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0567发布日期:2020-06-26 20:3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推车。



背景技术:

折叠推车具有方便移动,收折后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例如申请号为cn201310220152.8(公告号为cn10327155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车》,该折叠车包括台面支撑装置和至少两折叠台面,折叠台面至少包括两托板单元,托板单元枢转连接,托板单元活动连接于台面支撑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枢接杆和至少一个防折组件,两个枢接杆枢转连接,枢接杆与托板单元枢转连接,防折组件与两个枢接杆枢转连接,防折组件按照打开状态的位置分为左段、限位段和右段,限位段分别与左段和右段枢转连接,左段和右段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与两个枢接杆的上段和下段枢转连接,折叠台面打开时,防折组件紧抵枢接杆以防止折叠台面折叠。该专利中,当要折起折叠车时,提拉限位段,使左段和右段相对限位段折起,同时,使枢接杆折叠,托板单元也折起,折叠车呈折叠状态,可便于存放。但向上提拉限位段使两侧的枢接杆相互靠近,需要操作者有较大的力量,操作不太方便。因此,折叠车的结构还可继续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操作更省力方便的折叠推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推车,包括左支架、右支架、设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的多层置物面、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其中,每层置物面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对置物板,各置物板的外侧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支架转动连接,左连接杆的第一端可相对左支架转动,右连接杆的第一端可相对右支架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杆,中空且竖直设置,导向杆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导向杆的侧壁开有第二开口;

滑套,套设在导向杆外且能相对导向杆上下滑动,滑套与第二开口相对的位置具有卡槽,左连接杆的第二端、右连接杆的第二端均与滑套转动连接;

按压件,穿过导向杆的第一开口,按压件的底部具有第一斜面a;

活动块,活动设置在导向杆内,活动块的顶部具有能与按压件的第一斜面a相抵的第二斜面,活动块还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能伸出导向杆的第二开口且伸入滑套的卡槽中,活动块能在受压的按压件的作用下,使限位部退至卡槽外;以及

弹性件,支撑活动块而使活动块的限位部具有伸入滑套的卡槽中的趋势。

按压件的第一斜面与活动块的第二斜面的方向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优选地,所述按压件的第一斜面从上至下逐渐从后往前延伸,所述活动块的第二斜面从下至上逐渐从前往后延伸,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导向杆的前部侧壁上,在外力的作用下,按压件能向下作用于活动块而使活动块的限位部向后退出滑套的卡槽。按钮向下受力后推动滑动块向后移动,而使得活动块的限位部向后退出滑套的卡槽。按压件的第一斜面和活动块的第二斜面也可以设置成能使活动块向前移动,而使得活动块的限位部向前退出滑套的卡槽的方案。

为了支撑活动块,还包括嵌固在导向杆内的安装座,活动块活动设置在安装座内,安装座的顶部具有供按压件的底部伸入的第一凹槽,安装座的侧壁具有供活动块的限位部穿过且与导向杆的第二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通过设置安装座来容纳活动块,活动块不容易滑落。

活动块与安装座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活动块和安装座中的一个具有导向部,所述活动块和安装座的另一个具有容纳导向部的滑槽,导向部和滑槽能相对滑动且均沿活动块的限位部的移动方向延伸;

或/和,所述按压件的底部还具有自第一斜面的顶部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台阶部;

或/和,所述按压件的底部还具有自第一斜面的底部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台阶部。

通过设置导向部和滑槽,使得活动块能快速移动到需要的位置;或/和,通过设置第一台阶部,按压件下移时,第一台阶部能与活动块的顶部相抵而限定按压件向下移动的距离;或/和,通过设置第二台阶部,按压件向上移动时,第二台阶部能与安装座的第二凹槽内壁相抵而限定按压件向上移动的距离。

弹性件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的内壁相抵而另一端与活动块相抵。弹性件也可以使弹性条。

