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车的变速系统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2268发布日期:2020-07-07 14:4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车的变速系统及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创作发明涉及一种脚踏车的手动及全自动变速的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习知目前市场销售的脚踏车,一般使用链条来传递脚踏轮的动力到后轮,来推动脚踏车往前行,并倚靠脚踏轮与后轮的齿数比来实现省力及高速行进的档位变换,其变换档位的方法为改变在后轮侧的拨链器位置,促使拨链器上的链条移位到相邻变速塔轮牙盘上来实现换档,所以一趟行程下来档位变换可能需超过数十次~数百次来适应各种路况,如道路红绿灯,上下坡,汽车或行人各种障碍物等,皆可能需重新起步或加速,高速,煞停,不停地重复此循环。

并且此应用存在一难解困局,如图20,掉链问题为现今拨链器无法解决的难题,因现今变速方式为拨链器29将链条27拨离原变速塔轮28牙盘的运行轨道,驱使链条27带往下一牙盘轨道,搭附其欲变换目的档位牙盘齿后,逐齿攀附约180度后方能完成变速动作;在链条变速换牙盘的过程时间中,骑行者如未能完善操控,或变速拨链用钢缆线26未能勤于调校保养;则掉链的情况将层出不穷,是为链条拨链变速方式的一大心病。

现今,以传动轴方式传动的脚踏车,未能成为市场的主力之一,是因为存在著变速档位少,致使骑行困難,多变速档位的变速花鼓价格偏高,维护不易。

本发明可有效提升脚踏车骑行时的脚踏动力效率及骑行时的路况安全关注度,使已被广泛使用百年之久的脚踏车得以因而成为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即是以传动轴方式,并引用离心力原理,来实现脚踏车全自动的档位变速系统。

本发明经自我检索未发现类似发明案例可提供审查官参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为解决脚踏车手动拨杆频繁转换档位,影响骑行效能及可能影响骑行者的注意力,衍伸出的骑行安全问题;习知市面上都以如图19的架构设计应用,现今的发展主要着眼于拨链器及链条不掉落的设计应用及效能改善。本发明(应用于脚踏车的全自动档位变换系统),如图1、3,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牙盘齿数配比及不用拨链器,而是通过可被控制的轴承式单向离合器来实现各种档位的变动替换控制,也就是经由设置于其间的离心机装置21推动,使脚踏车手动拨链完成变速的慢速动作,能够完全被本发明的全自动档位变速系统所取代,实现完全依照相对于地面的骑行速度来自动转换合宜档位,不用骑行者一直观注速度与档位问题及因路况变化不停的手动操作拨杆变速;如此即可获得骑行时100%的路况的关注心力,再也不用分心去操作控制速度与换档的问题。

为解决市场上脚踏车换档操控不慎容易致使掉链的问题;本发明的全自动档位变换系统,如图3,采用传动轴传动,无链条掉落的问题,免除骑行时链条掉落时的困境。

为提升传动效能,降低摩擦损耗;使用传动轮来与变速齿盘传动,当传动轮接触变速齿盘传递脚踏动能时,只有脚踏轮齿盘6与传动轮14及塔轮变速齿盘7与传动轮15的传动负载接触区域零件的滑动摩擦,其余转换为摩擦力较小的轴承滚动摩擦,所以可降低大部份摩擦力来得到较好的动力传递效率;来取代现况脚踏车用链条存在疏于保养润滑时,摩擦力会过大的问题,因为市售链条都有将近110目左右的链节,链节由链销及滚圈轴套及链板组成,由脚踏轮牙盘节圆外圆周带动时,链条由直线姿态变为半圆周带动型态,并有拨链器的张紧轮30及拨链器及导向轮29及市售9速变速塔轮28与变速时脚踏轮牙盘与塔轮牙盘非平行姿态的链条换位摩擦,所述的每一链条转弯即是在踩踏行进过程时,在变速时的过程,其牙盘与滚圈轴套都存有链节组合件的转动摩擦力产生;即是骑行过程中每一秒都存在20~30链节旋转(由链销及滚圈轴套及链板及滚圈轴套与各牙盘及非平行姿态进入牙盘时)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需克服,完全需由骑行人员多付出脚部力量做出抵抗,而此付出之力为纯耗损,无法化为脚踏车前进的行程。

脚踏车的骑行使用方法及设计与现今市场使用链条传动的脚踏车骑行习惯相近,其脚踏轮(脚踏轮齿盘6)及后轮(塔轮变速齿盘7)的变速形态都相近,来让市场快速认同。

需可增加配置,在现今市场习惯使用手动变速情况下,提供手动变速及(或)全自动档位变速系统可共享的基础,来获取更大的早期市场接受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引用技术原理,主要包含:传动控制性的“滚柱单向离合原理”;及自动变换控制性的“离心力原理”。

本发明技术主要为“可控制式多位置滚柱单向离合器的传动轮组合”,及“离心机装置21应用的变速换档拨杆”。

本发明以传动轮14、15与脚踏轮齿盘6及塔轮变速齿盘7为接触传动介面,接触传动时球形钢珠12受力并向任意方向转移滑动,可几乎完全抵消因圆形脚踏轮齿盘6或塔轮变速齿盘7,因接触传动时角度不间断的偏移造成的侧向摩擦力量产生而将其转为正向推进的向量分力,在球形钢珠12与钢珠轮盘座15-8及钢珠轮盘盖15-7的少许滑动接触面(约球形钢珠表面积的20%~35%)的滑动摩擦力,适度的上油润滑后,可得到高效率传动效能。

进一步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以滚柱单向离合原理,设置于脚踏轮齿盘6关联的3速动力变换档位组合内,与后轮轴心变速塔轮齿盘7关联的5速动力变换档位组合内,上述3速变换档位组合(为脚踏轮变速装置9)与5速变换档位组合(为后轮变速装置11),与(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其中的离心机内中心轴(链接轴套10-2),互锁结合为一体成为传动轴。

