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排六座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878发布日期:2019-07-27 11:20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三排六座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三排六座式婴儿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大多为单座的婴儿车,也有些双座的、三座的婴儿车,其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但对于一些有四个以上幼儿的家庭(或是婴儿护理场所),现有的婴儿车的座位数无法满足,需购置多辆婴儿车,增加生活消费成本,占用更多的空间,且一个大人难以同时掌控多辆婴儿车,会导致出行不便。还有,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一些婴儿车是设置有多个座位,但是,其结构设计合理性欠佳,导致整个婴儿车的体积很大、结构也十分复杂,推车使用时也不易操控,实用性不强,当然,过于复杂的结构设计也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排六座式婴儿车,其实现了六座式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乘坐位置,满足了更多客户的使用需求,给多幼儿的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了整体婴儿车的体积,推车使用方便,同时,在保证结构强度及稳固性的前提下,其结构设计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制作成本,有利于该婴儿车的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三排六座式婴儿车,包括主体架和安装于主体架下方的两前侧滚轮、两后侧滚轮;该主体架包括有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第三前支撑杆、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第三后支撑杆,该第一前支撑杆、第二前支撑杆、第三前支撑杆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第三后支撑杆;

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左右依次并列布置,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两两之间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座椅的第一让位空间、第二让位空间;该第一让位空间、第二让位空间内均前后依次设置有三个座椅;

该主体架上还设置有两横梁架,两横梁架左右并排设置,两横梁架的前端安装于主体架上,两横梁架的后端通过衔接杆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第三后支撑杆上;两横梁架分别位于第一让位空间、第二让位空间内,六个座椅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横梁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横梁架上还连接有缓冲架;缓冲架的一端安装于横梁架前侧,另一端通过安装座连接于座椅上;缓冲架通过连接板连接于安装座,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式连接于缓冲架、安装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架的后侧还设有推杆,推杆分别通过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第三定位杆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第三后支撑杆;推杆上连接有置物盘,置物盘的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定位杆、第三定位杆上,该置物盘具有多个置物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三定位杆的外侧均枢接有一用于悬挂物品的挂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前侧滚轮为万向滚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架上还设置有自动刹车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刹车装置包括有控制轴、联动片、刹车线、刹车片、刹车鼓、弹性件,该控制轴穿过联动片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定位杆、第三定位杆上;该刹车线的一端连接于联动片,另一端连接于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刹车鼓;该刹车片安装于主体架上,该刹车线穿过刹车片的上端,该刹车鼓安装于后侧滚轮的滚轴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让位空间内设置六个座椅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了六座式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乘坐位置,满足了更多客户的使用需求,给多幼儿的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了整体婴儿车的体积,推车使用方便,同时,在保证结构强度及稳固性的前提下,其结构设计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制作成本,有利于该婴儿车的推广应用;

以及,通过自动刹车装置的设置,实现自动刹车,尤其是,该种自动刹车装置具有较佳的操控顺畅性及稳定性,提高了婴儿车的使用安全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未安装置物盘);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未安装置物盘);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体架 11、第一前支撑杆

12、第二前支撑杆 13、第三前支撑杆

14、第一后支撑杆 15、第二后支撑杆

16、第三后支撑杆 17、第一连杆

18、第二连杆 19、第三连杆

20、前侧滚轮 30、后侧滚轮

40、推杆 401、第一定位杆

402、第二定位杆 403、第三定位杆

50、置物盘 60、挂钩

70、刹车装置 71、控制轴

72、刹车线 73、刹车片

74、刹车鼓 75、弹性件

101、第一让位空间 102、第二让位空间

103、横梁架 104、衔接杆

105、缓冲架 106、安装座

107、连接板 108、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所述三排六座式婴儿车包括主体架10和安装于主体架10下方的两前侧滚轮20、两后侧滚轮30;该主体架10包括有第一前支撑杆11、第二前支撑杆12、第三前支撑杆13、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5、第三后支撑杆16,该第一前支撑杆11、第二前支撑杆12、第三前支撑杆13分别通过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第三连杆19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5、第三后支撑杆16;该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第三连杆19左右依次并列布置,该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18、第三连杆19两两之间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座106椅的第一让位空间101、第二让位空间102;该第一让位空间101、第二让位空间102内均前后依次设置有三个座椅108;该主体架10上还设置有两横梁架103,两横梁架103左右并排设置,两横梁架103的前端安装于主体架10上,两横梁架103的后端通过衔接杆104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5、第三后支撑杆16上;两横梁架103分别位于第一让位空间101、第二让位空间102内,六个座椅108分别安装于相应的横梁架103上。

其中,两个横梁架103上还连接有缓冲架105;缓冲架105的一端安装于横梁架103前侧,另一端通过安装座106连接于座椅108上;缓冲架105通过连接板107连接于安装座106,连接板107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式连接于缓冲架105、安装座106。此处,该缓冲架105的设计,使其具备缓冲减震性能,从而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婴儿车的承受能力。

以及,所述主体架10的后侧还设有推杆40,推杆40分别通过第一定位杆401、第二定位杆402、第三定位杆403连接于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5、第三后支撑杆16;推杆40上连接有置物盘50,置物盘50的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定位杆401、第三定位杆403上,该置物盘50具有多个置物槽。此处,多个置物槽的设计,可方便用户用来防止水杯、奶瓶、手机等物品,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体验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杆401、第三定位杆403的外侧均枢接有一用于悬挂物品的挂钩60;此处,该挂钩60的设计主要是因为用户在照顾幼儿时容易用到纸巾等物品,会产生垃圾,该挂钩60可以挂置垃圾袋、垃圾桶等用于放置垃圾的盛放物,从而使得用户能随手将垃圾放置,避免了垃圾乱丢或手持不便的情况,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当然,也可将挂钩60设计为一具有挂孔的挂置件,如图2和图3所示。还有,优选地,两前侧滚轮20为万向滚轮。

还有,所述主体架10上还设置有自动刹车装置70,通过自动刹车装置70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婴儿车的自动刹车,操作方便安全;自动刹车装置的具体实现结构可以有多种,在婴儿车领域技术,自动刹车装置的设置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此处,提供一种自动刹车装置的具体结构,即: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自动刹车装置70包括有控制轴71、联动片、刹车线72、刹车片73、刹车鼓74、弹性件75,该控制轴71穿过联动片并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定位杆401、第三定位杆403上;该刹车线72的一端连接于联动片,另一端连接于弹性件75;该弹性件75的另一端连接于刹车鼓74;该刹车片73安装于主体架10上,该刹车线72穿过刹车片73的上端,该刹车鼓74安装于后侧滚轮30的滚轴上。以此,通过自动刹车装置70的设计,可使婴儿车在停止推行时,实现自动刹车,安全性较高。当然,自动刹车装置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其只需满足有自动刹车功能即可,从而可减少设计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让位空间内设置六个座椅的结构设计,使其实现了六座式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乘坐位置,满足了更多客户的使用需求,给多幼儿的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缩小了整体婴儿车的体积,推车使用方便,同时,在保证结构强度及稳固性的前提下,其结构设计相对较为简单,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制作成本,有利于该婴儿车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自动刹车装置的设置,实现自动刹车,尤其是,该种自动刹车装置具有较佳的操控顺畅性及稳定性,提高了婴儿车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