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2554发布日期:2020-09-08 13:4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婴儿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1139543.1,申请日为2017年11月16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婴儿载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载具,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的座椅架。



背景技术:

儿童车在车架构造的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儿童车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型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的型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

例如,一般的儿童车的前、后脚、车手及其他的连接部件都是可独立转动的,折叠时只需要将前、后脚及车手分别收折,从而使得整个儿童车达到完全收折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儿童车的车架结构收折步骤繁多,操作复杂,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另外,现有的婴儿车的座椅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座椅支撑架上设置座布,另一种是在座椅支撑架上设置座板,然而,由于座椅支撑架是由多根杆件连接而成,材质坚硬没有弹性,上述无论哪种设计,久坐后都会使身体非常不适,因此,乘坐舒适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载具,该车架的座椅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使婴幼儿坐得更舒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婴儿载具包括支撑架,婴儿载具还包括一受支撑架支持的承载件,承载件具有一左侧边、一右侧边及一设置于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的弹性钢线,弹性钢线构成一可在婴儿载具的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之承载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婴儿载具通过在承载件上设置一弹性钢线,并将弹性钢线延伸并弯折形成一具有弹性变形的承载区,因此,可以使婴儿载具的座椅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进使婴幼儿坐得更舒适。

较佳地,婴儿载具还包括一座布,座布覆盖弹性钢线。较佳地,弹性钢线还包括两端点,分别锚接至承载件的左侧边及右侧边,以及至少一个弯折段,位于两端点之间,弯折段可在上、下、左、右和/或前、后方向弹性挠曲。

较佳地,弹性钢线在承载件前后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

较佳地,弹性钢线包含至少一第一弯折段与至少一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彼此大致平行于承载件长轴方向延伸,第二弯折段彼此大致平行于承载件横轴沿伸,长轴系由承载件前向延伸至后向,横轴系由承载件左向延伸至右向。

较佳地,弹性钢线弯折形成螺旋形。

较佳地,弹性钢线由钢制成。

较佳地,承载件还包括两侧管,两侧管分别设置于承载件的左侧边及右侧边,侧管可连接至支撑架,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一脚管与一第二脚管,弹性钢线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到两侧管,弹性钢线在两侧管之间、上方或下方延伸。

具体地,两侧管分别枢接至第一脚管与第二脚管的至少其中之一。

具体地,两侧管分别连接到一横向件,横向件设置在相对于弹性钢线的前向位置。

具体地,支撑架还包括车手,车手枢接于第一脚管及第二脚管,两侧管分别连接至车手及第一脚管。

更具体地,车手、第一脚管与第二脚管彼此枢接于一枢轴。

更具体地,两侧管透过两连接管分别连接至车手,连接管具有两端点,分别枢接至一侧管及车手。

较佳地,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一脚管与一第二脚管,弹性钢线还包括两端点,两端点在承载件的左侧边与右侧边分别连接到第一脚管与第二脚管。

较佳地,支撑架还包括一第一脚管与一第二脚管,承载件还包括一座板,座板透过一枢接件与第一脚管连接,座板透过一连接杆与第二脚管连接,弹性钢线设置高于座板。

较佳地,婴儿载具还包括两底座,承载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上。

较佳地,婴儿载具还包括一高于弹性钢线地设置的防护件,防护件用来限制坐于承载件上的婴幼儿。

较佳地,婴儿载具为婴儿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展开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展开时另一角度的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的锁定机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的收合按钮及安全锁的结构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半收折时的状态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架完全收折后的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另一种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八安装有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八安装有另一种弹性座椅架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婴儿载具为一种婴儿乘坐的车架100,车架100包括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一对连接杆5、横管6、一对支撑杆7、滑套8、锁定机构9及释锁机构;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及横管6呈u形,使得车架100呈左右对称结构;横管6具有一中间管61及两侧管62,且中间管6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管62的前端。上车手1与连接杆5的上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一a;连接杆5的下端与横管6的后端枢接形成枢接点二b;横管6的中间管61的中部与下车手2的中部枢接形成枢接点三c;下车手2的上端与上车手1的下端枢接形成枢接点四d,且上车手1与下车手2之间设置锁定机构9;滑套8滑动地设置于后脚4,下车手2的下端与滑套8枢接形成枢接点五e;支撑杆7的一端与滑套8枢接形成枢接点六f;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前脚3枢接形成枢接点七g;前脚3的上端、后脚4的上端及侧管62邻近中间管61的部位同轴地枢接形成枢接点八h;锁定机构9解锁后,上车手1、下车手2、前脚3、后脚4、连接杆5、横管6及支撑杆7转动靠拢实现收折。

