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加力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7898发布日期:2020-02-07 23:5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加力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摩托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的小加力变速器。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作为一种小型运输工具,在货运量不大、短距离运输的货运情况下承担了重要的运输角色,鉴于三轮摩托车维修保养费用低、使用成本较低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乡镇,不论是在农村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乡镇企业生产中,三轮摩托车有着广泛地应用,在乡镇级别的生产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

使用的三轮摩托车特别是遇到上下坡等不良路况需要换挡减速,在遇到良好路况时需要加速,因此三轮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会伴随着频繁的加减速操作,然而目前已投入运输的三轮摩托车变速器在换挡切换行驶速度时,换挡操作不流畅,换挡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三轮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换挡变速,因此这种不良现象首先是降低了人们对三轮摩托车的操控感,影响生产运输作业,最主要的是这种不良现象很容易给驾驶员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推出一种小加力变速器,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三轮摩托车在变速换挡过程中出现的卡顿等换挡不流畅的问题。

二、具体技术方案

实现原理:一种小加力变速器,包括有变速器箱体和转动穿设在该箱体左右两端的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输出轴轴心共线,该输入轴内端靠近端部套设有与该输入轴同步转动的同步齿轮,该同步齿轮上啮合有同步齿环,所述输入轴上转动套设有减速齿轮,该减速齿轮位于所述同步齿轮左侧,所述输出轴内端靠近端部套设有连接齿轮,所述减速齿轮、连接齿轮之间连接有减速传动机构,所述同步齿环向右移动并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齿轮啮合时,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步转动,所述同步齿环向左移动并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减速齿轮啮合时,所述输出轴减速转动。

工作原理:所述同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该同步齿轮与所述输入轴的转速相同,该同步齿轮上啮合有同步齿环,该同步齿环与所述同步齿轮、输入轴转速相同,当移动拨叉使所述同步齿环在所述同步齿轮上向右滑动时,该同步齿环将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连接齿轮啮合,此时所述输出轴将随所述输入轴同步转动;当移动拨叉将所述同步齿环向左移动时,该同步齿环将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减速齿轮啮合,因此该减速齿轮将带动所述减速传动机构,该减速传动机构将带动所述连接齿轮减速转动,从而实现对所述输出轴的减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改进原理简单,最主要就是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在加减变速的过程中稳定变速,操作简单,适用性强,适合推广。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一侧设有与该箱体连通的安装腔,所述减速传动机构设于该安装腔内,该减速传动机构包括有一根平行所述输入轴的转动杆和分别套设在该转动杆左右两端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且该第一传动齿轮的转动半径大于所述减速齿轮的转动半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齿轮啮合,且该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连接齿轮的转动半径。

将所述减速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有两方面效果,效果之一就是采用齿轮传动能够提供稳定的传动力,使传动力可以更加稳定、快捷地传递到所述连接齿轮,从而将传动力稳定地传递到所述输出轴;效果之二就是能够精确地控制所述减速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因此能够精确控制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转速。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齿轮为双联齿轮,该减速齿轮包括有第一大齿轮和位于该第一大齿轮右侧的第一小齿轮,该第一大齿轮、第一小齿轮一体成型,且该第一大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连接齿轮为双联齿轮,该连接齿轮包括有第二大齿轮和位于该第二大齿轮左侧的第二小齿轮,该第二大齿轮、第二小齿轮一体成型,且该第二大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同步齿环向左移动后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该同步齿环向右移动后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

