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669发布日期:2019-04-30 19:0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转向系统中,上管柱总成ucs是连接方向盘与中间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成通过上柱管和安装支架的配合固定在整车的安装位置。同时为满足客户的需求,ucs还具备调节和锁紧的功能。转向系统的锁紧机构主要包括手柄、安装支架和上柱管。然而,由于调节位置不同,锁紧时手柄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轴向调节极限位置处,锁紧时所需手柄力的差异更为显著。

当对锁紧机构的手柄施加压力时,压力会作用至凸轮并转化为锁紧力,使得安装支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挤压并锁紧上柱管。由于锁紧位置的不同,上柱管受力后变形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受力点越靠近上柱管开槽根部,上柱管抵抗变形的能力越显著,手柄的锁紧力越大。相反,受力点越靠近上柱管开槽口部,上柱管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弱,手柄的锁紧力越小。整车装配中,前调节极限夹紧位置靠近上柱管开槽口部,而后调节极限夹紧位置则靠近上柱管开槽根部。因此,调节位置的不同会造成手柄锁紧力差异较大的现象。

为此设计一种可以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包括上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管的一端开有开裆槽,开裆槽的内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内平面,开裆槽的上方外缘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平面,开裆槽的下方外缘为沿轴向方向开档斜面。

所述开档斜面的倾斜度是从开裆槽的根部位置至开裆槽开口位置逐渐增加。

开档槽的侧表面分别开设有支架定位孔、支架安装孔和减重槽,靠近上柱管另一端的上柱管表面位置开设有锁孔,上柱管的上方外缘固定设有凸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原本上柱管开裆槽的一侧外缘平面改为了斜面,使上柱管极限位置的手柄力差异得到了明显缩减,提高了终端客户操作的舒适性,与此同时,本发明还能增加极限位置管柱的保持力,提高了管柱调节极限位置的模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包括上柱管1,所述上柱管1的一端开有开裆槽2,开裆槽2的内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内平面,开裆槽2的上方外缘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平面,开裆槽2的下方外缘为沿轴向方向开档斜面4。

本发明中开档斜面4的倾斜度是从开裆槽2的根部位置至开裆槽2开口位置逐渐增加。

开档槽2的侧表面分别开设有支架定位孔5、支架安装孔6和减重槽7,靠近上柱管1另一端的上柱管表面位置开设有锁孔8,上柱管1的上方外缘固定设有凸台3。

在具体实施中,将现有的上柱管与本发明进行手柄力测试,在轴向方向上测试了前、中和后调节位置处的手柄力,在径向方向上始终保持上柱管在中间调节位置。传统的上柱管结构在各调节位置的手柄力为40n、53n和78n,本发明的手柄力分别为51n、53n和56n。

与现有技术相比,显然本发明的各调节位置手柄力的差异较低,结果表明本发明可显著降低各调节位置手柄力的差异,提高了终端客户操作的舒适性,通过优化开裆外缘的平面结构,平衡了各位置的侧向夹紧力,从而间接的优化了各位置手柄锁紧力的差异;与此同时,管柱径向保持力、模态都与侧向夹紧力有直接关系,因此侧向夹紧效率提高,保持力和模态也会相应地提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优化不同调节位置处手柄力差异的上柱管结构,包括上柱管,所述上柱管的一端开有开裆槽,开裆槽的内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内平面,开裆槽的上方外缘表面为沿轴向方向保持水平的开裆平面,开裆槽的下方外缘为沿轴向方向开档斜面,所述开档斜面的倾斜度是从开裆槽的根部位置至开裆槽开口位置逐渐增加,本发明将原本上柱管开裆槽的一侧外缘平面改为了斜面,使上柱管极限位置的手柄力差异得到了明显缩减,提高了终端客户操作的舒适性,与此同时,本发明还能增加极限位置管柱的保持力,提高了管柱调节极限位置的模态。

技术研发人员:魏雅新;阮敬杰;李传亮;张保东;汪兵兵;吴鹏举;沈杰希;梅旭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09
技术公布日:2019.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