再请参阅图3、图4及图6,锁定机构9包括一对锁定件91、一对卡合件92、一对弹性件94;释锁机构包括一对驱动件93及一收合按钮95,卡合件92固定于上车手1的下端,锁定件91滑动地设置于下车手2的上端内部,驱动件93的一端连接于锁定件91,驱动件93为一牵引钢线。弹性件94提供一使锁定件91插入卡合件92的弹性力,弹性件94为压缩弹簧,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其有压缩弹簧同样功能的弹性塑胶。弹性件94可以使锁定件91自动插入卡合件92,实现自动锁定,保证使用的安全。驱动件93及弹性件94的作用可以驱动锁定件91插入或脱离卡合件92,实现锁定或解锁。收合按钮95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横管6上,具体是设置于横管6的中间管61下侧,以方便手部按压。收合按钮95与驱动件93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利用锁定件91及卡合件92对上车手1及下车手2进行锁定,从而可以在车架100展开时,将整个车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防止意外收折。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具体地,卡合件92具有圆盘92a,下车手2枢接于圆盘92a的中心形成枢接点四d,圆盘92a上设有凹陷92b,锁定件91插接于凹陷92b内。设置凹陷92b,可以使卡合件92与锁定件91卡合得更稳固。

再请参阅图5及图6,释锁机构还包括一安全锁96,安全锁96活动地设置于中间管61上,并对收合按钮95锁定或释锁。安全锁96左、右滑动地设置于中间管61上侧,且滑动到其中一侧时抵压收合按钮95,滑动到另一侧时释放收合按钮95。设置安全锁96可以防止意外触碰收合按钮95而对锁定机构9解锁,进一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而将安全锁96设置于中间管61的上侧,有利于单手操作横管6时,利用拇指推动安全锁96,从而实现单手解锁收折的目的。另外,横管6的中间管61可作为收合提把,收合按钮95及安全锁96均设于收合提把上,以实现单手解锁收合。

再如图1所示,横管6上设有座椅架,座椅架由弹性材质构成,以达到避震效果;具体地,座椅架是由弹性钢线10弯曲而成,也可以由缓冲片组合而成,本实施例使用的是弹性钢线10。弹性钢线10沿横管6的形状设置,具体是座椅架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横管6的两侧管62上。弹性钢线10可以对座椅进行缓冲,实现避震功能,使婴儿乘坐得更舒适。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1、图7及图8,下面对本发明的车架100的展开及收折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1,车架100展开时,上车手1及下车手2大致在一直线上,锁定件91插入凹陷92b内与卡合件92卡合,此时上车手1不能围绕枢接点四d转动;前脚3与后脚4相互呈八字形状态;前脚3、后脚4、横管6、支撑杆7、下车手2、上车手1及连接杆5呈相互固定的展开状态。

