近第一穿插孔的一端,该延伸槽由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方向延伸形成。
[0007]第一穿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穿插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方向间隔设置。
[0008]该第二穿插孔设置于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且与两个第一穿插孔之间的连线为三角形状。
[0009]该延伸槽与该穿设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上的宽度不同。
[0010]该延伸槽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宽度小于穿设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宽度。
[0011]本实用新型中儿童垫件上第二穿插孔具有穿设孔与延伸槽,从而使儿童垫件在使用时能适应所有儿童车上不同大小的跨带,如此用户在更换儿童车时无需另外再去更换儿童垫件。同时产品上的延伸槽可以使本产品通用于所有儿童手推车,餐椅,汽车座椅。
[0012]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与穿设孔连通的延伸槽,用户在使用时可通过移动跨带在延伸槽中的位置便可调整安全带的长度,以适应婴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时的体形及身高的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垫件上仅设置一排第一穿插孔(即肩带孔)便可实现调整的目的,而无需通过设置多排第一穿插孔(即肩带孔)的方式,使用方便、美观且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垫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儿童垫件的使用状态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6]100、儿童垫件;10、垫体;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13、第三侧边;14、第四侧边;30、第一穿插孔;40、第二穿插孔;41、穿设孔;43、延伸槽;99、安全带、98、肩带;97、腰带;96、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8]以五点式安全带99为例,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垫件100,其与设置于儿童车(图未示)上的安全带99配合。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99包括两条肩带98、两条腰带97以及胯带96。儿童垫件100包括垫体10及设置于垫体10上的两个第一穿插孔30与第二穿插孔40。垫体10大体呈长方形状,其包括第一侧边11、与第一侧边11相对的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以及与第三侧边13相对的第四侧边14。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以及第四侧边14相互首尾连接,且第三侧边13与第四侧边14连接于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之间。
[0019]两个第一穿插孔30均大体呈长条状,两者沿平行于第一侧边11的方向间隔设置垫体10靠近第一侧边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穿插孔30的孔壁均为封闭式,其用于分别供两条肩带98穿过。可以理解,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穿插孔30相背离两端的孔壁可分别与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连通呈缺口状,以供两条肩带98穿过。
[0020]第二穿插孔40设置于垫体10靠近第二侧边12的一端,用以供跨带96穿设。本实施例中,第二穿插孔40与两个第一穿插孔30之间的连线大体呈三角形状。第二穿插孔40包括穿设孔41及与穿设孔41连通的延伸槽43。穿设孔41设置于靠近两个第一穿插孔30的一端,延伸槽43设置于穿设孔41与第二侧边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延伸槽43沿平行于第三侧边13与第四侧边14方向的宽度小于穿设孔41沿平行于第三侧边13与第四侧边14方向的宽度。
[0021]请参看图2,在使用时,将两条肩带98与跨带96分别穿过两个第一穿插孔30以及第二穿插孔40后,将婴儿放置于儿童垫件100上,将两条腰带97横跨婴儿腰部并与肩带98以及跨带96相互扣合即可。此时,儿童垫件100与婴儿一同固定于儿童车上,防止儿童车在行进过程中摇晃时儿童垫件100任意移动。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穿插孔40具有两个宽度不同的穿设孔41与延伸槽43,从而使儿童垫件100在使用时能适应所有儿童车上不同大小的跨带96,如此用户在更换儿童车时无需另外再去更换儿童垫件100。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与穿设孔41连通的延伸槽43,用户在使用时可通过移动跨带96在延伸槽43中的位置便可调整安全带99的长度,以适应婴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时的体形及身高的变化,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垫件100上仅设置一排第一穿插孔30 (即肩带孔)便可实现调整的目的,而无需通过设置多排第一穿插孔30 (即肩带孔)的方式,使用方便、美观且舒适。
[0023]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儿童垫件100为竹凉席。在其它一些实施例,儿童垫件100亦可由其它材质制成,例如,棉垫。第一穿插孔30的数量及形状可根据用户需要而定,例如,设置两排或三排等。另外,由于儿童车上腰带97通常为软性材质制成,因此本实施例中腰带97为直接穿过两侧将婴儿固定。可以理解,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儿童垫件100上可另外设置两个第一穿插孔30以供腰带97穿过,在此不做限定。同时,第二穿插孔40的形状、数量及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而定,例如,第一穿插孔30与第二穿插孔40沿平行于第一侧边11的方向间隔设置于儿童垫件100相对的两端。
[0024]可以理解,由于儿童垫件100主要是通过两个第一穿插孔30及第二穿插孔40分别与安全带99的两条肩带98和一条跨带96配合进行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垫件100也适用于三点式的安全带99的情形,即安全带99仅包含即有两条肩带98和一条跨带96。
[002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垫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垫体及设置于垫体上用于供安全带穿过的第一穿插孔与第二穿插孔,该垫体包括第一侧边及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该第二穿插孔包括穿设孔及与穿设孔连通的延伸槽;该第一穿插孔设置于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该穿设孔设置于靠近第一穿插孔的一端,该延伸槽由第一侧边指向第二侧边方向延伸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垫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插孔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穿插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垫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穿插孔设置于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且与两个第一穿插孔之间的连线为三角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垫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槽与该穿设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上的宽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垫件,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槽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宽度小于穿设孔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的宽度。
【文档编号】B62B9/00GK203567791SQ20132064694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王佳琪 申请人:王佳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