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4218发布日期:2020-08-28 15:4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载运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层出不穷,在电子元器件生过程中需要去将半成品或成品进行搬运,将半成品或成品运输到下一地点进行加工处信新的产品,传统的新型移载运动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型移载运动装置在对电子产品的运输过程中遇对于运输的时候所产生的震动无法有效的避免,导致装置内部的电子产品的半成品容易造成损害,给厂家造成经济损失;

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型移载运动装置在对电子产品的半成品进行运输时装置内部放置的物品过多时,在遇到一些有坡度的路线容易使得装置内部的物品溢出,在装置内部放置少量的产品时虽然不会溢出,但是使得生产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包括底板、第三装置外壳和智能控制面板,所述底板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两端两侧的顶端皆铰接有第一减震杆,所述底板顶端的一端倾斜安装有把手,所述固定块两端两侧的底端皆铰接有第二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与第二减震杆远离固定块的一侧皆铰接有第一装置外壳,所述第一装置外壳顶端靠近固定块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竖向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且第二装置外壳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且第三装置外壳的一侧安装有智能控制面板,所述第三装置外壳内部靠近智能控制面板一侧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第一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伸缩杆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内部的第一旋转轴,且第一旋转轴远离智能控制面板的一侧安装有第四装置外壳,所述第四装置外壳内部靠近把手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内部的底端竖直安装有第四弹簧伸缩杆,所述第四弹簧伸缩杆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内部的第三旋转轴,且第三旋转轴远离把手的一端安装有第五装置外壳。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杆远离固定块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皆铰接有压力杆,且压力杆的顶端皆与第一减震杆远离固定块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相铰接,所述压力杆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装置外壳内部靠近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输出端通过轴承皆安装有贯穿第一装置外壳远离固定块一侧的动力块,所述动力块远离固定块的一侧皆安装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弹簧顶端皆安装有贯穿第二装置外壳顶端的顶杆,且顶杆的顶端皆与第二装置外壳底端相连接,所述底板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陀螺仪加速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三装置外壳远离智能控制面板一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第二弹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内部并与第四装置外壳相连接的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三装置外壳与第四装置外壳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三弹簧伸缩杆,且第三弹簧伸缩杆的顶端皆安装有顶块杆,所述顶块杆顶端皆设中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第四装置外壳远离把手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五伸缩弹簧杆,所述第五伸缩弹簧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内部并与第五装置外壳相连接的第四旋转轴,所述底板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六装置外壳,且第六装置外壳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智能控制面板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陀螺仪加速传感器和第三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安装有车轮、第一装置外壳、第二减震弹簧和压力杆,通过车轮受到震动时第一装置外壳进行被车轮带动,同时带动第二减震杆与第一减震杆进行运动对压力杆上的第二减震弹簧进行挤压使得第二减震弹簧收缩,当第二减震弹簧收缩后将第二减震弹簧收缩所吸收的力释放出来将第二减震杆与第一减震杆复位,使得使得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震动将装置内部的物品震坏,减少经济损失;

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通过陀螺仪加速传感器检测装置的水平,使得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对装置内部进行跳帧,使得第四装置外壳与第五装置外壳通过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与第三旋转轴和第四旋转轴进行转动使得第四装置外壳与第五装置外壳变成水平状态,第五装置外壳内部的物品不易因为角度发生改变而溢出,加快生产的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轮;2、动力块;3、第一电机;4、第一装置外壳;5、第二装置外壳;6、底板;7、第三装置外壳;8、智能控制面板;9、第一凹槽;10、第一弹簧伸缩杆;11、第一旋转轴;12、第四装置外壳;13、第五装置外壳;14、第二旋转轴;15、第二电机;16、第二凹槽;17、第二弹簧伸缩杆;18、顶块杆;19、第三弹簧伸缩杆;20、顶杆;21、第一减震弹簧;22、第二减震弹簧;23、压力杆;24、固定块;25、第一减震杆;26、第二减震杆;27、陀螺仪加速传感器;28、把手;29、第三凹槽;30、第四弹簧伸缩杆;31、第三旋转轴;32、第三电机;33、第五伸缩弹簧杆;34、第四凹槽;35、滚珠;36、第六装置外壳;37、蓄电池;38、第四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移载运动装置,包括底板6、第三装置外壳7和智能控制面板8,底板6底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固定块24,且固定块24两端两侧的顶端皆铰接有第一减震杆25,底板6顶端的一端倾斜安装有把手28,固定块24两端两侧的底端皆铰接有第二减震杆26;

