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97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支撑架、推把、后连杆、座架及锁定装置,前车架一端与后车架上端铰接,支撑架下端与后车架上端铰接,推把中部与支撑架铰接,推把下端向下延伸至支撑架中部,后连杆上端铰接于推把下端,后连杆下端铰接于后车架中部,座架一侧铰接在前车架上,另一侧铰接在后连杆上,锁定装置使童车在展开状态保持锁定并在解锁后使童车折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
【专利说明】一种童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童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场上童车的一般都能进行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的童车的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童车笨重,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制造成本高,由于结构的复杂,人们在折叠的时非常费力,而且容易损坏童车。因此,人们非常渴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且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童车,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一前车架,包括连接有左前轮的左前车架和连接有右前轮的右前车架;
[0007]一后车架,包括连接有左后轮的左后车架和连接有右后轮的右后车架,所述的左后车架上端与左前车架上端铰接,所述的右后车架上端与右前车架上端铰接;
[0008]一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所述的左支撑架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上端,所述的右支撑架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上端;
[0009]一推把,包括有左直杆和右直杆,左直杆和右直杆的中部分别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上端铰接,所述的左直杆和右直杆的下端分别延伸至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中部;
[0010]一后连杆,包括左后连杆和右后连杆,所述的左后连杆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左直杆下端,所述的右后连杆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右直杆下端;
[0011]一用于在童车折叠时牵引前车架向后侧转动的座架,其一侧与前车架铰接,另一侧铰接于后连杆中部;
[0012]一用于使童车在展开位置保持锁定和在解锁后使前车架、支撑架、推把和后连杆相对后车架转动而使童车折叠的锁定装置。
[0013]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设于推把与支撑架之间。
[0014]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部的锁定块,所述的锁定块上设有锁定槽,所述的左直杆和右直杆内分别设有能在其内滑行而插入锁定槽使童车在展开位置锁定的锁定销,所述的推把上还设有驱动锁定销在内滑行的驱动机构。
[0015]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直杆和右直杆上分别套设有能随锁定销滑行的锁定套,所述的锁定套上设有卡块,所述的左后连杆和右后连杆上分别设有能供卡块卡进的卡槽。
[0016]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把还包括连接左直杆和右直杆上端的U型杆,所述的驱动机构设于U型杆上。
[0017]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后端铰接有靠背,所述的座架与后连杆的铰接点位于靠背与前车架之间,所述的靠背与后连杆之间设有用于牵引靠背折叠的牵引板,所述的牵引板一侧与后连杆铰接,另一侧设有条形孔,所述的靠背上设有能穿入条形孔内并在条形孔内滑行的销轴,所述的牵引板与后连杆的铰接点位于座架与后连杆的铰接点的上方。
[0018]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包括与左前车架铰接的左侧杆和与右前车架铰接的右侧杆,所述的左侧杆包括左平直段和在左平直段端部向下弯折的左弯折段,所述的左弯折段的下端铰接于左前车架上,所述的左平直段铰接与左后连杆上,所述的右侧杆包括右平直段和在右平直段端部向下弯折的右弯折段,所述的右弯折段的下端铰接于右前车架上,所述的右平直段铰接于右后连杆上,所述的左侧杆与右侧杆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加强杆。
[0019]如上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杆包括设于左侧杆和右侧杆弯折处的前加强杆和设于左侧杆和右侧杆后端的后加强杆。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0021]1、本实用新型的锁定装置解锁后,前车架、支撑架、推把和后连杆相对后车架转动而使童车折叠,折叠后的童车体积小,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
[0022]2、本实用新型分别设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中部的锁定块上设有锁定槽,左直杆和右直杆内分别设有能在其内滑行而插入锁定槽使童车在展开位置锁定的锁定销,在折叠童车时,只需将锁定销从锁定槽中退出,就能使前车架、支撑架、推把和后连杆相对后车架转动而使童车折叠,操作非常方便快捷,而且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非常便于携带。
[0023]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合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之一;
