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5213发布日期:2018-09-18 19:0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普通且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也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等。

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结构一般包括车架、可转动连接在车架前端的前叉组件、设置在车架后端的后轮单元以及设置在前叉组件下端的前轮单元。车架上一般会设置有座椅和脚踏板单元,座椅高度可调节,脚踏板单元采用链条传动来驱动后轮单元转动;前叉组件上端则安装有把手,把手带动前叉组件偏转,从而使前轮单元偏转。

现有技术中,可通过调整把手偏转带动前叉和前轮单元来调节行车方向;通过调整座椅高度调节用户的骑行姿态;然而这些调整方式中,座椅的高度调节主要针对用户的身高差进行调整,但基本是没有涉及到对车把的调整,导致部分用户需要较大幅度俯视骑行或仰视骑行,影响用户的骑行舒适度。并且,用户在面对特殊地形(如爬坡、下坡等)时,现有技术中固定倾角的车把也是不利于骑手调整骑车姿态的。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车把倾角可调,进而易于调整用户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的自行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把倾角可调,进而易于调整用户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的自行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单元以及设置在车架单元上的座椅、驱动单元、前轮单元和后轮单元;一前叉,所述前叉的一端连接在前轮单元的中心轴上,还包括与所述前叉联动的可朝前轮单元行进方向翻转一定角度的车把组件,以及用于锁定所述车把组件的翻转状态的锁紧机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相对于传统自行车的车把组件只能带动前叉左右偏转来控制行进方向,本发明公开的自行车其车把组件可朝前轮单元行进方向往前或者往后翻转一定角度,也即调整车把组件的前后俯仰倾角,翻转状态调整后由锁紧机构进行状态锁定,由于车把组件的俯仰倾角可调,用户在骑行时的骑行姿态可大范围的调整,使用户可以按需调整角度使自己以最舒适的姿态进行骑行,极大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单元包括前车架和后车架,且前车架和后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单元可转动连接在前车架上;所述前叉的上端与车把组件连接,所述前叉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前轮单元的中心轴上;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前车架上,所述车把组件依托所述前叉绕前轮单元的中心轴前后翻转一定角度,翻转后的前叉由所述锁紧机构锁紧在前车架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一种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自行车其前叉相对于前轮单元的中心轴可转动角度,且前叉在转动角度后经锁紧机构锁紧并固定在前车架上;因此,前叉在沿前轮单元的中心轴转动角度时,可调节前叉上端的车把组件与后车架上座椅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使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范围较大,调节效果好;当骑乘者身材较高大时,可调节把手装置与后车架上座椅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合适位置后,使骑乘者的背呈现上仰的姿势骑乘,从而避免驼背骑乘姿势而使背部酸痛不适;当骑乘者身材较矮小时,可调近车把组件与后车架上座椅之间的水平距离,避免身体重心前倾使车把组件受力较大而骑行稳定性差。另外,前车架和后车架可转动连接,因此车把组件带动前叉转动时,前车架连同前轮单元相对于后车架可转动角度,从而便于自行车骑行时转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单元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车把组件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上,所述车把组件绕转动座前后翻转的同时可带动转动座水平转动,翻转后的车把组件由所述锁紧机构锁紧在车架单元上;所述转动座上安装有随转动座同步转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偏转块,所述偏转块上设置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上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远离第一轮齿的一侧设置有与前叉连接的前叉连接块,所述前叉连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轮齿;所述车把组件依次通过转动座、连接块、偏转块、齿轮、前叉连接块与所述前叉联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车把组件是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上,且车把组件绕转动座前后翻转的同时可带动转动座水平转动,使得车把组件首先可以绕转动座前后翻转调节倾角,也即调整用户的骑行姿态,这种设计方式下车把组件的倾角调节范围大,用户可以很舒适的进行姿态调整;其次车把组件依次通过转动座、连接块、偏转块、齿轮、前叉连接块与所述前叉联动,在需要操作自行车的前轮左右偏转来调整方向时,先控制车把组件左右偏转,进而带动转动座转动,转动座依次带动连接块、偏转块转动偏转,偏转块上第一轮齿经齿轮带动第二轮齿同向转动,最终得以控制前叉带动前轮同向偏转,进而调整自行车的行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单元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多个呈弧形分布的定位孔;所述车把组件上安装有一自由端能插入或拔出定位孔的活动销,且活动销通过闸线与设置在车把组件上的扳手连接。在调节车把组件的倾角时,通过扳手和闸线带动活动销移动,使活动销的自由端脱离固定架上的定位孔,此时转动车把组件的角度,当车把组件的角度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扳手,活动销再次卡入固定架上的定位孔内,从而使得车把组件锁紧固定在车架单元上。采用扳手和闸线控制活动销运动是现有技术手段,本发明中,所述的前叉上连接一盒体,活动销设置在盒体内,且盒体上设有供活动销自由端伸出或缩进的通孔,所述盒体内的活动销上套设有一弹簧,该弹簧使活动销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当扳手克服弹簧弹力带动活动销移动时,活动销缩进盒体内,当松开扳手,活动销的自由端在弹簧的弹力下伸出并插入固定架的定位孔内,使前叉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下端的两自由端均设有一供前轮单元的中心轴插入的安装孔,且中心轴的外周壁与安装孔的内壁间隙配合。该前叉下端的两自由端的安装孔套设在前轮单元的中心轴上,且可沿中心轴转动角度,因此前叉在转动调节角度时无须将前叉取下,即可完成前叉的角度调节,操作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前叉下端的两自由端的两个安装孔内均连接有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中心孔与前轮单元的中心轴紧配合。前叉下端的两自由端与前轮单元的中心轴可转动连接,采用在中心轴上安装轴承,使前叉相对于中心轴可自由转动,这样可防止中心轴磨损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前车架靠近后车架的一端设有一弧形连接件,且弧形连接件上连接一竖直设置的转轴;所述后车架靠近前车架的一端连接一转轴座,所述转轴的两端可转动连接在转轴座上。该弧形连接件在水平方向可绕转轴的中心转动,方便前轮单元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转动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铰接块,所述车把组件上设置有铰接头,所述车把组件通过铰接头铰接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铰接块上设置有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铰接轴、第二铰接轴,所述铰接头铰接在第一铰接轴上,所述铰接块通过所述第二铰接轴铰接在所述转动座上。铰接头两边的固定片之间的间距可以是大于铰接座两边的固定片的宽度,使得铰接头可以绕第一铰接轴转动,实现车把组件的倾角调节,同时,铰接头还可以通过第二铰接轴带动转动座转动,进而实现对前轮单元的行车方向调整。

