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004发布日期:2020-05-26 16:5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被广泛用于各类货物的运输,每天国内各口岸都有大量集装箱入境,然而其中有很多集装箱中带有病媒生物,根据口岸卫生处理要求,这些集装箱需要进行卫生处理后才可放行。集装箱如要判断有无病媒生物,需要将货物搬出和人员进入集装箱检查,工作量繁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并且人员进入密闭的集装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降低了企业通关的效率,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加快口岸的通关速度。在发现病媒生物存在的痕迹时,需要对集装箱进行熏蒸,对集装箱的熏蒸效果评价也比较困难。

现有的用于集装箱内工作的搬运机器人可安装不同的末端执行器以完成各种不同形状和状态的工件搬运工作,大大减轻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搬运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冲压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装配流水线、码垛搬运、集装箱等的自动搬运。

但是,现有智能机器人在集装箱内搬运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托盘上移动,木质托盘上有较大缝隙,机器人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来解决智能机器人在木质托盘上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智能机器人本体,所述底座的下端一侧设有支撑架一,所述底座的下端另一侧设有支撑架二,所述支撑架一及所述支撑架二的下端均穿插设有活动轴,两组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车轮,所述底座的下端且位于所述支撑架一及所述支撑架二之间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轴,并且,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所述转轴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端设有连接板一,所述活动板的下端设有连接板二。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柱,并且,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二的下端呈弧形结构,并且,所述连接板二的下端均匀开设有若干齿牙。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块呈圆形结构,并且,所述旋转块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偏心固定。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轴承。

优选的,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及橡胶凸条,并且,所述橡胶凸条位于所述轮毂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轮毂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活动轴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轮毂内侧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组车轮,且车轮的宽度大于木质托盘的缝隙,车轮不会卡在缝隙处,车轮的外侧均设有橡胶凸条,增加了车轮的缓震性,使进行物品搬运时更为稳定;

2、通过驱动装置,使得驱动装置内的齿牙与木质托盘相接触,进而底座可以在木质托盘上前行,增加物品搬运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智能机器人本体;3、支撑架一;4、支撑架二;5、活动轴;6、车轮;7、固定板;8、驱动装置;9、转轴;10、旋转块;11、活动板;12、连接板一;13、连接板二;14、限位槽;15、限位柱;16、轮毂;17、橡胶凸条;18、卡槽;19、支撑杆;20、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端设有智能机器人本体2,底座1的下端一侧设有支撑架一3,底座1的下端另一侧设有支撑架二4,支撑架一3及支撑架二4的下端均穿插设有活动轴5,两组活动轴5的两端均设有车轮6,底座1的下端且位于支撑架一3及支撑架二4之间设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8。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驱动装置8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8包括转轴9,并且,转轴9贯穿固定板7的下端,转轴9的一端且位于固定板7的一侧设有旋转块10,旋转块10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的上端设有连接板一12,活动板11的下端设有连接板二13,连接板一12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内侧设有与限位槽14相配合的限位柱15,并且,限位柱15位于固定板7的一侧,连接板二13的下端呈弧形结构,并且,连接板二13的下端均匀开设有若干齿牙20,转轴9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块10呈圆形结构,并且,旋转块10与转轴9的另一端偏心固定,转轴9与固定板7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轴承。

如图3所示,对于车轮6的设计,车轮6包括轮毂16及橡胶凸条17,并且,橡胶凸条17位于轮毂16的外侧,轮毂16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活动轴5相配合的卡槽18,卡槽18与轮毂16内侧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19连接。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将设备放置在集装箱内的木质托盘上,通过控制开关使得驱动电机工作,进而驱动电机带动转轴9转动,使得转轴9的另一端带动旋转块10运动,因为转轴9位于旋转块10的偏心位置,进而旋转块10带动活动板11运动,使得活动板11分别带动连接板一12及连接板二13运动,连接板一12带动限位槽14在限位柱15上运动,连接板二13带动齿牙20做圆周运动,进而齿牙20与木质托盘相接触,使得带动设备的车轮6运动,因为车轮6的宽度大于木质托盘的缝隙,进而车轮6不会卡在缝隙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组车轮6,且车轮6的宽度大于木质托盘的缝隙,车轮6不会卡在缝隙处,车轮6的外侧均设有橡胶凸条17,增加了车轮6的缓震性,使进行物品搬运时更为稳定;通过驱动装置8,使得驱动装置8内的齿牙20与木质托盘相接触,进而底座1可以在木质托盘上前行,增加物品搬运时的平稳性。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智能机器人本体(2),所述底座(1)的下端一侧设有支撑架一(3),所述底座(1)的下端另一侧设有支撑架二(4),所述支撑架一(3)及所述支撑架二(4)的下端均穿插设有活动轴(5),两组所述活动轴(5)的两端均设有车轮(6),所述底座(1)的下端且位于所述支撑架一(3)及所述支撑架二(4)之间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转轴(9),并且,所述转轴(9)贯穿所述固定板(7)的下端,所述转轴(9)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固定板(7)的一侧设有旋转块(10),所述旋转块(10)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11),所述活动板(11)的上端设有连接板一(12),所述活动板(11)的下端设有连接板二(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12)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的内侧设有与所述限位槽(14)相配合的限位柱(15),并且,所述限位柱(15)位于所述固定板(7)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二(13)的下端呈弧形结构,并且,所述连接板二(13)的下端均匀开设有若干齿牙(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块(10)呈圆形结构,并且,所述旋转块(10)与所述转轴(9)的另一端偏心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9)与所述固定板(7)之间的连接处设有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6)包括轮毂(16)及橡胶凸条(17),并且,所述橡胶凸条(17)位于所述轮毂(16)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6)的中心位置设有与所述活动轴(5)相配合的卡槽(18),所述卡槽(18)与所述轮毂(16)内侧之间通过若干支撑杆(19)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移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设有智能机器人本体,底座的下端一侧设有支撑架一,底座的下端另一侧设有支撑架二,支撑架一及支撑架二的下端均穿插设有活动轴,两组活动轴的两端均设有车轮,底座的下端且位于支撑架一及支撑架二之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组车轮,且车轮的宽度大于木质托盘的缝隙,车轮不会卡在缝隙处,车轮的外侧均设有橡胶凸条,增加了车轮的缓震性,使进行物品搬运时更为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滕新栋;徐翮飞;滕娟;陈晓光;董梅;程晓兰;梁洁;张瑾;张娟;张涛;郑健;姜华;刘海江;朱可;郭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青岛海关口岸门诊部)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