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57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通常包括可折叠的推车车架、设于推车车架底部的轮组件、设于推车车架上用于将其锁定在展开状态下的锁定机构。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材质大多为塑料与布结构,长时间使用宜出现安全问题;(2)、由于其材质的限制,一般使用两三年后得丢弃;(3)、功能单一:外出就餐不方便,一般餐饮店无宝宝座椅,即使有,手推车也占地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牢固耐用、美观大方、舒适程度高及功能多变的圈椅式儿童两用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包括圈椅,圈椅座板后端设有木活动插销,木活动插销前端为活动拉杆一端,圈椅前脚连接有前脚踏部件,前脚踏部件通过脚踏连杆连接脚踏转轮,圈椅前脚下方为下部前脚,圈椅前脚通过铰接方式与下部前脚连接,活动拉杆另一端连接下部后脚上拉档,中心有轴,通过轴来转动,下部前脚和下部后脚之间设有后脚拉档,下部前脚上设有下部转轮。所述圈椅座板后端内设有木活动插销限位块。所述活动拉杆另一端与下部后脚铰接。所述圈椅前脚与下部前脚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圈椅前脚与下部前脚之间的间隙为1~6mm。所述前脚踏部件包括脚踏前柱,脚踏前柱与脚踏上拉档和脚踏下拉档连接,脚踏下拉档之间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下拉档下方设有弧形加固条,弧形加固条连接脚踏连杆。所述圈椅上设有背板,打开后,下部后脚抵住背板。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实用新型包括圈椅,圈椅座板后端设有木活动插销,木活动插销前端为活动拉杆一端,圈椅前脚连接有前脚踏部件,前脚踏部件通过脚踏连杆连接脚踏转轮,圈椅前脚下方为下部前脚,圈椅前脚通过铰接方式与下部前脚连接,活动拉杆另一端连接下部后脚上拉档,中心有轴,通过轴来转动,下部前脚和下部后脚之间设有后脚拉档,下部前脚上设有下部转轮,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美观大方、舒适程度高及功能多变等特点。2、本实用新型中的圈椅座板后端内设有木活动插销限位块,防止木活动插销完全拔出,会遗漏。3、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拉杆另一端与下部后脚铰接,当手推车的手柄用,舒适度可调。4、本实用新型中的圈椅前脚与下部前脚之间的间隙为1~6mm,便于翻转打开,使用性能好。5、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脚踏部件包括脚踏前柱,脚踏前柱与脚踏上拉档和脚踏下拉档连接,脚踏下拉档之间设有脚踏板,舒适度高。6、本实用新型中的脚踏下拉档下方设有弧形加固条,弧形加固条连接脚踏连杆,牢固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的打开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的打开后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1圈椅2圈椅座板3木活动插销4活动拉杆5圈椅前脚6脚踏连杆7脚踏转轮8下部前脚9下部后脚10后脚拉档11下部转轮12脚踏前柱13脚踏上拉档14脚踏下拉档15弧形加固条16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圈椅式儿童两用车,包括圈椅,圈椅座板后端设有木活动插销,木活动插销前端为活动拉杆一端,圈椅前脚连接有前脚踏部件,前脚踏部件通过脚踏连杆连接脚踏转轮,圈椅前脚下方为下部前脚,圈椅前脚通过铰接方式与下部前脚连接,活动拉杆另一端连接下部后脚上拉档,中心有轴,通过轴来转动,下部前脚和下部后脚之间设有后脚拉档,下部前脚上设有下部转轮。本实施例中的圈椅座板后端内设有木活动插销限位块;活动拉杆另一端与下部后脚铰接。本实施例中的圈椅前脚与下部前脚之间设有间隙;圈椅前脚与下部前脚之间的间隙为1~6mm。本实施例采用的间隙为2mm。本实施例中的前脚踏部件包括脚踏前柱,脚踏前柱与脚踏上拉档和脚踏下拉档连接,脚踏下拉档之间设有脚踏板;脚踏下拉档下方设有弧形加固条,弧形加固条连接脚踏连杆;圈椅上设有背板,打开后,下部后脚抵住背板。座椅变成推车时,后座木活动插销梢往上拔(不会全拔出);椅上部往前倾斜(上下两部分相接处有铜合页固定,有约2MM的间隙);转动活动拉杆往外;下部分整体往后倒,下部后脚顶到上部的背板,下部转轮着地,即完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