进一步地,还包括下部限位板,所述偏转块、齿轮以及前叉连接块均转动安装在下部限位板上,所述偏转块的远离下部限位板的一侧还设置有上部限位板,所述连接块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部限位板安装在偏转块上。上部限位板用于与下部限位板配合使用,对偏转块、齿轮以及前叉连接块的上部和下部进行配合限位固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部限位板上可以如下部限位板一样设置多个转轴孔,使偏转块、齿轮前叉连接块依转轴在上部限位板上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封装块和右封装块,所述左封装块、右封装块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偏转块、齿轮、前叉连接块的容纳槽。在使用上部限位板和下部限位板对偏转块、齿轮以及前叉连接块的上下限位固定后,还可以设置左封装块和右封装块对偏转块、齿轮以及前叉连接块的左右两侧进行封装,避免这三个部件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所示自行车的另一方位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所示自行车的前车架和后车架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图4所示自行车的另一方位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锁紧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自行车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图7所示自行车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铰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偏转块、齿轮及前叉连接块等相关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车架单元,100、前车架,101、后车架,102、弧形连接件,103、转轴,104、转轴连接座,105、孔,106、连接板,107、缺口,2、前轮单元,3、后轮单元,4、座椅,5、前叉,6、车把组件,600、转动轴,601、径向凸壁,7、锁紧机构,700、固定架,701、定位孔,702、活动销,703、盒体,704、通孔,705、闸线,706、弹簧,707、第一齿盘,708、第二齿盘,709、凹槽,710、凸块,711、通槽,712、弹簧,8、中心轴,9、转动座,10、连接块,11、偏转块,11a、第一轮齿,12、齿轮,13、前叉连接块,13a、第二轮齿,14、铰接块,14a、第一铰接轴,14b、第二铰接轴,15、铰接头,16、下部限位板,17、上部限位板,18、左封装块,19、右封装块,20、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单元1以及设置在车架单元1上的座椅4、驱动单元、前轮单元2和后轮单元3;一前叉5,前叉5的一端连接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上,还包括与前叉5联动的可朝前轮单元2行进方向翻转一定角度的车把组件6,以及用于锁定车把组件6的翻转状态的锁紧机构7。