进一步优选的,如上所述的后轮轴心上的塔轮变速齿盘7,如实施例以5速塔轮变速齿盘7与5速后轮变速装置11对接;也可依照需求将变速塔轮齿盘设置为2速~9速并与相应速率的后轮变速装置对接,实现更多的速率匹配以符合个别需求。

本发明的变速系统,如图1,及图3放大图示,传动轴变速组合8与车架1呈现夹角5~30度的组合(需视所选用的脚踏轮及后轮区的塔轮变速齿盘的规格而定),用以匹配中轴区脚踏轮齿盘6及后轴区塔轮变速齿盘7的各个齿盘及传动轮的密合对接。

本发明的变速系统,如图3、8,将传动轴变速组合8内部的变速控制杆,由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带动,来控制前及后每一传动轮为负载状态或卸除脱离状态,但会保持最低速档位前及后各别一个是负载可传动状态。

本发明以离心机应用如图8、9、10、11,为响应旋转速度提升时,促使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向外侧抛离,进而拉动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向内滑动,来拉动前传动轮14及推动后传动轮15的内部传动轴的驱动心轴9-1、11-1内的变速拨杆9-6、11-2,可通过简易的替换离心锤18的质量来改变变速换档的实际转速点,实现可控全自动变速并随个人的喜好来快速简单修正变速时机点的目的。

本发明的变速系统,如图5的后轮轴心变速塔轮齿盘7为提供最低摩擦力的应用,採后轮变速个别各齿盘各自传动设计应用,来避免后轮齿盘与无制动输出的传动轮无效接触摩擦产生,(即是有负载的传动轮档位其相应塔轮齿盘会动,无负载的档位其相应塔轮齿盘及传动轮不会动,但离心机驱动齿盘例外,基于需驱动离心机,为常态与后轮转速同步转动),但基于商品市场经济走向,亦提供较为经济便宜的变速齿盘一体成型的方案,(与脚踏轮齿盘同,即是后轮轴心变速塔轮齿盘为一整体构件),即是忽略此传动轮其内部极小的单向轴承的滚针滚动摩擦力,此时低速档的传动轮档位经升档后不必脱离卸载,会呈现超越现象。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有效确实的实现依照相对于地面的行进速度自动的作出最适宜的传动齿数比,并可依照个人喜好,简易的做出变速换档速率时机,让骑行人员可无需再为换档问题忙于操作,可以均匀的腿部施力,来完成起步,加速及高速行进,及煞停或减速后的再加速,均可经由本发明的自动变速系统装置来完成,并免除可能掉链的困扰,减低长时间骑行时,忽强忽弱的出力,对于腿部关节的伤害;即可腾出时间及注意力来观注路况及周遭景物景观,增加行车安全性及真正的享受骑行时悠闲的乐趣。

提供多多种选择,将自动变速与手动变速并存于本发明中,让骑行者有更多的依照自己喜好的选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具体描述各图式并作出简单地说明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可以清楚地理解。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脚踏车的变速系统的整体装置正视图实施例。

图2为脚踏车的变速系统正视图放大图示。

图3为本发明脚踏车的变速系统的的上视图实施例及主传动部份架构放大视图。

图4:a为5速传动轮及分离式变速塔轮齿盘7的单向制动组合图示实施例。

b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一体式变速塔轮齿盘7组合立体图示。

图5为5速分离式变速塔轮齿盘7的单向制动离合式齿盘爆炸立体图示。

图6为3速传动轮及脚踏轮齿盘6组合立体图示。

图7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3速*5速)自动转换档位的传动轴心配置组合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离心机的组合段及爆炸立体图示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脚踏轮变速装置9(3段变速)总成及爆炸立体图示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离心机及后轮变速装置(5段)驱动心轴联动的图示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后轮变速装置11(5段变速)总成爆炸图立体图示。

图12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传动轴变速组合8(前3速*后5速)离心式自动转换档位变速的传动轮的传动轴总成配置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手动及自动变速合并应用的立体图示实施例示意。

a:为自动变速系统应用,由后轮变速装置变速至最高速时的形态。

b:为手动及自动变速合并应用时,常态未启动于最低速负载时的形态。

c:为手动换档将变速线调整变换至最高速位置时的形态。

d:为上述b:形态变速拨杆链结示意。

e:为上述c:形态变速拨杆链结传动示意。

图14为本发明以单纯手动变速系统操控时的传动轴总成套件配置实施例。

图15为本发明变速系统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的爆炸立体图示实施例。

图16为本发明传动轴上传动轮总成的爆炸图及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立体图示。

图17为本发明的脚踏车车架及传动轴心轴承固定环。

图18为一般的脚踏车链条。

图19为全自动档位变换系统的后轮5段变速格里森(gleason)斜齿轮盘与传动轴单向可控斜齿轮,及后挂离心机推动控制变速的联动组合立体图示实施例。

图20为引用一般脚踏车变速器照片,为市场所销售的一般脚踏车变速器案例。

附图构件号码标记进一步详细说明:

1车架。1-1脚踏轮侧固定环。1-2后轮侧固定环。1-3后轮侧固定环座,手动变速用。

2变速线套。2-1拨档环。2-2手拨换档套件,环上具止推轴承。2-3变速线。2-4平行滑移拉杆。2-5变速平行滑移件。2-6联动中心销。2-7变速线安置及滑座。

3龙头。3-1座椅垫。

4车前轮。

5车后轮。

6脚踏轮齿盘。6-1低速变速齿盘。6-2中速变速齿盘。6-3高速变速齿盘。6-4脚踏轮曲柄。6-5脚踏板。6-6半圆凹槽型齿。

7塔轮变速齿盘。7-1低速齿盘-变速齿盘。7-2中低速齿盘-变速齿盘。7-3中速齿盘-变速齿盘。7-4中高速齿盘-变速齿盘。7-5高速齿盘-变速齿盘。7-6轴心固定螺丝。7-7单向滚柱轴承套件。7-8止推轴承套件。7-9单向轴承干涉用凸缘。7-10一体成形的塔轮。7-11中轴。7-12半圆凹槽型齿。7-21低速齿盘。7-22中低速齿盘。7-23中速齿盘。7-24中高速齿盘。7-25高速齿盘。

