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跳跃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682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可跳跃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成为现代年轻人代步的潮流,平衡车通过其体型小、造型美观、操作灵活的特点博得大家的喜爱;但是,平衡车底盘较低,遇见障碍物只能绕行或拿起平衡车越过障碍物。

现有的可跨越障碍的双轮平衡车,采用在两边车轮部位设置凸块,人跳起时带动平衡车 跳起越过障碍,由于平衡车本身重量大,轴距宽,跳起时只能带起一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衡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平衡车,不具备双轮同时跳起越过障碍的功能,遇见障碍只能单轮跳起需要两次才能越过,使行驶增加了不便,也降低了驾驶平衡车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跳跃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跳跃平衡车,包括外壳、承重架、左连接轴、右连接轴、T型抬升块、平衡控制系统、电池、左车轮与右车轮;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承重架,所述平衡控制系统和所述电池;所述承重架上设置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所述左连接轴与所述左车轮连接,所述右连接轴与所述右车轮连接;所述承重架中部设置所述T型抬升块;所述平衡控制系统与所述电池、所述左车轮和所述右车轮电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T型抬升块与所述承重架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方案,所述T型抬升块上部形成倾斜面以适应脚背形状,与脚面相接部分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底部设置有增摩部。

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波浪形突起。

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间隔设置的W形突起。

优选方案,所述左车轮与所述右车轮之间轴距是25cm~35cm。

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设置滚针轴承减小摩擦,所述连接管中部设置开口,开口内设置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用于限制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脱离所述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一种可跳跃平衡车,本体重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在驾驶平衡车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时,身体跳起带动平衡车一同升起,轻松越过障碍物继续行驶,从而增加驾驶平衡车的乐趣,节省了行驶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跳跃平衡车,包括外壳1、承重架2、左连接轴3、右连接轴4、T型抬升块5、平衡控制系统6、电池7、左车轮8与右车轮9;所述外壳1内设置所述承重架2,所述平衡控制系统6和所述电池7;所述承重架2上设置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内设置所述左连接轴3和所述右连接轴4;所述左连接轴3与所述左车轮8连接,所述右连接轴4与所述右车轮9连接;所述承重架2中部设置所述T型抬升块5;所述平衡控制系统6与所述电池7、所述左车轮8和所述右车轮9电连接。

优选方案,所述T型抬升块与所述承重架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方案,所述T型抬升块上部形成倾斜面以适应脚背形状,与脚面相接部分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底部设置有增摩部。

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波浪形突起。

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间隔设置的W形突起。

优选方案,所述左车轮与所述右车轮之间轴距是25cm~35cm。

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设置滚针轴承减小摩擦,所述连接管中部设置开口,开口内设置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用于限制所述左连接轴和所述右连接轴脱离所述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一种可跳跃平衡车,本体重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在驾驶平衡车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时,身体跳起带动平衡车一同升起,轻松越过障碍物继续行驶,从而增加驾驶平衡车的乐趣,节省了行驶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