采用以上结构后,相对于传统自行车的车把组件只能带动前叉左右偏转来控制行进方向,本发明公开的自行车其车把组件6可朝前轮单元2行进方向往前或者往后翻转一定角度,也即调整车把组件6的前后俯仰倾角,翻转状态调整后由锁紧机构7进行状态锁定,由于车把组件6的俯仰倾角可调,用户在骑行时的骑行姿态可大范围的调整,使用户可以按需调整角度使自己以最舒适的姿态进行骑行,极大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

作为其中一种改进,上述车架单元1包括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且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可转动连接,前轮单元2可转动连接在前车架100上;前叉5的上端与车把组件6 连接,前叉5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上;锁紧机构7设置在前车架100上,车把组件6依托前叉5绕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前后翻转一定角度,翻转后的前叉5由锁紧机构7锁紧在前车架100上。其中,所述的驱动单元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也即在后轮单元3的转轴上安装飞轮,在车架单元1上安装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通过车架单元左右的脚踏板驱动,所述的驱动齿轮通过链条与后轮单元上的飞轮传动连接;该驱动单元也即普通自行车上使用的驱动单元,故本发明不做详细描述;所述的车把组件6包括设置在前叉5上端的把手,且把手上设有控制前、后车轮单元的扳闸以及车铃等,此为现有技术常规技术手段,本发明不做详细描述。该骑行姿态可调节的自行车其前叉5相对于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可转动角度,且前叉5在转动角度后经锁紧机构7锁紧并固定在前车架100上;因此,前叉5在沿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转动角度时,可调节前叉5上端的车把组件6与后车架101 上座椅4之间的水平距离,从而使骑乘姿势可调节的范围较大;另外,前车架100和后车架 101可转动连接,因此车把组件6带动前叉5转动时,前车架100连同前轮单元2相对于后车架101可转动角度,从而便于自行车骑行时转动方向。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锁紧机构7包括设置在车架单元100上的固定架700,固定架 700上设有多个呈弧形分布的定位孔701;车把组件6上安装有一自由端能插入或拔出定位孔 701的活动销702,且活动销702通过闸线705与设置在车把组件6上的扳手连接。在调节车把组件6的倾角时,通过扳手和闸线705带动活动销702移动,使活动销702的自由端脱离固定架700上的定位孔701,此时转动车把组件6的角度,当车把组件6的角度调节至合适角度后,松开扳手,活动销702再次卡入固定架700上的定位孔701内,从而使得车把组件 6锁紧固定在车架单元1上。采用扳手和闸线控制活动销运动是现有技术手段,本发明中,前叉5上连接一盒体703,活动销702设置在盒体703内,且盒体703上设有供活动销702 自由端伸出或缩进的通孔704,盒体703内的活动销702上套设有一弹簧706,该弹簧706使活动销702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当扳手克服弹簧706弹力带动活动销702移动时,活动销702 缩进盒体703内,当松开扳手,活动销702的自由端在弹簧706的弹力下伸出并插入固定架 700的定位孔701内,使前叉5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前叉5下端的两自由端均设有一供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插入的安装孔,且中心轴8的外周壁与安装孔的内壁间隙配合。该前叉5下端的两自由端的安装孔套设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上,且可沿中心轴8转动角度,因此前叉5在转动调节角度时无须将前叉 5取下,即可完成前叉5的角度调节,操作非常方便。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前叉5下端的两自由端的两个安装孔内均连接有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中心孔与前轮单元的中心轴紧配合。前叉5下端的两自由端与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可转动连接,采用在中心轴8上安装轴承,使前叉5相对于中心轴可自由转动,这样可防止中心轴8磨损断裂。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前车架100靠近后车架101的一端设有一弧形连接件102,且弧形连接件102上连接一竖直设置的转轴103;所述后车架3靠近前车架2的一端连接一转轴座,所述转轴103的两端可转动连接在转轴座上。所述的转轴座包括两个设置在后车架3内且呈上、下分布的转轴连接座104,且两个转轴连接座104上设有两个供转轴103两自由端插入的孔105,所述转轴103的两端间隙配合在孔105内,所述两个转轴连接座104的两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106,该两个连接板106在与两个转轴连接座104固定后安装在后车架3靠近前车架2的一端内,该两个连接板106上均设有一供弧形连接件102转动时进入的缺口107。该弧形连接件102在水平方向可绕转轴103的中心转动,方便前轮单元2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转动方向。