按压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按压件包括上按压块和下按压块,上按压块的顶部伸出导向杆的第一开口,上按压块的底部能与下按压块的顶部相抵,下按压块的底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脚,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各插脚上,相应地,第一凹槽也具有两个且设置在安装座对应的位置上,第二斜面也具有两个且设置在所述活动块对应的位置上,下按压块的插脚穿过安装座的第一凹槽后能与活动块的第二斜面相互作用。通过设置上按压块和下按压块,相比按压件为一体件的结构,对装配精度要求更低。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斜面和两个第二斜面,相比只有一个第一斜面和一个第二斜面的方案,下按压块和活动块的移动更加稳定。

同一层置物面的两块置物板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优选地,同一层置物面的两块置物板通过前后延伸的转轴相互转动,转轴的前端与所述导向杆相连;

最上面的转轴通过套在导向杆外的固定套与导向杆相连,上按压块的顶部伸出固定套外,固定套具有周向设置的抵接部,在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该抵接部能与滑套上下相抵。

固定套的抵接部对滑套的移动距离有一个提示作用,当滑套向上移动至与固定套的抵接部相抵时,松开上按压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块的限位部向前伸入滑套的卡槽中,从而将活动块与滑套相连。

转轴与导向杆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地,所述上按压块的中部上下布置有供最上层置物面对应的转轴的前部穿过的通孔,转轴的前部穿过该通孔后与导向杆相连。通过设置通孔,这样上按压块最多按压到通孔的孔壁上部与转轴相抵,通孔对上按压块向下移动的距离有一个限定作用。

为了防止折叠后的折叠推车散开,所述折叠推车还包括用于在推车折叠后将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的锁定杆,锁定杆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架转动连接,锁定杆的另一端具有朝下的卡口,另一个支架上具有用于与卡口卡接的卡接部。折叠推车折叠后,将锁定杆的卡口扣在卡接部,从而将左支架和右支架相连。折叠推车不容易散开。

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停止折叠推车,每个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朝下的u型连接座,u型连接座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设置有滚轮,滚轮通过穿过其中部的连接轴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臂上,至少一个滚轮的外侧设置有能将滚轮夹紧在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的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中部与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具有用于施力的操作端。需要停止折叠推车时,脚踩第二连接臂右侧的操作端,两个第一连接臂相互靠近,使得滚轮夹紧在两个第一连接臂之间,从而使得滚轮无法转动,折叠推车停止前进;折叠推车需要再次前进时,脚踩第二连接臂左侧的操作端,使得第二连接臂反方向转动,两个第一连接臂相互远离,滚轮与两个第一连接臂分离,从而使得滚轮能够恢复转动,折叠推车可以继续前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导向杆、滑套、按压件、活动块和弹性件,用户向下按压按压件后,按压件的第一斜面作用于活动块的第二斜面,推动活动块的限位部退至滑套的卡槽外,从而使活动块与滑套分离,接着用户向上作用于导向杆,这样滑套相对导向杆向下移动,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朝导向杆靠近,各层置物面的一对置物板相互靠近,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提拉限位段来使左段和右段相对限位段转动折起,摩擦力较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件和活动块之间的斜面滑动、以及滑套沿导向杆的滑动,而使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相互靠近,滑动顺畅,摩擦力较小,因此所需的力量更小,操作起来更轻便;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推车可用作餐车,或者置物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折叠推车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折叠推车处于打开状态);

图3为图1又一角度的示意图(折叠推车处于打开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状态的示意图(折叠推车处于折叠状态);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折叠推车处于折叠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按压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套的分解图;

图14为图1去掉导向杆、安装座、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后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去掉导向杆、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后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过导向杆的纵向剖视图(上按压块未受力时,活动块的限位部向前伸入滑套的卡槽中);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过导向杆的另一纵向剖视图(活动块的限位部伸入滑套的卡槽中);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过导向杆的又一纵向剖视图(上按压块受力后向下移动,活动块向后移动,活动块的限位部退出滑套的卡槽);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穿过导向杆的又一纵向剖视图(活动块的限位部退出滑套的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推车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折叠推车包括左支架100(从图1看)、右支架200、设置在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之间的多层置物面300、左连接杆400、右连接杆500、中空的导向杆1和用于在推车折叠后将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相连的锁定杆7;

