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641发布日期:2020-11-27 10:0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周围被各种马路、小路包围着,由于车辆的增加使得道路的养护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高楼大厦的建起使得周围的土质越来越松散,会时不时的出现突然凹凸不平道路,它们有时在马路中间,有时在居民区的花园里,这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为人们的出行造成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道路检测机存在如下缺点道路检测机操作方式较为繁琐,导致影响工作人员对路面检测速度,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道路检测机研究分析时需要使用大量工具,导致工作变得繁琐复杂且成本变高,同时也要不断的对检测装置中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在遇到坑洼的路面时检测装置不带有减震的功能,会对路面的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现有的检测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带有减震功能和自动检测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内设置有蓄电池、at单片机和无线接收器,所述检测装置内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检测装置表面搭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腔室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与固定架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固定架内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主动轮搭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储存模块和图像传送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与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导线与图像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处理模块通过导线与图像储存模块和图像传送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室内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环形滑轨,所述环形滑轨内滑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上端与箱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和伸缩杆的底端与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从动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上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太阳能板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at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at单片机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无线接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检测装置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储存模块和图像传送模块能对路面的情况进行采集,也能对采集之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和传送,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对数据的提取,也便于在道路检测时操作人员更好的通过外部的移动终端对路面进行观察,设置at单片机能在外部的移动终端的配合下能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动推杆进行工作,便于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同时也便于后期对路面进行检测,设置第一弹簧和固定板能对箱体内的检测装置起到固定的作用,设置减震组件中的第二弹簧和伸缩杆能在整体装置受到颠簸的同时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整体对道路检测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腔室;3、检测装置;31、图像采集模块;32、图像处理模块;33、图像储存模块;34、图像传送模块;4、at单片机;5、蓄电池;6、固定板;7、第一弹簧;8、太阳能板;9、第一滑槽;10、第一滑块;11、第一电机;12、固定架;13、第二电机;14、转轴;15、轴承;16、主动轮;17、从动轮;18、毛刷;19、滑轮;20、环形滑轨;21、合页;22、箱门;23、把手;24、电动推杆;25、减震组件;251、第二弹簧;252、伸缩杆;26、第二滑槽;27、第二滑块;28、凹槽;29、无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不平道路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开设有腔室2,所述腔室2内设置有检测装置3,通过设置检测装置3中的图像采集模块31、图像处理模块32、图像储存模块33和图像传送模块34能对路面的情况进行采集,也能对采集之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和传送,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对数据的提取,也便于在道路检测时操作人员更好的通过外部的移动终端对路面进行观察,所述检测装置3内设置有蓄电池5、at单片机4和无线接收器29,所述检测装置3内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4,所述检测装置3表面搭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上端与腔室2内壁固定连接,设置第一弹簧7和固定板6能对箱体1内的检测装置3起到固定的作用,所述箱体1底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2,所述箱体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28,所述凹槽28内固定连接有减震组件25,所述减震组件2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7,所述箱体1的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8。

具体的,所述固定架1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表面套接有轴承15,所述轴承15与固定架12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6,所述固定架12内设置有毛刷18,所述毛刷18与主动轮16搭接。

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图像采集模块31、图像处理模块32、图像储存模块33和图像传送模块34,所述图像采集模块31与电动推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31通过导线与图像处理模块32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处理模块32通过导线与图像储存模块33和图像传送模块34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腔室2内开设有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滑块10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12上开设有环形滑轨20,所述环形滑轨20内滑动连接有滑轮19,所述滑轮19的上端与箱体1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减震组件25包括第二弹簧251和伸缩杆252,所述伸缩杆252与凹槽28内壁固定连接,设置减震组件25中的第二弹簧251和伸缩杆252能在整体装置受到颠簸的同时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伸缩杆252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251,所述第二弹簧251的上端与凹槽2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1和伸缩杆252的底端与从动轮17固定连接,所述凹槽28内开设有第二滑槽26,所述第二滑槽26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7,所述第二滑块27与从动轮17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箱体1通过合页21活动连接有箱门22,所述箱门22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3,所述太阳能板8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5通过导线与at单片机4电性连接,设置at单片机4能在外部的移动终端的配合下能控制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3和电动推杆24进行工作,便于整体装置进行移动同时也便于后期对路面进行检测,所述at单片机4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3、无线接收器29、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3和电动推杆24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外部终端和该装置中的无线接收器29控制整个装置进行运动,同时箱体1的表面的太阳能板8不断的吸收太阳能将产生的电能储存检测装置3中的蓄电池5内,蓄电池5为检测装置3中的at单片机4进行工作,at单片机4工作将会控制电动推杆24进行工作,同时需要该装置进行移动时可以通过at单片机4启动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工作通过转轴14带动主动轮16进行旋转,在从动轮17的配合下使该装置进行移动,需要改变移动方向时通过at单片机4控制第一电机11进行工作,第一电机11工作在滑轮19和环形滑轨20的配合下带动固定架12进行旋转进而改变箱体1移动的方向,箱体1移动的过程中电动推杆24表面的图像采集模块31对行驶的路面进行采集,采集之后的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模块32处理之后,将处理之后的信息传送给图像储存模块33并对处理之后的信息进行储存,同时处理之后的信息通过图像传送模块34进行信息传送给移动终端,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同时完成对路面的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