优选地,作为其中一种设计形式,固定架700呈弓形设置,且固定架700的两端与前车架100上的前轮单元2挡泥板固定连接。该弓形设置的固定架700不仅便于锁紧机构锁紧固定前叉,而且对于前车架的机械性能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使车架单元的结构更加稳定。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5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它包括一车架单元1以及设置在车架单元1上的座椅4、驱动单元、前轮单元2和后轮单元3;一前叉5和连接在前叉5上端的车把组件6;其车架单元1同样是包括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且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可转动连接;前轮单元2可转动连接在前车架100 上,前叉5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上;前车架100上设有锁紧机构7,锁紧机构7用于在前叉5绕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8转动一定角度后将前叉5锁紧在前车架100 上。驱动单元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也即在后轮单元3的转轴上安装飞轮,在车架单元1上安装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通过车架单元内的电机驱动,驱动齿轮通过链条与后轮单元上的飞轮传动连接;该驱动单元也即普通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驱动单元,包括车架单元内设置的充电电池等,本发明均不做详细描述;其车把组件6包括设置在前叉5上端的把手,且把手上设有控制前、后车轮单元的扳闸以及车铃、指示灯、电源开关、仪表等,此为现有技术电动自行车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发明不做详细描述。该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

所述的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可转动连接,且前叉5与前车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把手装置6的下端与前叉5的上端通过转动轴600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锁紧机构7用于在把手装置6绕其转动轴600转动一定角度后将把手装置6锁紧在前车架100上。把手装置6可绕把手装置6下端的转动轴600转动,当转动至合适角度时,锁紧机构7将把手装置6锁紧在前车架100上,由于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可转动连接,因此把手装置6带动前叉5转动时,前车架100连同前轮单元2相对于后车架101可转动角度,从而便于自行车骑行时转动方向。该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

所述的前车架100和后车架101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前叉5可周向转动连接在前车架100 上;所述把手装置6的下端通过转动轴600与前叉5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用于调节把手装置 6与前叉5之间的夹角;所述的锁紧机构7用于在把手装置6绕其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后将把手装置6锁紧在前叉5上。把手装置6可绕把手装置6下端的转动轴600转动,当转动至合适角度时,锁紧机构7将把手装置6锁紧在前叉上,由于前叉5可周向转动连接在前车架100 上,因此在把手装置6带动前叉5转动时,前轮单元2可转动角度,从而便于自行车骑行时转动方向。该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

如图9和图10所示,

所述的锁紧机构7包括连接在前叉上端的固定架700,所述固定架700的至少一个内侧壁上设有与转动轴600同轴线的第一齿盘707,所述第一齿盘707的端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709;所述转动轴600上滑动配合一第二齿盘708,所述的第二齿盘708周向限位在转动轴600上,且第二齿盘708靠近第一齿盘707的端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凸块710;所述的转动轴600上套设一弹簧712,所述的弹簧712用于给第二齿盘708 施加弹力,且弹簧712在常态下,所述第二齿盘708端面上的凸块710插入第一齿盘707端面上的凹槽709内;所述的第二齿盘708通过闸线与设置在把手装置上的扳手连接。所述第二齿盘708周向限位在转动轴600上,是指,所述的转动轴600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径向凸壁601,所述第二齿盘708的中心孔内壁上设有两端贯通的通槽711,且径向凸壁601 间隙配合在通槽711内。扳手通过闸线克服弹簧712的弹力带动第二齿盘708在转动轴600 上滑动,从而使第二齿盘708上的凸块710脱离第一齿盘707上的凹槽709,从而使把手装置6连同转动轴600一起转动,待把手装置6转动至合适角度时,松开扳手,第二齿盘708 在弹簧712的弹力下移动回位,并使第二齿盘708上的凸块710再次插入第一齿盘707上的凹槽709,从而使把手装置6锁止。该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实施例四。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单元1以及设置在车架单元1上的座椅4、驱动单元、前轮单元2和后轮单元3;一前叉5,前叉5的一端连接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上,还包括与前叉5联动的可朝前轮单元2行进方向翻转一定角度的车把组件6,以及用于锁定车把组件6的翻转状态的锁紧机构7。其主体部分与实施例一中所示自行车主体类似,区别在于车把组件6、车架单元1、锁紧机构7的设计形式。

