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供电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95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随行供电小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是随行供电小车。



背景技术:

传输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于装配精度、装配效率及人机环境也越来越高。对于大型工件装配尤其是汽车装配而言,其将涉及到多种不同类型的装配线,各个装配线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它将传输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测试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汽车零件以及内饰的装配要求。

传输设备和传输方式种类比较多,它们以分散的形式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使得整个装配系统结构复杂且现场安装难度大,会造成对装配传输线环境的限制,如装配车间厂房屋架节点的承载和房屋高度要求较高等,从而导致整个装配线制造成本增高。

现有的汽车总装车间装配传输线主要由内饰装配线、底盘装配线、车门线、终装线以及各部件总成的分装线等组成。其中,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装配的传输线为滑板式传输线。该滑板式传输线主要是由多个滑板、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滑板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使滑板能够沿固定轨道行驶,形成连续传输。

滑板式传输线的滑板能够移动车身和进行装配的操作工人,为了便于工人操作,在每块滑板上都设置有升降机以适应不同工位不同操作高度的要求,使工人在装配工序操作时更加容易。升降机的驱动可以采用钢性链,钢性链是一种线性驱动器,能平稳、安静地传输超量负荷,所以钢性链作为升降机的驱动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刚性链只能向一侧弯曲驱动,通过与底部安装的活动链轮配合,实现驱动滑板的移动,然而该活动链轮需要电力驱动转动。

现有对于刚性链活动链轮的驱动采用蓄电池或滑触线等方式实现供电;但是,采用蓄电池的供电方式会造成滑板自身重量的增大,导致滑板运行速度下降;而采用滑触线的方式供电则存在接触不良和打火等问题,导致升降机不能正常升降。另外,供电电缆的长度也需要与整个滑板传输线向适配,因此,会由于供电电缆过长,而导致传输过程中线缆缠绕,以及成本过高的问题。

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为滑板提供电力,在保证滑板自身重量不变的情况下,还能够降低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随行供电小车,有效的解决了滑板线缆缠绕和滑板自身重量大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滑板、小车支架、随行轨道、安装在滑板轨道上的滑板,滑板上安装有连接使用设备的取电机构,所述随行轨道平行滑板轨道设置于滑板取电工位段一侧,小车支架配合安装在随行轨道上,所述小车支架上安装有与取电机构配合使用的供电机构和电缆机构,电缆机构上的电缆的一端连接供电机构,电缆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小车支架靠近滑板一侧安装有定位装置和使小车支架与滑板同步前进的夹紧装置,小车支架上安装有驱动小车复位的驱动装置。

优选的,取电机构包括销孔、取电接头,销孔对称分布于取电接头的两侧。

优选的,供电机构包括伸缩臂、伸缩手、供电接头、定位销、中心轴、压簧、固定在随行小车支架上的伸缩臂支架、固定在小车支架上活塞杆朝向滑板的气缸,伸缩臂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轮,所述伸缩臂支架上分别设有与两导向轮配合的两U型槽,导向轮伸入U型槽与伸缩臂支架滚动连接,伸缩手滑动连接在中心轴上,中心轴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伸缩臂上,伸缩手两端均有套在中心轴上的压簧,压簧两端分别与伸缩手和伸缩臂连接,所述伸缩手的后部与伸缩臂水平滑动连接,伸缩臂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供电接头固定连接在伸缩手朝向滑板的一侧,供电接头两侧均有固定在伸缩手上的定位销。

优选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驱动轴、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皮带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安装在小车支架的底部且与随行轨道滚动连接,所述电机连接主动驱动轴,主动皮带轮同轴固定在主动驱动轴上,从动皮带轮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轮的轴上、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随行电缆机构包括卷线筒、卷线筒轴、主动摩擦轮、从动摩擦轮,主动驱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离合器,离合器同轴连接有从动驱动轴,所述卷线筒和从动摩擦轮同轴固定在卷线筒轴上,卷线筒轴转动连接在小车支架上,所述主动摩擦轮同轴固定连接在从动驱动轴上。

优选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销、弹簧,所述小车支架朝向滑板的一侧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内且与小车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销朝向小车支架的一端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一端插入弹簧孔与定位销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定位销孔的底部,所述定位销朝向滑板的一端为锥形头,所述滑板上设有与锥形头配合的锥形孔。