将所述减速齿轮设为由第一大齿轮、第一小齿轮组成的双联齿轮,主要就是能使所述减速齿轮能够充分地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步齿环进行啮合,保证了所述输出轴加速转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样,将所述连接齿轮设为由第二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组成的双联齿轮,也是为了能够使所述连接齿轮分别与所述同步齿环、第二传动齿轮进行充分啮合,提高了所述输出轴在与所述输入轴同步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轴内端固定一根与该输入轴同心的第一连接柱,该第一连接柱外围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大齿轮左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围,该第二大齿轮右侧套设在所述输出轴内端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一轴承,可以避免所述第一连接柱、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大齿轮之间的连接出现缝隙,加强了所述输入轴、输出轴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保证所述输入轴、输出轴在工作中处于共线位置,从而保证了所述输出轴在变速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大齿轮中心孔周向侧壁向右延伸形成套环,该套环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该套环外围套设有第二轴承,该第二轴承外壁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套环、第二轴承,加强了所述连接齿轮与所述箱体内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所述箱体内壁进一步对所述第二轴承、套环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箱体对所述输出轴的限位,保证了所述输出轴位置的准确性,另外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主要是避免了所述套环在转动时该套环外侧壁与所述箱体内壁发生滑动摩擦,保证了所述输出轴转动的高效性。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轴上套设有两块第三轴承,两块该第三轴承均靠近所述箱体左端,两块该第三轴承外壁均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上套设有第四轴承,该第四轴承靠近所述箱体右端,且该第四轴承外壁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三轴承配置为两块,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箱体对所述输入轴的限位,使该输入轴位置准确。

设置两块所述第三轴承的作用在于避免了所述输入轴在转动时与所述箱体内壁发生滑动摩擦,另一方面两块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对所述输入轴在所述箱体内的位置进行限位,保证所述输入轴位置的准确性。同理设置所述第四轴承主要是借助该第四轴承对所述输出轴进行限位,保证所述输出轴在所述箱体内位置的准确性,另外所述第四轴承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输出轴侧壁与所述箱体之间发生滑动摩擦,提高了所述输出轴的转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两端均套设有第五轴承,两块该第五轴承外壁均与所述安装腔内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第五轴承,效果之一就是借助该第五轴承将所述转动杆在所述箱体内进行定位,另一方面该第五轴承避免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箱体之间发生滑动摩擦,提高了所述转动杆的转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上设有拨叉锁定机构,该拨叉锁定机构包括有第二连接柱、转动盘、转动柱、转动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二连接柱设于所述箱体内,该第二连接柱穿设在转动盘的弧形条孔内,该第二连接柱垂直所述转动盘盘面,该第二连接柱直径与所述弧形条孔宽度适配,所述转动盘固定在垂直该转动盘盘面的所述转动柱上,该转动柱转动穿过所述箱体侧壁伸出该箱体外,该转动柱外端固定有板面平行所述转动盘的转动板,该转动盘远离所述转动柱的一端板面开有两个安装孔,两个该安装孔内均转动连接有一根变速杆,两根该变速杆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板的两个扩口孔,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箱体外侧且板面垂直所述转动板板面,两根所述变速杆转动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安装板板面,所述变速杆上且在所述安装孔、扩口孔之间套设有抵紧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同步齿环上的拨叉上,该拨叉安装在所述同步齿环周向外壁的环形槽内,该拨叉滑动设于拨叉轴上,该拨叉轴平行所述输入轴且该拨叉轴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柱垂直所述拨叉轴,所述转动板顺时针转动后两根所述抵紧弹簧将抵紧锁定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逆时针转动后两根所述抵紧弹簧同样将抵紧锁定该转动板。

当转动两根所述变速杆并使所述转动板顺时针转动时,该转动板带动所述转动柱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盘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柱在所述弧形条孔内向所述第二小齿轮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向所述第二小齿轮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拨叉将所述同步齿环向所述第二小齿轮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同步齿环与所述同步齿轮、第二小齿轮同时啮合,所述输出轴将随所述输入轴同步转动,并且此时两根所述抵紧弹簧对顺时针转动后的所述转动盘进行抵紧,保证了该转动盘不再转动,从而保证了所述输出轴持续跟随所述输入轴进行同步转动。同理,当转动两根所述变速杆并使所述转动板逆时针转动时,该转动板带动所述转动柱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盘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柱在所述弧形条孔内向所述第一小齿轮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向所述第一小齿轮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拨叉将所述同步齿环向所述第一小齿轮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同步齿环与所述同步齿轮、第一小齿轮同时啮合,所述输出轴将加速转动,并且此时两根所述抵紧弹簧对逆时针转动后的所述转动盘进行抵紧,保证了该转动盘不再转动,从而保证了所述输出轴进行持续加速转动。