8传动轴变速组合。

9脚踏轮变速装置。9-1驱动心轴。9-2防旋轴承内套。9-3前止推限位件。9-4止推轴承套件。9-5后止推限位件。9-6变速拨杆。9-7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

10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1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包含构件10-2,16-1,16-2,16-3,16-4,16-5,16-6,16-9等)。10-2链接轴套。10-3活动旋转架移位槽。10-4手动换档用的链接轴套。

11后轮变速装置。11-1驱动心轴。11-2变速拨杆。11-3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4单向轴承干涉用凸缘。11-5限位槽型孔

12球形钢珠。

13直线轴承套件。

14传动轮。14-1钢珠轮-低速。14-2钢珠轮-中速。14-3钢珠轮-高速。14-4钢珠轮盘盖。14-5钢珠轮盘座。14-6钢珠保持穴。14-7环形圈的小钢珠。

15传动轮。15-1钢珠轮-低速。15-2钢珠轮-中低速。15-3钢珠轮-中速。15-4钢珠轮-中高速。15-5钢珠轮-高速。15-6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7钢珠轮盘盖。15-8钢珠轮盘座。15-9钢珠保持穴。15-10套接内圈。15-11止推轴承安装槽。15-12环形圈的小钢珠。

16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1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2凹槽套件。16-3变速换位推拉杆。16-4联动心轴。16-5轴承。16-6轴承套。16-7变速换位推拉杆。16-8缓冲弹簧。16-9止推轴承套件。16-10定位弹簧。16-11联动心轴穿入孔。

17离心臂。

18离心锤。18-1离心锤锁固件。18-2压缩弹簧。18-3压缩弹簧。

19双向螺纹螺丝。

20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1滚柱。20-2滚柱弹簧。20-3保持钢珠。20-4滚柱保持架。20-5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6缓冲弹簧。20-7滑槽导引钢珠。20-8凸起结合器。20-9凹槽结合器。

21离心机装置,(包含构件16,16-1,16-2,16-4,16-5,16-6,16-8,16-9,17,18,18-1,18-2,18-3等)。

22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止推钢珠。

23止推滚珠套件。

24旋转止推滚珠轴承。

25链条。25-1链销。25-2链圈轴套。25-3链圈轴套。25-4链板。

26变速拨链用钢缆线。

27链条。

28市售9速变速塔轮。

29拨链器及导向轮。

30张紧轮。

31斜齿轮盘。31-1斜齿盘-低速。31-2斜齿盘-中低速。31-3斜齿盘-中速。31-4斜齿盘-中高速。31-5斜齿盘-高速。

32斜齿轮传动轮装置。32-1低速斜齿轮。32-2中低速斜齿轮。32-3中转速斜齿轮。32-4中高速斜齿轮。32-5高速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表达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以下叙述将结合图号与构件号进行说明,并以实施例的图形与数量及尺寸做出例举,并不表示权利范围以此为界限。

为提供一种脚踏车在骑行时可降低链条架构摩擦力的高效传动轴组合,请参阅图1、图3、图4a,可看出本发明与市售脚踏车不同的设计;请参阅图18、20,此为现今脚踏车的链条传动变速方式,链条为链节所组成,链节组成又包含链销25-1及链圈轴套25-2及25-3及链板25-4,当每一次骑行脚踏车时,骑行者踏动脚踏板后,经由脚踏轮通过链条传递动力于后轮,任何两相邻链节经脚踏轮外节圆,由平行直线相邻变更为具夹角度,盘附于脚踏轮节圆外侧圆周,过程中由平行直线变换为具角度的相邻链节及链圈轴套25-3与牙盘咬合传动,会产生摩擦力;由相邻链板之间及链销25-1与链圈轴套25-2及25-3的滑移或转动的传动摩擦,所产生的摩擦力转化为摩擦热能散溢至空气中;脚踏轮及市售9速变速塔轮28,及变速拨链器及导向轮29与变速张紧轮30,因链节需弯转传动,约有20~30链节因旋转角度而产生摩擦力,上述所有传动每一秒钟都在耗费骑行者的力气,为不能转化为行程的动力浪费;虽说此摩擦力因油酯润滑关系,体现于实际脚部出力而言,属微小之力,并不算大,但一趟行程下来,每一秒钟的无效耗损累加,经德国大学计算统计分析,可多耗费掉40%的体力;据此,如图3、4、6、12,本发明抛弃链条式传动,改以传动轴方式传动,可大幅度的降低上述的无效体力耗损,因为在传动过程中,任何一单位时间,具负载传动做功的只有脚踏侧动力输入端的传动轮14及后轮侧动力输出端的传动轮15的其中各一颗钢珠,共两颗钢珠因传动负荷力而产生滑移摩擦,转参阅图16,摩擦力来自于球形钢珠12与钢珠轮盘中钢珠保持穴15-9及14-6的转动滑移摩擦(本实施例以8mm球形钢珠及与传动轮的钢珠保持穴15-9及14-6只有20~30%的球形钢珠12接触表面积);骑行者骑行时因上述机械传动架构不同,任何微小单位时间内所需施力抵抗的摩擦力造成因子由30链节降为2钢珠所产生的摩擦力;如此将能更轻松地面对每一段行程,经上述两相比较,清楚可估量出传动轴变速组合8具降低摩擦力损耗及提升动力效率的效果(上述说明评价不计算所有轴承的细微滚动摩擦力)。