其中,导向杆1竖直地设置在多层置物面300的前侧,左连接杆400、右连接杆500分别一左一右设置在导向杆1的两侧,导向杆1外从上至下套设有固定套800和滑套2,导向杆1内从上至下设置有按压件3、活动块4和安装座6,活动块4和安装座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左支架100、右支架200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开口朝下的u型连接座8(参见图1~图5),各u型连接座8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连接臂81,两个第一连接臂81之间设置有滚轮700,滚轮700通过穿过其中部的连接轴900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臂81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滚轮700的外侧设置有能将滚轮700夹紧在两个第一连接臂81之间的第二连接臂9,第二连接臂9的中部与连接轴900通过枢接来实现转动连接,枢接也可以替换为铰接,第二连接臂9的两端具有用于施力的操作端91;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中,置物面300共有3层,每层置物面300包括一对可绕转动中心线相对转动的置物板301,在本实施例中,同一层置物面300的两块置物板301通过设置在置物板301下方的转轴302转动连接,各转轴302的前端均插入导向杆1内,每对置物板301的转动中心线即为各对应的转轴302,导向杆1与每对置物板301的转动中心线垂直,如此,导向杆1相对左右支架向上移动时,能各转轴302也随之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每对置物板301绕各自的转轴302缓慢转动;

参见图3、图6、图14、图15,最上面的转轴302通过套在导向杆1外的固定套800与导向杆1相连,上按压块31的顶部伸出固定套800外,固定套800具有周向设置的抵接部801,在折叠推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该抵接部801能与滑套2上下相抵;

两块置物板301的外侧边缘分别与对应的支架转动连接,左连接杆400的第一端401通过销轴403(图6)分别与对应置物板301的左侧外边缘303、左支架100转动连接一起,实现各置物板301、左连接杆400均可绕销轴403相对左支架100转动,同样地,右连接杆500的第一端501通过销轴分别与对应置物板301的右侧外边缘304、右支架200转动连接一起,从而实现各置物板301、右连接杆500均可绕销轴相对右支架200转动;当然上述通过销轴的可转动连接方式也可以替换为铰接;

参见图6,导向杆1中空且上下设置,导向杆1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11,导向杆1的侧壁开有第二开口12,优选地,第二开口12设置在导向杆1的前部侧壁上;

参见图6,滑套2(参见图13)套设在导向杆1外且能相对导向杆1上下滑动,滑套2与第二开口12相对的位置具有卡槽21(图6、图17、图19),滑套2的左侧具有供左连接杆400插入的左插槽22,该左插槽22与左连接杆400的第二端402转动连接,滑套2的右侧具有供右连接杆500插入的右插槽23,该右插槽23与右连接杆500的第二端502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结构可以是枢接,也可以替换为铰接;

参见图6、图7,图14~图19,按压件3穿过导向杆1的第一开口11,按压件3的底部具有第一斜面321a,第一斜面321a从上至下逐渐从后往前延伸,按压件3的底部还具有自第一斜面321a的顶部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第一台阶部321b、自第一斜面321a的底部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第二台阶部321c;具体地,按压件3包括上按压块31和下按压块32,上按压块31的顶部伸出导向杆1的第一开口11,上按压块31的中部上下布置有供最上层置物面300对应的转轴302的前部穿过的通孔311,转轴302的前部穿过该通孔311后与导向杆1相连,上按压块31的底部能与下按压块32的顶部相抵,参见图7,下按压块32的底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插脚321,第一斜面321a设置在各插脚321上,相应地,第一凹槽61也具有两个且设置在安装座6对应的位置上,第二斜面41也具有两个且设置在活动块4对应的位置上,下按压块32的插脚321穿过安装座6的第一凹槽61后能与活动块4的第二斜面41相互作用;

