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平衡车及其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193发布日期:2019-05-11 01:02阅读:2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平衡车及其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平衡车及其脚踏装置。



背景技术:

儿童平衡车是一种适合于2-5岁儿童的无链条、无齿轮的玩具单车,儿童骑上车后,用双脚往后蹬为平衡车提供滑行动力,使平衡车前进。由于平衡车可以锻炼儿童的四肢协调能力,因此,深受广大家长儿童的喜爱。但现有的儿童平衡车存在以下问题:

(1)平衡车无脚踏装置,当平衡车急速行驶,儿童跟不上车子的速度时,儿童的双腿悬在半空,如果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容易磕碰到儿童的腿或脚,从而给儿童带来伤害;

(2)即使部分平衡车有脚踏装置,但这种脚踏装置是固定的,不可拆卸,且只能适用于一种车型,无法在多款平衡车中通用,因此,当买了新的平衡车时,旧的脚踏会因为与新车子不匹配而被丢弃,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儿童,提高资源利用率,设计一种可拆卸,可适用于多种车型的脚踏装置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脚踏装置不可拆卸,只能适用于一种车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脚踏装置,包括:

管夹,所述管夹包括开口式的锁紧夹,所述锁紧夹的两个自由端上设有贯穿的螺杆,两个踏杆分别旋拧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两端;

塞体,所述塞体包括套筒、弹性定位圈和调节杆,所述套筒由若干块弧形膨胀片组成,由所述弹性定位圈收拢箍紧,每个所述弧形膨胀片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锥形体和第二锥形体,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体和所述第二锥形体之间。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夹包括圆弧部,所述圆弧部的两个自由端上均设有锁紧板,两个所述锁紧板相互平行。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弧形膨胀片的外周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弹性定位圈卡套在所述凹槽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形体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圆周凸台。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形体、所述踏杆的外端面的中心均设有内六角形状的凹槽,所述第二锥形体的外端面中部开设有盲孔。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所述弧形膨胀片的材质为合金钢,所述弹性定位圈的材质为橡胶。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铁,外周面包裹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平衡车,包括车梁架,所述车梁架的底部设有上述结构的脚踏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将塞体塞进车梁架的孔内,旋拧调节杆,第一锥形体随着调节杆的移动而逐步深入,在第一锥形体的挤压下,弧形膨胀片被撑开,使塞体紧紧地卡在车梁架的孔内壁上,因此第一锥形体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使塞体达到不同的直径,另外将管夹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旋拧踏杆,踏杆挤压锁紧夹,锁紧夹两自由端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进而使锁紧夹紧紧地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因此锁紧夹的直径可根据车梁架的直径而调整,故本实用新型可在多种平衡车中通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拆卸时只需反拧踏杆和调节杆,管夹和塞体自动脱落,操作简单,拆卸方便;

(3)当平衡车急速行驶时,儿童的双脚可踩在脚踏装置上,从而可避免行驶过程中障碍物对儿童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在儿童平衡车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已安装在儿童平衡车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塞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平衡车及其脚踏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脚踏装置,包括管夹10和塞体20。

如图3、5、6所示,管夹10包括开口式的锁紧夹11、锁紧夹11的两个自由端上设有贯穿的螺杆13,两个踏杆12分别旋拧设置在螺杆13的两端,踏杆12的配置为:当踏杆12在外力的作用下旋拧时,踏杆12挤压锁紧夹11,锁紧夹1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进而紧紧地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锁紧夹11的直径可随着车梁架的直径而调整,因此,锁紧夹11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不但拆卸方便,还能适用于多种车型,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如图3、4所示,塞体20包括套筒22、弹性定位圈21和调节杆23,套筒22由若干块弧形膨胀片221组成,由弹性定位圈21收拢箍紧,每个弧形膨胀片221均设有内螺纹,调节杆23上设有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调节杆2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锥形体231和第二锥形体233,套筒22设置在第一锥形体231和第二锥形体233之间,第一锥形体231的配置为:当调节杆23在外力作用下拧紧时,第一锥形体231随着调节杆23的移动而移动,在第一锥形体231的挤压下,弧形膨胀片221被撑开,进而在各弧形膨胀片221之间形成膨胀槽222,使塞体20紧紧地卡在车梁架的孔内壁上。第一锥形体231可将弧形膨胀片221撑开形成膨胀槽222,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使塞体20得到不同的直径,因此,第一锥形体231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多种车型上。第二锥形体233可防止在反拧调节杆23时,套筒22从调节杆23上脱落。