一种脚踏车的变速系统,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为提供脚踏车一种可以全自动变速的系统,主要包含脚踏动力输入的脚踏车脚踏轮齿盘6(如图6),及动力输出的脚踏车后轮的塔轮变速齿盘7(如图4、5)及脚踏车的传动轴变速组合8(如图12);其中传动轴变速组合8包含有3部分,包含有接收脚踏轮齿盘6动力源的为脚踏轮变速装置9(如图9),及传递所述动力源给塔轮变速齿盘7的后轮变速装置11(如图11),及将上述脚踏轮变速装置9与后轮变速装置11,串接结合为一体组件的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如图8)其中含括离心机装置21(如图10);将上述组件组合安装即可成为一种脚踏车的全自动变速系统,用以提升或取代现今流行于全球广大市场数十年的链条式手拨换档变速的拨链器及导向轮29,来让今后的脚踏车骑行者不用再手忙脚乱的不停的操作拨链器及导向轮29,得以自行由自己调整离心机的配重,使其能变成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自动变速器,来轻松骑行于各式复杂路况,并腾出手及注意力来更观注路况安全,并全行程的享受更悠闲的兜风及(或)更轻松的骑行乐趣。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为脚踏车的自动变速装置(如图1、3);也可增加设置构件号(2-1~2-7,详细说明于[0084]),成为手动加全自动变速的双操控变速系统,或可设为纯手动15(3*5)段变速(如图13d、e),为删除离心机装置后,将手动换档用的链接轴套10-4(如图14),替代原来的链接轴套10-2(如图8),再安装构件号(2-1~2-7)即是手动变速;如此可有手动变速,自动变速,手动加自动双操控变速系统,来满足人们的多种选择。

说明,实施例纯手动15(3*5)段变速,(仅就5速后轮变速装置区域设置提出说明,3速脚踏轮变速装置区域设置原理同5速后轮),如图3、14,为在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基础下,将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变更安置为手动换档用的链接轴套10-4,此时原离心机的压缩弹簧18-2(于图12指示),变更为设置在变速换位推拉杆16-3上的压缩弹簧18-3安装于双向螺纹螺丝19中(如图14);在车架1上新增一手动变速用后轮侧固定环座1-3取代原后轮侧固定环座1-2,来与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旋转止推滚珠轴承24结合,转参阅图13,在后轮侧固定环座1-3一侧依照销孔安装拨档环2-1并于另一侧安装变速线安置及滑座2-7,另将变速平行滑移件2-5安装于变速线安置及滑座2-7上侧,将变速线2-3锁定,再将平行滑移拉杆2-4插入变速平行滑移件2-5园形孔内,并与拨档环2-1的联动中心销2-6互锁,再将手拨换档套件2-2与传动轴组合8的后轮变速装置11内的变速拨杆11-2互锁即可(如图13a、e);当拉动变速线2-3时,负载传动由原本的钢珠轮-低速15-1,随变速线的拉动提速而一步一步的由负载钢珠轮-低速15-1,变为负载钢珠轮-中低速15-2,再变为负载钢珠轮-中速15-3,再变为负载钢珠轮-中高速15-4,再变为负载钢珠轮-高速15-5。

图13实施例为手动加全自动的双操控变速系统形态;(如下13a~13e说明请同时参阅图12、13、14所示图号)。

图13a:为自动变速形态,传动轴组合8的后轮变速装置11内的变速拨杆11-2被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推出至负载钢珠轮-高速15-5最高速时的形态,此时手拨换档套件2-2凸出,手动拨档环2-1不动。

图13b:为自动变速形态,当骑行为低速时,后轮变速装置11内的变速拨杆11-2被离心机装置21内的压缩弹簧18-2拉回至负载钢珠轮-低速15-1最低速时的形态,此时手拨换档套件2-2被离心机的压缩弹簧18-2经由变速换位推拉杆16-3及变速拨杆11-2拉回,手拨换档套件2-2的止推轴承并与拨档环2-1碰触。

图13c:为手动变速时,变速线2-3经骑行者拉动欲变速,经由变速平行滑移件2-5在变速线安置及滑座2-7上滑移,联动平行滑移拉杆2-4经联动中心销2-6,拉动拨档环2-1廻转顶升手拨换档套件2-2,手拨换档套件2-2下方有止推轴承可免去骑行时手拨换档套件2-2旋转时与固定的拨档环2-1造成的摩擦阻力,此时后轮变速装置11内的变速拨杆11-2被手拨换档套件2-2拉出至负载钢珠轮-高速15-5最高速时的形态。

图13d:为手动变速最低速的变速拨杆相对位置形态,受f1力退回最低速的常态联动心轴形态,f1力为离心机的压缩弹簧18-2或手动变速形态的压缩弹簧18-3的力(如图14所示)。

图13e:为手动变速最高速的变速拨杆相对位置形态,f2力为骑行者给予变速线2-3的力,可看出图13d、e其间具有位置差g的尺寸,为变速过程中变速拨杆11-2及变速拨杆9-6整体联动心轴的移动量,此移动量为变速过程移位量,是促使复数个各级速别传动轮的内部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做出脱离联动与负载联动的置换关键。

