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70260发布日期:2020-07-14 16:5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随之腾盛。在工程建筑中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就是混凝土。众所周知,建筑工地上运输混凝土多数采用简单的翻斗车进行输送。翻斗车因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工地上对混凝土输送。

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768556.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卸料省力的手推翻斗车,包括车把手、脚踏板、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后轮和前轮,所述车把手焊接在翻斗箱的上部,所述翻斗箱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且翻斗箱与缓冲垫相接触,所述脚踏板焊接在第一连接杆的上部所述轴承与翻斗车底座相连接,所述翻斗车底座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翻斗箱相连接。

但是现有的翻斗车存在如下技术缺陷:混凝土包括石子和石粉、水泥、水、多种元素的添加剂,现有的翻斗车在输送时减震效果差导致稳定性不佳,从而使包裹在石子上水泥浆被震落;另一方面现有的翻斗车的载重能力差,在混凝土输送时四周角容易被撑开;此外在翻斗车卸料时,工人往往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进行卸料,十分的不方便。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包括翻斗箱,所述翻斗箱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持机构,所述翻斗箱底部的四角可拆卸连接加固框架,所述翻斗箱底部靠近握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支腿,所述翻斗箱底部远离握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两组滚轮,两组所述滚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外侧套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翻斗箱底部,所述转轴外侧转动套设有连接环,连接环设置于安装环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握持机构包括把手,把手一侧固定连接翻斗箱,把手上端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一侧上端固定连接顶板,且顶板外侧设置有海绵层,连接杆另一侧通过转动销与把手另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销位于把手外侧的部分固定套设有棘轮,把手外侧转动设置有棘齿,所述棘轮与棘齿相互配合,所述棘齿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固定连接把手外侧。

优选的,所述加固框架分别与翻斗箱的底部和侧面接触,且加固框架通过螺栓与翻斗箱的底部和侧面连接,螺栓与加固框架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垫。

优选的,所述安装环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环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连接筒对接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活动插接连接筒内,且连接柱通过弹簧与连接筒内壁连接,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两侧和连接筒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且连接柱底部的两侧的限位块和连接筒内腔顶部的两侧的限位块之间相互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内壁设置有轴承,且连接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翻斗车底部滚轮连接的转轴上设置了固定环,在固定环外侧套设安装环与并且在固定环与安装环之间设置有多组连接筒配合连接柱,在连接柱和连接筒之间设置了弹簧进行有效减震,有效避免输送时包裹在石子上的水泥浆震出;

2.本实用新型在翻斗箱底部的四角设置了加固框架配合螺栓在翻斗箱底部安装,对翻斗箱的底面和侧面进行加固连接,防止输送时翻斗箱的四周角被撑开;此外,螺栓与加固框架连接处设置了密封胶垫,增加对混凝土输送时整体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收纳的握持机构,在卸料时工人通过肩膀顶触顶板进行辅助用力,相比传统的手臂抬卸更加便携省力,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握持机构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出结构放大示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加固框架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滚轮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转轴和安装环结构连接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连接筒和连接柱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中:1-翻斗箱,2-握持机构,21-把手,22-连接杆,23-顶板,24-转动销,25-棘轮,26-棘齿,27-固定块,3-加固框架,4-支腿,5-滚轮,6-转轴,7-安装环,71-连接筒,72-弹簧,8-安装板,9-连接环,91-轴承,92-连接柱,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一种用于绿化混凝土运输的翻斗车,包括翻斗箱1,翻斗箱1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持机构2,翻斗箱1底部的四角可拆卸连接加固框架3,翻斗箱1底部靠近握持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支腿4,翻斗箱1底部远离握持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两组滚轮5,两组滚轮5之间通过转轴6连接,转轴6外侧套设有安装环7,安装环7上端固定连接安装板8,安装板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翻斗箱1底部,转轴6外侧转动套设有连接环9,连接环9设置于安装环7的内侧。

更进一步的,握持机构2包括把手21,把手21一侧固定连接翻斗箱1,把手21上端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设置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一侧上端固定连接顶板23,且顶板23外侧设置有海绵层,在使用时工人的肩膀顶触海绵层可避免对工人肩膀造成损伤,连接杆22另一侧通过转动销24与把手21另一侧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转动销24位于把手21外侧的部分固定套设有棘轮25,把手21外侧转动设置有棘齿26,棘轮25与棘齿26相互配合,棘齿26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27,且固定块27固定连接把手21外侧,在工人肩膀顶触顶板23时,棘齿26与固定块27接触防止棘轮25实现反转,确保卸料的顺利进行。

更进一步的,加固框架3分别与翻斗箱1的底部和侧面接触,且加固框架3通过螺栓与翻斗箱1的底部和侧面连接,螺栓与加固框架3接触面设置有密封胶垫,完成对翻斗箱1四周的加固同时增加整体的密封性,防止输送时混凝土的流出。

更进一步的,安装环7内侧壁均匀设置有连接筒71,连接环9外侧壁均匀设置有与连接筒71对接配合的连接柱92,连接柱92活动插接连接筒71内,且连接柱92通过弹簧72与连接筒71内壁连接,在整体移动输送时连接环9连接的连接柱92挤压安装环7内侧连接筒7内腔的弹簧72,从而对整体进行充分减震,连接柱92底部的两侧和连接筒7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0,且连接柱92底部的两侧的限位块10和连接筒71内腔顶部的两侧的限位块10之间相互限位配合,防止在弹簧72收缩时连接柱92从连接筒71内脱离。

更进一步的,连接环9内壁设置有轴承91,且连接环9内壁通过轴承91转动连接转轴6外侧。

工作原理:使用前,预先在翻斗箱1底部的四角通过螺栓将固定框架3安装,并且在螺栓与加固框架3连接处设置密封胶垫,完成对翻斗箱1四周的加固。在输送时,工人通过握持机构2中的把手21推动翻斗箱1通过底部的滚轮5进行移动,在移动时,滚轮5之间的转轴6在输送路面上颠簸时,转轴6外侧转动连接的连接环9连接的连接柱92挤压安装环7内侧连接筒7内腔的弹簧72,从而对整体进行充分减震。在卸料时,通过转动销24顺时针转动连接杆22从而将顶板23顺时针旋转九十度左右,此时,工人稍微蹲下并且使自己的肩膀顶住顶板23底部的海绵层,腿部发力用肩膀顶起把手21从而实现对翻斗箱1的倾倒。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