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5108发布日期:2018-11-09 22:3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现阶段国家政策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且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充电孔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充电孔须具有好的防水防尘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孔不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导致电动汽车充电孔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很多汽车厂家对电动汽车充电孔进行设计,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孔盖总成[专利号:201420164853.4;申请公布号:CN203753248U],包括盖板和锁扣,盖板内侧一端设有锁舌,所述充电孔盖总成安装在电动汽车前保险杠上,所述前保险杠上设有充电孔盖支座和锁扣安装孔,锁扣安装在锁扣安装孔内,盖板内侧与锁舌相对的另一端固定有旋转臂,旋转臂的末端设有转轴,充电孔盖支座上设有转轴的安装孔,盖板通过转轴与充电孔盖支座的孔轴配合实现旋转功能,转轴上安装阻尼弹簧,阻尼弹簧两端分别卡到旋转臂和充电孔盖支座上,阻尼弹簧向旋转臂预设弹开方向的作用力。

该种充电孔结构是在盖板的内侧设置防水罩,并在防水罩的内部安装密封圈,关闭盖板时,密封圈会与充电孔配合,从而对充电孔进行密封。但是,由于密封圈是设置在盖板上的,每次充电均需要翻转盖板,导致充电孔与密封圈分离,密封圈分离后与外界接触会掺入杂物,且频繁的翻转盖板会造成密封圈与充电孔之间配合松弛,进而导致充电孔的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包括充电小门、充电口盒和充电口座,所述充电口盒的两端分别与充电小门和充电口座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口盒靠近充电口座的一端具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的孔壁上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内圈横截面呈波浪形,所述充电口座靠近充电口盒的一端设有定位筒,所述密封圈套在定位筒外。

本汽车充电孔结构的工作原理是:装配时,通过螺栓将充电口座固定在充电插座上,然后将充电口盒的密封圈与充电口座的定位筒配合使得充电口盒与充电口座相连,即可完成对充电孔的装配,充电时,打开充电小门,将充电插头对准汽车充电孔插入,即可对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结束时,拔出充电插头,关闭充电小门,即可结束对汽车的充电。定位筒的外径大于密封圈的内径,定位筒与密封圈之间的配合紧密,进而保证充电口盒与充电口座连接处的密封性,定位筒内圈的褶皱能够减小定位口盒与定位口座之间的定位误差,且由于密封圈设置在充电孔与定位筒之间,因此翻转充电小门不会对密封圈的密封性造成破坏,从而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圈直径由密封圈的底部逐渐缩小至密封圈的顶部,所述定位筒的顶端呈弧形。该种结构使得密封圈与定位筒配合后,密封圈与定位筒的完全贴合且顶端收敛,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所述密封圈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具有凹陷部。由于密封圈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圈与定位筒配合时,凹陷部能够在弹力作用下挤压和回弹,从而使得定位筒与密封圈之间的安装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所述充电口盒靠近充电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充电孔的安装槽,所述密封圈的外圈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能够嵌入到安装槽中,且所述密封圈通过注塑的形式固连在充电口盒上。通过观察安装部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情况能够判断密封圈是否安装到位,密封圈与充电口盒通过注塑相连使得密封圈与充电口盒连接处的密封性好,从而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所述充电口座顶面的外侧壁上具有凸沿,所述充电口座的侧壁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卡接充电插座的卡扣,且所述充电口座上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绕定位筒的轴线开设。充电口座固定时,先通过卡扣与充电插座的座体相卡接,卡接到位后,凸沿能够贴靠在充电插座上,使得充电口座预固定在充电插座上,再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将固定口座拧紧在充电插座上,进而使得充电口座牢靠地固定在充电插座上。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汽车充电孔结构还包括铰链,所述铰链包括支撑部、连接部和转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和转动部相固连,所述支撑部与充电小门相卡接,所述转动部铰接在充电口盒中,所述转动部的外侧壁与充电口盒的内侧壁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Z形弹簧,所述Z形弹簧的一端与转动部相连,所述Z形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空腔上。铰接连接使得铰链能够带动充电小门打开或者关闭,Z形弹簧的设置使得铰链能够带动充电小门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从而使得汽车充电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中,所述连接部的中部设有限位脚,所述限位脚能够抵靠在充电口盒的底端上,所述充电口盒的顶端设有限位块,所述充电小门的内侧面能够抵靠在限位块上。通过按压充电小门能够判断出充电小门的闭合情况,避免出现充电小门未闭合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充电孔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汽车充电孔的密封圈设置在充电口盒与充电口座之间的连接处,定位筒的外径大于密封圈的内径使得定位筒与密封圈之间的配合紧密,且定位筒内圈的褶皱能够消除定位口盒在定位口座上的定位误差,从而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2、密封圈与定位筒配合的过程中,密封圈的凹陷部能够在弹力作用下挤压和回弹,密封圈与定位筒配合后,密封圈逐渐收紧至定位筒的顶端,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充电孔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汽车充电孔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汽车充电孔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汽车充电孔结构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小门;2、充电口盒;21、充电孔;22、安装槽;3、充电口座;31、凸沿;32、卡扣;33、固定孔;4、密封圈;41、凹陷部;42、安装部;5、定位筒;6、铰链;61、支撑部;62、连接部;63、转动部;7、空腔;8、Z形弹簧;9、限位脚;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汽车充电孔(21)结构包括充电小门(1)、充电口盒(2)和充电口座(3)。