优选的,脚踏车的变速系统的传动用组件,如图16实施例,传动轮14、15,安装于传动轴变速组合8两端的传动件(如图12),将传动轮14区分为钢珠轮-低速14-1~钢珠轮-高速14-3,及将传动轮15区分为钢珠轮-低速15-1~钢珠轮-高速15-5以利于说明各级速别的传动轮区分;具有极低零件成本的损耗件替换优势(指球形钢珠成本:标准配件8mm,维护替换配件8.00mm~8.10mm),实现脚踏轮齿盘6与传动轮14的低摩擦力联动及传动轮15与塔轮变速盘7之间的低磨耗高效率传输能力,其间无效的脚踏动力被转化为摩擦力的比值极低;(传动轮)包含(各级速别的钢珠轮):具有复数个球形钢珠12,安装于钢珠轮盘座15-8的相等间距角度上,具有钢珠保持穴15-9,及钢珠轮盘盖15-7的相等间距角度上具有钢珠保持穴14-6(钢珠轮盘盖15-7与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所述2者的钢珠保持穴14-6相同),所述钢珠轮盘座与盖的钢珠保持穴包裹每一球形钢珠12表面积约为20%~35%,在两侧面及底部支撑面包裹,球形钢珠12可在钢珠保持穴中同一中心点的任意方向自由滑动,因为是球形传动,使具备有绝佳传递任意角度时的外圆切线方向的动力向量分力功能,使其传递脚踏动能时的无效能量耗损最低;钢珠保持穴15-9及钢珠保持穴14-6为一合并的立体球形穴,将球形钢珠12放入所述钢珠保持穴后,将钢珠轮盘座与盖以螺丝锁定,形成脚踏轮齿盘6及塔轮变速齿盘7所特有的效能,就是具备转移侧向向量分力,减少旋转时侧向摩擦的产生,也就是可提升传动效能的传动齿;同时也提供另一选项,如图16将钢珠保持穴15-9内侧增加一环形圈小钢珠15-12,及钢珠保持穴14-6内侧,增加一环形圈小钢珠14-7,来将每一钢珠保持穴与球形钢珠12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如此能提供几乎无滑动摩擦力的高效能传动效果;另外在传动轮14及传动轮15的每一单侧边安装有止推轴承套件9-4及止推滚珠套件23,用以避免传动轮多只排列时的相互转动干涉,(上述止推轴承套件9-4安装于传动轮14侧与止推滚珠套件23安装于传动轮15侧,为同功能但安置不同区域的构件);并在传动轮的内孔套接入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并藉此得以实现控制由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来开启负载或关闭负载,做出对传动轮14或传动轮15,其中的各级速别钢珠轮的负载传动转换。

优选的,为开拓性的脚踏车变速系统的控制用组件,如图15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具有半圆形滚柱保持架20-4、滚柱20-1、滚柱弹簧20-2、保持钢珠20-3、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缓冲弹簧20-6、滑槽导引钢珠20-7;将缓冲弹簧20-6及滑槽导引钢珠20-7组装入两只半圆形滚柱保持架20-4的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内,依照图7所示的限位槽型孔11-5位置,依照滚柱保持架20-4上的凸起结合器20-8及凹槽结合器20-9的组合位置,组装进已插入对准位置的变速拨杆9-6的驱动心轴9-1及已插入变速拨杆11-2的驱动心轴11-1后,依照滚柱保持架20-4的安装位置再将滚柱20-1、滚柱弹簧20-2、保持钢珠20-3安装置入,后将传动轮14或传动轮15套入,此时如图16所示的钢珠轮盘座15-8的内侧中心孔也就是套接内圈15-10便成为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的离合控制对象构件外圈环侧;因为搭配组装的限位槽型孔11-5与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有一角度旋转余裕,故可通过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及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3的滑槽曲线轴向滑移,经由滑槽导引钢珠20-7推动旋转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来让环绕的滚柱20-1与套接内圈15-10通过驱动心轴9-1或驱动心轴11-1的单向轴承干涉用凸缘11-4做出干涉闭锁联动,使所述驱动心轴9-1或11-1与所述套接内圈15-10实现闭锁同步联动,实现对传动轮14的动力输入及传动轮15的动力输出的联动做出负载与卸载的转换控制,即是达到变速用途的转换齿比的功能目的。

变速系统的全自动变速驱动应用,参阅图2、6、8、10、12实施例,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包含有离心机,因脚踏动力经脚踏轮齿盘6的低速变速齿盘6-1,驱动钢珠轮-低速14-1,通过传动轴变速组合8,驱动钢珠轮-低速15-1,旋转带动低速齿盘7-1,联动车后轮5做出高扭距的低速起步,脚踏车起步后开始加速车后轮5旋转前行,车后轮5并常态性的同步联动低速齿盘7-1旋转;此刻起步瞬间钢珠轮-低速15-1主驱动车后轮5,传动轴变速组合8上所有的构件转速一致,但是当车速加快后,当传动轴变速组合8在任何时间内的由脚踏轮齿盘6旋转输入动能转速速率小于车后轮5所反馈给钢珠轮-低速15-1的转速速时,钢珠轮-低速15-1内部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即刻呈现超越现像,也就是车后轮5反馈带动钢珠轮-低速15-1旋转,联动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同步联动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这时,离心机的离心锤18及相关组件转速大于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的链接轴套10-2,形成转速差异;所以此转速差异需应用滚动接触形态给予排除彼此的干涉,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包含组件如下说明,请参阅图8,因为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内与凹槽套件16-2互锁为一体,两者内侧空间具有联动心轴16-4,联动心轴16-4两侧再安装轴承16-5,轴承16-5上再安装轴承套16-6,因此联动心轴16-4可以任意转速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内与凹槽套件16-2的内侧壁旋转,所以链接轴套10-2的转速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的转速再无任何干涉性关联,以此化解传动轴组合8与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因多种传动齿比及多变的车速反馈所造成的转速差异,并通过联动心轴上的轴承套16-6的侧向圆周面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及凹槽套件16-2结合时所形成的两侧内侧壁接触转动,将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轴径上的移动;紧接下述,以此化解了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与传动轴变速组合8中间的链接轴套10-2的转速差异,再通过联动心轴16-4串接联动心轴穿入孔16-11,通过变速换位推拉杆16-3来传递离心机的移位动能,完成自动变速的功能;如下说明,此时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其离心机的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被装置于因压缩弹簧18-2推力而呈现两平行状态的离心臂17中间连接固定孔,因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固定于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上不会移位,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因上述脚踏起步动作而与钢珠轮-低速15-1同步低速旋转,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因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带动离心臂17旋转,装置在其上方的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开始产生向外侧抛离的离心力,两离心臂17因离心力使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向外侧抛离时拉动而同步缩减两可旋转离心臂17的两侧组装点间距,因转速提升渐渐形成夹角并拉动另一侧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靠近,此刻因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的离心力所形成的离心臂17内缩力与压缩弹簧18-2的外推力形成平衡关系,而悬停于一动态平衡点上,以此来实现推动变速拨杆9-6、11-2的转换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的离合能力的变速功能;因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内部组合的联动心轴16-4联动变速换位推拉杆16-3并同步带动两端的变速拨杆9-6及变速拨杆11-2在活动旋转架移位槽10-3内做出旋转时的轴径向滑移,进而由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11-3内的滑槽曲线来拨动改变使各个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作出离与合的置换功能,此成为自动变速的更换档位的动力来源;进-步以图8、12详述: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所产生的离心力是用来抵抗图12所示的离心机活动旋转架回位用压缩弹簧18-2的回复弹力,视传动轴的旋转速度与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的共同质量决定离心力的大小,离心力驱使离心臂17内缩与压缩弹簧18-2回复力会驱使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平衡于任意位置,此位置即为依照所述车速及离心锤质量来决定,如需改变所设定的脚踏车速的理想变速变换触发位置时,即是自认所应调整搭配最合宜的变速档位位置时;如此即可以增加离心锤18的质量方式,方便的来调整自动变速的时机点,在压缩弹簧18-2不变,并增加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的总体质量时,即可加快自动变速的时点,即是,起步后,达到相对原来较慢的车速时,即会升档方便加速骑行,反之,减除离心锤18的质量时,则起步后,达到相对原来较快的车速时,才会升档来加速骑行,如此就可依照个人的体力自己轻松地来定义自己的自动变速的功能机制;骑行者可合宜的自我调整增减离心锤的质量,来调试适合自己的离心机自动变速的条件参数,让自己能真正的享受每一趟属于自我的轻松行程。

