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255发布日期:2019-01-08 21:4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运送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送车。



背景技术:

筒料(如卷装的塑料、布匹等)的生产、使用过程中,由于筒料为圆柱状且重量大,对其运输比较困难。采用现有的运送车输运筒料时,一方面,由于筒料笨重导致卸载时搬动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将筒料在运送车上竖着放,筒料有倒下砸伤人员的危险,如果横着放,筒料容易滚动,造成其表面刮花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运送车,以解决现有的运送车运送筒料时筒料容易倾倒或表面划花、卸载筒料时搬动困难的问题。

一种运送车,包括车架、承载板和翻转组件;

所述承载板具有相对的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所述承载板设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第二板端与所述车架活动连接,所述承载板在所述车架上能够整体绕所述第二板端翻转,所述第一板端和所述第二板端上翘使所述承载板的用于承载物料的上表面为内凹的弧面;

所述翻转组件活动设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翻转组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以用于使所述承载板绕其第二板端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面的弧度为1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撬动杆和撬动支点机构,所述撬动支点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撬动杆与所述承载板连接且由所述撬动支点机构支撑,转动所述撬动杆能够带动所述承载板翻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撬动杆包括施力柱和连动柱,所述连动柱位于所述承载板的下方,所述连动柱的一端和所述施力柱的一端铰接,所述连动柱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下方的固定支架铰接,所述连动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施力柱由所述撬动支点机构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撬动支点机构靠近所述施力柱的与所述连动柱相连接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撬动支点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施力柱的两侧并与所述施力柱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与所述施力柱的远离所述连动柱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力柱靠近与所述脚踏板连接的一端向下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第一承载支撑座和第二承载支撑座,所述第一承载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板端,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座用于与所述第二板端活动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二板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座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座具有弧形顶端,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二板端设有多个与多个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座分别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座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可转动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运送车可用于对筒料进行运送,用于放置筒料的承载板的上表面为内凹的弧面,筒料可以稳定地横放在承载板上,减少运送过程中筒料的滚动,防止筒料表面刮花;卸载筒料时,通过翻转组件将承载板上翻,即可方便实现卸料,无需费力将筒料从车上搬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运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运送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运送车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3所示,一实施例的运送车,包括车架110、承载板120和翻转组件,承载板120和翻转组件设置在车架110上。

其中,承载板120具有相对的第一板端122和第二板端124。第二板端124与车架110活动连接,承载板120在车架110上能够整体绕第二板端124翻转。并且,第一板端122和第二板端124上翘,使承载板120的用于承载物料的上表面形成内凹的弧面。

翻转组件活动设在车架110上,翻转组件与承载板120连接以用于使承载板120绕其第二板端124翻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架110上设置有第一承载支撑座112和第二承载支撑座114,第一承载支撑座112和第二承载支撑座114用于支撑承载板120。具体地,第一承载支撑座112用于支撑第一板端122,第二承载支撑座114用于与第二板端124活动连接并支撑第二板端124,使得承载板120能够绕第二板端124翻转。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支撑座114有多个,承载板120对应多个第二承载支撑座114设置有多个安装槽,第二承载支撑座114与安装槽的槽壁之间可转动配合连接,具体地,第二承载支撑座114与安装槽的槽壁分别设有安装孔,通过圆杆安装在多个安装孔中,实现第二板端124与第二承载支撑座114之间的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承载支撑座114具有弧形顶端,以方便承载板120的转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支撑座114有两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弧面的弧度为10°~20°,以适合放置筒料的柱面,减少筒料在运送过程中的滚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弧面的弧度为15°。

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组件包括撬动杆130和撬动支点机构。其中,撬动支点机构设置在车架110上。撬动杆130与承载板120连接且由撬动支点机构支撑,撬动杆130能够在撬动支点机构的支撑下撬动第一板端122以使承载板120翻转。利用该翻转组件,下压撬动杆130即能撬动第一板端122使承载板120翻转,方便卸载筒料的操作。

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撬动杆130包括连动柱132和施力柱134。其中,连动柱132位于承载板120的下方,连动柱132的一端和施力柱134的一端铰接,连动柱13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承载板120下方的固定支架156铰接,连动柱132的上表面与承载板120的下表面接触配合,施力柱134由撬动支点机构支撑。优选地,撬动支点机构靠近施力柱134的与连动柱132相连接的一端,从而能够更省力地撬动承载板120。在本实施例中,连动柱132和施力柱134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结构。本实施例中撬动杆130通过连动柱132和施力柱134力的传递,连动柱132的上表面与承载板120的下表面相配合,可使连动柱132向上顶起承载板120,增大承载板120的受力面,减少承载板120损伤的同时也使承载板120翻转更平稳。

请参见图3,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撬动支点机构包括固定横梁142和两个固定板144,固定横梁142的两端分别与车架110连接,固定板144设置在固定横梁142上,两个固定板位于施力柱134的两侧并与施力柱134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支撑座112有两个,固定横梁14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支撑座112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翻转组件还包括脚踏板150,脚踏板150与施力柱134的远离连动柱132的一端连接。再进一步,施力柱134靠近与脚踏板150连接的一端的位置向下弯折。可选地,形成的弯折角选择为120°~145°。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上设置有扶手160,扶手160靠近第一板端122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扶手160分别和第一承载支撑座112以及第二承载支撑座114之间由水平的加强杆162连接,以增加推动运行时,运送车的推动力受力平衡度,同时也增加扶手160的牢固度。

可以理解,运送车还包括车轮170,车轮170设置在车架110之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运送车包括前后各两个车轮170。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轮170设置有卡锁(图未示),卸载筒料时,通过卡锁锁紧车轮170,可以方便将筒料卸出。

上述的运送车,可用于对筒料进行运送,用于放置筒料的承载板120的上表面为内凹的弧面,筒料可以稳定地横放在承载板120上,减少运送过程中筒料的滚动,防止筒料表面刮花;卸载筒料时,通过翻转组件将承载板120上翻,即可方便实现放料,无需费力将筒料从车上搬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