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有刷电动转向助力电流特性的随动标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2287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有刷电动转向助力电流特性的随动标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有刷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尤其涉及EPS助力电流特性的随动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配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非常普及,该系统可使驾驶员操纵转向轻便,能及时准确地执行转向操纵指令,并能正确地反馈路面信息,让驾驶员及时掌握车辆的行驶状态,以便判断并作出适宜的转向操作指令。为此,EPS助力特性的标定,既可实现上述要求,而使汽车达到良好的转向性能。EPS助力特性与其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简称ECU)所输出的助力电流特性是等效的,因此对EPS助力特性的标定也就是对ECU助力电流特性的标定。该助力电流特性是通过其曲线形式表达,是由转向手力信号(由EPS中的扭矩传感器提供)和车速信号(由汽车车速传感器提供)所共同确定的三维数组曲线族。

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的标定,通常是在实车上且在规定的路面下,分别标定对应不同车速下(通常6个车速)的助力电流特性曲线,以评价转向手力及其手感等,来确定合适的助力电流特性曲线族谱,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顾此失彼而难以融合,并且使满足转向性能要求的标定周期也会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开发一种助力电流特性曲线的随动标定方法,使其能与汽车相关物理参数相匹配,并兼顾不同车速和转向手力的配合协调,实现快速而精准的标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的形成,与转向手力信号T和车速信号V进行关联设计,同时开放与汽车物理参数相关的少量关键特征点参数,以及与汽车转向状态参数相关的随动调节系数,据此调节少量参数和系数来改变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从而实现满足上述要求的全过程标定。

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的设计要关联转向手力T,即在转向手力T较小区域,ECU输出的助力电流I较小,而在转向手力T较大区域,助力电流I也较大,当转向手力T超出拐点扭矩T3时,则助力电流I处于饱和状态而被限制;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的设计还要关联车速V,即随着车速V的提升,助力电流I应减小;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的设计还要关联死区扭矩T1,即转向手力T小于某特定的扭矩值(死区扭矩T1)时,助力电流I为零;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随转向手力T符合人车操纵力的变化规律,并关联设计该控制规律算法,开放助力增益系数m;额定助力电流Iv随车速V符合车辆转向负载的变化规律,并关联设计该控制规律算法,开放助力随速衰减系数S2;额定转向手力T2随车速V符合高速手力稳重的变化规律,并关联设计该控制规律算法,开放手力随速增益系数w;死区扭矩T1随车速V符合在低速、中速、高速时的防振动、增加路感及指向性清晰的不同要求,关联设计该控制规律算法,开放死区随速增益系数f。

图中物理参数定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上位机与ECU通讯,使标定过程可视化,操作简便可靠,并使标定的过程参数可读可写,便于分析及量产应用。

2、本发明将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与转向手力信号T和车速信号V进行关联设计,通过调节少量的参数和系数,即可实现精准标定及缩短标定周期。

3、本发明采取了额定助力电流Iv和额定转向手力T2分别随车速V变化的关联设计,实现EPS在基本助力层面上,具备了随车速提高而使转向稳重的手感调校能力。

4、本发明采取了死区扭矩T1随车速V变化的关联设计,使汽车在直线行驶时,避免方向盘振动,在方向盘中间位置时转向的路感及指向性更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EPS工作原理框图(至EPS电机输出扭矩止)。

图2为本发明的ECU助力电流控制模块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

图4为本发明的ECU助力电流特性三维曲线。

图5为本发明的V车速下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额定助力电流随车速衰减曲线。

图7为本发明的死区扭矩与车速的关系曲线。

图8为本发明的额定转向手力与车速的关系曲线。

图9为本发明的ECU助力电流特性随动标定的上位机操控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ECU助力电流特性随动标定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EPS的工作原理是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ECU从EPS的扭矩传感器中获得转向手力信号T,从汽车的车速传感器中获得车速信号V,经ECU按标定完成的参数和系数,进行运算处理并输出理想状态的助力电流I,再经电流环的PI控制,使输入到EPS电机的电流Im能够及时被跟踪并达到理想状态的助力电流I,从而控制EPS电机扭矩Tm经减速机构增扭输出,来满足转向性能要求。因此,如图2所示的ECU助力电流控制模块所输出的助力电流I能否满足转向性能要求,关键在于标定过程中随动调节的参数和系数能否全部体现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中,能否与汽车相关联的物理参数匹配协调,故按以下描述的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进行关联设计,既可实现操作简便、快速精准的标定。