[002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之二 ;
[0027]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一;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一;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剖面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立体图之二 ;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分解图之二 ;
[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立体图之三;
[00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童车,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包括:
[0038]一前车架1,包括连接有左前轮101的左前车架11和连接有右前轮102的右前车架12 ;
[0039]一后车架2,包括连接有左后轮201的左后车架21和连接有右后轮202的右后车架22,所述的左后车架21上端与左前车架11上端铰接,所述的右后车架22上端与右前车架12上端较接;
[0040]一支撑架3,包括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所述的左支撑架31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21上端,所述的右支撑架32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22上端;
[0041]—推把4,包括有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的中部分别与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的上端铰接,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的下端分别延伸至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的中部;
[0042]一后连杆5,包括左后连杆51和右后连杆52,所述的左后连杆51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21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左直杆41下端,所述的右后连杆52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22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右直杆42下端;
[0043]一用于在童车折叠时牵引前车架1向后侧转动的座架6,其一侧与前车架1铰接,另一侧铰接于后连杆5中部。
[0044]一用于使童车在展开位置保持锁定和在解锁后使前车架1、支撑架3、推把4和后连杆5相对后车架2转动而使童车折叠的锁定装置7。
[0045]如图5所示,所述的锁定装置7设于推把4与支撑架3之间。
[0046]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锁定装置7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中部的锁定块71,所述的锁定块71上设有锁定槽72,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内分别设有能在其内滑行而插入锁定槽72使童车在展开位置锁定的锁定销73,所述的推把4上还设有驱动锁定销73在内滑行的驱动机构74。
[0047]如图1、图3、图7所示,所述的推把4还包括连接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上端的U型杆43,所述的驱动机构74设于U型杆43上。驱动机构74包括分别穿设于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内并分别与两锁定销73连接的钢索741,在U型杆43中部设有与两段钢索741端部连接,并在旋转后能够拉动两段钢索741相向运动而从锁定孔72内拔出锁定销73的的旋转拉拔机构742,在两段钢索741被拉拔而相向运动时,推把4内的复位弹簧743则受到锁定销73的压缩,锁定销73从锁定槽72中拔出,此时就完成了锁定装置7的解锁。解锁后,向前一推动U型杆43,则前车架1、支撑架3、推把4和后连杆5相对后车架2转动,推把4的下端与支撑架3离得越来越远(如图11),最终完成童车的折叠(如图12)。在折叠状态时,复位弹簧743复位伸长而将锁定销73推出,当需要童车从折叠状态展开时,扳动车架,使前车架1、支撑架3、推把4和后连杆5相对后车架2转动,最后锁定销73与锁定块71发生触碰,复位弹簧743受压缩,当锁定销73滑进锁定槽72内时,复位弹簧743又伸长而顶住锁定销73。
[0048]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上分别套设有能随锁定销73滑行的锁定套75,所述的锁定套75上设有卡块76,所述的左后连杆51和右后连杆52上分别设有能供卡块76卡进的卡槽77。在童车展开锁定时,锁定销73插入锁定槽72内,而卡块76卡入卡槽77内,达到双重锁定,使童车的展开锁定更牢固。锁定销73与锁定套75通过连接销78连接,左直杆41上设有供连接销78在内滑行的滑孔79 (如图9所示),这样在旋转拉拔机构742拉拔锁定销73时,通过连接销78的传动,套在左直杆41上的锁定套75就随锁定销73滑行,锁定销73在左直杆41内滑行,锁定套75则在左直杆41外滑行,右直杆42上也设有滑孔79 (图中未画出)。
[0049]如图1、图2、图10所示,所述的座架6后端铰接有靠背8,所述的座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位于靠背8与前车架I之间,所述的靠背8与后连杆6之间设有用于牵引靠背8折叠的牵引板9,所述的牵引板9 一侧与后连杆5铰接,另一侧设有条形孔91,所述的靠背8上设有能穿入条形孔91内并在条形孔91内滑行的销轴81,所述的牵引板9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位于座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的上方。在童车折叠时,牵引板9能牵引靠背8向前侧转动而折叠。
