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机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9963发布日期:2019-09-17 20:2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机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连接装置的机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设备的发展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机器设备来进行工作,特别是高空作业或需爬壁的危险作业中,离不开机器设备的帮助。

现有的爬壁机器设备在攀爬管体或柱体时,由于管体或柱体的表面经常为曲面或不规则曲面,因此通常要求爬壁机器设备能够自适应多种不同的曲面进行工作,爬壁机器设备通常是依靠自身的适应性缓冲连接装置来自适应不同曲面的工作环境。相关技术中的适应性缓冲连接装置有很多种,然而如何采用尽量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更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装置,这一直是相关技术的研究热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且能实现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与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形变装置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分别与所述形变装置和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和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中,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露出。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形变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二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的部分之间套设有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与所述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二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从所述第一通孔穿出的部分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缓冲装置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通孔为有斜度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有斜度的所述第一通孔中。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的背面,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作业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器设备,包括上述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所述连接装置的主体框架上位于第一表面的两侧边上相对的各固定连接或有缓冲的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通过第一缓冲装置与对应的形变装置和/或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形变装置包括变径机构、形变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变径机构套设于所述传动装置上,所述形变驱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形变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装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套设于所述传动装置上的所述变径机构发生伸缩变径运动。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装置为丝杠,所述变径机构为剪叉变径机构,所述剪叉变径机构套设于所述丝杠上。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形变装置还包括固定架和导向柱,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两端对称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并与所述丝杠互相平行,所述剪叉变径机构分别与所述丝杠和导向柱套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通过留有设定缓冲空间等的连接方式,如设置弹簧或者缓冲阻尼等,使得所连接的两个或多个装置之间的作用力能够被吸收、消耗或抵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缓冲装置与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第一连接件与形变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缓冲装置连接,并通过安装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缓冲装置来消耗形变装置所传递的作用力,从而将作用力在第一连接件与形变装置之间全部消耗,进而实现更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第一连接件与形变装置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缓冲装置与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将从形变装置传递过来的作用力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件与主体框架之间的第一缓冲装置来消耗,从而实现高缓冲连接效果。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缓冲装置分别与形变装置和主体框架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第一连接件与形变装置之间,以及第一连接件与主体框架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使得从形变装置传递至第一连接件上的作用力和从第一连接件传递至主体框架上的作用力均被第一缓冲装置吸收,从而得以实现较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第一缓冲装置的方式,并使第一缓冲装置与对应的形变装置和/或主体框架形成有缓冲的连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设备中形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01;第一连接件102,第一连接件102上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103;第一连接件102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与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且第一连接件102与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与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102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分别与形变装置和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通过留有设定缓冲空间等连接方式,如设置弹簧或者缓冲阻尼等,使得所连接的两个或多个装置之间的作用力能够被吸收、消耗或抵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2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与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连接,并通过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02上的第一缓冲装置103来消耗形变装置所传递的作用力,从而将作用力在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之间全部消耗,进而实现更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与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将从形变装置传递过来的作用力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02与主体框架101之间的第一缓冲装置103来消耗,从而实现高缓冲连接效果。第一连接件102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分别与形变装置和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具体可以为: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之间,以及第一连接件102与主体框架10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103,使得从形变装置传递至第一连接件102上的作用力和从第一连接件102传递至主体框架101上的作用力均被第一缓冲装置103吸收,从而得以实现较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02上设置第一缓冲装置103的方式,使得第一缓冲装置103与对应的形变装置和/或主体框架101形成有缓冲的连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实现较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缓冲装置103包括第一连接轴104和弹性件105,第一连接轴104穿设于第一连接件102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中,且第一连接轴10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从第一通孔的两侧露出。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02上设置第一通孔的方式来安装第一缓冲装置103,使得连接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同时,第一缓冲装置103能够通过在第一通孔中传递或消耗形变装置的所传递的作用力,使得第一连接件102和主体框架101能够保持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更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104的第一端与形变装置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104的第二端设有阻挡件106,阻挡件106与第一连接轴104从第一通孔穿出的部分之间套设有弹性件105,以使第一缓冲装置103与形变装置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轴104通过一端与形变装置转动连接的方式消耗部分作用力,另一端从第一通孔中穿出并套设弹性件105的方式,使得形变装置所传递的作用力能通过弹性件105的压缩变形来进行消耗,从而使得形变装置与第一连接件102和主体框架101之间能有更好的缓冲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104的第一端与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104的第二端设有阻挡件106,阻挡件106与第一连接轴104从第一通孔穿出的部分之间设有弹性件105,以使第一缓冲装置103与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轴104一端与主体框架101之间转动连接能够消耗部分作用力,另一端从第一通孔中穿出并设置弹性件105的方式,使得形变装置所传递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弹性件105的压缩变形来进行消耗,从而提高第一连接件102与主体框架101之间的缓冲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2上的第一通孔为有斜度的通孔,第一连接轴104穿设于有斜度的第一通孔中。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连接件102与形变装置之间或有高度差,通过将通孔设置为适应形变装置与第一连接件102之间的斜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连接装置的连接适应性,从而得到更好的缓冲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还包括承载平台107,承载平台107安装于主体框架101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第一表面的背面,承载平台107用于承载作业装置。