如图7及图8,车架100收折时,单手握在横管6的中间管61上,使四只手指放置于收合按钮95上,用大拇指推动安全锁96,使安全锁96移离收合按钮95,此时收合按钮95被释放,然后再用四只手指按压收合按钮95,收合按钮95带动驱动件93,驱动件93带动锁定件91,锁定件91压缩弹性件94并从凹陷92b中退出,从而脱离卡合件92;这时,上车手1与下车手2解锁。然后,单手提起中间管61,使侧管62围绕枢接点八h转动,侧管62的前端向上转动,侧管62的后端向下转动;与此同时,侧管62的后端带动连接杆5,使连接杆5向下移动,连接杆5带动上车手1围绕枢接点四d向下转动,在上车手1及连接杆5的作用下,滑套8沿后脚4向下滑动,从而带动下车手2的上端靠近后脚4;在滑套8向下滑动的同时带动支撑杆7,支撑杆7带动前脚3及后脚4相互靠拢。最后,前脚3、后脚4、下车手2及上车手1相互靠拢在一起实现完全收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杆5、横管6、支撑杆7及滑套8,并使上车手1与连接杆5的上端枢接,连接杆5的下端与侧管62的后端枢接,侧管62的中部与下车手2的中部枢接,下车手2的上端与上车手1的下端枢接,下车手2的下端与滑套8枢接,支撑杆7的一端与滑套8枢接,支撑杆7的另一端与前脚3枢接,前脚3的上端、后脚4的上端及侧管62的前端同轴地枢接,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联动的车架100,使得该车架100可展开及收折;并且,由于各个部件及杆件相互联动,只需要驱动其中一个杆件即可实现收折,而且设置锁定机构9及释锁机构,利用锁定机构9及释锁机构对车架100进行锁定或解锁,进而可以在展开时实现锁定,防止发生意外收折,整个车架100只需单手操作,打开或收折快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另外,本发明还展示了另一种婴儿载具,所述婴儿载具为婴儿车,该婴儿车的车架200包括车手及车脚,车手包括上车手1及下车手2,车脚包括前脚3及后脚4、车架200还包括设置于车手与车脚之间的承载件210,承载件210上设有用于乘座的弹性座椅架211,承载件210具有一左侧边、一右侧边,所述弹性座椅架211设置于左侧边与右侧边之间。弹性座椅架211为一弹性钢线,弹性钢线由钢制成。弹性钢线还包括两端点,分别锚接至承载件的两侧边,弹性钢线还包括至少一个弯折段,位于所述两端点之间,弯折段可在上、下、左、右、前、后方向弹性挠曲。弹性钢线构成一可在所述婴儿载具的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之承载区。婴儿载具还包括一座布,座布覆盖于弹性钢线。婴儿载具还包括一高于弹性钢线地设置的防护件,防护件用来限制坐于承载件210上的婴幼儿。车架还包括两底座,承载件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一弹性钢线,并将弹性钢线延伸并弯折形成一具有弹性变形的承载区,因此,可以使婴儿载具的座椅架具有弹性缓冲作用,进使婴幼儿坐得更舒适。

如图9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车架200,本实施例的所述承载件210包括一横管212,横管212设置于车手与车脚之间,横管212具有一中间管212a及两侧管212b,且中间管212a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管212b的前端,侧管212b的前端枢接于车脚,侧管212b的后端枢接于车手。横管212也可以由弹性材质构成,以达到避震效果。具体是弹性钢线从两侧管212b向前延伸,再在竖直平面方向弯曲向后延伸,之后弯曲向车架200的中间延伸并连接成一体,从而形成两固定段211a,两c型段211b及一u型段211c。两固定段211a分别位于车架200的两侧固定于侧管212b上,两c型段211b的一端分别连接固定段211a,两c型段211b的另一端通过u型段211c的两端连接。因此,整个弹性座椅架211只有固定段211a固定,其他部分为悬空状态,实现弹性缓冲。弹性钢线上铺设有座布(图中未示),从而可以供婴幼儿乘坐于上方。通过在横管212上设置弹性钢线,并将弹性钢线弯曲形成座椅架的形状,再沿弹性钢线铺设座布,因此可供婴幼儿乘坐,这样不但结构简单,可变形,有利于车架200的收折,而且具有弹性缓冲的作用,进而使得婴幼儿坐得便舒适。

如图10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架300,承载件310包括两侧管310a,两侧管310a分别设置于承载件310的左侧边及右侧边,两侧管310a可连接至车架300,车架300包括一前脚3与一后脚4,弹性钢线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到两侧管310a,弹性钢线在两侧管310a之间延伸。两侧管310a分别连接到一横向件310b,横向件310b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弹性钢线的前向位置。具体地,车架300还包括车手,车手枢接于前脚3与后脚4,所述两侧管310a分别连接至车手、前脚3与后脚4。车手、前脚3与后脚4彼此枢接于一枢轴。两侧管310a透过两连接管分别连接至车手,连接管具有两端点,分别枢接至一侧管及车手。

具体地,弹性座椅架3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承载件310的两侧管310a的中部。整个承载件310围绕成大致呈方形,弹性钢线从承载件310的两侧管310a的中部上侧向前延伸形成固定段311a,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后延伸形成c型段311b,之后再弯曲向前,再通过中间的一u型段311c连接成一体。