变速系统的脚踏轮驱动组件,如图6实施例,脚踏轮齿盘6,为一体式金属件,具有3层环型齿环,具内圈低速变速齿盘6-1,及中圈中速变速齿盘6-2,及外圈高速变速齿盘6-3,内圈低速变速齿盘6-1的齿高高于外圈高速变速齿盘6-3,并以5度~30度角度呈现(视后轮变速齿盘及脚踏轮变速齿盘的选用规格),用以搭配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后轮外斜式安装;如图3所示,骑行者踩踏脚踏板6-5,脚踏旋转力经脚踏轮曲柄6-4传递给脚踏轮齿盘6上方的变速齿盘,来传动脚踏旋转力;转回图6审视,使脚踏轮齿盘6上方的半圆凹槽型齿6-6具有旋转动能来驱动传动轮14,其传递过程为具圆润边角的半圆凹槽型齿6-6带动传动轮14上的球形钢珠12,并使传动轮14依循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中心轴线旋转;经传动轮14被输入旋转动能时,通过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旋转动能传递;如图4所示,同样的在接收旋转动力输出端的塔轮变速齿盘7上方的齿盘传动齿,具圆润边角的半圆凹槽型齿7-12,接收来自传动轴变速组合8所带动的传动轮15的球形钢珠12所提供的旋转动能,促使脚踏车前行;还有在脚踏轮齿盘6的各变速齿盘与传动轮14的球形钢珠12的接触传动过程中,具有脚踏轮齿盘6转动过程的园切线接触夹角,球形钢珠12在被旋转带动的过程中,具有初始接触角的受力,及半圆凹槽型齿6-6与球形钢珠12正中心接触时的受力,及末端接触角的受力,上述3阶段受力过程中,因施力与受力的接触角度时时变化,所以具有复杂的侧向向量分力产生,但是因为球形钢珠12与钢珠保持穴14-6、15-9具少接触面的低摩擦阻抗关系,能驱使球形钢珠12受力时的自体球形任意旋转,能将绝大部分的施力侧的侧向向量分力,转换为有效能的正向向量力及较少的侧向向量分力耗损,故而能大大的减低因负载传动时的无效传动向量分力的浪费,所以半圆凹槽型齿6-6与球形钢珠12的传动形态具有高效率的动能传递效果。

变速系统的后轮驱动组件,如图4、5实施例,塔轮变速齿盘7,为多件金属件组合装置,具有5层环型齿环,具外圈低速齿盘7-1,及中低速齿盘7-2,及中圈中速齿盘7-3,及中高速齿盘7-4,及内圈高速齿盘7-5,整体组合装置的内圈高速齿盘7-5的齿高高于外圈低速齿盘7-1,并以5度~30度角度呈现,用以搭配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后轮外斜式安装,齿盘传动齿为配合球形钢珠12的半圆凹槽型齿7-12具有如同上一实施方式[0094]说明项的低摩擦特性;如图5,各个低速~高速齿盘(包含7-1~7-5)间设有止推轴承套件7-8,用以让各个齿盘独立旋转或停止,不受相邻齿盘旋转运动的影响;低速齿盘7-1具有一中轴7-11并与车后轮5的车轴心卡槽镶嵌互锁,后以轴心固定螺丝7-6固定整体装置,中轴7-11为套接入的中低速齿盘7-2~高速齿盘7-5的单向滚柱轴承套件7-7的共同内轴;其中中低速齿盘7-2~高速齿盘7-5中任一齿盘被相对应关连的钢珠轮-中低速15-2~钢珠轮-高速15-5传动负载时,即启动被传动负载的变速齿盘内轴孔中的单向滚柱轴承套件7-7闭锁,并与中轴7-11闭锁结合传递转动动能至车后轮5让脚踏车行进;其余未被钢珠轮-中低速15-2~钢珠轮-高速15-5传动负载的相应关连的中低速齿盘7-2~高速齿盘7-5的其中任3件会纹风不动,当然未被变速系统负载的钢珠轮-低速15-1~钢珠轮-高速15-5的其中任4件,因单向轴承关系也是不会被传动轴变速组合8传动旋转;(但是钢珠轮-低速15-1在脚踏车于停止到起步后,属于负载传动输出来驱动低速齿盘7-1,加速后因下坡加速或惯性因素在急速踩踏加速后的停止踩踏,在任意时点低速齿盘7-1的转速快于输入的钢珠轮-低速15-1时,即形成单向超越,由低速齿盘7-1反馈动能给钢珠轮-低速15-1,带动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联动的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当转速高于链接轴套10-2时,形成离心机的内部差速,只要此时车速够快,能反馈给离心机即可变速进入较高齿比的档位,相关对应的解决方式如[0093]说明;)于离心机因传动轴变速组合8旋转加快而启动换档,钢珠轮-中低速15-2~钢珠轮-高速15-5开始接续反应离心机因为旋转的离心力所做出的作动推力,此时不管是任一变速齿盘被作动,在起步时开始旋转的低速齿盘7-1皆得以持续运行,因任一中低速齿盘7-2~高速齿盘7-5运作时皆会推动与低速齿盘7-1连接的中轴7-11及车后轮5;低速齿盘7-1不间断的旋转及加速提供动力回馈给钢珠轮-低速15-1(此刻钢珠轮-低速15-1与传动轴变速组合8属超越状态),也就是带动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提供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实时反应车速的离心力动能,如此即可为实时自动反馈的变速系统。

