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71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安装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上安装板结构功能较为简单,除基本的排水功能外,只设置了如装饰板固定孔、雨刮输出轴固定孔、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等固定点,这种上安装板结构的集成度较低,功能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极大方便客户查找VIN码、上牌时拓印;并且提高了上安装板的集成度,解决了零部件布置安装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包括上安装板本体,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下部位于中间靠左侧的位置处设有打码面;所述上安装板本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板本体下部的两侧均设有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上部设有一排装饰板固定孔,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右侧部在靠近所述装饰板固定孔的位置处布置有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中部位于中间靠右侧的位置处布置有雨刮输出轴固定孔;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左边缘部设有水壶管路固定孔, 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右边缘部设有翼子板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打码面的长度为140mm,所述打码面的宽度为40mm。

各个所述装饰板固定孔之间等间距设置。

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左边缘设有向左侧凸起的第一翻边。

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右边缘设有向右侧凸起的第二翻边。

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上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包括上安装板本体,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下部位于中间靠左侧的位置处设有打码面;所述上安装板本体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板本体下部的两侧均设有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上部设有一排装饰板固定孔,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右侧部在靠近所述装饰板固定孔的位置处布置有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中部位于中间靠右侧的位置处布置有雨刮输出轴固定孔;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左边缘部设有水壶管路固定孔,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右边缘部设有翼子板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安装板本体上设置了打码面,便于客户查找到VIN码以及上牌时拓印。同时,在上安装板本体上集成设置了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和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集成度更高,满足了生产制造工艺。并且,在上安装板本体上设置了装饰板固定孔、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雨刮输出轴固定孔、水壶管 路固定孔和翼子板安装孔,便于上安装板本体与周围部件安装固定,解决了零部件布置安装问题,节省了整车空间,将整车的布局合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号说明

1…上安装板本体 2…打码面 3…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 4…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 5…装饰板固定孔 6…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 7…雨刮输出轴固定孔8…水壶管路固定孔 9…翼子板安装孔 10…第一翻边11…第二翻边 12…第三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包括上安装板本体1,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下部位于中间靠左侧的位置处设有打码面2;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设有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3,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下部的两侧均设有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4;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上部设有一排装饰板固定孔5,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右侧部在靠近所述装饰板固定孔5的位置处布置有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6,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中部位于中间靠右侧的位置处布置有雨刮输出轴固定孔7;所述上安装板本体的左边缘部设有水壶管路固定孔8,所 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右边缘部设有翼子板安装孔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安装板本体1上设置了打码面2,便于客户查找到VIN码以及上牌时拓印。同时,在上安装板本体1上集成设置了前大灯及发罩固定套安装支架3和装饰板及饰条安装支架4,集成度更高,满足了生产制造工艺。并且,在上安装板本体1上设置了装饰板固定孔5、前挡玻璃防滑固定点6、雨刮输出轴固定孔7、水壶管路固定孔8和翼子板安装孔8,便于上安装板本体与周围部件安装固定,解决了零部件布置安装问题,节省了整车空间,将整车的布局合理化。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上安装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打码面2的长度为140mm,所述打码面2的宽度为40mm。这样,面积为140mmX40mm的打码面,面积大小合适VIN码的设置,而且也不会占据上安装板本体太多的空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各个所述装饰板固定孔5之间等间距设置。这样,等间距排列的装饰板固定孔5,在装饰板与上安装板本体固定安装时,可以均匀分担装饰板的重力,减小了上安装板本体在装配中的变形,提高了装配强度。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左边缘设有向左侧凸起的第一翻边10。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右边缘设有向右侧凸起的第二翻边11。所述上安装板本体1的上边缘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三翻边12。这样,通过第一翻边10的设置在上安装板本体的左边缘将上安装板本体与输送线卡紧,通过第二翻边12的设置在上安装板本体的右边缘将上安装板本体与输送线卡紧,通过第三翻边12的设置在上安装板本体的上边缘将上安装板本体与输送线 卡紧,从而防止了工件从输送线上滑落。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