本实施例中,其车架单元1上设置有转动座9,车把组件6转动安装在转动座9上,车把组件6绕转动座9前后翻转的同时可带动转动座9水平转动,翻转后的车把组件6由锁紧机构7锁紧在车架单元1上;转动座9上安装有随转动座9同步转动的连接块10,连接块10上安装有偏转块11,偏转块11上设置有第一轮齿11a,第一轮齿11a上啮合有齿轮12,齿轮12的远离第一轮齿11a的一侧设置有与前叉5连接的前叉连接块13,前叉连接块13上设置有与齿轮12啮合的第二轮齿13a;车把组件6依次通过转动座9、连接块 10、偏转块11、齿轮12、前叉连接块13与前叉5进行联动以带动前叉5偏转调整方向。

具体地,该车把组件6是转动安装在转动座9上,且车把组件6绕转动座9前后翻转的同时可带动转动座9水平转动,使得车把组件6首先可以绕转动座9前后翻转调节倾角,也即调整用户的骑行姿态,这种设计方式下车把组件6的倾角调节范围大,用户可以很舒适的进行姿态调整;其次车把组件6依次通过转动座9、连接块10、偏转块11、齿轮12、前叉连接块13与前叉5联动,在需要操作自行车的前轮左右偏转来调整方向时,先控制车把组件6左右偏转,进而带动转动座9转动,转动座9依次带动连接块10、偏转块11转动偏转,偏转块11上第一轮齿11a经齿轮12带动第二轮齿13a同向转动,最终得以控制前叉5带动前轮同向偏转,进而调整自行车的行车方向。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该自行车还包括铰接块14,车把组件6上对应设置有铰接头 15,车把组件6通过铰接头15铰接在转动座9上;铰接块14上设置有呈十字交叉的第一铰接轴14a、第二铰接轴14b,铰接头15铰接在第一铰接轴14a上,铰接块14通过第二铰接轴14b铰接在转动座9上。铰接头15的一端可以是相对设置两个固定片,而固定片之间的间距大于转动座9的宽度,使得铰接头15可以绕第一铰接轴14a转动,实现车把组件6 的前后倾角调节。同时,该铰接头15还可以通过第二铰接轴14b带动转动座9转动,最终实现与前叉5的联动对前轮单元2的行车方向调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自行车还包括下部限位板16,上述的偏转块11、齿轮12以及前叉连接块13均转动安装在下部限位板16上,偏转块11的远离下部限位板16的一侧还设置有上部限位板17,连接块10的一端穿过上部限位板17安装在偏转块11上。其中,上部限位板17用于与下部限位板16配合使用,对偏转块11、齿轮12以及前叉连接块13 的上部和下部进行配合限位固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部限位板17上可以如下部限位板 16一样设置多个转轴孔,使偏转块11、齿轮12、前叉连接块13依靠转轴在上部限位板17 上转动。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该自行车还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封装块18和右封装块19,左封装块18、右封装块19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纳偏转块11、齿轮12、前叉连接块13的容纳槽20。在使用上部限位板17和下部限位板16对偏转块11、齿轮12以及前叉连接块 13的上下限位固定后,还可以设置左封装块18和右封装块19对偏转块11、齿轮12以及前叉连接块13的左右两侧进行封装,避免这三个部件受损。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包括一车架单元1以及设置在车架单元1上的座椅4、驱动单元、前轮单元2和后轮单元3;一前叉5,前叉5的一端连接在前轮单元2的中心轴上,还包括与前叉5联动的可朝前轮单元2 行进方向翻转一定角度的车把组件6,以及用于锁定车把组件6的翻转状态的锁紧机构7。其主体部分与实施例三中所示自行车主体类似,区别在于驱动单元的设计形式。其驱动单元采用现有技术的常规技术手段,也即在后轮单元3的转轴上安装飞轮,在车架单元1上安装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通过车架单元内的电机驱动,驱动齿轮通过链条与后轮单元上的飞轮传动连接;该驱动单元也即普通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驱动单元,包括车架单元内设置的充电电池等,本发明均不做详细描述;其车把组件6包括设置在前叉5上端的把手,且把手上设有控制前、后车轮单元的扳闸以及车铃、指示灯、电源开关、仪表等,此为现有技术电动自行车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发明不做详细描述。该实施例的其他技术方案如实施例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