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914发布日期:2018-12-07 22:1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



背景技术:

根据施工需要,施工现场经常放置有氧气瓶和乙炔瓶等,而气瓶为危险性较大的容器,严禁倒放、撞击,且应当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通常施工现场装卸运输频繁,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多使得环境杂乱,这一系列因素使得氧气瓶和乙炔瓶等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且作业过程中存在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的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包括第一行走轮对及设于第一行走轮对上的一对把手,一对所述把手上设有用来承托气瓶瓶底的第一托板、用来承托气瓶瓶身的第二托板、以及用来折盖气瓶的盖板,所述第二托板为圆弧板且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托板的高度,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相对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则45°≤β≤6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远离所述第一托板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一个所述把手上设有用来放置灭火器的收纳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一侧通过铰链与其中一个所述把手铰接,盖板相对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所述把手通过锁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为圆弧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下方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所述把手上端相连,支撑杆下端设有第二行走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把手与同侧的所述支撑杆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杆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下端铰接,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所述把手上端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有加强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托板设有多块并沿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在第一行走轮对上设置一对把手,在一对把手上设置第一托板用来承托气瓶的瓶底部分,设置第二托板用来承托气瓶的瓶身部分,并设置盖板将气瓶进行遮盖,结构简单,便于气瓶的运输,在盖板和圆弧形的第二托板的作用下,气瓶的稳定性好,不易倾倒,同时可避免气瓶被暴晒、撞击,提高了气瓶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中的把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行走轮对;2、把手;21、橡胶套;3、第一托板;4、第二托板;5、盖板;51、铰链;52、锁扣;6、收纳筒;7、支撑杆;71、第二行走轮;81、第一连接杆;82、第二连接杆;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施工现场用气瓶运输车,包括第一行走轮对1及设于第一行走轮对1上的一对把手2,一对把手2上设有用来承托气瓶瓶底的第一托板3、用来承托气瓶瓶身的第二托板4、以及用来遮盖气瓶的盖板5,第二托板4为圆弧板且高度大于第一托板3的高度,盖板5与第二托板4相对布置。其中,第一托板3采用平板即可实现对气瓶底部的承托,与把手2之间的夹角优选90°;盖板5优选采用圆弧板,能够与第二托板4配合,有利于保持气瓶的稳定性并更好地进行遮挡。

进一步地,把手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则45°≤β≤60°,本实施例中具体为45°。一方面使得气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往前倾倒,另一方面也便于操作人员推动把手2前进。

更进步一地,把手2远离第一托板3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21。其中,把手2主体部分为直管,远离第一托板3的一端(也即上端)朝下弯折一定角度,橡胶套21套设于弯折部分的外周。当运输车被长时间暴晒之后,橡胶套21可避免温度过高烫伤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一个把手2上设有用来放置灭火器的收纳筒6,使得灭火器可随运输车携带、运输,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利用灭火器进行处理,更加方便、安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两个把手2上均设置收纳筒6,同时放置两个灭火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盖板5一侧通过铰链51与其中一个把手2铰接,盖板5相对的另一侧与另一个把手2通过锁扣52连接。盖板5结构简单,开闭方便;锁扣52可通过常见的锁链进行锁闭。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把手2下方还设有支撑杆7,支撑杆7上端与把手2上端相连,支撑杆7下端设有第二行走轮71。运输车采用四点支撑,整体稳定性更好,推行也更省力。其中,第一行走轮对1优选采用常规的单项轮对,第二行走轮71优选采用万向轮,便于控制运输车的推进方向,转向也更灵活。

更进一步地,把手2与同侧的支撑杆7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第一连接杆81一端与支撑杆7下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82一端铰接,第二连接杆82另一端与支撑杆7下端铰接,支撑杆7上端与把手2上端铰接。第一连接杆81、第二连接杆82加强了把手2与支撑杆7之间的稳定性,同时使得支撑杆7可向把手2折叠、靠拢,便于运输车的收纳和存放,减少空间占用。需要进行折叠时,将第一连接杆81、第二连接杆82的连接点向上提升即可,非常方便。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两根支撑杆7之间设有加强杆9,有利于提升运输车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托板4设有多块并沿把手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便于输送不同类型、不同高度(或称长度)的气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