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406发布日期:2018-07-24 21:5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童车骨架。



背景技术:

目前,童车已成为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场上的童车一般都能进行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童车的童车骨架结构十分复杂,造成童车笨重,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制造成本高,由于结构的复杂,人们在折叠时非常费力,而且容易损坏童车。

因此,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的童车骨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腿1,所述的前腿1上连接有前轮1a;

后腿2,所述的后腿2上连接有后轮2a;

靠背杆3,所述的靠背杆3下端与后腿2转动连接;

侧扶手4,所述的侧扶手4一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

座位支撑杆5,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一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

牵引杆6,所述的牵引杆6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腿2上端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包括用于承托座垫的承托段51和相对承托段51向上弯折的弯折段52,所述的弯折段52上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所述的承托段51与前腿1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腿2位于靠背杆3的内侧,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位于靠背杆3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连接点a,所述的侧扶手4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二连接点b,所述的牵引杆6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三连接点c,并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点a位于第二连接点b和第三连接点c之间。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与靠背杆3相连接位置形成第四连接点d,所述的侧扶手4与靠背杆3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五连接点e,所述的靠背杆3与后腿2相连接位置形成第六连接点f,并且,所述的第四连接点d位于第五连接点e和第六连接点f之间。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童车骨架的锁定机构设置在靠背杆3与后腿2之间,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在靠背杆3下端的左铰接壳71和设在后腿2上并与左铰接壳71转动连接的右铰接壳72,所述的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围成空腔,所述的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花键槽73,所述的空腔内设有在童车骨架需要折叠时能在空腔内横向滑行而与左铰接壳71上的花键槽73脱离的花键74,所述的花键74与右铰接壳72之间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够顶压花键74而使花键74与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上的花键槽73同时卡合的弹簧75,所述的靠背杆3内还设有能够拉动花键74横向运动的拉索76。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段52与承托段51相接位置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够遮挡住左铰接壳71的遮挡部53,所述的遮挡部53的外周面与左铰接壳71的外周面平齐。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上设有座板。

如上所述的童车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杆3上端转动连接有手推杆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在推动靠背杆上端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靠背杆的下端向后侧运动,靠背杆下端向后侧运动过程中,两端分别与靠背杆和前腿转动连接的座位支撑杆就拉动前腿向后侧转动,前腿向后侧转动过程中,前腿就推动与其转动连接的牵引杆,而牵引杆就推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后腿上端,使后腿上端向后侧运动,于是后腿下端就向前运动,实现前腿与后腿交叉,进而实现童车骨架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而且,座位支撑杆既起到联动而折叠童车骨架的作用,又起到支撑座位而作为座位支撑件使用的作用,使童车骨架一物多用,减少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成本,结构更简洁,设计非常巧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展开状态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折叠过程中侧视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折叠过程中侧视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折叠过程中侧视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折叠状态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座位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的后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童车骨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包括:

前腿1,所述的前腿上连接有前轮1a;

后腿2,所述的后腿上连接有后轮2a;

靠背杆3,所述的靠背杆3下端与后腿2转动连接;

侧扶手4,所述的侧扶手4一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

座位支撑杆5,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一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

牵引杆6,所述的牵引杆6一端与前腿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腿2上端转动连接。

如图1至图6所示,靠背杆3、侧扶手4、前腿1和座位支撑杆5构成四连杆机构,在推动靠背杆3上端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靠背杆3的下端向后侧运动,靠背杆3下端向后侧运动过程中,两端分别与靠背杆3和前腿1转动连接的座位支撑杆5就拉动前腿1向后侧转动,前腿1向后侧转动过程中,前腿1就推动与其转动连接的牵引杆6,而牵引杆6就推动与其转动连接的后腿2上端,使后腿2上端向后侧运动,于是后腿2下端就向前运动,实现前腿1与后腿2交叉,进而实现童车骨架折叠,折叠后体积小,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折叠过程操作方便,收合灵活。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包括用于承托座垫的承托段51和相对承托段51向上弯折的弯折段52,所述的弯折段52上端与靠背杆3转动连接,所述的承托段51与前腿1转动连接。因此,在向前推动靠背杆3而使童车骨架折叠时,座位支撑杆5能够更灵活地拉动前腿1向后转动,从而使童车骨架收折更灵活。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后腿2位于靠背杆3的内侧,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位于靠背杆3的外侧。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一连接点a,所述的侧扶手4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二连接点b,所述的牵引杆6与前腿1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三连接点c,并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点a位于第二连接点b和第三连接点c之间。因此,在童车骨架折叠时收折更灵活,操作更方便。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与靠背杆3相连接位置形成第四连接点d,所述的侧扶手4与靠背杆3相连接位置形成第五连接点e,所述的靠背杆3与后腿2相连接位置形成第六连接点f,并且,所述的第四连接点d位于第五连接点e和第六连接点f之间。因此,在童车骨架折叠时收折更灵活,操作更方便。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所述的童车骨架的锁定机构设置在靠背杆3与后腿2之间,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在靠背杆3下端的左铰接壳71和设在后腿2上并与左铰接壳71转动连接的右铰接壳72,所述的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围成空腔,所述的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花键槽73,所述的空腔内设有在童车骨架需要折叠时能在空腔内横向滑行而与左铰接壳71上的花键槽73脱离的花键74,所述的花键74与右铰接壳72之间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够顶压花键74而使花键74与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上的花键槽73同时卡合的弹簧75,所述的靠背杆3内还设有能够拉动花键74横向运动的拉索76。在需要折叠童车骨架时,通过拉索76拉动花键74横向运动,花键74与左铰接壳71上的花键槽73脱离,此时靠背杆3就能相对后腿2转动,童车骨架得以解锁而折叠。当童车骨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花键74同时与左铰接壳71和右铰接壳72上的花键槽73卡合,此时靠背杆3就不能相对后腿2转动,童车骨架就保持展开状态。当然,童车骨架的锁定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在座位支撑杆5上设置能够转动的卡勾,并在靠背杆3上设置能与卡勾卡合或脱离的销轴,当卡勾勾住销轴时,童车骨架保持展开锁定,当卡勾与销轴脱离时,童车骨架解锁并能折叠。

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的弯折段52与承托段51相接位置设有在童车骨架展开时能够遮挡住左铰接壳71的遮挡部53,所述的遮挡部53的外周面与左铰接壳71的外周面平齐。因此,遮挡部53将左铰接壳71隐藏,使左铰接壳71从童车骨架侧面观察不到,童车骨架看起来更加简洁大方。而且,在童车骨架展开时遮挡部53的外周面与左铰接壳71的外周面平齐,光滑平整,不会出现夹手,安全性好。

所述的座位支撑杆5上还可以设置座板(图中未示出)。座板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支撑座垫,使婴儿乘坐得更舒服。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靠背杆3上端转动连接有手推杆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