[0050]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座架6包括与左前车架11铰接的左侧杆61和与右前车架12铰接的右侧杆62,所述的左侧杆61包括左平直段611和在左平直段611端部向下弯折的左弯折段612,所述的左弯折段612的下端铰接于左前车架11上,所述的左平直段611铰接与左后连杆51上,所述的右侧杆62包括右平直段621和在右平直段621端部向下弯折的右弯折段622,所述的右弯折段622的下端铰接于右前车架12上,所述的右平直段621铰接于右后连杆52上,所述的左侧杆61与右侧杆62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加强杆63。
[0051]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加强杆63包括设于左侧杆61和右侧杆62弯折处的前加强杆631和设于左侧杆61和右侧杆62后端的后加强杆632。
【权利要求】
1.一种童车,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车架(I),包括连接有左前轮(101)的左前车架(11)和连接有右前轮(102)的右前车架(12); 一后车架(2),包括连接有左后轮(201)的左后车架(21)和连接有右后轮(202)的右后车架(22),所述的左后车架(21)上端与左前车架(11)上端铰接,所述的右后车架(22)上端与右前车架(12)上端铰接; 一支撑架(3),包括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所述的左支撑架(31)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21)上端,所述的右支撑架(32)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22)上端; 一推把(4),包括有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的中部分别与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的上端铰接,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的下端分别延伸至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的中部; 一后连杆(5),包括左后连杆(51)和右后连杆(52),所述的左后连杆(51)下端铰接于左后车架(21)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左直杆(41)下端,所述的右后连杆(52)下端铰接于右后车架(22)中部,其上端铰接于右直杆(42)下端; 一用于在童车折叠时牵引前车架(I)向后侧转动的座架(6),其一侧与前车架(I)铰接,另一侧铰接于后连杆(5)中部; 一用于使童车在展开位置保持锁定和在解锁后使前车架(1)、支撑架(3)、推把(4)和后连杆(5)相对后车架(2)转动而使童车折叠的锁定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7)设于推把(4)与支撑架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7)包括分别设在左支撑架(31)和右支撑架(32)中部的锁定块(71),所述的锁定块(71)上设有锁定槽(72),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内分别设有能在其内滑行而插入锁定槽(72)使童车在展开位置锁定的锁定销(73),所述的推把(4)上还设有驱动锁定销(73)在内滑行的驱动机构(7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上分别套设有能随锁定销(73)滑行的锁定套(75),所述的锁定套(75)上设有卡块(76),所述的左后连杆(51)和右后连杆(52)上分别设有能供卡块(76)卡进的卡槽(7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把(4)还包括连接左直杆(41)和右直杆(42)上端的U型杆(43),所述的驱动机构(74)设于U型杆(4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6)后端铰接有靠背(8),所述的座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位于靠背(8)与前车架(I)之间,所述的靠背(8)与后连杆(6)之间设有用于牵引靠背⑶折叠的牵引板(9),所述的牵引板(9) 一侧与后连杆(5)铰接,另一侧设有条形孔(91),所述的靠背(8)上设有能穿入条形孔(91)内并在条形孔(91)内滑行的销轴(81),所述的牵引板(9)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位于座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点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6)包括与左前车架(11)铰接的左侧杆(61)和与右前车架(12)铰接的右侧杆(62),所述的左侧杆(61)包括左平直段(611)和在左平直段(611)端部向下弯折的左弯折段(612),所述的左弯折段(612)的下端铰接于左前车架(11)上,所述的左平直段(611)铰接与左后连杆(51)上,所述的右侧杆(62)包括右平直段(621)和在右平直段(621)端部向下弯折的右弯折段(622),所述的右弯折段(622)的下端铰接于右前车架(12)上,所述的右平直段(621)铰接于右后连杆(52)上,所述的左侧杆(61)与右侧杆(62)之间设有连接二者的加强杆(6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杆(63)包括设于左侧杆(61)和右侧杆(62)弯折处的前加强杆(631)和设于左侧杆(61)和右侧杆(62)后端的后加强杆(632) ο
【文档编号】B62B7/06GK204196970SQ20142055732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唐凌勇 申请人:唐启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