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6614发布日期:2020-03-17 14: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单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单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单车,都是前后两轮设置,占地面积大,使用时转向拐弯距离大;且如现有的共享单车,停放混乱,充电困难,需要回收充电,成本高。

当然现有平衡车已广泛应用,它通过采用轮毂电机驱动左右两轮来实现前进和转向,转向拐弯距离小,但平衡车由于不能稳停上下车,且直立行车只能较短距离使用,也不是像共享单车一样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单车,且平衡车的停放充电也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单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单车,包括底架、底架左右两侧通过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电池和控制器,底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固定连接车体外罩框架,升降机构连通电池,车体外罩框架通过升降机构整体升降,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时接触地面,控制器连通电池、轮毂电机和升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左右两侧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采用平行双轮陀螺仪系统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内底部设置有电磁感应接收线圈,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电磁,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控制器。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接触地面时接触地面的电磁感应发送线圈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马达、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马达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连接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上分别连接有齿条,控制器连通马达。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顶端设置有坐垫。

作为优选,所述坐垫和车体外罩框架间设置有减震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前端设置有车把手,控制器设置于车把手上,控制器上设置有车轮转向控制开关,车轮转向控制开关通过转向传输线连通车轮的轮毂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外罩框架上一体设置有踏板。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与电池间设置有整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动单车的车体外罩框架可通过控制升降机构来实现整体升降,这样在车体停放或启动时就可以稳停后上下车,克服如平衡车上下车时的不稳定状态和恐惧心理;(2)、该电动单车采用电磁感应充电,充电时车体停放在地面电磁感应充电区域,车体外罩框架下降,相比现有车辆电磁感应充电,缩短与地面感应线圈的距离,充电时可以减少电力损耗;(3)、该电动单车的驱动采用平行双轮陀螺仪系统驱动,配合类似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定位停车系统,可实现精确控制走向和自动对位停车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状态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1、车轮,2、车体外罩框架,3、车把手,4、坐垫,5、电池,6、升降机构,7、齿条,8、升降连接板,9、减震弹簧,10、转向传输线,11、传动齿轮,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电磁感应接收线圈,15、电磁感应发送线圈,16、电源,17、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一种电动单车,包括底架17、底架左右两侧通过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1、电池5和控制器,底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6,升降机构包括马达、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传动齿轮11和齿条7,马达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连接从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从动齿轮上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上分别连接有齿条,控制器连通马达,齿条顶端固定连接升降连接板8,升降连接板上固定连接车体外罩框架2,升降机构连通电池,车体外罩框架通过升降机构整体升降,车体外罩框架下降到最低端时接触地面,控制器连通电池、轮毂电机和升降机构,车体外罩框架顶端设置有坐垫4,坐垫和升降连接板间设置有减震弹簧9,车体外罩框架前端设置有车把手3,控制器设置于车把手上,控制器上设置有车轮转向控制开关,车轮转向控制开关通过转向传输线10连通车轮的轮毂电机。车体外罩框架上一体设置有踏板。

该电动单车使用时,上车时,此时车辆处于稳停状态,车体外罩框架接触地面,人可以放心平稳上车,乘坐好后,通过车把手上控制器控制启动单车,启动后控制马达转动,带动齿条升起,带动车体外罩框架升起,然后启动轮毂电机即可实现车体前行,在车体前行过程中需要转弯,启动车轮转向控制开关,控制改变两轮毂电机的转速实现车辆转弯,停车时,关闭轮毂电机,电动单车停止行驶,启动控制器控制马达转动,带动齿条下降,带动车体外罩框架下降,车体外罩框架下降接触地面稳停。

如附图4所示,车体外罩框架内底部设置有电磁感应接收线圈14,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电磁,电磁感应接收线圈连通控制器,电磁感应接收线圈与电池间设置有整流电路。底架左右两侧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轮采用平行双轮陀螺仪系统驱动,配合类似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定位停车系统,可实现精确控制走向和自动对位停车和充电,该电动单车充电时,将车体对应地面电磁感应充电区域停放,车体外罩框架下降接触地面稳停的同时,缩短与地面感应线圈的距离,启动充电,开启电源16,电磁感应接收线圈接收电磁感应发送线圈15发送的磁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充电。电动单车可停放于指定的地面充电停车区域,停放有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