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7453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颈结构,更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改善行人保护性能以及噪音、振动和不舒适性(NVH)性能的车辆的车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与仪表板相结合的车颈结构包括车颈顶板和车颈下板,其中仪表板分隔发动机舱和客厢。车颈顶板和车颈下板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车颈顶板结合于仪表板的上部,而车颈下板结合于仪表板的下部。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车颈结构需要通过吸收冲击能而下降来保护行人。此外,车颈结构提供对车辆挡风玻璃的支撑,并且在车辆加速期间必须使沿车身传递的振动最小。

在常规的车颈结构中,车颈支撑部件布置在车颈顶板与车颈下板之间。车颈支撑部件使车颈顶板与车颈下板彼此连接,然而必须加工出孔或凹口,用于行人冲击保护。然而,孔或凹口不足以同时确保行人冲击保护性能和NVH性能。

在该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家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颈结构,其在车辆碰撞期间通过变形来吸收冲击能,以减小对乘客的碰撞伤害,并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从而改善市销性。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可包括:车颈顶板,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结合到分开发动机舱和客厢的仪表板;车颈下板,其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结合到分开发动机舱和客厢的仪表板,并且布置在车颈顶板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车颈结构还可包括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其具有结合到车颈顶板以及车颈顶板与仪表板的结合部的上部,以及结合到车颈下板的下部;以及车颈下部支撑部件,其结合到车颈下板和仪表板。

车颈上部支撑部件的下部,可以紧密接触(例如,邻接)并结合到车颈下板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上表面,并且车颈下部支撑部件可紧密接触(例如,邻接)并结合到车颈下板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下表面。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可包括:两个腿部件,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开;上部本体,其在上侧连接两个腿部件;以及下部本体,其连接两个腿部件的下部。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可由两个腿部件、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形成大致矩形形状。车颈下部支撑部件可包括: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水平凸缘;以及侧部凸缘,其从水平凸缘的边缘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侧弯曲。

水平凸缘可结合到车颈顶板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上表面。侧部凸缘可结合到仪表板。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可包括朝向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上侧的三角形的两个边缘,并且垂直弯曲的第一凸缘可设置在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前边缘,并且通过焊接与车颈顶板相结合。

垂直弯曲的第二凸缘可布置在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腿部件的上部,邻接车颈顶板,并且通过焊接相结合。弯曲的两个第三凸缘(例如,布置在垂直位置),可布置在两个腿部件的下端,并且可以(例如,通过焊接等)结合到车颈下板的上表面。车颈上部支撑部件的下部和车颈下部支撑部件可被布置成沿车辆的竖直方向重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车颈顶板和仪表板可与车颈上部支撑部件的上部结合,并且车颈下板可与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和车颈下部支撑部件相结合。因此,可增大车颈顶板和仪表板及车颈下板之间的连接刚度,从而改善车辆的NVH性能。

此外,车颈上部支撑部件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以矩形形状延伸而形成,以使在行人碰撞保护中不变形的区域最小,从而有效地改善行人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中阐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和其它特征,其中下文中的附图仅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的示例性分解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的示例性安装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的示例性安装立体图;以及

图5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的示例性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颈上部支撑部件

20:车颈下部支撑部件

30:车颈顶板

32:腿部件

34:上部本体

36:下部本体

40:车颈下板

42:水平凸缘

44:侧部凸缘

50: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本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还覆盖各种替代形式、修改、等同物和其它示例性实施例,这些都可包括在由随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文所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表明,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种/个(a/an)”、以及“该”也包括复数形式。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括的”限定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部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了关联的列举的术语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例如,为了使本发明的描述清楚,未示出不相关的部分,并且层的厚度和区域为清楚起见而扩大。此外,当陈述一个层“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可直接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或第三层可设置在其之间。

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括的”限定了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部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了关联的列举的术语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如本文所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相似的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辆在内,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类商用车、包括各种各样船只和轮船的水运工具、飞机等,还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烧、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和其它替代燃料汽车(如非石油资源衍生的燃料)。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颈结构可包括: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车颈顶板10和车颈下板20。另外,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和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可介于车颈顶板10与车颈下板20之间,并且可一体地连接车颈顶板10和车颈下板20。车颈顶板10可结合到仪表板50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车辆的上部,其中仪表板50分隔发动机舱和客厢,车颈下板20可结合到仪表板50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车辆的下部。

此外,在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中,沿车辆竖直方向的车辆的上部可结合到车颈顶板10,并且与车颈顶板10和仪表板50的结合部结合成一体。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下部可结合到车颈下板20,以便邻接车颈下板20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上表面。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可结合到车颈下板20沿车辆的竖直方向的下表面。

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可包括:两个腿部件32,被布置成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分隔开;上部本体34,其可在上部连接两个腿部件32;以及下部本体36,其可连接两个腿部件32的下部。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可由两个腿部件32、上部本体34和下部本体36形成类似矩形形状。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可形成为平板形状,以大致形(例如,90度直角)朝向车辆的前方弯曲。换言之,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可包括水平凸缘42,其具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类似矩形形状;以及侧部凸缘44,其可从水平凸缘42的边缘,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下侧弯曲。

参考图3至图5,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可包括朝向车辆竖直方向的上侧的三角形的两个边缘,大致垂直弯曲的第一凸缘361可布置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前边缘中,第一凸缘361可结合到车颈顶板10并且可通过焊接部W结合。

大致垂直弯曲的第二凸缘362可布置在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后腿部件32的上部,并且第二凸缘362可结合到车颈顶板10,并且可通过焊接部W结合。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的水平凸缘42可通过焊接部W结合到车颈下板20的底面。

两个大致垂直弯曲的第三凸缘363可布置在两个腿部件32的下端,并且第三凸缘363可结合到车颈下板20的上表面,并且通过焊接部W结合。第三凸缘363与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的侧部凸缘44可沿车辆的竖直方向重叠。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的侧部凸缘44可邻接仪表板50,并且可通过焊接部W结合。

车颈顶板10和仪表板50可与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的上部结合。此外,车颈顶板20和仪表板50可与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和车颈下部支撑部件40相结合。因此,车颈顶板10和仪表板50及车颈下板20之间的连接刚度会增大,并且可改善车辆的NVH性能。另外,车颈上部支撑部件30可被形成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以矩形形状延伸,从而使在行人碰撞保护中不产生变形的区域最小,从而有效地改善行人碰撞保护性能。

尽管已结合目前被认为是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容对本发明进行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地,其旨在覆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