优选的,全自动档位变速系统,如图12实施例,传动轴变速组合8,是由脚踏轮变速装置9及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及后轮变速装置11共同组合而成,两侧端皆具有传动轴限位用旋转止推滚珠轴承24及防旋轴承内套9-2(参阅图9),用以将所述传动轴固定于车架1的脚踏轮侧固定环1-1及后轮侧固定环1-2中旋转传动(参阅图17);上述脚踏轮侧固定环1-1及后轮侧固定环1-2的环中心轴线,依照脚踏轮齿盘6的齿高斜度延伸轴线,及塔轮变速齿盘7的齿高斜度延伸轴线,所述传动轴变速组合8所要安装的位置为上述两平行线的平行中心轴线;

其中所述脚踏轮变速装置9,如图9,具钢珠轮-低速14-1~钢珠轮-高速14-3其传动齿为球形钢珠12,与相搭配的脚踏轮齿盘6的半圆凹槽型齿6-6相搭配实现低摩擦传动,脚踏轮齿盘6受脚踏力旋转时钢珠轮-低速14-1~钢珠轮-高速14-3同步动做旋转;转参阅图9,脚踏车起步时变速拨杆9-6的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位于最右侧位置且被防旋轴承内套9-2限制自由旋转,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的滑槽曲线经滑槽导引钢珠20-7启动如图15所示的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做出旋转位移,于驱动心轴9-1上的限位槽型孔11-5内的余裕空间做出旋转,促使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旋转,带动滚柱20-1与图9所示单向轴承干涉用凸缘11-4开始干涉闭锁,使由脚踏轮齿盘6的旋转力经钢珠轮-低速14-1传递给驱动心轴9-1开始旋转,其余钢珠轮-中速14-2、钢珠轮-高速14-3同样接受脚踏轮齿盘6的旋转力旋转但不传递动力给驱动心轴9-1,此时钢珠轮-中速14-2、钢珠轮-高速14-3会产生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的滚动摩擦的低摩擦耗损,待起步后进入加速阶段,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会带动变速换位推拉杆16-7,经缓冲弹簧16-8来拉动变速拨杆9-6左行,直至加速提升至某一速率下,经离心力提升的推动下,由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对钢珠轮-中速14-2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内部的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给予旋转移位,后使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呈现干涉闭锁负载,并同步给予钢珠轮-低速14-1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给与脱离卸载,此时即完成起步后加速时的变速,依此步骤后续完成钢珠轮-高速14-3的负载及钢珠轮-中速14-2的卸载,达成变换传动齿比的变速机制;

其中所述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如图10、11,具离心机装置21,所述离心机装置21包含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15-6,由离心机用钢珠轮盘盖止推钢珠22来与链接轴套10-2区隔,并联动离心机固定旋转架16,经离心臂17连动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凹槽套件16-2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结合,其中离心臂17上的离心锤18及离心锤锁固件18-1,因旋转离心力,拉动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内移,促使其中联动心轴16-4两端套接轴承16-5及再套接的轴承套16-6,其轴承套16-6的两侧壁推拉并旋转于凹槽套件16-2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结合所形成的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一起做出轴径上的移动,如图8所示于过程中凹槽套件16-2前设有止推轴承套件16-9与如图12所示的压缩弹簧18-2接触旋转,利用止推轴承套件16-9消除链接轴套10-2与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的转速差异问题;经上述通过联动心轴16-4对变速换位推拉杆16-3给予推拉的动能,联结变速拨杆9-6及变速拨杆11-2,达成变速功能;其中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主要功能区分为对应脚踏旋转动力输入与车速反馈存在旋转速度差异的解决方式的构件组成,包含上述的链接轴套10-2,离心机活动旋转架16-1,凹槽套件16-2,变速换位推拉杆16-3,联动心轴16-4,轴承16-5,轴承套16-6等构件组合;上述离心机驱动原理及组装如[0093]所述,在做好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组件的安装后;如图7,将链接轴套10-2由双向螺纹螺丝19将驱动心轴9-1与链接轴套10-2作右旋螺纹的互锁,之后再以另一只双向螺纹螺丝19与组装好的后轮变速装置11同样的作右旋螺纹的互锁,而成为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整体组件;