如图3和图4所示的ECU助力电流特性曲线,在以转向手力T的零纵轴左右分布时是对称的,因此以下描述的助力电流特性曲线均以右侧(当T≥0时)区域为代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的形成,与转向手力信号T和车速信号V进行关联设计,同时该特性曲线将通过死区扭矩点(T1,0)、额定手力点(T2,Iv)、拐点扭矩点(T3,Ix),并利用死区扭矩点(T1,0)和额定手力点(T2,Iv)的2点间曲线,设置助力增益系数(或称曲率调节系数)m进行调节,使助力电流I特性曲线随转向手力T经标定后符合人车操纵力规律,依此类推不同车速V下的曲线则形成了三维曲线族谱。描述该曲线的方程为:

其中,a=A(IV,T1,T2,m)、b=B(IV,T1,T2,a)、c=C(T1,a,b)的表达式略。

在上式中,Imax、Va、T3为经验参数,并在标定过程中调校修正;m为助力增益系数(或称曲率调节系数),其调节范围m=‐100~0,并在标定过程中可随动调节、修正;Iv、T1、T2三个参数也是曲线方程的变量,将在后面阐述。

根据汽车转向负载和车速V的变化规律,可推断EPS电机输出扭矩Tm和车速V的趋势关系与前者等效,即额定助力电流Iv和车速V的趋势关系也与前者等效,因此建立关系式使Iv与V相关联,可形成如图6所示的衰减曲线。该曲线将通过二个特征点:V1车速下的额定助力电流点(V1,Iv1)、V6车速下的额定助力电流点(V6,Iv6),并在二个特征点之间的曲线,设置助力随速衰减系数S2进行调节,使额定助力电流Iv随车速V的衰减曲线符合汽车转向负载的变化规律。描述该曲线的方程为:

其中,m1=M1(IV1,IV6,V1,V6,s1,s2)、m2=M2(IV1,IV6,V1,V6,s1,s2)表达式略。

在上式中,Iv1、Iv6、V1、V6为经验参数,并在标定过程中调校修正;S1、S2为助力随速衰减系数,其调节范围:S1=1(常数)、S2=0~0.5,并在标定过程中可随动调节、修正。

如图7所示,死区扭矩T1与车速V的关系曲线体现了低速时死区扭矩的设定值较小,有利于助力电流迅速越过死区进入较高电流区域,使转向操作轻便,而在高速时死区扭矩的设定值较大,有利于高速助力电流升值减缓,增强路感,同时避免了直行期间由于高速路面不平颠簸,使转向在死区与助力区间反复切替而产生方向盘振动,也使中位指向性更清晰。鉴于此,建立关系式使T1与V相关联并形成死区扭矩与车速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将通过二个特征点:V1车速下的死区扭矩点(V1,T1‐1)、V6车速下的死区扭矩点(V6,T1‐6),并在二个特征点之间的曲线,设置死区随速增益系数f进行调节。描述该曲线的方程为:

其中,f1=F1(T1-1,T1-6,V1,V6,f)、f2=F2(T1-1,T1-6,V1,V6,f)的表达式略。

在上式中,T1‐1、T1‐6、V1、V6为经验参数,并在标定过程中调校修正;f为死区随速增益系数,其调节范围:f=0.001~0.2,并在标定过程中可随动调节、修正。

按前述额定助力电流Iv和车速V的趋势关系,其额定助力电流Iv是在额定转向手力T2下实现的。因此,如图8所示,额定转向手力T2与车速V的关系曲线,说明在基本助力层面上,使EPS具备随车速提高而实现转向稳重的手感调校能力。该曲线将通过二个特征点:Vb车速下的额定转向手力点(Vb,T2‐b)、Vc车速下的额定转向手力点(Vc,T2‐c),并在二个特征点之间的曲线,设置手力随速增益系数w进行调节。描述该曲线的方程为:

其中:w1=W1(T2-b,T2-c,Vb,Vc,w)、w2=W2(T2-b,T2-c,Vb,Vc,w)的表达式略。

在上式中,T2‐b、T2‐c、Vb、Vc为经验参数,并在标定过程中调校修正;w为手力随速增益系数,其调节范围:w=‐0.015~0.05(w≠0),并在标定过程中可随动调节、修正。

在EPS助力电流特性标定过程中,向操作人员开放的参数、随动调节系数及对应标定项目如下表:

利用如图9所示的上位机操控界面工具,通过如图10所示的标定流程,完成满足转向性能要求的标定过程,即可形成被确认的助力电流特性的三维数组曲线族。

本发明通过上位机与ECU通讯,使标定过程可视化,操作简便可靠,将助力电流特性曲线与转向手力信号和车速信号进行关联设计,调节少量的参数和系数,即可实现快速且精准的标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