参见图11~图19,活动块4活动设置在导向杆1内的安装座6内,活动块4的顶部具有能与按压件3的第一斜面321a相抵的第二斜面41,第二斜面41从下至上逐渐从前往后延伸;活动块4还具有限位部42,该限位部42能伸出导向杆1的第二开口12且伸入滑套2的卡槽21中,活动块4能在受压的按压件3的作用下,使限位部42退至卡槽21外;活动块4具有容纳下述安装座6的导向部63的滑槽43;

参见图6、图14~图19,弹性件5支撑活动块4而使活动块4的限位部42具有伸入滑套2的卡槽21中的趋势,优选地,弹性件5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6的内壁相抵而另一端与活动块4相抵;

参见图9、图10,图15~图19,安装座6嵌固在导向杆1内,安装座6的顶部具有供按压件3的底部伸入的第一凹槽61,安装座6的侧壁具有供活动块4的限位部42穿过且与导向杆1的第二开口12相对的第二凹槽62,安装座6的第二凹槽内上下均具有导向部63,导向部63沿活动块4的活动方向延伸,导向部63和滑槽43能相对滑动且均沿活动块4的限位部42的移动方向延伸;

参见图1、图2,锁定杆7的一端与左支架100通过枢接实现转动连接,枢接也可以替换为铰接,锁定杆7的另一端具有朝下的卡口71,右支架200上具有用于与卡口71卡接的卡接部600(图2)。

该折叠推车,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折叠推车处于打开状态时,参见图1~图3,下按压块32的第一斜面321a的底部与活动块4的第二斜面41的顶部相抵,弹簧使得活动块4的限位部42伸入滑套2的卡槽21中,这样活动块4与滑套2相连,在滑套2、左连接杆400、右连接杆500的作用下,各层置物面300的两块置物板301处于打开状态。

需要将折叠推车进行折叠时,向下按压上按压块31后,下按压块32向下移动,下按压块32的第一斜面321a通过第二斜面41向下作用于下活动块4并推动活动块4往后移动,这样,活动块4的限位部42退出滑套2的卡槽21,这样活动块4与滑套2相分离,松开上按压块31后,弹簧推动活动块4向前运动,同时推动上按压块31向上运动而恢复到初始状态;接着用户捏住固定套800并向上作用,这样滑套2相对固定套800向下滑动,滑动顺畅,操作轻便,左连接杆400和右连接杆500跟着滑套2向下移动而朝导向杆1靠近,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随之相互靠近,各层置物面300的两块置物板301也随之相互靠近;接着,将锁定杆7的卡口71扣在卡接部600,从而将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相连而使两者不容易散开。折叠后的折叠推车状态,参见图4~图5。

需要将折叠状态的推车打开时,将左支架100和右支架200分开,在左连接杆400、右连接杆500的作用下,各层置物面300的两块置物板301逐渐打开,此时滑套2沿导向杆1向上移动,接着按压上按压块31,当滑套2向上移动至与固定套800的抵接部801相抵时,松开上按压块31,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块4的限位部42向前伸入滑套2的卡槽21中,从而将活动块4与滑套2相连,折叠推车的打开状态得到固定,各层置物面300的两块置物板301被完全打开。折叠推车的打开状态,参见图1~图3。

需要停止折叠推车时,脚踩第二连接臂9右侧的操作端91(图1中),两个第一连接臂81相互靠近,使得滚轮700夹紧在两个第一连接臂81之间,从而使得滚轮700无法转动,折叠推车停止前进;折叠推车需要再次前进时,脚踩第二连接臂9左侧的操作端91(图1中),使得第二连接臂9反方向转动,两个第一连接臂81相互远离,滚轮700与两个第一连接臂81分离,从而使得滚轮700能够恢复转动,折叠推车可以继续前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