如图11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另一种车架400,所述车架包括一前脚3与一后脚4,所述承载件410包括一座板412,所述座板412透过一枢接件与所述前脚3连接,所述座板412透过一连接杆与所述后脚4连接。具体地,车架400的弹性座椅架4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座板412的两侧的中部。所述弹性钢线所形成的承载区高于所述座板412的水平高度。弹性钢线从座板412的两侧的中部上侧向后延伸形成固定段411a,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前延伸,之后再在竖直平面方向弯曲向后形成c型段411b,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前,最后通过中间的一u型段411c连接成一体。

如图12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架500,本实施例的车架500与上述图11的实施例的车架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座板512的外型结构,以及弹性座椅架511的结构。弹性座椅架5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座板512的两侧的前端。弹性钢线从座板512的两侧的前端在竖直平面方向弯曲向后延伸形成c型段511a,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前,最后通过中间的一u型段511b连接成一体。弹性钢线所形成的承载区高于座板的水平高度。

如图13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另一种车架600,该车架600的承载件610与前述的实施例的承载件有所不同,该承载件610包括设置于前脚上的座体612,弹性钢线还包括两端点,两端点在承载件610的左侧边与右侧边,具体地弹性钢线的两端点分别通过所述座体612连接到前脚3与后脚4。具体地,弹性钢线从座体612在竖直平面方向弯曲向后延伸形成c型段611a,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前通过设置于后脚上的定位座601,最后通过中间的一u型段611b连接成一体。

如图14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车架700,承载件710包括一座板712,座板712透过一枢接件与前脚3连接,车架700的弹性座椅架7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座板712的两侧的后端。弹性钢线从座板712的两侧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固定段711a,再在水平面方向弯曲向前延伸形成c型段711b,再通过中间的一u型段711c连接成一体。即弹性钢线在承载件710前、后方向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

如图15、16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车架800,承载件810包括座体812,座体812设置于承载件810的两侧,弹性座椅架811包括两固定段811a、两弯折段811b及多个u型段811c,两所述固定段811a分别固定于所述承载件810的两侧边,两所述弯折段811b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固定段811a,两所述弯折段811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u型段811c;相邻的两所述u型段811c之间呈反向连接,以扩大承载区。弹性钢线所形成的承载区低于所述座体810的水平高度。弹性钢线的中间部分在座体812的前后方向来回弯折形成波浪形。通过该设置弹性座椅架811呈前、后延伸,从而扩大了承载区,改善避震效果。弹性座椅架811还可以并排地设置两个或更多。这样可改善单个结构可能出现的夹陷问题,避免幼童乘坐时,因支持力不够,导致弹性钢线部分向下使背靠角度变小。

如图17,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车架900,本实施例的车架与图12的实施例的车架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弹性座椅架911的结构,弹性座椅架911的弹性钢线包含至少一第一弯折段911a与至少一第二弯折段911b,第一弯折段911a彼此大致平行于座板912长轴方向延伸,第二弯折段911b彼此大致平行于座板912横轴沿伸,长轴系由座板912前向延伸至后向,横轴系由座板912左向延伸至右向。具体地,弹性钢线靠近端部的一段在座板912前、后方向来回弯折,弹性钢线中间的一段在座板912左、右方向来回弯折。弹性钢线所形成的承载区的外轮廓呈矩形,并且承载区高于所述座板912的水平高度。

如图18,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七的车架1000,本实施例的车架与图12的实施例的车架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弹性座椅架1011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弹性座椅架1011的弹性钢线靠近端部的一段1011a向后方延伸弯折,弹性钢线中间的一段1011b弯折形成螺旋形。弹性钢线中间的一段1011b所形成的承载区的外轮廓呈圆形,并且承载区高于座板1012的水平高度。

如图19及20,图中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八的车架1100,本实施例的车架与图12的实施例的车架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弹性座椅架1111的结构,弹性座椅架1111的弹性钢线靠近端部的一段1111a在竖直方向弯折向后方延伸,弹性钢线中间的一段1111b弯折形成半圆形,半圆形的开口可以是前向的也可以是后向的,弹性钢线形成的承载区高于所述座板1112的水平高度。

本发明所述之婴儿载具,包含但不限于婴儿车、秋千、摇椅、高脚椅、睡箱、汽车椅、摇篮、婴儿床等可供承载婴幼儿之载具。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