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快速地对所述输出轴进行变速,操作方便,并且能够对所述输出轴的转动速度进行锁定,从而满足所述输出轴的稳定转动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所述同步齿轮、同步齿环、减速齿轮、连接齿轮和所述减速传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同步齿环,实现了对所述输出轴进行稳定地变速,对所述输出轴进行变速的操作更加流畅。

2、将所述减速传动机构设为转动杆、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主要是应用齿轮传动较为稳定的传动优点,从而实现对所述输出轴的稳定变速和稳定转动,另外通过齿轮传动能够精确控制所述第一大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小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之间的传动比,进而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对所述输出轴的速度控制。

3、本使用新型设置所述拨叉、拨叉轴、第二连接柱、转动盘、转动柱、转动板、安装板、变速杆和所述抵紧弹簧,实现了对所述输出轴的变速操作更加省力、简单,并且切换速度后,两根所述抵紧弹簧可以对转动切换位置后的所述转动板进行抵紧,从而实现了切换变速模式后所述输出轴的稳定输出,实现了变速后的自锁功能。

4、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成本较低,能够满足对所述输出轴进行稳定地速度切换,适用性强,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将转动板顺时针转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将转动板逆时针转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同步齿环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盘主视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输入轴,3输出轴,4同步齿轮,5同步齿环,6减速齿轮,6a第一大齿轮,6b第一小齿轮,7连接齿轮,7a第二大齿轮,7b第二小齿轮,8减速传动机构,8a转动杆,8b第一传动齿轮,8c第二传动齿轮,9安装腔,10第一连接柱,11第一轴承,12套环,13第二轴承,14第三轴承,15第四轴承,16第五轴承,17环形槽,18拨叉,19拨叉轴,20第二连接柱,21转动盘,22弧形条孔,23转动柱,24转动板,25安装孔,26变速杆,27安装板,28扩口孔,29抵紧弹簧,30角齿轮,31圆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加力变速器,由变速器箱体1和转动穿设在该箱体1左右两端的输入轴2和输出轴3组成,所述输入轴2、输出轴3轴心共线,该输入轴2内端靠近端部套设有与该输入轴2同步转动的同步齿轮4,该同步齿轮4上啮合有同步齿环5,同步齿环5上设有拨叉18,所述输入轴2上转动套设有减速齿轮6,该减速齿轮6为双联齿轮,该减速齿轮6包括有第一大齿轮6a和位于该第一大齿轮6a右侧的第一小齿轮6b,该第一大齿轮6a、第一小齿轮6b一体成型,该减速齿轮6位于所述同步齿轮4左侧,所述输出轴3内端靠近端部套设有连接齿轮7,该连接齿轮7同样为双联齿轮,该连接齿轮7包括有第二大齿轮7a和位于该第二大齿轮7a左侧的第二小齿轮7b,该第二大齿轮7a、第二小齿轮7b一体成型,所述减速齿轮6、连接齿轮7之间连接有减速传动机构8,该减速传动机构8包括有一根平行所述输入轴2的转动杆8a和分别套设在该转动杆8a左右两端的第一传动齿轮8b、第二传动齿轮8c,该减速传动机构8安装在位于所述箱体1一侧且与该箱体1连通的安装腔9内,所述转动杆8a两端均套设有第五轴承16,两块该第五轴承16外壁均与所述安装腔9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8b与所述第一大齿轮6a啮合,且该第一传动齿轮8b的转动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大齿轮6a的转动半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8c与所述第二大齿轮7a啮合,且该第二传动齿轮8c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大齿轮7a的转动半径。所述同步齿环5向右移动并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4、第二小齿轮7b啮合时,所述输出轴3与所述输入轴2同步转动,所述同步齿环5向左移动并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4、第一小齿轮6b啮合时,所述输出轴3加速转动,该输出轴3外端固定连接有角齿轮30,该输出轴3内端端部固定一块圆形螺母31,该圆形螺母3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0抵接。