通过在主体框架101的第二表面设置用于承载作业装置的承载平台107,使得设置于主体框架101第一表面的连接件与形变装置能够与作业装置保持适当距离,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装置的独立性和作业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一种机器设备,参见图2~图5所示,包括有如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连接装置的主体框架101上位于第一表面的两侧边上相对的各固定连接或有缓冲的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102;每个第一连接件102分别通过第一缓冲装置103与对应的形变装置108和/或主体框架101的第一表面形成有缓冲的连接。

实际应用中,当机器设备用于在管体或柱体上时,可以设置多个连接装置,每个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02连接形变装置108并组成一个环状框架结构的方式贴合管体或柱体表面,如图3中所示。当应用于管体或柱体外表面时,可以使多个形变装置108收紧以增大对管体或柱体外表面的压力,从而有效防止机器设备和作业装置掉落;当应用于管体或柱体内表面时,可以使多个形变装置108伸张以贴合管体或柱体外表面,从而增加对管体或柱体外表面的压力,提高整个机器设备对作业面的吸附力,有效提高机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可靠性。需要进行攀爬时,还可以在连接装置上连接行走装置。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02与主体框架101和/或形变装置108之间设置第一缓冲装置103的方式,能够将形变装置108为适应曲面而产生的形变作用力进行吸收、消耗或抵消,从而使得整个机器设备能够实现较高适应性的缓冲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6所示,形变装置108包括变径机构109、形变驱动装置110和传动装置111,变径机构109套设于传动装置111上,形变驱动装置110与传动装置111相连接,形变驱动装置110驱动传动装置111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套设于传动装置111上的变径机构109发生伸缩变径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根据作业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形变驱动装置110来控制形变装置108的实际伸缩变径量。如上述实施例中,当机器设备应用于管体或柱体上时,若管体或柱体的表面为不规则曲面,则可以通过形变驱动装置110控制形变装置108根据实际曲面情况来改变伸缩变径情况,使得机器设备能够增大与工作面之间的吸附力,对各种复杂应用场景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机器设备的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11为丝杠,变径机构109为剪叉变径机构109,剪叉变径机构109套设于丝杠上。通过形变驱动装置110驱动丝杠沿着轴线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套设于丝杠上的剪叉变径机构109进行伸缩变径运动,这样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变径效果,而且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形变装置108还包括固定架112和导向柱113,固定架112上设有两端对称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丝杠穿设于第二通孔中,导向柱113穿设于第三通孔中,并与丝杠互相平行,剪叉变径机构109分别与丝杠和导向柱113套设连接。

其中,形变装置108与第一连接件102之间可以通过固定架112固定连接或设置有缓冲的连接,通过将丝杠和导向柱113平行穿设于固定架112上,并将剪叉变径机构109分别套设于丝杠和导向柱113上的方式,使得剪叉变径机构109的伸缩形变方向能够更加稳定,不至发生偏移,有助于提高机器设备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