如图3、5、6所示,锁紧夹11包括圆弧部111,圆弧部111的两个自由端上均设有锁紧板112,两个锁紧板112相互平行。在自由状态下,两个锁紧板112之间存有间隙,由于不同的锁紧板112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管夹10得到不同的直径,因此锁紧夹11的直径可根据车梁架的直径而调整,故本实用新型能够装夹在不同直径的车梁架上。

如图3、4所示,各个弧形膨胀片221的外周设有弧形的凹槽223,弹性定位圈21卡套在凹槽223内,这样,若干个弧形膨胀片221就被弹性定位圈21牢牢地箍在一起,防止脱落。

如图3、4所示,第一锥形体231的外周向外延伸形成圆周凸台232,圆周凸台232的设置可防止在连续旋拧调节杆23时,套筒22从调节杆23中脱落。

如图3、4、5、6所示,第一锥形体231、踏杆12的外端面的中心均设有内六角形状的凹槽,第二锥形体233的外端面中部开设有盲孔,第一锥形体231外端面中心设置的内六角形状凹槽,与通用工具配合使用,在旋拧调节杆23时操作方便省力。踏杆12外端面中心设置的内六角形状凹槽,可避免螺杆13的螺纹端头突出踏杆12的端面,防止磕碰儿童,第二锥形体233外端面中部设置的盲孔既可以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又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调节杆23、弧形膨胀片221的材质为合金钢,弹性定位圈21的材质为橡胶。

踏杆12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铁,外周面包裹有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儿童平衡车,包括车梁架,车梁架的底部设有上述结构的脚踏装置。当平衡车急速行驶,儿童跟不上车子的速度时,儿童的双脚可踩在脚踏装置上,从而可避免行驶过程中障碍物对儿童的伤害,给儿童更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组装脚踏装置

(1)先将塞体10塞进车梁架的孔内,然后旋拧调节杆23,第一锥形体231随着调节杆23的移动而逐步深入,在第一锥形体231的挤压下,弧形膨胀片221被撑开,在各弧形膨胀片221之间形成膨胀槽222,使塞体20紧紧地卡在车梁架的孔内壁上;

(2)将管夹10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然后旋拧两侧的踏杆12,踏杆12挤压锁紧板112,使锁紧夹1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进而紧紧地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安装完成。

2.拆卸脚踏装置

(1)反拧踏杆12,两个锁紧板112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大,当两个锁紧板112之间的间隙大于车梁架的直径时,管夹10自动脱落;

(2)反拧调节杆23,第一锥形体231随着调节杆23的移动而移动,第一锥形体231镶入套筒22的部位逐渐减少,进而各弧形膨胀片221之间的膨胀槽222越来越小,当套筒22的外径小于车梁架的孔直径时,塞体自动脱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塞体塞进车梁架的孔内,管夹夹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旋拧调节杆,第一锥形体随着调节杆的移动而逐步深入,在第一锥形体的挤压下,弧形膨胀片被撑开,进而在各弧形膨胀片之间形成膨胀槽,使塞体紧紧地卡在车梁架的孔内壁上,由于塞体紧紧贴于车梁架的孔内壁上,所以,管夹相当于套在实心的梁架上,既牢固又安全。

(2)拆卸时只需反拧踏杆和调节杆,当两个锁紧板之间的间隙大于车梁架的直径时,管夹自动脱落,当套筒的外径小于车梁架的孔直径时,塞体自动脱落操作简单,拆卸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踏装置固定、不可拆卸的问题。

(3)当踏杆在外力的作用下旋拧时,踏杆挤压锁紧板,使两个锁紧板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进而紧紧地卡套在车梁架的外圆周上,由于不同的锁紧板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管夹得到不同的直径,因此,锁紧夹的直径可根据车梁架的直径而调整;当调节杆在外力作用下旋拧时,第一锥形体随着调节杆的移动而逐步深入,在第一锥形体的挤压下,弧形膨胀片被撑开,进而在各弧形膨胀片之间形成膨胀槽,使塞体紧紧地卡在车梁架的孔内壁上,第一锥形体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使塞体达到不同的直径,因此,套筒的直径可根据车梁架的孔直径而调整,故本实用新型可在多种平衡车中通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