其中所述后轮变速装置11,如图11,具钢珠轮-低速15-1~钢珠轮-高速15-5,其传动齿为球形钢珠12,与相搭配的塔轮变速齿盘7的半圆凹槽型齿7-12相搭配实现低摩擦传动,在受脚踏轮齿盘6旋转时推动钢珠轮-低速14-1或钢珠轮-中速14-2或钢珠轮-高速14-3后,使传动轴变速组合8的后轮变速装置11的驱动心轴11-1具旋转力,钢珠轮-低速15-1~钢珠轮-高速15-5会被依照车速推动离心机来定义哪一传动轮为闭锁负载,其余为脱离卸载;经由双向螺纹螺丝19与链接用变速驱动装置10链接的驱动心轴11-1接受来自脚踏轮齿盘6的脚踏动力,驱动心轴11-1上方组装上5只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后,于上方再安装套上钢珠轮-低速15-1~钢珠轮-高速15-5,且各传动轮间具止推轴承套件23防止相邻传动轮干涉如图11、16所示;如图11脚踏车起步时变速拨杆11-2的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3位于最右侧位置,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3的滑槽曲线,经滑槽导引钢珠20-7启动如图15所示的轴承保持架开闭器20-5,于驱动心轴11-1上的限位槽型孔11-5内余裕空间做出有限度的角度旋转,促使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旋转,此时滚柱20-1与图11所示单向轴承干涉用凸缘11-4开始干涉,使由驱动心轴11-1的旋转力经滚柱20-1与钢珠轮-低速15-1的强制干涉闭锁,传递旋转动能给钢珠轮-低速15-1开始旋转,其余钢珠轮-中低速15-2~钢珠轮-高速15-5没有接受来自驱动心轴11-1的旋转力,其内部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呈现滚柱20-1滚动的低摩擦耗损,待起步后进入加速阶段,如图8,离心机旋转驱动组合10-1会带动变速换位推拉杆16-3来推动变速拨杆11-2左行,直至加速提升至某一旋转速率下,经离心力提升的推动下,如图11由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3对钢珠轮-中低速15-2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给与闭锁负载,并同步给予钢珠轮-低速15-1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给与脱离卸载,此时即完成起步后加速时的变速,依此步骤后续完成钢珠轮-中速15-3的负载及钢珠轮-中低速15-2的卸载,后续步骤相同,达成钢珠轮-中高速15-4及钢珠轮-高速15-5变换传动齿比到高速骑行的变速机制。

进一步优选的,大负载的全自动档位变速系统,如图19实施例,包含以斜齿轮盘31,及斜齿轮传动轮装置32,及后挂离心机装置;其中所述斜齿轮盘31,具有5层环型斜齿轮盘,以格里森(gleason)斜齿轮盘应用为在需要较强大的传动力强度环境条件的应用形态,各速别斜齿轮盘因直径大小而有不同的齿斜率;

其中斜齿轮传动轮装置32,具有搭配斜齿轮盘31的各个斜齿轮盘不同斜率的斜齿轮传动轮,有低速斜齿轮32-1、中低速斜齿轮32-2、中转速斜齿轮32-3、中高速斜齿轮32-4、高速斜齿轮32-5需完全对照编号组合搭配如中低速斜齿轮32-2需完全搭配中低速用斜齿轮盘31-2运转,能得到大传动力,虽存在较大的齿轮运转摩擦力,但是与链条式传动相比,所会产生的摩擦力尚且小于链条式的传动摩擦力;

其中后挂离心机装置操作原理同[0093]所述相同,主要区别为原推动变速改为拉动变速。

进一步优选的,更经济简单形态的应用,如图4,其中a图为前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说明的塔轮变速齿盘7及后轮变速装置11的应用例;图b为一较简单且经济形态的应用例,采用单一金属构件制作而成的一体成形的塔轮7-10,具有较扁平的体积,更轻的质量,更便宜的价格成本,但是会加大一些传动摩擦耗损,所增加的摩擦力都是属于滚动钢珠的形态摩擦,所以在整体动能摩擦力耗损的设计计算上,并不造成负担,所以将前述的塔轮变速齿盘7替换为一体成形的塔轮7-10,并同步将变速拨杆9-6的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9-7及变速拨杆11-2的单向轴承离合控制滑槽11-3替换设计操控为启动负载后不卸除的模式,即是例如钢珠轮-中低速15-2启动负载后持续保持负载,当升档为钢珠轮-中速15-3负载传动时,钢珠轮-中低速15-2并不脱离负载其所属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为被超越的形态,此时脚踏车以钢珠轮-中速15-3所对应中速齿盘7-23为动力传递齿盘推动前行,同理加速升档为钢珠轮-中高速15-4负载传动时,钢珠轮-中速15-3所属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为被超越的形态,再加速升档为钢珠轮-高速15-5负载传动时,钢珠轮-中高速15-4所属的单向轴承离合套件20为被超越的形态,也就是钢珠轮-中高速15-4、钢珠轮-中速15-3、钢珠轮-中低速15-2、钢珠轮-低速15-1均为被较高转速超越的形态;当车速减速自动降档时,钢珠轮-高速15-5脱离负载,由钢珠轮-中高速15-4瞬间无缝直接接替传动,也就是由超越形态直接回复到负载传动形态,再减速时同理由钢珠轮-中速15-3直接接替传动,其他的降档减速同所述原理说明,如上所述操控系统将更精简的反应到骑行操作的直接性,更加的适合于城区交通的多红灯路口或骑行于山区运动需快速及变换变速来迎合各种上下坡及复杂的路况的起步,加速及停止的快速来回操控操作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变速系统在起步,加速,再加速,减速,煞停,起步,再加速,的骑行过程中,骑行者针对路况所需给予的各种状况处置,反映到行车车速时,均可以实际车速来自动转换变速,及自我调整增减离心锤18的质量,改变为适合自己当时行程上需求的变速机制,不用付出额外的体力及精神上的负担,解决了骑行时的路况可能产生的超体力负荷及精神关注上的安全隐患,相信本发明今后将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单车骑行体验。

本实施方式所举(3速*5速)为应用例,本发明可套用更多级别的变速档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