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爪调节机构及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485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勾爪调节机构及自行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是一种勾爪调节机构及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又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但现有的自行车后勾爪是固定不动的,当把轮子装配好后,前后车轮的轴心距是固定的,这样客户就不能根据自己喜好自由调整前后轮轴心距。而在使用自行车时,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对轴心距的要求不同,比如竞速比赛时的骑行和日常休闲时的骑行。轴心距的大小会影响到速度和舒适性之间的平衡,现有的固定式或者需要配套多款后勾爪均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的使用类型。故设计出一种能随时按客户需求对车轮轴心距的大小进行调整的自行车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勾爪调节机构及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勾爪调节机构,包括:

勾爪座;

调整块,套设在所述勾爪座上,与所述勾爪座活动连接;

限位块,位于所述勾爪座的一端,与所述勾爪座固定连接;以及

调整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勾爪座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上;

其中,所述调整块同时也套设在所述调整杆上,且与所述调整杆相对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勾爪座上设置有勾爪凸台,所述勾爪凸台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调整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勾爪座上还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卡条自所述勾爪凸台处向外延伸,所述调整块套设在所述卡条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勾爪座远离所述勾爪凸台的一端,所述限位块上限位孔,所述调整杆远离所述勾爪凸台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勾爪座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安装有固定件,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勾爪座上。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块上设置有调整凸台,所述调整凸台上开设有调整孔,所述调整杆贯穿所述调整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块上还设置有卡脚、卡孔,所述勾爪座套设在所述卡孔内,所述卡脚夹在所述勾爪座两侧并沿所述勾爪座延伸出去。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脚包括第一卡脚、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卡脚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脚与所述第二卡脚之间形成所述卡孔。所述第一卡脚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脚的另一端相对张开,形成卡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孔包括主卡孔、收紧卡孔,所述主卡孔与所述收紧卡孔相连通,所述勾爪座穿过所述主卡孔,所述收紧卡孔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卡孔的宽度。所述卡脚上设置有凹肩,所述凹肩使所述卡脚形成阶梯状结构,通过所述凹肩将卡孔分为主卡孔和收紧卡孔。凹肩设置在第二卡脚上,所述主卡孔位于所述凹肩的上部,所述收紧卡孔位于所述凹肩的下部,所述收紧卡孔即为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之间的间隙,所述主卡孔为第一卡脚、第二卡脚及凹肩三者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标尺,所述标尺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块上。

一种自行车,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勾爪调节机构,所述自行车还包括车架,所述勾爪座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头,所述车架连接头与所述勾爪座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架连接头固定连接。

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勾爪调节结构实现对自行车前后轮的轴心距进行调整。在勾爪座上套设调整块,勾爪座的一端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再在勾爪座、调整块、限位块上分别开设定位孔、调整孔、限位孔,调整杆依次穿过定位孔、调整孔和限位孔将勾爪座、调整块、限位块连接在一起,调整杆与调整块之间相对可移动,调整杆的一端通过锁紧件进行锁紧。装上车轮后就可以通过调整杆随时调整前后车轮的轴心距。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款勾爪座就可适应用户对车的不同需求,后轮可随时调节,以适应不同区域;因而提升了用户体验,骑行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整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盖型螺帽;2、普通螺帽;3、勾爪座;4、轴套;5、调整块;6、调整杆;7、限位块;31、勾爪凸台;32、定位孔;33、卡条;34、第二固定孔;35、车架连接头;71、限位孔;72、第一固定孔;77、螺钉;51、调整凸台;52、调整孔;81、第一卡脚;82、第二卡脚;83、凹肩;91、主卡孔;92、收紧卡孔;100、标尺;101、卡尺槽;102、视窗;111、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勾爪调节机构,包括勾爪座3、调整块5、限位块7、调整杆6,所述调整块5套设在所述勾爪座3上,且可与所述勾爪座3相对移动,所述限位块7与所述勾爪座3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杆6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勾爪座3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块7上,所述调整块5同时也套设在所述调整杆6上,且与所述调整杆6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杆为螺杆。

所述勾爪座3包括勾爪凸台31、卡条33,所述勾爪凸台31与卡条33固定连接。所述卡条33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卡条33自所述勾爪凸台31处向外延伸至所述限位块7处,所述调整块5套设在所述卡条33上。所述勾爪凸台31上开设有定位孔32,用于安装调整杆6。

所述限位块7上开设有限位孔71,装配好后所述调整杆6远离所述勾爪凸台31的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孔71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勾爪凸台31上的定位孔32内,并通过锁紧结构锁紧。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盖型螺帽、普通螺帽,两者对锁拧紧。所述限位块7上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72,相应地所述卡条33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4,所述限位块7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卡条33上。固定件位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为螺钉77。

所述调整块5上设置有调整凸台51,所述调整凸台51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调整孔52,所述调整杆6贯穿所述调整孔52。所述调整块5上还设置有卡脚、卡孔,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脚包括第一卡脚81、第二卡脚82,所述第一卡脚8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卡脚8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脚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脚82的另一端相对张开,从而所述第一卡脚81与所述第二卡脚82之间形成所述卡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脚82上设置有凹肩83,凹肩也可设置在第一卡脚81上。所述凹肩83使所述第二卡脚82形成阶梯状结构。通过所述凹肩83卡孔被分为主卡孔91和收紧卡孔92。所述主卡孔91为第一卡脚81、第二卡脚82及凹肩83三者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所述收紧卡孔92即为第一卡脚81和第二卡脚82之间的间隙。所述主卡孔91位于所述凹肩83的上部,所述收紧卡孔92位于所述凹肩83的下部。

所述主卡孔91与所述收紧卡孔92相连通,所述收紧卡孔92的宽度小于所述主卡孔91的宽度,所述主卡孔9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卡条33的宽度,所述卡条33穿过所述主卡孔91。所述第一卡脚81、第二卡脚82的延伸端分别夹在所述卡条33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卡脚81、第二卡脚82的延伸端均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后车轮。装配时,先把调整块5装入卡条33,再把限位块7通过螺钉77固定到后勾爪座3的卡条33上,之后将调整杆6依次穿过限位块7、调整块5,再穿过装在勾爪凸台31的轴套4,用普通螺帽2和盖型螺帽1对锁拧紧。当旋转调整杆6时,调整块5就能在卡条33上进行左右移动,根据设置在所述调整块5上的标尺100判断移动的距离,所述标尺100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块5上的卡尺槽101内相应地所述第二卡脚82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标尺100的视窗102。将调整块5调整至合适位置时,装上后车轮,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锁紧,从而实现了对前后车轮轴心距的自由调整。

一种自行车,还包括车架111,所述勾爪座3上设置有车架连接头35,所述车架111与所述车架连接头3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后勾爪结构上的设计,可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对自行车的后轮可随时方便自由地调节,以改变前后轮的轴心距,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提升了用户体验和骑行乐趣,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上述具体实施例只是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替换和改变,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