所述输入轴2内端固定一根与该输入轴2同心的第一连接柱10,该第一连接柱10外围套设有第一轴承11,所述第二大齿轮7a左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10外围,该第二大齿轮7a右侧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内端上。所述第二大齿轮7a中心孔周向侧壁向右延伸形成套环12,该套环12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上,该套环12外围套设有第二轴承13,该第二轴承13外壁与所述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入轴2上套设有两块第三轴承14,两块该第三轴承14均靠近所述箱体1左端,两块该第三轴承14外壁均与所述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3上套设有第四轴承15,该第四轴承15靠近所述箱体1右端,且该第四轴承15外壁与所述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该第四轴承15为圆锥辊子轴承。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同步齿环5周向外壁的环形槽17内安装有拨叉18,该拨叉18滑动设于拨叉轴19上,该拨叉轴19固定在所述箱体1内壁上且该拨叉轴19平行所述输入轴2,所述拨叉18上固定有垂直所述拨叉轴19的第二连接柱20,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柱20穿设在转动盘21的弧形条孔22内,该第二连接柱20直径与所述弧形条孔22宽度适配,所述转动盘21固定在垂直该转动盘21盘面的转动柱23上,该转动柱23转动穿过所述箱体1侧壁伸出该箱体1外,该转动柱23外端固定有板面平行所述转动盘21的转动板24,该转动盘21远离所述转动柱23的一端板面开有两个安装孔25,两个该安装孔25内均转动连接有一根变速杆26,两根该变速杆26一端端部设有弯钩,两根所述换挡杆的弯钩分别转动穿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孔25内,两根该变速杆26另一端分别穿过安装板27的两个扩口孔28,所述安装板27固定在所述箱体1外侧且板面垂直所述转动板24板面,两根所述变速杆26转动形成的平面垂直所述安装板27板面,所述变速杆26上且在所述安装孔25、扩口孔28之间套设有抵紧弹簧29,所述转动板24顺时针转动后两根所述抵紧弹簧29将抵紧锁定该转动板24,所述转动板24逆时针转动后两根所述抵紧弹簧29同样将抵紧锁定该转动板24。

工作原理:如图3-图4所示,转动两根所述变速杆26,使两根该变速杆26带动所述转动板24顺时针转动,此时两根所述变速杆26上的两根抵紧弹簧29将顺时针转动后的所述转动板24抵紧锁定,所述转动板24顺时针转动,将带动所述转动柱23顺时针转动,该转动柱23带动所述转动盘21顺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二连接柱20在所述弧形条孔22内沿该弧形条孔22向所述第二小齿轮7b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18向所述第二小齿轮7b方向移动,因此该拨叉18带动所述同步齿环5向所述第二小齿轮7b方向移动,并且该同步齿环5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4、第二小齿轮7b啮合,此时所述输出轴3将随所述输入轴2同步转动。

转动两根所述换变速杆26,使两根该变速杆26带动所述转动板24逆时针转动,此时两根所述变速杆26上的两根抵紧弹簧29将逆时针转动后的所述转动板24抵紧锁定,所述转动板24逆时针转动,将带动所述转动柱23逆时针转动,该转动柱23带动所述转动盘21逆时针转动,从而所述第二连接柱20在所述弧形条孔22内沿该弧形条孔22向所述第一小齿轮6b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拨叉18向所述第一小齿轮6b方向移动,因此该拨叉18带动所述同步齿环5向所述第一小齿轮6b方向移动,并且该同步齿环5同时与所述同步齿轮4、第一小齿轮6b啮合,此时所述输出轴3将加速转动。

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