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4762发布日期:2020-09-08 13: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童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童车。



背景技术:

童车由于其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随着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开,孩童越来越多,从而对童车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童车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易操作性与便携性。

一般的童车都包括一可折叠的骨架,即骨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童车还包括可将骨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当童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时,孩童可坐或卧在童车的座椅内;当不需要使用时,解锁锁定机构后即可进行骨架的折叠。因为折叠时,一般父母都是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是进行骨架的折叠,所以就需要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也就是说需要骨架折叠时各组件联动顺畅,这样才不费力。

此外,很多时候,父母会带着孩子出行,此时,就需要将童车折叠后放进汽车后备箱,甚至带上飞机,而这就需要童车折叠后的材积很小,便于携带。

骨架的结构是骨架折叠操作不费力以及折叠后材积大小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及设有该骨架的童车,其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且折叠后的材积小,便于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包括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侧枢接于车手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后脚的不同位置,从而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后脚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与第五连接件前侧枢接于前脚的不同位置,且第三连接件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交叉枢接,且第四连接件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下侧枢接于第五连接件后侧,从而所述前脚、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也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侧通过第一枢轴枢接于车手,下侧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侧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车手,下侧通过第四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枢轴位于第三枢轴上侧,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四枢轴前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后侧通过第五枢轴枢接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五枢轴位于所述第三枢轴与第四枢轴之间。

所述第三连接件前侧通过第六枢轴枢接于前脚上侧,所述第五连接件前侧通过第七枢轴枢接于前脚,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七枢接上侧。

所述第四连接件上侧通过第八枢轴枢接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八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

所述第四连接件通过第九枢轴与第三连接件交叉枢接,第四连接件下侧通过第十枢轴与第五连接件后侧枢接,所述第九枢轴位于第十枢轴上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为供一座椅连接;或,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为一座椅的乘坐支撑件。

所述前脚前下侧连接有前轮,后脚后下侧连接有后轮。

一种童车骨架,包括上述可折叠的童车骨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形成为两个相连接的四连杆结构,从而折叠操作时,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所以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此外,折叠后,骨架各组件相对靠近,从而使得折叠后的骨架材积很小,从而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童车骨架包括车手1、前脚2、后脚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第五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上侧枢接于车手1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后脚3的不同位置,从而所述车手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以及后脚3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侧与第五连接件8前侧枢接于前脚2的不同位置,且第三连接件6后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四连接件7与第三连接件6交叉枢接,且第四连接件7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下侧枢接于第五连接件8后侧,从而所述前脚2、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第五连接件8也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件4上侧通过第一枢轴41枢接于车手1,下侧通过第二枢轴42枢接于后脚3,所述第二连接件5上侧通过第三枢轴51枢接于车手1,下侧通过第四枢轴52枢接于后脚3,所述第一枢轴41位于第三枢轴51上侧,所述第二枢轴42位于第四枢轴52前侧。

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侧通过第五枢轴61枢接于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五枢轴61位于所述第三枢轴51与第四枢轴52之间。

所述第三连接件6前侧通过第六枢轴62枢接于前脚2上侧,所述第五连接件8前侧通过第七枢轴81枢接于前脚2,所述第六枢轴62位于第七枢接81上侧。

所述第四连接件7上侧通过第八枢轴71枢接于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八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41与第二枢轴42之间。

所述第四连接件7与第三连接件6通过第九枢轴72交叉枢接,且第四连接件7下侧通过第十枢轴73与第五连接件8后侧枢接,所述第九枢轴72位于第十枢轴73上侧。

骨架如此设置,所述前脚2后侧与后脚3前侧相间隔设置。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件6可设置为供一座椅连接,即一额外的座椅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6上;或,所述第三连接件6也可以直接设置为一座椅的乘坐支撑件,即是说,如果第三连接件6直接设置为坐板,在套上座布后,则孩童直接坐在套有座布的坐板上,如果第三连接件6设置为坐管,则在套上座布后,孩童坐在座布上,坐管作为支撑座布的支撑件。

所述前脚2前下侧连接有前轮9,后脚38后下侧连接有后轮10。

要折叠本实用新型童车骨架时,往前下方旋转所述车手1并使得车手1下侧往后下方旋转,因为四连杆结构的特性,第一连接件4以及第二连接件5被联动也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而第一连接件4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的时候,其会联动所第四连接件7也往下移动,从而联动第三连接件6往下移动,而第二连接件5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的时候,还会联动所述第三连接件6后侧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如此,即会使得第三连接件6前侧相对往上旋转移动,再加上第四连接件7往下旋转移动的同时会联动第五连接件8后侧往下旋转移动,从而拉动前脚2往后旋转移动(如图3、4所示),即是说,只要往前下方旋转所述车手1并使得车手1下侧往后下方旋转,骨架各组件均被联动而旋转靠近,直至骨架完全折叠,即是说折叠时,骨架各组件联动很是顺畅,从而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且骨架完全折叠时,其中一四连杆结构的各组件,即车手1、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后脚3相对靠拢,另一个四连杆结构的各组件,即第三连接件6、第四连接件7、第五连接件8、前脚2相对靠拢,且因为两个四连杆结构中的第二连接件5与第三连接件6也相互枢接,从而折叠后,两个四连杆结构的组件整体上也相对靠拢(如图5、6所示),即是说,在折叠状态下,童车骨架的各组件均相对靠拢,如此,折叠后的童车骨架材积小,从而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还揭露了一种童车,其包括上述可折叠的骨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