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574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载货类车辆,常规车辆厢门开启单一,或向下开,或向上开,无法满足车辆装载不同货物时的卸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箱门开启方向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

立柱1对应L把手2的位置设有虎口托片,L把手2上设有磁性吸附物。

下合页10转轴关联的活动机构包括下卡钩7、锁杠9,锁杠9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下卡钩7安装在锁杠9上,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下卡钩7压在边梁6上。

锁杠9通过支座8安装在下边梁6上。

支座8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

锁杠9的左端或/和右端设有转动把手11,下卡钩7闭合时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

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时,转动把手11贴在立柱1上,立柱1设有活动锁扣,活动锁扣将转动把手11扣在立柱1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立柱1、下边梁6构成了翻动结构的承载框架,上边围3与厢门5为上下开启的基础。上开时厢门5的下边与下边梁6分离,上边围3与立柱1相互锁定,即可上开,下开时上边围3与立柱1分离,厢门5的下边与下边梁6锁定,即可下开。

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实现了下开上边围3与立柱1分离与锁定,L把手2上设有的磁性吸附物可以防止L把手2因惯性摇摆。

下卡钩7与锁杠9实现了厢门5的下边与下边梁6分离与锁定,锁杠9通过支座8可以自由转动,同时可以更具需要随时更换锁杠9,方便了后续修理与维护。转动把手11可以方便锁杠9的转动,利于操作。活动锁扣可以将转动把手11在不需要转动的时候扣在立柱1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立柱1对应L把手2的位置设有虎口托片,L把手2上设有磁性吸附物。

实施例3。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下合页10转轴关联的活动机构包括下卡钩7、锁杠9,锁杠9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下卡钩7安装在锁杠9上,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下卡钩7压在边梁6上。

实施例4。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下合页10转轴关联的活动机构包括下卡钩7、锁杠9,锁杠9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下卡钩7安装在锁杠9上,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下卡钩7压在边梁6上。锁杠9通过支座8安装在下边梁6上。支座8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

实施例5。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锁杠9的左端或/和右端设有转动把手11,下卡钩7闭合时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

实施例6。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锁杠9的左端或/和右端设有转动把手11,下卡钩7闭合时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时,转动把手11贴在立柱1上,立柱1设有活动锁扣,活动锁扣将转动把手11扣在立柱1上。

实施例7。

一种向下或向上均可开启的厢门结构,包括立柱1、下边梁6,立柱1对称安装在下边梁6的两侧,立柱1之间设有上边围3,上边围3空缺处装有厢门5,立柱1与上边围3互为活动连接,上边围3与厢门5互为活动连接,厢门5与上边围3的上边缘通过上合页4相连,上边围3两侧设有L把手2,立柱1设有与L把手2对应的锁定装置;厢门5的下边缘与下边梁6通过下合页10相互连接,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活动机构连接。立柱1对应L把手2的位置设有虎口托片,L把手2上设有磁性吸附物。下合页10转轴关联的活动机构包括下卡钩7、锁杠9,锁杠9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下卡钩7安装在锁杠9上,下合页10的转轴通过下卡钩7压在边梁6上。锁杠9通过支座8安装在下边梁6上。支座8与下边梁6互为活动连接。锁杠9的左端或/和右端设有转动把手11,下卡钩7闭合时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转动把手11与立柱1相互垂直时,转动把手11贴在立柱1上,立柱1设有活动锁扣,活动锁扣将转动把手11扣在立柱1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