如图3所示,充电口盒(2)的两端分别与充电小门(1)和充电口座(3)相连,充电口盒(2)靠近充电口座(3)的一端具有充电孔(21),充电口盒(2)靠近充电孔(2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充电孔(21)的安装槽(22),密封圈(4)的外圈具有安装部(42),安装部(42)能够嵌入到安装槽(22)中,且密封圈(4)通过注塑的形式固连在充电口盒(2)上,如图4所示,密封圈(4)的内圈横截面呈波浪形,充电口座(3)靠近充电口盒(2)的一端设有定位筒(5),密封圈(4)套在定位筒(5)外,密封圈(4)的内圈直径由密封圈(4)的底部逐渐缩小至密封圈(4)的顶部,定位筒(5)的顶端呈弧形,密封圈(4)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具有凹陷部(41)。

充电口座(3)顶面的外侧壁上具有凸沿(31),本实施例中,充电口座(3)的侧壁上具有两个用于卡接充电插座的卡扣(32),且电口座上开设有四个固定孔(33),实际生产中,卡扣(3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或者六个,固定孔(33)的数量可以为六个或者八个,固定孔(33)绕定位筒(5)的轴线开设。

汽车充电孔(21)结构还包括铰链(6),铰链(6)包括支撑部(61)、连接部(62)和转动部(63),连接部(6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部(61)和转动部(63)相固连,支撑部(61)与充电小门(1)相卡接,转动部(63)铰接在充电口盒(2)中,转动部(63)的外侧壁与充电口盒(2)的内侧壁形成空腔(7),空腔(7)中设有Z形弹簧(8),Z形弹簧(8)的一端与转动部(63)相连,Z形弹簧(8)的另一端抵靠在空腔(7)上,连接部(62)的中部设有限位脚(9),限位脚(9)能够抵靠在充电口盒(2)的底端上,充电口盒(2)的顶端设有限位块(10),充电小门(1)的内侧面能够抵靠在限位块(10)上。

装配时,先将充电口座(3)的卡钩与充电插座相卡接,充电口座(3)的凸沿(31)与充电插座相贴靠,通过螺栓将充电口座(3)固定在充电插座上,然后将充电口盒(2)的密封圈(4)与充电口座(3)的定位筒(5)配合使得充电口盒(2)与充电口座(3)密封相连,即可完成对充电孔(21)的装配,该种结构使得充电口盒(2)与充电口座(3)之间的密封性好,且翻转充电小门(1)不会对密封圈(5)的密封性造成破坏,从而提高汽车充电孔的密封性。充电时,打开充电小门(1),将充电插头对准汽车充电孔(21)插入,即可对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结束时,拔出充电插头,关闭充电小门(1),即可结束对汽车的充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充电小门(1)、充电口盒(2)、充电孔(21)、安装槽(22)、充电口座(3)、凸沿(31)、卡扣(32)、固定孔(33)、密封圈(4)、凹陷部(41)、安装部(42)、定位筒(5)、铰链(6)、支撑部(61)、连接部(62)、转动部(63)、空腔(7)、Z形弹簧(8)、限位脚(9)、限位块(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