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和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32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和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包括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呈S形,左纵梁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右弯折形成左前弯折部和左后弯折部,右纵梁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左弯折形成右前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左纵梁和右纵梁结构、形状相同所述左前弯折部和右前弯折部固定连接,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固定连接,左纵梁、右纵梁及折弯部均为扁圆管制成,扁圆管的圆弧面为左纵梁、右纵梁及折弯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本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提高电动车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动车。
【专利说明】—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和电动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的车架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电动车的种类很多,其主梁结构都是以短节焊接组拼而成,焊口多,浪费焊丝、电费以及生产工时,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低,且污染大。现有的电动车的主梁都是采用圆管形式的,承载货物少,强度差,装载重物时骑行稳定性差,行走时车辆摇摆晃动大,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能够提高电动车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包括主梁,所述主梁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呈S形,所述左纵梁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右弯折形成左前弯折部和左后弯折部,所述右纵梁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左弯折形成右前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结构、形状相同所述左前弯折部和右前弯折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固定连接,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左前弯折部、右前弯折部、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均为扁圆管制成,扁圆管的圆弧面为左纵梁、右纵梁、左前弯折部、右前弯折部、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0005]可选的,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左前弯折部、右前弯折部、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的高度均为50毫米,宽度均为20毫米,厚度均为2毫米。
[0006]可选的,所述左纵梁、右纵梁、左前弯折部、右前弯折部、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为一体成型。
[0007]可选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相互平行、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前弯折部和右前弯折部均位于左后弯折部和右后弯折部的下方,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呈U形,加强梁的开口朝后,加强梁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纵梁的中部和右纵梁的中部,所述加强梁位于左前弯折部和右前弯折部的上方,所述加强梁为扁圆管制成。
[0008]可选的,还包括能够从主梁内向外展开和收回主梁内的左后货架和右后货架。
[0009]可选的,本车架还包括左安装管和右安装管,所述左安装管的一端与左纵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左安装管的另一端与左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安装管的一端与右纵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右安装管的另一端与右纵梁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左安装管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左安装座,所述左安装座呈开口向左的U形,所述左后货架包括左货架本体和左安装杆,所述左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货架本体上,左安装杆的另一端插入左安装座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左销轴与左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安装杆和左货架本体均竖直设置,所述左安装座和左货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左拉簧,所述左拉簧与左安装座的连接点位于左销轴的右下侧,当左后货架向左转动时,所述左后货架穿过左纵梁下部与左安装管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左安装管上,在右安装管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右安装座,所述右安装座呈开口向右的U形,所述右后货架包括右货架本体和右安装杆,所述右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货架本体上,右安装杆的另一端插入右安装座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右销轴与右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安装杆和右货架本体均竖直设置,所述右安装座和右货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右拉簧,所述右拉簧与右安装座的连接点位于右销轴的左下侧,当右后货架向右转动时,所述右后货架穿过右纵梁下部与右安装管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右安装管上。
[0010]可选的,所述左安装管和右安装管均呈L形,左安装管和右安装管的后侧部分均竖直设置,左安装管和右安装管的前侧部分均水平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左纵梁的前部通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左脚踏板,所述右纵梁的前部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右脚踏板,所述左脚踏板上的销轴安装在左纵梁的上端面左侧,所述右脚踏板上的销轴安装在右纵梁的上端面右侧。
[0012]可选的,所述加强梁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均设置有两根加强杆,所述左脚踏板位于左纵梁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所述右脚踏板位于右纵梁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
[0013]可选的,还包括座椅支架和靠背支架,所述座椅支架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所述水平部位于弯曲部的前方且固定在弯曲部上,弯曲部的另一端固定在左纵梁和右纵梁的中部,在弯曲部上还铰接有支架座,所述靠背支架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座内,所述主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梁,当靠背支架竖直时,支架座的前端面与弯曲部的后侧面接触,当靠背支架水平时,靠背支架搭在主梁上的加固梁上,在靠背支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靠背环,在所述座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座椅环。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主梁为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无焊接,从前贯穿到后,采用扁圆管,强度高,骑行稳定、舒适,载货量大,从而能够提高电动车车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使用上述的主梁车架,能够提高电动车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梁车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0]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的立体图(后货架展开);
