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8047发布日期:2019-12-31 19:3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自行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绿色出行工具,尤其是近几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骑自行车的绿色出行当中,自行车显得越来越必要。但是现有自行车的后轮小飞绝大多数采用单向传动结构,骑车人只能向前蹬才能向前行驶,向后蹬时是空转或倒退,不能前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骑车人向前蹬自行车能向前行驶,并且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用于替代现有自行车的小飞。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包括:链轮、壳体、输出孔、两组棘轮及中间设有一组行星轮系;其中,

两组棘轮与行星轮系之间通过滚珠滑动配合,第一组棘轮由外棘轮齿圈a和与之相配合的两个棘爪a和棘爪座a构成;第二组棘轮由外棘轮齿圈b和与之相配合的两个棘爪b和棘爪座b构成;第二组棘轮的外棘轮齿圈b固定在壳体上,棘爪座b上设有多根心轴,心轴上分别装有行星轮,心轴和棘爪座b连为一体构成行星架;行星轮与外棘轮齿圈a上的内齿圈及棘爪座a上的中心齿轮相齿合构成行星轮系;链轮与外棘轮齿圈a上的内齿圈连为一体,构成传动器的一重要部件即输入级;棘爪座a与行星轮系的中心齿轮和输出孔连为一体构成传动器的主体部件即输出级;

输出孔一端为能与自行车后轮花鼓筒相连结的内螺纹孔,在输出孔这一端还设有一环形搭子,在环形搭子圆周上分布有多个螺纹孔,便于使用指头螺丝把加速器的输出端固定死在自行车后轮花鼓筒上,确保骑车后蹬时不会产生松动;在输出孔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一段螺纹,用一个带有内螺纹的空心压盖安装在上面,来完成整个加速器的最后装配,空心压盖与壳体的接触中间通过滚珠实现滑动配合;

棘爪a、棘爪b的一端分别与棘爪座a、棘爪座b上设有的半圆孔槽滑动配合,棘爪a、棘爪b的中间部分别通过弹簧与棘爪座a、棘爪座b相连,且棘爪a、棘爪b的另一端分别卡入外棘轮齿圈a和外棘轮齿圈b上的棘齿内。

较佳地,所述行星轮系的行星轮设有3-5个。

较佳地,链轮在其他用途中可设计为齿轮。

本发明用于其它机械制造中时,所述的输出孔还可设计为一根输出轴。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两组棘轮及中间设有一组行星轮系,使得其输出孔的转动方向不随小飞链轮转动方向改变而改变或停止,构成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可用于替代现有自行车的小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a-a、c-c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b-b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用于替代自行车的小飞,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用于其他装置或设备中。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说明。

结合图1-图3,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包括:链轮1、壳体10、输出孔11、两组棘轮及中间设有一组行星轮系;其中,两组棘轮与行星轮系之间通过滚珠14滑动配合,第一组棘轮由外棘轮齿圈a2和与之相配合的两个棘爪ak1和棘爪座a3构成;第二组棘轮由外棘轮齿圈b8和与之相配合的两个棘爪bk2和棘爪座b9构成;第二组棘轮的外棘轮齿圈b8固定在壳体10上,棘爪座b9上设有多根心轴7,心轴7上分别装有行星轮5,行星轮5有4个,心轴7和棘爪座b9连为一体构成行星架;行星轮5与外棘轮齿圈a2上的内齿圈4及棘爪座a3上的中心齿轮6相齿合构成行星轮系;链轮1与外棘轮齿圈a2和内齿圈4连为一体;棘爪座a3与行星轮系的中心齿轮6和输出孔11为一体;

输出孔11一端为能与自行车后轮花鼓筒相连结的内螺纹孔,在输出孔这一端还设有一环形搭子12,在环形搭子12圆周上分布有多个螺纹孔15,使用指头螺丝把加速器的输出端固定死在自行车后轮花鼓筒上,确保骑车后蹬时不会产生松动;在输出孔11另一端的外圆上设有一段螺纹,用一个带有内螺纹的空心压盖16安装在上面,空心压盖16与壳体10的接触中间通过滚珠14实现滑动配合;

棘爪ak1、棘爪bk2的一端分别与棘爪座a3、棘爪座b9上设有的半圆孔槽滑动配合,棘爪ak1、棘爪bk2的中间部分别通过弹簧13与棘爪座a3、棘爪座b9相连,且棘爪ak1、棘爪bk2的另一端分别卡入外棘轮齿圈a2和外棘轮齿圈b8上的棘齿内。

下面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将该加速器用于替代现有自行车的小飞,两组棘轮作同向设置,与自行车小飞棘轮方向一致。链轮1设计制作成自行车链轮,输出孔11制作成螺纹孔,如同自行车小飞一样与后轮的花鼓筒相连接,并在多个螺纹孔15中使用指头螺丝将其固定死;壳体10固定在车架上,使之不能转动。

当骑车人向前蹬时(顺时针蹬),自行车链条带动链轮1顺时针转动,第一组棘轮(外棘轮齿圈a2、棘爪ak1和棘爪座a3)的外棘轮齿圈a2也随之顺时针转动,并通过两个棘爪ak1直接带动棘爪座a3顺时针转动,因为棘爪座a3和输出孔11是一整体,而输出孔与后轮的轴筒是相连的,所以此时自行车的后轮便推动前轮一同转动,使自行车向前行驶。

在上述传动过程中,行星轮系(内齿圈4、行星轮5和中心齿轮6)在作整体顺时针传动,所有齿轮都没有发生相互运动。

第二组棘轮(外棘轮齿圈b8、棘爪bk2、棘爪座b9)的棘爪座b9带着两个棘爪bk2在其外棘轮齿圈b8内打滑作顺时针转动。当骑车的人向后回链蹬时(逆时针蹬)链条带动链轮1(小飞)逆时针转动,也就等于带动了第一组棘轮外棘轮齿圈a2和行星轮系的内齿圈4在作逆时针转动,外棘轮齿圈a2此时是在其两个棘爪ak1上打滑转动,其作用力就通过行星轮系内齿圈4的逆时针转动,带动行星轮5(4个)作逆时针自转(因为其心轴7和第二组棘轮的棘爪座b9连为一体构成行星架,而棘爪座b9是不能作逆时针转动的),行星轮5的逆时针自转就带动了中心齿轮6作顺时针转动,由于中心齿轮6与输出孔11是连为一体的,也就同时带动了自行车的后轮作顺时针转动。

因为行星轮系内齿圈4的齿数与中心齿轮6的齿数比值永远都是大于1的,因此就必然产生一个加速运动,其速比=内齿圈4的齿数÷中心齿轮6的齿数,所以骑车人向后蹬不仅自行车仍然向前行驶而且还得到了一个加速的效果;行星轮系中的内齿圈4与中心齿轮6的齿数比值可根据加速比的需求来设计。骑车人向前蹬时使用的是一组肌肉,而向后蹬时使用的则是另一组肌肉,这样在必要时交替使用两组不同的肌肉来作功,自行车仍然不断的向前行驶,充分发挥和利用了人体的内在潜能。

本发明设计科学,结构新颖,是一种新型适用的能替代自行车小飞的一种向后蹬就能使自行车加速向前行驶的加速器。

以上所披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