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4116发布日期:2018-12-21 19:07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



背景技术:

从自行车架的连接结构分析受力情况可知,中管主要承受骑乘者的重量,而上叉主要承受来自地面对自行车的反作用力 ;而现有技术的自行车架由于上叉、中管以及其他管件紧密焊接,因此各管件的受力情况复杂 ;比如中管,不仅承受骑乘者的主要重量,而且还承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因此相互作用程度较大,这对自行车架的强度是个很大的考验。因此现有的自行车架强度不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464054A,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自行车架,包括头管、上管、中管、下管、上叉、下叉和五通,所述上叉其中一端与上管端部铰接固定。但是现有的自行车架还存在着骑行自行车不能减震,不能存放随身物品和不能随着不同高度的人骑行调节车座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以解决现有的自行车架存在着骑行自行车不能减震,不能存放随身物品和不能随着不同高度的人骑行调节车座的问题。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包括前管,上管,下管,车架立管,减震架,后插管,横插管和卡接块,所述的上管的左端焊接在前管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的下管的左端焊接在前管的下部右侧位置,所述的上管的右端焊接在车架立管的顶部左侧位置,所述的下管的右端焊接在车架立管的底部左侧位置,所述的减震架插接在车架立管的上端内部位置,所述的后插管的左端焊接在车架立管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的横插管的左端焊接在车架立管的下部右侧位置,所述的卡接块焊接在后插管的右端位置和横插管的右端位置连接处,所述的车架立管包括一级调节孔,二级调节孔和三级调节孔,所述的一级调节孔,二级调节孔和三级调节孔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车架立管的上部左右两壁。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架包括固定块,上圆盘,减震弹簧,下圆盘,调节块和调节螺栓,所述的固定块焊接在上圆盘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焊接在上圆盘的下表面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焊接在下圆盘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的调节块焊接在下圆盘的下表面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贯穿在调节块的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上管包括加强管,加强筋条,海绵块,封底管,橡胶塞,尼龙布和防脱绳,所述的加强管左端焊接在前管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强管的右端焊接车架立管的左侧上部,左端置于上管下面的位置,所述的加强筋条贯穿在加强管的内部,所述的海绵块胶接在加强管与上管之间的位置,所述的封底管焊接在上管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塞插接在封底管的左端,所述的尼龙布放置在封底管的内部,所述的防脱绳的左端胶接在橡胶塞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的防脱绳右端胶接在封底管的上表面的左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下管包括抱箍,螺栓螺母,连接块,雨伞管结构,放置管,饮料瓶和杂物立管,所述的雨伞管结构和放置管通过抱箍连接在下管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抱箍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下管的外侧,所述的饮料瓶放置在放置管的左端内部,所述的杂物立管焊接在放置管右端上表面位置,所述的连接块胶接在雨伞管结构和下管之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雨伞管结构包括管体,橡皮塞,连接绳和雨伞本体,所述的橡皮塞插接在管体的左端内部位置,所述的连接绳的左端胶接在橡皮塞的底部下表面的位置,所述的连接绳的右端胶接在管体下表面的左侧位置,所述的雨伞本体放置在管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的海绵块采用七块至九块。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筋条采用直径为5mm至10mm的钢筋条。