优选的,夹紧装置包括定位杆、安装在小车支架上且其活塞杆伸出方向朝向滑板的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定位杆,所述滑板上设有与定位杆配合的定位杆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缆的长度仅需供电工位段的长度,因此不会产生电缆缠绕的问题;而且随行供电小车是单独设立在滑板取电工位段的旁侧,并非与滑板一体,因此,不会因加重滑板自身的重量,而导致滑板运行速度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滑板、小车支架25、随行轨道、安装在滑板轨道上的滑板,滑板上安装有连接使用设备的取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行轨道平行滑板轨道设置于滑板取电工位段一侧,小车支架25配合安装在随行轨道上,所述小车支架25上安装有与取电机构配合使用的供电机构和电缆机构,电缆机构上的电缆的一端连接供电机构,电缆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小车支架25靠近滑板一侧安装有定位装置和使小车支架25与滑板同步前进的夹紧装置,小车支架25上安装有驱动小车复位的驱动装置。

所述取电机构包括销孔、取电接头,销孔对称分布于取电接头的两侧。

所述供电机构包括伸缩臂4、伸缩手2、供电接头21、定位销1、中心轴3、压簧20、固定在随行小车支架25上的伸缩臂支架6、固定在小车支架25上活塞杆朝向滑板的气缸7,伸缩臂4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轮5,所述伸缩臂支架6上分别设有与两导向轮配合的两U型槽,导向轮伸入U型槽与伸缩臂支架6滚动连接,伸缩手2滑动连接在中心轴3上,中心轴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伸缩臂4上,伸缩手2两端均有套在中心轴3上的压簧20,压簧20两端分别与伸缩手2和伸缩臂4连接,所述伸缩手2的后部与伸缩臂4水平滑动连接,伸缩臂4与气缸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供电接头21固定连接在伸缩手2朝向滑板的一侧,供电接头21两侧均有固定在伸缩手2上的定位销1。气缸7动作时,在水平U型导向槽和导向轮5的配合作用下,伸缩臂4带动伸缩手2水平往复伸出缩回,而供电接头21两侧对称设置的定位销1,起到了供电接头21和取电接头配合定位的作用,由于伸缩手2与中心轴3滑动配合,调整了供电接头21和取电接头配合过程中的配合误差,而伸缩手2两侧的压簧20给伸缩手2提供了侧向力,使得取电时配合更紧凑,并且固定了伸缩手2在中心轴20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主动驱动轴13、主动皮带轮14、从动皮带轮15、皮带16和驱动轮12,所述驱动轮安装在小车支架25的底部且与随行轨道滚动连接,所述电机11连接主动驱动轴13,主动皮带轮14同轴固定在主动驱动轴13上,从动皮带轮15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轮12的轴上、主动皮带轮14和从动皮带轮15通过皮带16连接。随行供电小车在与滑板同步随行的过程中电机11停止工作,在完成同步随行后电机11工作,带动主动驱动轴13和主动皮带轮14,主动皮带轮14带动从动皮带轮15,进而带动驱动轮12使随行供电小车在随行轨道上复位,等待下一工序的开始。

