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414发布日期:2019-12-03 17:5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客车车身结构一般为钢骨架结构,采用矩形钢管焊接而成。由于铝合金材料相比于矩形钢管具有比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和便于加工制造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客车车身结构领域,以实现整车车身结构的轻量化。

但是现有全铝客车车身结构大多存在结构设计复杂、适用性差、材料利用率低和轻量化水平不高等缺陷。具体来讲,现有全铝客车未充分考虑客车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工艺特点,车身结构设计复杂,零部件使用针对性强,适用性差,无法实现批量式标准化生产,不能满足客车市场配置多样性的需求。同时,现有全铝客车车身结构材料利用率低,存在较多的设计冗余和结构缺陷,轻量化水平不高。

因此,我们提供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全铝客车车身结构的顶边纵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全铝客车车身结构存在的结构设计复杂、适用性差、材料利用率低和轻量化水平不高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包括铝型材本体,上述铝型材本体的横截面近似为扇形,中部沿轴线方向设有空腔,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凹槽,且左右两侧边与弧形边的拐角处分别设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进一步,上述凹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进一步,上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横截面均呈l形。

更进一步,上述第一凹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凹部的高度。

进一步,上述铝型材本体在上述凹槽两侧的拐角处均设有一通孔。

更进一步,上述通孔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进一步,上述铝型材本体在上述空腔内设有两个支撑壁。

进一步,上述铝型材本体的横截面的下边相互对称地设有两条加强筋。

更进一步,上述加强筋的横截面呈t形。

进一步,上述铝型材本体在空腔与凹槽之间的壁厚值设计为最大。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客车的顶边纵梁,还可以拼接在一起,构成网状骨架结构,应用到客车的顶盖骨架、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等,符合客车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工艺特点,而且能够满足客车市场配置多样性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一侧外表面设计为圆弧结构,在兼顾车辆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可有效防止侧翻变形,提高车辆的抗侧翻性能,保护车内乘员安全。

3、本实用新型将两凹槽分别设计为内沉式对称的等腰梯形结构,可增大铝型材本体与连接件的接触面积,保证两者之间受力均匀,从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改善车辆的抗弯、抗扭性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横截面呈l形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使铝型材本体外表面形成阶差,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可以粘接不同的覆盖件,并且能保证粘贴完后的面与弧形面平顺过度,有利于提高车辆密封性和美观性。

5、本实用新型中各边的壁厚值根据各自受力情况的不同而设置,进一步优化铝型材本体结构,解决了同壁厚设计带来的材料利用率低、轻量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客车的顶边纵梁,适用于全铝客车车身结构大规模的设计和制造,具有轻量化水平高、材料利用率高、结构稳定性强和技术状态适应性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客车用顶边纵梁,包括铝型材本体11,铝型材本体11的横截面近似为扇形,中部沿轴线方向设有空腔12,左右两侧边设有一凹槽13,且左右两侧边与弧形边的拐角处分别设有第一凹部14和第二凹部15。铝型材本体11应用于客车顶边纵梁时,可在两侧凹槽13处设置铆钉或螺栓,形成可连接结构,与对应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而铝型材本体11的圆弧面主要位于车辆的外侧,设计为圆弧可有效防止侧翻变形,提高车辆的抗侧翻性能,保护车内乘员安全。此外,若干个铝型材本体11还可以拼接在一起,构成网状骨架结构,承担车辆载荷,应用到客车的顶盖骨架、左侧围骨架和右侧围骨架等。因此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符合客车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制造工艺特点,而且能够满足客车市场配置多样性的需求。

参照图1和图2,凹槽13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两凹槽13分别设计为内沉式对称的等腰梯形结构,可增大铝型材本体11与连接件的接触面积,保证两者之间受力均匀,从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改善车辆的抗弯、抗扭性能,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2,第一凹部14和第二凹部15的横截面均呈l形,并且第一凹部14的高度小于第二凹部15的高度。铝型材本体11应用于客车车身结构时,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需要在其上表面同时粘贴的蒙皮和玻璃等覆盖件,设置横截面呈l形的第一凹部14和第二凹部15,使铝型材本体外表面形成阶差,分别用来粘贴厚度不同的覆盖件,可保证粘贴完后的面与弧形面平顺过度,有利于提高车辆密封性和美观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部14的高度优选为2mm,第二凹部15的高度优选为10mm。

参照图1和图2,铝型材本体11在凹槽13两侧的拐角处均设有一通孔16。通孔14的设置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可以充分减轻铝型材本体11的自重,提高整车的轻量化水平。作为优选方案:通孔16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参照图1和图2,铝型材本体11横截面的多个外角均设计为直角,便于铝型材本体11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下料,也便于通过铆钉或螺栓与其他型材连接,有利于提高制作精度与制作效率。

参照图1和图2,铝型材本体11在空腔12内设有两个支撑壁17,支撑壁17可起到支撑弧形面的作用,能有效提高铝型材本体11的弧形面的抗形变能力。

参照图1和图2,铝型材本体11的横截面的下边(即第五外边115)相互对称地设有两条加强筋18。作为优选方案:加强筋18的横截面呈t形。根据不同客车使用状态的不同,加强筋18的可以作为固定边或固定滑轨。

参照图1和图2,铝型材本体11在空腔12与凹槽13之间的壁厚值设计为最大。具体来讲,铝型材本体11的第一外边111为铆钉或螺栓的固定边,起连接作用,壁厚值设计越大,连接越牢固,因此第一外边111的壁厚值设计为最大;铝型材本体11的第二外边112与对应的连接件接触,起辅助受力作用,壁厚值可设计得较小一点;铝型材本体11的内边110与第一外边111、第二外边112相连,可将第一外边111所受的力分别传递到第三外边113、第四外边114、第五外边115和第六外边116,主要起到分流力的作用,因此内边110的壁厚值也可设计得较小一点;而铝型材本体11的第三外边113、第四外边114、第五外边115和第六外边116均承受第二外边112与内边110传递来的剪切力的作用,因此其壁厚值均需设计得较大一点;此外,铝型材本体11的弧形边117为圆弧结构,考虑到提高车辆的抗侧翻性能,其壁厚也需设计得较大一点。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各边的壁厚值根据各自受力情况的不同而设置,进一步优化铝型材本体11结构,解决了同壁厚设计带来的材料利用率低、轻量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