[0022]图中标记示意为:10_左纵梁;11_右纵梁;12_左前弯折部;13_左后弯折部;14-加强梁;15-左纵梁的中部;16-右纵梁的中部;17-加强杆;18-弯梁;19-前叉管;20-加强弯梁;21_右前弯折部;22_右后弯折部;30_左后货架;31_左安装管;32_左安装座;33_左货架本体;34_左安装杆;35_货架连接环;36_固定杆;40_右后货架;41_右安装管;42_右安装座;50_左脚踏板;52_电池盒的侧壁;70_座椅支架;72_靠背支架;73_水平部;74_弯曲部;75_支架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包括主梁、左后货架30、右后货架40、座椅支架70、靠背支架72、前叉管19和弯梁18,如图1所示,主梁包括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结构、形状相同,结合图4所示,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均呈S形,本申请中所述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呈S形,是指左纵梁和右纵梁均由前部、中部和后部构成,前部与后部平行,前部位于后部的下方,中部连接前部和后部。左纵梁10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右弯折形成左前弯折部12和左后弯折部13,右纵梁11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左弯折形成右前弯折部21和右后弯折部22,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结构、形状相同,左前弯折部12和右如弯折部21固定连接,所述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左如弯折部12和右如弯折部21焊接在一起,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焊接在一起。当然,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可以为一体成型。
[0026]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 2均为扁圆管制成,扁圆管的圆弧面为左纵梁1、右纵梁11、前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高度均为50毫米,宽度均为20毫米,厚度均为2毫米,即扁圆管的高度均为50毫米,宽度均为20毫米,壁厚均为2毫米。
[0027]结合图3所示,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相互平行、左右对称设置,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均位于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下方,在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上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梁14,加强梁14呈U形,加强梁14的开口朝后,加强梁14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纵梁10的中部和右纵梁11的中部,加强梁14位于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的上方。加强梁14为扁圆管制成。
[0028]本实施例中弯梁18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上,弯梁18的中部与加强梁14的中部固定连接,弯梁18的上部从下到上向前弯曲,在弯梁1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前叉管19。为了使前叉管19固定更加牢固,在弯梁18的后侧还设置有加强弯梁20,加强弯梁20与弯梁18平行,加强弯梁20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上上,加强弯梁2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前叉管19上。
[0029]本装置的左后货架30和右后货架40能够从主梁内向外展开和收回主梁内,本装置还包括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左安装管31的一端与左纵梁10的中部15固定连接,左安装管31的另一端与左纵梁10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安装管41的一端与右纵梁11的中部16固定连接,右安装管41的另一端与右纵梁11的后端固定连接。
[0030]在左安装管31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左安装座32,本实施例中左安装座32有两个。左安装座32呈开口向左的U形,左后货架30包括左货架本体33和左安装杆34,左安装杆34有两根,左安装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货架本体33上,左安装杆34的另一端插入左安装座32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左销轴与左安装座32可转动连接,左安装杆34和左货架本体33均竖直设置。所述左安装座32和左货架本体33之间连接有左拉簧(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左拉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左货架本体33的货架连接环35上,左拉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左安装座32上固定连接的固定杆36上。左拉簧与左安装座32的连接点位于左销轴的右下侧,即固定杆36位于左销轴的右下侧。当左后货架30向左转动时,左后货架30穿过左纵梁10下部与左安装管31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左安装管31上。
[0031]在右安装管41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右安装座42,右安装座42呈开口向右的U形,右后货架40包括右货架本体和右安装杆,右安装杆有两根。右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货架本体上,右安装杆的另一端插入右安装座42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右销轴与右安装座42可转动连接。右安装杆和右货架本体均竖直设置,右安装座42和右货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右拉簧(图中未示出),右拉簧与右安装座42的连接点位于右销轴的左下侧。右拉簧与右安装座42和右货架本体的连接方式与左拉簧相同。当右后货架40向右转动时,右后货架40穿过右纵梁11下部与右安装管41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右安装管41上。
[0032]左后货架30和右后货架40收回时,左后货架30的左安装杆34的右侧面压在左安装座32上,且通过左拉簧实现固定。右后货架40的右安装杆的左侧面压在右安装座42上,且通过右拉簧实现固定。左后货架30和右后货架40向下展开时,如图5所示,左后货架30搭在左安装管31上,右后货架40搭在右安装管41上。通过设置左拉簧和右拉簧,使左后货架和右后货架的翻动更省力。
[0033]在本实施例中,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均呈L形,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的后侧部分均竖直设置,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的前侧部分均水平设置。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均采用扁圆管,扁圆管的圆弧面为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扁圆管的高度为30毫米,宽度为15毫米,壁厚为1.8毫米。
[0034]左纵梁10的前部通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左脚踏板50,右纵梁11的前部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右脚踏板,左脚踏板50上的销轴安装在左纵梁10的上端面左侧,右脚踏板上的销轴安装在右纵梁11的上端面右侧。在加强梁14与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之间均设置有两根加强杆17,左脚踏板50位于左纵梁10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右脚踏板位于右纵梁11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左、右脚踏板在折叠时,由于左、右脚踏板的销轴位于车架的电池盒的侧壁52的外侧,左、右脚踏板的上端可以搭在侧壁52上。为了使左、右脚踏板在折叠时更加稳定,可以通过拉簧将左、右脚踏板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