第二减震杆26远离固定块2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皆铰接有压力杆23,且压力杆23的顶端皆与第一减震杆25远离固定块24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相铰接,压力杆23的外侧皆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2,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四个车轮1进行单独的减震,使得装置内部的物品更加的稳定,不易出现问题;

第一减震杆25与第二减震杆26远离固定块24一侧皆铰接有第一装置外壳4;

第一装置外壳4内部靠近固定块2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3,该第一电机3的型号可以为gm12-15by-n1,且第一电机3输出端通过轴承皆安装有贯穿第一装置外壳4远离固定块24一侧的动力块2,动力块2远离固定块24的一侧皆安装有车轮1,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进行单独的动力供给,在单个的第一电机3出现问题时依旧可以进行使用;

第一装置外壳4顶端靠近固定块24一侧的中间位置处皆竖向安装有第二装置外壳5,且第二装置外壳5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21;

第一减震弹簧21顶端皆安装有贯穿第二装置外壳5顶端的顶杆20,且顶杆20的顶端皆与第二装置外壳5底端相连接,底板6底端的四角位置处皆安装有陀螺仪加速传感器27,该陀螺仪加速传感器27的型号可以为bmi160,对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使得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流畅;

底板6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三装置外壳7;

第三装置外壳7远离智能控制面板8一侧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6,且第二凹槽16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第二弹簧伸缩杆17,第二弹簧伸缩杆17的顶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5,该第二电机15的型号可以为42bygh4818,且第二电机15输出端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7内部并与第四装置外壳12相连接的第二旋转轴14,第三装置外壳7与第四装置外壳12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第三弹簧伸缩杆19,且第三弹簧伸缩杆19的顶端皆安装有顶块杆18,顶块杆18顶端皆设中有滚珠35,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装置内部物品的重量对装置的连接部位造成损失使产生断裂;

且第三装置外壳7的一侧安装有智能控制面板8,该智能控制面板8的型号可以为byl-838,第三装置外壳7内部靠近智能控制面板8一侧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9,且第一凹槽9底端的中间位置处竖向安装有第一弹簧伸缩杆10,第一弹簧伸缩杆10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三装置外壳7内部的第一旋转轴11,且第一旋转轴11远离智能控制面板8的一侧安装有第四装置外壳12;

第四装置外壳12远离把手28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四凹槽34,且第四凹槽34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五伸缩弹簧杆33,第五伸缩弹簧杆33的顶端安装有第三电机32,该第三电机32的型号可以为42hs,且第三电机32输出端安装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12内部并与第五装置外壳13相连接的第四旋转轴38,底板6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六装置外壳36,且第六装置外壳36内部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蓄电池37,该蓄电池37的型号可以为12v85ah/6-qwlz-85,蓄电池37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智能控制面板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智能控制面板8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15、陀螺仪加速传感器27和第三电机3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装置内部的第四装置外壳12与第五装置外壳13进行一定的减震,对装置进行一定的保护,使得装置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第四装置外壳12内部靠近把手28一端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凹槽29,且第三凹槽29内部的底端竖直安装有第四弹簧伸缩杆30,第四弹簧伸缩杆30顶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贯穿至第四装置外壳12内部的第三旋转轴31,且第三旋转轴31远离把手28的一端安装有第五装置外壳13。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移载运动装置时,将电子元件放入第五装置外壳13内部,后通过把手28推动装置进行移动,同时通过智能控制面板8对装置进行控制,在对具有一定坡度的路线进行移动的时候通过第六装置外壳36内部的蓄电池37对第一装置外壳4内部的第一电机3进行供电,使得第一电机3驱动动力块2带动车轮1进行转动,使得装置在对具有一定坡度的位置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提供一定的动力,使得装置可以更加的轻松,同时当装置在遇到一定的震动时,通过车轮1受到震动后对第一装置外壳4进行震动,同时第一装置外壳4对第二减震杆26与第一减震杆25的状态进行改变,再通过第一减震杆25与第二减震杆26的状态改变使得压力杆23对第二减震弹簧22进行挤压,使得第二减震弹簧22因为受到震动的力时产生形变进行收缩,当第二减震弹簧22收缩后立即将所受到的力进行释放,对装置进行一定的减震,对装置内部的第四装置外壳12与第五装置外壳13进行一定的保护,当装置运动到一定的坡度时通过陀螺仪加速传感器27对装置的水平角度进行检测反馈给智能控制面板8进行处理,当智能控制面板8处理完成后反馈给第二电机15与第三电机32,通过第二电机15带动第二旋转轴14使得第四装置外壳12的角度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通过第三电机32带动第四旋转轴38使得第五装置外壳13对的角度缠身一定的调整,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