所述随行电缆机构包括卷线筒9、卷线筒轴8、主动摩擦轮18、从动摩擦轮10,主动驱动轴13远离电机11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离合器17,离合器17同轴连接有从动驱动轴19,所述卷线筒9和从动摩擦轮10同轴固定在卷线筒轴8上,卷线筒轴8转动连接在小车支架25上,所述主动摩擦轮18同轴固定连接在从动驱动轴19上。随行供电小车在随行过程中为避免小车与随行电缆的摩擦给小车带来阻力而影响到滑板的运行速度,此时离合器17脱开,卷线筒9空转放线,同时驱动轮12的轴带动主动驱动轴13旋转,而此时离合器断开,主动驱动轴13的动力传不到从动驱动轴19上。随行供电小车复位过程中离合器17闭合电机11运行,电机11此时不仅给随行供电小车的运行提供动力,还给卷线筒9提供了收线的驱动力。由于卷线筒9在收线的过程中绕线直径逐渐增大,会导致卷线筒9卷线的转速高于随行供电小车的运行速度,此时电缆会被拉伸,速度差过大时会拉断电缆线,卷线筒9采用主动摩擦轮18和从动摩擦轮10摩擦配合的方式,当卷线筒受力过大时,主动摩擦轮18和从动摩擦轮10就会产生相对滑动,防止电缆线被拉损。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销24、弹簧26,所述小车支架朝向滑板的一侧设有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24插入定位销孔内且与小车支架25滑动连接,所述定位销24朝向小车支架25的一端设有弹簧孔,所述弹簧26一端插入弹簧孔与定位销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定位销孔的底部,所述定位销24朝向滑板的一端为锥形头,所述滑板上设有与锥形头配合的锥形孔。滑板运行到随行供电小车的一侧时,与在弹簧26作用下而伸出的定位销24产生相对滑动,待相对滑动移动到滑板上的锥形孔时,定位销24在弹簧26的作用下弹入锥形孔,定位销24的锥形面与锥形孔的锥形面紧密贴合,完成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的定位。在随行供电小车复位解除定位的过程中,由于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产生相对移动,定位销24的锥形面和销形孔的锥形面也产生相对移动,在锥形面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产生的力使定位销24产生轴向力,轴向力将定位销24挤出滑板的锥形孔,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的定位解除。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定位杆22、安装在小车支架25上且其活塞杆伸出方向朝向滑板的定位气缸23,所述定位气缸2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定位杆22,所述滑板上设有与定位杆22配合的定位杆孔。滑板运行到取电工位段时,在完成上述销定位的同时,在气缸23的动作下定位杆22动作伸出,定位杆22与滑板定位孔配合完成定位夹紧。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随行供电小车在滑板供电工位段的初始位置待命,滑板运行到供电工位段时,滑板的一侧靠近供电小车的侧边缘与随行供电小车伸出的定位销24首先接触,产生相对滑移,弹簧26被压缩。滑板继续滑行,待滑板侧边缘上的销形孔运行到定位销24处时,定位销24在弹簧26的作用下弹入滑板侧边缘上的锥形孔,定位销24的锥形面与锥形孔的锥形面紧密贴合,完成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的定位,此时气缸23同步动作伸出气缸杆,气缸杆推动定位杆22,在定位销24的定位作用下,定位杆22与滑板上的定位杆孔对接配合,完成定位夹紧,滑板的滑动带动定位杆22移动,定位杆22将受力传给随行供电小车,带动随行供电小车在随行轨道上移动,实现滑板与随性供电小车的同步位移。同步位移的同时,卷线筒9在离合器17脱开的状态下空转放线。与此同时气缸7动作伸出气缸杆,气缸杆推动伸缩臂4,伸缩臂4在伸缩臂支架6的水平U型槽作用下,带动伸缩手2水平朝向供电接头移动,伸缩手2上的定位销优先与滑板上的销孔接触,为供电接头21和取电接头的配合提供配合导向,在气缸7的进一步动作下完成供电配合。

供电结束后,气缸7的气缸杆先收缩复位,带动伸缩臂4抽出伸缩手2,滑板取电结束,此时气缸23的气缸杆收缩复位,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的夹紧接触,由于夹紧的解除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不再同步移动,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产生相对位移,由于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产生相对移动,定位销24的锥形面和销形孔的锥形面也产生相对移动,在锥形面的作用下,相对移动所受的力使定位销24产生轴向力,轴向力将定位销24挤出滑板的锥形孔,随行供电小车与滑板的定位解除,滑板滑向下一工序。此时电机11动作,带动主动驱动轴13转动,主动驱动轴13带动主动皮带轮14转动,主动皮带轮14通过皮带16将传动传递给从动皮带轮15,从动皮带轮15带动同轴连接的驱动轮12的轴转动,随行供电小车复位动作。此时离合器17闭合,主动驱动轴13的转动通过离合器17传递给从动驱动轴19,从动驱动轴19带动主动摩擦轮18转动,主动摩擦轮18带动摩擦啮合的从动摩擦轮10转动,从动摩擦轮10带动卷线轮轴8,卷线轮轴8带动卷线筒9转动,实现卷线筒9回收电缆的动作。随行供电小车供电结束复位和回收随行电缆完成,等待下一工序的开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行电缆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且只需在供电工位段内提供电力,因此电缆不会产生缠绕,降低了滑板线供电装置的成本;随行供电小车是单独设立在滑板供电工位段的旁侧,并非与滑板一体,因此,不会加重滑板自身的重量,而导致滑板运行速度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方案实施可行。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