[0035]本装置还包括座椅支架70和靠背支架72,座椅支架70包括水平部73和弯曲部74,水平部73位于弯曲部74的前方且固定在弯曲部74上,弯曲部74的另一端固定在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的中部,结合图2所示,在弯曲部74上还铰接有支架座75,靠背支架7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座75内。主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梁,在靠背支架7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靠背环,在座椅支架70上固定安装有座椅环。当靠背支架72竖直时,支架座75的前端面与弯曲部74的后侧面接触,同时通过拉线连接靠背环和座椅环。当靠背支架水平时,靠背支架72搭在主梁上的加固梁上。通过将座椅支架70固定在主梁上,使人的乘坐更加稳定。通过将靠背支架放开后,水平搭在加固梁上,使后面带人乘坐更加舒适。
[0036]本实用新型中主梁为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无焊接,从前贯穿到后,采用50mm*20mm*2mm的扁圆管,立面超出普通车架(直径28-34毫米圆管)近1.5倍,强度高,骑行稳定、舒适,载货量大。侧面积大凸显整车更为美观,“S”形主梁使整体车架视觉效果更为流畅。左后货架和右后货架在不使用时收在车架内侧,同时左后货架和右后货架分别连接在左安装管和右安装管上,使货架的强度高、承载率大,同时电动车在运行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能够旋转折叠的脚踏板,使骑行重心更低,腿脚伸展方便舒适。
[0037]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上述的主梁车架,能够提高电动车的强度和稳定性。
[00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包括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包括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所述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均呈S形,所述左纵梁(10)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右弯折形成左前弯折部(12)和左后弯折部(13),所述右纵梁(11)的前端和后端均向左弯折形成右前弯折部(21)和右后弯折部(22),所述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结构、形状相同,所述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固定连接,所述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固定连接,所述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均为扁圆管制成,扁圆管的圆弧面为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高度均为50毫米,宽度均为20毫米,厚度均为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0)、右纵梁(11)、左前弯折部(12)、右前弯折部(21)、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相互平行、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均位于左后弯折部(13)和右后弯折部(22)的下方,在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上还固定连接有加强梁(14),所述加强梁(14)呈U形,加强梁(14)的开口朝后,加强梁(14)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纵梁(10)的中部和右纵梁(11)的中部,所述加强梁(14)位于左前弯折部(12)和右前弯折部(21)的上方,所述加强梁(14)为扁圆管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从主梁内向外展开和收回主梁内的左后货架(30)和右后货架(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所述左安装管(31)的一端与左纵梁(10)的中部固定连接,左安装管(31)的另一端与左纵梁(10)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安装管(41)的一端与右纵梁(11)的中部固定连接,右安装管(41)的另一端与右纵梁(11)的后端固定连接, 在左安装管(31)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左安装座(32),所述左安装座(32)呈开口向左的U形,所述左后货架(30)包括左货架本体(33)和左安装杆(34),所述左安装杆(3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货架本体(33)上,左安装杆(34)的另一端插入左安装座(32)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左销轴与左安装座(32)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安装杆(34)和左货架本体(33)均竖直设置,所述左安装座(32)和左货架本体(33)之间连接有左拉簧,所述左拉簧与左安装座(32)的连接点位于左销轴的右下侧,当左后货架(30)向左转动时,所述左后货架(30)穿过左纵梁(10)下部与左安装管(31)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左安装管(31)上, 在右安装管(41)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有右安装座(42),所述右安装座(42)呈开口向右的U形,所述右后货架(40)包括右货架本体和右安装杆,所述右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货架本体上,右安装杆的另一端插入右安装座(42)的U形开口内,且通过右销轴与右安装座(42)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安装杆和右货架本体均竖直设置,所述右安装座(42)和右货架本体之间连接有右拉簧,所述右拉簧与右安装座(42)的连接点位于右销轴的左下侧,当右后货架(40)向右转动时,所述右后货架(40)穿过右纵梁(11)下部与右安装管(41)上方的空间,并且搭在右安装管(41)上,所述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均呈L形,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的后侧部分均竖直设置,左安装管(31)和右安装管(41)的前侧部分均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0)的前部通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左脚踏板(50),所述右纵梁(11)的前部通过销轴可转动的安装有右脚踏板,所述左脚踏板(50)上的销轴安装在左纵梁(10)的上端面左侧,所述右脚踏板上的销轴安装在右纵梁(11)的上端面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14)与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之间均设置有两根加强杆(17),所述左脚踏板(50)位于左纵梁(10)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所述右脚踏板位于右纵梁(11)上的两根加强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扁圆管“S”弯整体主梁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支架(70)和靠背支架(72),所述座椅支架(70)包括水平部(73)和弯曲部(74),所述水平部(73)位于弯曲部(74)的前方且固定在弯曲部(74)上,弯曲部(74)的另一端固定在左纵梁(10)和右纵梁(11)的中部,在弯曲部(74)上还铰接有支架座(75),所述靠背支架(7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座(75)内,所述主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固梁,当靠背支架(72)竖直时,支架座(75)的前端面与弯曲部(74)的后侧面接触,当靠背支架水平时,靠背支架(72)搭在主梁上的加固梁上,在靠背支架(7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靠背环,在所述座椅支架(70)上固定安装有座椅环。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梁车架。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3958477SQ20142029385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孟天有 申请人:孟天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