优选的,所述的雨伞管结构具体采用封底不锈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减震弹簧的设置,有利于骑行时减少因道路不平带来的震动的感觉。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骑自行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来调节自行车座的高度。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杂物立管的设置,有利于存放骑自行车时穿戴的护具或随身的物品。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尼龙布的设置,有利于摆放自行车时将自行车盖好防止自行车因暴晒褪色或生锈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雨伞管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出行时携带雨伞防止路上淋雨。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脱绳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橡胶塞在骑行时掉落。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绳的设置,有利于在骑行时防止橡皮塞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雨伞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管;2、上管;21、加强管;22、加强筋条;23、海绵块;24、封底管;25、橡胶塞;26、尼龙布;27、防脱绳;3、下管;31、抱箍;32、螺栓螺母;33、连接块;34、雨伞管结构;341、管体;342、橡皮塞;343、连接绳;344、雨伞本体;35、放置管;36、饮料瓶;37、杂物立管;4、车架立管;41、一级调节孔;42、二级调节孔;43、三级调节孔;5、减震架;51、固定块;52、上圆盘;53、减震弹簧;54、下圆盘;55、调节块;56、调节螺栓;6、后插管;7、横插管;8、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效果好的自行车架,包括前管1,上管2,下管3,车架立管4,减震架5,后插管6,横插管7和卡接块8,所述的上管2的左端焊接在前管1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的下管3的左端焊接在前管1的下部右侧位置,所述的上管2的右端焊接在车架立管4的顶部左侧位置,所述的下管3的右端焊接在车架立管4的底部左侧位置,所述的减震架5插接在车架立管4的上端内部位置,所述的后插管6的左端焊接在车架立管4的上部右侧位置,所述的横插管7的左端焊接在车架立管4的下部右侧位置,所述的卡接块8焊接在后插管6的右端位置和横插管7的右端位置连接处,所述的车架立管4包括一级调节孔41,二级调节孔42和三级调节孔43,所述的一级调节孔41,二级调节孔42和三级调节孔43从上到下依次开设在车架立管4的上部左右两壁。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架5包括固定块51,上圆盘52,减震弹簧53,下圆盘54,调节块55和调节螺栓56,所述的固定块51焊接在上圆盘52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53焊接在上圆盘52的下表面位置,所述的减震弹簧53焊接在下圆盘54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的调节块55焊接在下圆盘54的下表面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56贯穿在调节块55的下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管2包括加强管21,加强筋条22,海绵块23,封底管24,橡胶塞25,尼龙布26和防脱绳27,所述的加强管21左端焊接在前管1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加强管21的右端焊接车架立管4的左侧上部,左端置于上管2下面的位置,所述的加强筋条22贯穿在加强管21的内部,所述的海绵块23胶接在加强管21与上管2之间的位置,所述的封底管24焊接在上管2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橡胶塞25插接在封底管24的左端,所述的尼龙布26放置在封底管24的内部,所述的防脱绳27的左端胶接在橡胶塞25的上表面位置,所述的防脱绳27右端胶接在封底管24的上表面的左侧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管3包括抱箍31,螺栓螺母32,连接块33,雨伞管结构34,放置管35,饮料瓶36和杂物立管37,所述的雨伞管结构34和放置管35通过抱箍31连接在下管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抱箍31通过螺栓螺母32固定在下管3的外侧,所述的饮料瓶36放置在放置管35的左端内部,所述的杂物立管37焊接在放置管35右端上表面位置,所述的连接块33胶接在雨伞管结构34和下管3之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雨伞管结构34包括管体341,橡皮塞342,连接绳343和雨伞本体344,所述的橡皮塞342插接在管体341的左端内部位置,所述的连接绳343的左端胶接在橡皮塞342的底部下表面的位置,所述的连接绳343的右端胶接在管体341下表面的左侧位置,所述的雨伞本体344放置在管体341的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块51中间位置开设有连接孔。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海绵块23采用七块至九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强筋条22采用直径为5mm至10mm的钢筋条。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雨伞管结构34具体采用封底不锈钢管。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组装时:将车座通过固定块51连接在车架的上端;骑车时: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通过减震弹簧53起到减震的作用,骑车时通过调节调节螺栓56来调整车座的高度,不骑自行车时可以将手套、帽子或食物等一些小物件放置在杂物立管37内,出行时:将饮料瓶36放置在放置管35的内部方便携带,将雨伞本体344放置在雨伞管结构34的内部盖上橡皮塞342,预防骑车路上下雨,将尼龙布26放置在封底管24的内部盖上橡胶塞25,必要时可以将尼龙布26拿出来盖在自行车上。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